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最新进展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最新进展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最新进展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最新进展

英国政府始终对科研开发积极支持,仅2004年就计划在未来4年内投入1.34亿英镑用于扩大临床试验药物的范围和数量。到2007年为止已达到34亿英镑。英国也是几大生物技术基金投资的理想国,2004年英国生物技术公司共获得5.13亿英镑的股权投资。

在未来3年,英国还计划做以下科研投资:1.向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投入超过10亿英镑;2.向医学委员会投资15亿英镑,其中4.4亿英镑用于对精神疾病、中风、癌症和糖尿病的临床研究;3.投资3亿英镑用于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4.投资2亿英镑用于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5.投资1.5亿英镑用于生物燃料的研究以应对气候变暖和石油短缺;6. 投资6000万英镑用于工程等关键科学研究,并且吸引最优秀的科学家来英国。

现就英国近四年来发展较快的生物技术若干领域的新近发展情况,陈述如下:

神经生物学研究

英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一直支持开发治疗此类疾病的创新性药物,据估计到2010年在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等7个主要药物消费市场上,有2100万病人需要此类药物,仅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市场,就有高达20亿美元的需求。

对大脑功能和相关疾病研究和了解,应该是英国过去3年最杰出的科研成果之一,伦敦国家医学研究所的Tim Bliss、爱丁堡大学的Richard Morris、布里斯托尔大学MRC。其中神经突触可塑性研究中心对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而闻名于世。研究中心是布里斯托尔大学解剖学系的一个下属机构,就设立在大学医学院内,是欧洲最大的神经系统科学研究组织之一。

该中心是集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成像研究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研究机构,一流的研究设施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环境,是其它研究机构所不可比拟的。

Shire Pharmaceuticals是英国最早致力于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公司,在1987年该公司就可发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早在1991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随后技术转让给Warner Lambert公司,随后开发出galanthamine并在多国上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英国Vernali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用于帕金森氏综合征紧急救治的药物Apokyn,该公司开发另外一种药物VR2006正处于Ⅰ期临床试验。

癌症研究

英国的对癌症的研究是由英国的慈善机构资助。英国癌症研究院(Cancer Research UK,CRUK)是最大的慈善癌症研究机构,目前共资助超过3000名的科学家、医生和护士在全国35个地方从事癌症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在2005-2006年共投入2.57亿英镑。CRUK也从事一些有

关癌症研究技术成果的转让给制药公司,由CRUK资助的科学家已发明了3种获得上市的治疗癌症的药物-Temodar?(用于治疗成人顽固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Tomudex(用于治疗晚期结肠癌)和 Zinecard?(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另外还有20多种新的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之中。CRUK 的成果还包括治疗脑癌的Temozolomide、用三苯氧胺阻止乳腺癌复发、发现了可遗传乳腺癌的基因BrCa2等。

白血病研究基金(The Leukemia Research Fund LRF)也是英国的慈善机构,没有任何政府资助,完全依靠公共支持。它进行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及其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研究。通过资助和指导来寻找更新和更安全的基于抗体的疗法,以此来治疗现存的不可治愈各类白血病。LRF与世界知名医学院如哈佛的John Radcliffe Hospital、剑桥的Addenbrookes等展开合作。

全球治疗癌症药物的销售额2006年是290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的时候将达550亿美元,而阿斯利康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药物的主要供应商,还提供包括用于阻断癌症信号通路的药物Arimedex, Casodex, Faslodex 和Zoladex。2007年3月GSK的抗癌新药Tykerb获得FDA的批准上市,该药将与罗氏Xeloda (capecitabine)联用,治疗那些HER2呈阳性和接受过其它疗法(包括Herceptin)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表1)。

在过去的2年里,英国致力于抗癌药物开发的公司取得了骄人战绩:

2008年Roche 支付 1 亿 6 千万美金并购英国私营企业 Piramed,Roche 获得 Piramed 的 PI3-K 抑制剂;该抑制剂可延缓疾病的发展并防止癌症细胞的耐药性。2007年Piramed被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 Trade&Investment,UKTI)授予生物科技公司年度奖;阿斯利康以1.5亿英镑获得Astex公司现有的蛋白激酶B抑制剂;阿斯利康以7亿英镑收购剑桥抗体技术公司(CAT);GSK 用2.3亿英镑收购Domantis公司,Domantis 公司是开发新型抗体药物的先驱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抗体新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效果的范围内。

