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部
转基因玉米NK603基体标准物质研制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2, 48(5): 1059 1070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22.13025转基因玉米NK603基体标准物质研制单露英1李俊2李亮3张丽2王颢潜1高佳琪3吴刚2武玉花2,*张秀杰1,*1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 100025;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2;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1摘要: 转基因安全管理和标识制度的实施需要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 转基因标准物质是获得准确、可靠、可比检测结果的保证。
目前, 转基因玉米NK603已在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其安全监管亟须制备标准物质。
本研究将筛选后的转基因玉米NK603杂合种子和对应的非转基因受体种子, 按转基因质量分数为60.0mg g–1、100.0 mg g–1、1000 mg g–1 (理论值)的比例配置了3个梯度浓度水平的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
利用二重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对研制的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与稳定性检测。
结果表明: 研制的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 可在60℃下运输14 d, 稳定性不低于6个月。
同时, 由8家实验室采用二重ddPCR方法联合测定标准物质NK603转化体与内标基因的拷贝数比值, 其标准值及不确定度为: (2.75±0.26)%、(4.68±0.39)%、(51.8±3.7)%。
本批标物使用时最小取样量100 mg。
可用于转基因食品和饲料中转基因成分NK603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以及转基因玉米特异性检测方法的评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领域。
中国转基因克隆绒山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疆 畜 牧 总 站 ( 名 新 疆 畜 禽 改 良总 站 ) 原 和新 疆 畜
牧 科 学 院 在位 于天 山深 处 的巩 乃 斯 种 羊 场 采 集 了这 批 澳洲 美利 奴 种公 羊 的精 液 , 制 作 成颗 粒 并 冷冻 精 液 , 放入 液 氮 中保存 。这些 冷 冻 精 液一 部 分在 以后 的年份 中陆续 用 于育 种 , 一 部分 放 在 另 新疆 畜牧 总站保 存 。 为 了检验 保存 效果 ,0 8年 8月 ,新 疆畜 牧 20
总 站 和新 疆 美 利 奴 细 毛 羊 科 技 发 展 有 限责 任 公 司在 美 利 奴公 司下 属 的尼 勒 克 细 毛 羊 基 地 进 行
珍 稀动 物种质 资 源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 实 验 用 的澳 洲 美 利 奴 种 公 羊 的精 子来 源 于 我 国在 上 世 纪 七 十 年代 初期 首批 引进 的 澳 洲美
利 奴种 公羊 。17 9 5年 1 2月 到 17 9 6年 1 间 , 月 新
畜 禽 品种 和 珍 稀 动 物 种 质 资 源 进 行 保 护 已是 迫 在眉睫 , 而采 集 这些 畜 禽 品种 和珍 稀 动 物 的精 子
月. 4 有 6只母 羊产 下 活蹦 乱 跳 的羊 羔 , 胎 率达 受
到 3 .9 其 中有 6只母 羊 产下 双羔 。 23 %,
7月 1 8日, 主持 这项 试 验 的新疆 畜 牧总 站 总 畜牧 师 周 光 瑞 研 究 员在 新 疆 畜 牧 兽 医 学会 2 1 00 年会 上 宣读 了他们 的研究 报 告 . 而使 这 一 实验 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如下: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
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和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引言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
[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
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
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
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
哪些人在中国借推广转基因捞大钱

哪些人在中国借推广转基因捞大钱?据中国青年网10月30日报道,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在一次转基因研讨会发言透露:据公开资料显示,某副部长曾声称,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的餐桌。
但他从2007年6月就受聘为美国转基因大亨杜邦公司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其职责是“帮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形成自己的立场,并且负责审核、监督公司基于生物技术的新产品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过程”。
谁是美国转基因公司推销员?在该新闻网易的众多跟贴之下,有网友提到了“李家洋”这个名字。
百度了一下,其个人简介为:李家洋,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1年10月任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网传,其从2007年04月开始至今、担任美国杜邦公司的顾问,利用其中国官位职权为该公司在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和转基因产品销售等商业利益而提供服务。
该做法行为严重违犯了国家法规关于国家人员不得参与和不得兼职工商营业性活动的规定。
在搜索结果中还有一篇和讯博客“直言了”博主,《依法弹劾李家洋副部长的任命》的文章。
该文章列举了杜邦公司官方网站关于李家洋受聘为美国杜邦先锋良种公司的顾问的网址链接、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官方新闻公告证实的网址链接,以及中国科学院李家洋副院长应邀于10月15-19日访问,与先锋种子公司邀请的其他国际科技技术顾问一起的合影照片。
除此之外,还有官方的〈科学时报〉于2007年6月5日发文证实该报道的网址链接。
哪些人在利用推广转基因捞钱?记得九年前南方周末以头版的《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一文,该文章曾指出“转基因研究者往往具有多种身份,有人既是拿着国家经费的转基因品种研发人,又是对转基因危害进行把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成员,还同时是种业公司的顾问和董事。
”当事对此观点还半信半疑,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丛矮2号矮化多分蘖表型的遗传基础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10): 1766−1774 /zwxb/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09-003)和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农作物分枝机理及应用研究”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李学勇, E-mail: xueyong.li@, Tel: 010-********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tottiwang@, Tel: 136********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03-01;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2-06-1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2-07-27.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20727.0844.011.htmlDOI: 10.3724/SP.J.1006.2012.01766水稻DUS 测试标准品种丛矮2号矮化多分蘖表型的遗传基础王 涛1 袁守江2 尹 亮2 赵金