生物制造和加工处理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制药公司均在英国开展研发和生产活动。在2007年,Eisai在Hatfield投资10亿英镑在英国成立欧洲总部,这也是是日本制药企业首次投资英国、Wyeth投资4500万英镑与苏格兰4所大学合作开展医药研究。英国在生物制药业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来英国,它们包括Patheon (Swindon),Rhodia Chirex (Holmes Chapel,Annan and Dudley)和ACS Dobfar (Northumberland)。

现代生物制药主要依靠两种技术:重组DNA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而英国在这方面具有其传统优势,同时近年又在开展一些新技术研究。例如,在利物浦投资4000万英镑成立国家生物制造中心(The National Biomanufacturing Centre,NBC);成立国家生物工艺知识产权转让网;在爱丁堡建立生物园,为满足生物技术公司进行I、II 、III 期试验和cGMP生产提供服务,它将与一些世界知名生物技术中心开展合作;在布里斯托大学成立临床生物技术中心,为用临床试验的质粒DNA和重组蛋白小量制备提供GMP设施(表2)。

组织工程

英国是第一个在全球成功开展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的国家,在试管受精、骨髓移植均有突破性进展。

英国公众部门和志愿者共投入约3.5亿美元用于干细胞的研究,目前是多项纪录的保持者,成立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机构:剑桥大学投资1950万英镑成立了干细胞生物研究所;在爱丁堡投资5900万英镑成立了苏格兰再生医学研究所;瑞典专业公司Cellartis AB选择在苏格兰的邓迪市成立研发单位,这标志着干细胞生产的重大突破,这个项目价值950万英镑、与苏格兰企业支持的技术研究所ITI Life Sciences共同投资;韩国RNLBio公司投资65000英镑与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干细胞研究,纽卡斯尔大学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干细胞银行,可以提供来自成人、胎儿和胚胎组织的干细胞系。伦敦大学已经建立起可用于干细胞GMP规模化生产的设施。英国Axordia technology、Angel Biotech和Intercytex 三家公司可以提供满足GMP要求的干细胞生产。

同时一些有本土企业家创建的企业在逐渐壮大:NovaThera公司是利用生物材料和干细胞进行生物再生的先驱,其用于伤口治疗的产品已处于临床试验的后期;英国的ReNeuron股份公司是欧洲第一家上市的干细胞研究公司。公司用取自流产胎儿组织中的胚胎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该公司利用其专利技术可以制备经遗传改造的稳定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中风,它们也致力于研究老年性痴呆、糖尿病、震颤麻痹和其它退行性疾病的治疗;Intercytex公司利用细胞治疗关注于头发和皮肤的再生;Plasticell公司拥有“组合细胞培养”技术自动化的专利技术。

2007年贸工部技术计划将对该技术的项目给予110万英镑的资助。该技术将开发出一种能够自动进行重要干细胞研究操作的机器人,它将打破目前科学家每人仅能开展若干项实验的现状,利用该技术,一名科学家将能够在几周内同时开展多达25万项干细胞研究实验,而且研究人员还将能够对成千上万个对干细胞有影响的参数(如发育、营养、荷尔蒙或外在物理条件等)进行组合分析和测试。

英国组织工程有两个杰出的研究团队:一个是利物浦大学的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研究组,还有一个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分子细胞学和药物研究组。他们之间的合作使组织修复和再生技术用于临床变为现实。

海洋生物

制药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分子制备药物或者保健品,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投向海洋,2004年全球海洋生物技术产品市值大概24亿美元。ISP Alginates是全球最大的藻酸盐生产厂家,其藻素产品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分、药物传递、护肤品。英国目前有超过50家的专门研究海洋生物科技的研究所和大学学院,它们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其知名研究机构包括:1. 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利用海洋细菌分离新的产品。开发出多种生物乳胶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产品广泛运用于生物除污、废物处理和纺织。2.英国海洋生物协会研究细菌表面附着、海洋噬菌体的基因转移、海洋病毒的开发等。

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已把海洋生物作为将来候选药物的一个来源。

英国Seven Seas公司利用海洋鱼油开发出第一个海洋生物产品——MaxEPA,用于与冠心病相关的高血脂的治疗;Laxdale Ltd公司已开发出长链Omega-3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s),它对心血管疾病、抗炎症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对母婴健康都大有益处,该公司开发该产品用于亨廷顿病的治疗(Huntington’s disease),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它也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目前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生物制药

2006年全球健康市场消费额达1200亿英镑。英国拥有许多一流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和医药研发人员,他们在健康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现。2006年全年对外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已超过140亿英镑。

对制药产业的投资占整个英国商业投资的25%以上,2006年药品出口达139亿英镑。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在英国均有生产或者研发活动。全球5个大制药公司之一的 GSK和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将研发总部设在英国。同时英国GSK是欧洲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2007年销售收入227亿英镑,研发投入33.27亿英镑。GSK占世界疫苗市场四分之一份额,其上市的疫苗有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2007年疫苗产品销售达19.93亿英镑,总体增长20%,是GSK所有类别产品中增长最多的,其中流感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都有超过90%的增长,另外预防子宫颈癌疫苗Cervarix亦2007年底获FDA准许上市。

阿斯利康是英国第二大制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阿斯利康在6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处方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和呼吸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阿斯利康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96亿英镑。

阿斯利康公司于2006年出资13亿美元,收购了英国剑桥抗体技术公司公司,使之从单纯的制药公司扩展成为生物制药公司,它在抗体药物开发方面在世界居领先地位,2005年销售收入1.9亿英镑,研发投入达3900万英镑。英国剑桥抗体技术公司参与开发的阿达木单抗,荣获了2007 Galen Prize 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HUMIRA是首款获准的完全人源化抗体。HUMIRA 获准用于治疗中度和严重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克罗恩病。2007年阿斯利康公司以152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edimmune。Synagis和FluMist当属MedImmune最有吸引力的产品:唯一的抗呼吸道合抱病毒的单抗药物——Synagis,销售收入每年超过11亿美元;其鼻腔流感疫苗FluMist,每月的疫苗产量将达到1500万剂,每个流感季节的产量将达到9000万

剂。两次收购使阿斯利康进入抗体药和疫苗两大市场,更重要的是,收购将会极大丰富阿斯利康的产品研发线:生物制剂在研产品所占比例将从7%上升到27%,研发项目由45个猛增到163个。

表3 2007年英国主要生物技术公司销售情况:

英国与国外公司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2007年波斯顿的Solace制药公司在英国东南部的Solace成立了子公司。 2008年5月日本PGXIS公司在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的帮助下,在英国建立研发基地。PGXIS公司将利用遗传信息开展药物研发。

2007年英国植物制药公司,与中国签订了创新中药“NJS”的合作协议,把中国的传统中药产业化和全球商业化。

产业融资

近年来,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已拥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同时,行业表现出色,公司活动呈现活跃并趋于稳定,获得投资者亲睐,掀起并购和融资浪潮(表4,表5)。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此外英国还不断完善综合资金市场管理和法律框架,以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确保英国的生物技术工业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英国拥有欧洲最顶尖的六所大学和全球最强的三所大学中的两所。人力资源十分充足。

伦敦拥有欧州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数量最多的生物技术财务分析师以及欧洲最具实力的风险投资基金组织。英国的制药工业也颇具实力,英国的生物技术更由于欧洲医药鉴定局总部设在英国而受益。

英国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表现使她保持了全球主要医药研发中心的地位。英国科研预算相对充足,最近两个年度,英国的科研预算达34亿英镑,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能力及技术转让,到2014年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在健康领域的研发投入将占整个国家GDP的2.5%。2007年12月英国政府宣布投资5亿英镑成立医学研究和创新中心,将有1500名科学家在这个超级实验室工作,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该中心预计在2013年开始运行。基础性的研究由政府机构、慈善基金会和Wellcome Trust资助,英国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医学研究基金会——Wellcome Trust2008年2月宣布计划未来5 年向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投资将增加到40 亿英镑;独立的慈善性研究机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项目和癌症研究,100种世界上最畅销药物有25种是在英国的

实验室完成开发的(表6)。

国。公司税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逾50%逐步下降,成为工业化世

界该项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英国在欧洲优惠的营业税率和资金资助计划,以及对小型未上市公司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了科学研究的不断突破,从而保证了英国在欧洲生物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居欧洲领先地位佚名热点推荐

尽管法国和德国近年来非常重视生物技术产业,但英国的整体水平仍居欧洲领先地位。英国的成功之处在于企业强劲的产品谱,目前有130个产品处于开发阶段,而排名第2的丹麦仅为30个。因此,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社会游资,同时这些生物技术公司今后可通过产品销售盈利,而不是仅仅依靠技术平台收取技术服务费或技术费来维持生计。自从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后,技术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减少了30%以上,而以产品为主的生物技术公司数目上升了10%。对于目前为数众多的技术平台型公司而言,合并与收购是较好的出路。2000年,美国60%的IPO(首次发行股票)和欧洲50%的IPO都是技术平台型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合并与收购的案例增长了60%,达到242起,而英国参与收购的企业包括Celltell、Xenova、KSBiomedix、BioFocus和PowderJect。尽管全球经济形势极不明朗,流向生物技术产业的资金大幅减少,但该板块目前尚可靠自身资金继续维持。相对于政府资金的匮乏,社会游资依然相当宽裕。在欧美发达国家尽管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但对于大量闲钱仍迫切寻找投资/投机机会,或许他们认为在市道低迷之际购入正是求之不得的事。今年上半年,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共募集6.7亿欧元的私营资金,是去年同期的3倍,弥补了IPO的缺口。英国今年有两家公司获得IPO,GW制药募集到4000万欧元,而Cytohyx仅募集到300万欧元,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股票尽管有不小的跌幅,但比起其它欧洲国家的股价要高得多。

气候变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的无节制排 温室气体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 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 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 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 正文: 1.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 为10 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1.1 气候变化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 ( climate change )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 Global Warming )、酸雨( Acid Deposition )、臭氧层破坏( Ozone Depletion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1.2 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 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

英国工业革命2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二) 【内容标准】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设问讨论教学法。通过阅读教材及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要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三、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2、动力机器 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机 学生讨论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后明确: 最早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是纺纱厂;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史上的革命——汽船和火车的发明 (1)(英)斯蒂芬森——“旅行者”号火车机车 (2)(美)富尔登——汽船 学生讨论铁路运输的优越性。 提示:载重量大,速度快,便于长途运输,缩短各地的距离,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促进社会交往,成为社会经济的动脉。 强调: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4、其他发明: 用焦炭炼铁。 5、主要能源——煤炭 四、讨论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 ②为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③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④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①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②欧美列强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拉殖民扩张,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自然环境开始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强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明确: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两次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总结巩固】

2013-2018年波浪能发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分析

2013-2018年波浪能发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近年,受化石能源日趋枯竭、能源供应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的驱动,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海洋能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海洋能应用技术日趋成熟,为人类在21世纪充分利用海洋能展示了美好前景。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水盐差能和海水温差能。其中,波浪能以机械能形式出现,是品位最高的海洋能,其能流密度最大,分布最为广泛。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达到20亿kW,相当于目前世界发电能量的2倍。因此,世界各海洋大国均十分重视波浪能研究利用。 1.2 国内外波浪能发电研究现状 世界上波浪能转换设备开发最早的国家是法国,后来英国、挪威、印度、日本、美国、葡萄牙等国相继开发。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研究各种各样的波浪能发电的高新技术,其中以日本和英国两国技术居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一直非常重视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波浪能发电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日本已建造1500多座波浪能发电装置。从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建成4 座岸基固定式和防波堤式波浪能电站,单机容量为40~125kW,其中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海明”号波浪能发电船最为著名,总装机容量可达1250kW。 英国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波浪能资源。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将波浪能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重要位置。20世纪80年代,英国已成为世界浪能研究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格兰伊斯莱岛和奥斯普雷建成75kW 和20MW 振荡水柱式和岸基固定式波浪能发电站。2000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波浪能发电厂在苏格兰伊斯莱岛附近建成并开始商业化运行,英国波浪能发电的开发目标是总容量为2GW 的波浪能发电设备。 我国近代的波浪能研究始于1968 年,研究波浪能发电最早兴起于上海,为了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将波浪能发电研究列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从事波浪能发电研究与开发的单位共有十几家,因此波浪能发电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拥有的水平与成果最为先进。1984年研制成功航标灯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我国沿海海域大面积推广与运用。1997年在珠海大万山岛建成国内首座3kW的岸式波浪能试验电站。“九五”期间完成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汕尾100kW岸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史料及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是通过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有的历史事件,原因和条件可以混为一谈,但是有的历史事件必须分清,原因就是原因,条件就是条件。例如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源于英国?通常的解释是:英国的民主政治与科学革命。1640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40多年的反反复复。直到1688年才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国会掌握了财政控制权、政治弹劾权、军事制驭权。此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发生时,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成熟,并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基础。可以讲,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业革命。 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除了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发生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即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想像的科学的力量,出现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包括科学体系的革命、技术发明的革命、哲学体系的革命。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革命在伽利略、牛顿、达·芬奇、哈维、波义耳、哥白尼、康德等巨人的推动下出现了。科学革命推动技术发明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上述两个条件只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条件,核心的因素或者说只有英国才具备的发生工业革命的要素是:金融创新。 人们的创业积极性调动出来了,但资金从哪里来?英国的光荣革命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正是这场金融革命为人们的创业和技术革命提供了融资渠道。这场金融革命的意义基本上是被我们所忽略的。 光荣革命后的金融革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政府信用的债券化。光荣革命后,政府凭借着自身的可信性和承诺度,通过债务融资的数量一再上涨,1688年政府债务只有100万英镑,而到1697年则达到1670万英镑,增加了16倍;到1750年更是达到7800万英镑。政府用这些资金做了大量的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和海军建设。债务的增加说明人们对于政府有充分的信心。 ★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涌现出来,如特许公司、合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开始出现,个人储蓄业务开始发展起来。18世纪伦敦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25个,到1750年达到30个。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1 年第1 期2011 N um ber 1 水电与新能源 H YDR OPOW ER AND N EW EN ERGY 总第93期 T otal N o. 93 文章编号: 1671 - 3354( 2011) 01 - 0067 - 03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肖惠民, 于波, 蔡维由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的进展及主要发电装置, 并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波浪能; 波能转换; 发展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743 文献标志码: A The D eve lopm en t Status and P rospects of O ceanW ave P ow er G enera tion T echnology in the W or ld X IAO H u im in, YU Bo, CA IW e iyou ( S choo l of Pow e r andM echan ica l Eng ineer ing, W uhan U n iversity, W uhan 430072, Ch ina) A bstrac t: T he deve lopm ent o f the ocean w ave pow er generat ion techno logy hom e and ab road, its basic princ iples and charac ter istics are com prehensive ly d iscussed, the m ain g enerating dev ices are rev iew ed, and the trends and pro spects o f w ave energy u tilizat ion are a lso descr ibed. K ey w ord s: w av e energy; w av e energy conversion; deve lopm en t status; prospects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占地球表面积70% 的 1 波浪转换技术的进展 海洋, 集中了97% 的水量, 蕴藏着大量的能源, 包括波 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其中, 波浪能由于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且以机械能形式存在, 是品位最高的海洋能。利用波浪能发电可为边远海岛 和海上设施等提供清洁能源, 还可利用波浪能提供的 动力进行海水淡化, 从深海提取低温海水进行空调制 波浪能发电是通过波浪能装置将波浪能首先转换为往复机械能, 然后再通过动力摄取系统转换成所需的动力或电能。 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波量能技术, 实现波浪能转换。根据国际上最新的分类方式, 波浪能技术分为振荡水柱技术、振荡浮子技术和越浪技术三种。 冷以及制氢等。 1. 1 振荡水柱式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近年来, 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陆续有试验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可以预见, 不远的将来, 随着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日益成熟,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接入电网运行。 本文对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和评价, 最后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振荡水柱技术是利用一个水下开口的气室吸收波 能的技术。波浪驱动气室内水柱往复运动, 再通过水柱驱动气室内的空气, 进而由空气驱动叶轮, 得到旋转机 械能, 或进一步驱动发电装置, 得到电能(见图1)。其 优点是转换装置不与海水接触, 可靠性较高; 工作于水面, 便于研究, 容易实施; 缺点是效率低。 目前已建成的振荡水柱装置有挪威的500 kW 岸 式装置、英国的500 kW 岸式装置L IM PET、澳大利亚 收稿日期: 2010 - 11 - 01 作者简介: 肖惠民, 男, 博士研究生, 从事水力机械内部流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

大国崛起(英国篇)

专题九:大国崛起 三、英国发展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①通过,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 、 ②通过,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 ③通过,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如、 一、英国重大历史的发展线索: ↑↑↑↑↑↑↑1640年 16世纪60年代 18世纪 1914— 1939—二战目前—1688年—1860年后半期 1918年 1945 后 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640—1688年) 1.根本原因: 2.经过:①导火线:②开始标志: ③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 ④高潮:⑤结束: 3.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目的、意义) 4.特点: 5.影响:①国内: ②国际: 三、英国的殖民活动 1.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成为“”的主要经营者。它先后打败、、。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 2.英国通过公司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侵略。18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使中国沦为社会。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是。当今印、巴纷争激烈,根源是: 祸根。 四、英国的经济 1.18世纪60—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经济发展缓慢,被美、德赶上并超过。19世纪20世纪初进入到阶段。

3.二战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 五、英国崛起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 殖民扩张,拥有广泛的殖民地。 六、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 1.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与、形成。2.一战中:参加协约国一方,主要在西线作战。 3.二战前:参加阴谋,外交上推行 ①表现:纵容德国侵略;纵容德国侵略。使得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4.二战初,宣而不战,194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组成,1944年参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参加 ,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进程。 七、国际关系 1.一战后,1919年参加,瓜分德国殖民地;1921年—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操纵国联。 2.二战后,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加入;并加入 。 八、科学和思想成就: (1)文学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精神,代表作有、 (2)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贡献是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其中,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3)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 年出版了《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思想,认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__________、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九、英国崛起又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②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③要重视制度上创新。 ④不要搞霸权、不要搞扩张。否则,霸极必衰。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陈华同学正在查找“查理一世、《权利法案》、新贵族”等资料,由此可判断他探究的相关史实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2.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

能源与气候变化-通识核心课心得体会

通识核心课心得体会 --能源与气候变化 作为一名刚接触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本次选修的能源与气候变化通识核心课让我们最先体会到了专业课之外的课程形式,同时也学习到了能源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学校开设通识核心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自己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与本专业专业覆盖面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同时也有了许多感受。 能源与问题是当今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能源问题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新能源的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本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核能、页岩气等新兴资源的发展过程与未来前景,对新能源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气候变化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全球变换和温室效应已经逐渐影响人类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温室效应是由于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被大气吸收,导致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也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人类将在未来面临巨大风险。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有关PM2.5的专题学习中,我们也明确地学习了有关这一污染物的相关知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由于污染已经严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学习相关知识可以让我们更适当地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 通过本次通识核心课的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了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同时也探讨了身边的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能源与气候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联系紧密,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同时,关注身边的环境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机电1308 雷蕾13222008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关于荷兰的崛起与衰落的思考

关于荷兰的崛起与衰落的思考 荷兰,一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北京大的国家,却在17实际成为了全球商业的霸主。荷兰在鼎盛时期居然占据了当时世界贸易的一半,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个角落有15000多个分支机构。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的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他们占据了巴西;在北美,他们占据了新阿姆斯特丹城——现在的纽约。荷兰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 工艺创新——鲱鱼应是荷兰崛起的一个起点。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全国五分之一的荷兰人从事捕鱼业。威廉姆伯克尔斯宗发明的新技术,使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也产生了荷兰人进行海上贸易的传统。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商人,荷兰人又设计了一种造价低廉的船只,以至于运价低廉,被誉为“欧洲的海上马夫车”,并且船只具有独特的设计,船只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减少在贸易中的上税额,使其利润增加。 政治创新——为了经济自由,商人购买了城市的自治权,所有的城市都努力争取获得更多贸易机会,也因此是第一个赋予商人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资产创新——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是联合的股份公司,产生了融资,股票分红,金融中心。集中分散的力量做投资,由于政府参股,公司的权利很大。创造了新的资本流通体制,1609年,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中活跃着至少1000名股票经纪人,成了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建立银行,解决拥堵的资本流通渠道;发明了商业信用,通过立法保障银行信用。并具有“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通商和赚钱利益”的思想。

能源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电?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 刁锐 (清华?学电机?程与应用电?技术系,北京,100084) 摘要:由于电?电?技术“响应性好”、“软控制的灵活性”、“?型轻量化的操控”、“?的效率”等?系列优越的性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更加?泛的应?,重要程度不断提升。本?综述了电?电?技术在混合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不可低估的作?。 关键词:电?电? 混合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0 前? 为了满??们对汽车的动?性、操作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各??不断提?的要求,各种电?装置不断地被应?于汽车[1],使现代汽车成了?个?泛的电?系统,包含?量的电?设备[2].在汽车电?系统中,电?电?技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不仅如此,电?电?技术也是?项对未来开发出具有新特性、功能的设备?分有?的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和化?能源的储量的减少,世界各国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到七?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许多??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亚迪汽车推出纯电动车e6,DM双模电动车和K9纯电动客车,在?些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平,北汽、荣威、众泰等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占有了?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家政策的???持和企业、?校的共同努?下,中国汽车?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技术成为“弯道超车”的关键。 1 三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动?系统介绍 根据动?来源的多样性,电动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

动汽车。这些种类均部分或全部地集成了电?动?系统。 通过对框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系统结构?致相同,混合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俗的说,可以将混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成功的原因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成功的原因 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叶首先发生在英国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厂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适合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是关于革命得以持续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 首先我们先要说一下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时,欧洲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此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地中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后,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在巨额贸易利益损害情况下,欧洲商人不得不开辟一条新航路得到亚洲的奢侈品和香料。生产力发展又使航运成为了可能。在这种种契机下,甚至有巩固皇权、传播天主教等其他因素的刺激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由此可以看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不仅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黄金利益,也带动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引起了商业革命的发生。 其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由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被铲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市场需求迅速增大,商品开始供不应求,原有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则需要更强大的生产力,于是工业革命就产生了。君主立宪制使当时英国国家机器效率大大提高,激发了科技创新热情,使社会活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英国崛起的强大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这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 除此之外,工业革命的开展还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十七世纪末,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迅猛的发展起来,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工场手工业是手工业小生产和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之间的过渡形式,它为后者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为工场手工业使分工越来越精细,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还使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应用机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所以这时英国所出现的

意大利海洋能研究新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论文 题目:意大利海洋能研究新进展 课程名称: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 姓名:高文芳 学号:21120933018 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工程 时间:2013-12-01 任课老师:王树杰教授 课程成绩:

1.意大利能源概况 1.1意大利概况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它像一只巨大的长筒靴深入蔚蓝色的地中海之中。意大利陆界北部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毗邻,东部与斯洛文尼亚接壤。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像一个弧形的屏障将意大利与上述国家隔开。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共和国,亦为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服务业、旅游业及对外贸易尤为突出,同时也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意大利是欧洲第4大经济体,世界第8大经济体,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图1 意大利地理位置 1.2意大利资源现状 意大利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国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同时,意大利也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足,其产量只能分别满足4.5%和22%的国内需求,电力能源大多依靠进口。据欧盟统计,意能源需求的

84%依赖进口,远远超过欧盟49.5%的平均水平。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使意政府调整能源政策,转向更为多样化的能源战略。 按《京都议定书》的规定,2020年意大利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须在1990年5.21亿吨的基础上减少6.5%。为实现这一目标,意政府于1998年建立了部际工作组,制订了“国家能源计划”,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能源政策的核心。政府每年拨款15亿欧元,用于传统工业、交通运输和能源方面的技术改造,同时鼓励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准备大幅提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税收。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意国家电力公司建意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意全国铁路公司也推出了其最新研制的太阳能列车样车,利用安装在每节车厢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向列车的空调、照明及安全设施系统提供能源。意新的《能源价格法》规定,使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家庭可将剩余电量卖给国家电力公司,以鼓励更多的家庭使用太阳能。风力发电近年在意大利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意全国风力发电总量约1800兆瓦,名列世界第七。计划在未来几年达到8000至10000兆瓦。 2 意大利海洋能开发概况 2.1意大利海洋能种类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北岸,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它像一只巨大的长筒靴深入蔚蓝色的地中海之中。意大利的海洋能开发也主要以地中海海洋能资源开发为主,由于地中海内陆海的性质,其波浪能、潮汐能等资源并不丰富,尚未达到可以开发利用的程度,但同时地中海蕴含着丰富的潮流能资源,故意大利的海洋能开发利用主要以潮流能为主。 2.2意大利潮流能形成原因 一.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由水面高的海区流向水面低的海区)。 二.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使地中海的海水减少,水面变低,由相邻大西洋的海水来补偿。 三.北半球冬季,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南移,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在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2卷 第5期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22 No.5 2000年9月(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 2000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1740-1840) 周文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列部,北京 100038) [摘 要] 卫斯理宗(又称循道宗)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是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创立的, 卫斯理宗既是一场宗教革命———福音主义运动,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广泛地影响了英 国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 卫斯理宗;英国;社会整合功能 [中图分类号]B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5-0078-06 近世英国,尤其是18世纪,经历了新旧社会的转变。在这期间,国教衰落,卫斯理宗应运而生,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它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引出了许多连其创始人———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1703-1791)本人也未曾料到的后果。因此,有的史学家把卫斯理宗和法国大革命并列为震撼18世纪的两件大事。 一、卫斯理宗的产生 卫斯理宗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社会,它是当时的国教牧师约翰·卫斯理创立的,是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此时,那些统治现代社会的因素,如经济、政治、宗教、社会等等,各呈纷异,各显异彩。即使人们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着的因素,却也无法否认,这个时期是新旧英国社会转型的典型时期,新兴产业兴起,国教受到起来越激烈的挑战,“旧体制”痛苦而艰难地走向衰落,而在精神领域,整个18世纪的国教及其神职人员除少数几个牧师有惊人的献身精神外,一般不以基督信念关心社会,因而没能成为“教化社区的道德楷模”。这是一个精神疲软、希望破灭的时代,它充满惰性又缺乏远见,又由于理性主义的盛行,人们宗教情感淡漠。 卫斯理生活的时代,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和大变迁的时代。当时的英格兰,一方面交通落后,政治腐败,人亿贫病交加,在贵族队级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出现萌芽,乡村人口逐渐移向城市,工人以低价出卖劳动力,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他们的子弟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立法及行政权力完全操纵在贵族手中,平民无权过问,法律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如13岁的小偷若偷3先令就会被处死,因此,许多史学家称18世纪为英国最不同情平民的世纪。 英国穷人悲惨命运的造成,在于他们被当成了牺牲品,这也正是社会不安、精神空虚的原因。不管是农业革命,还是随后的工业革命,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平民生活未见变好。为逃避痛苦的现实,他们把希望转寄于宗教———一种关心他们,并令他们共鸣的新宗教,而“一生,无论言行,非常关心穷人,并时时为他们考虑的卫理斯创立的宗教,正适应了平民的希求。 18世纪前半期,由于首相沃尔波尔及佩勒姆兄弟发展了一套不依赖国教的行政管理机构,国教在贵族阶 [收稿日期] 2000-07-10 [作者简介] 周文英(1965—),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主要研究欧洲史。

案例十五英国崛起与科技创新

【案例】英国崛起与科技创新 三百多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在“光荣革命”的宽松氛围中,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而迅速崛起为称霸世界的大国,武力在19世纪中叶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运用这些定律,牛顿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此书的发表为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不久之后,牛顿就被选为英国最高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1765年,牛顿去世后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也是最早实施专利制度的国家,18世纪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能源战略自测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能源战略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 1 . 下列关于低碳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 B.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达到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生活质量的新型发展模式和途径 ? C.低碳发展就是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 ? D.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 B.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可带来促进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效益 ? C.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必须低于发达国家 ? D.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发展,是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排放空间的补偿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由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尚未根本性转变 ? B.先进低碳技术和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中的前沿,但它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 C.发展中国家应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资源消费和高排放为支撑的传统现代化道路 ? D.“十二五”制定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2%、CO2强度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源战略要从传统保障供给转变到同时调控需求,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的过快增长,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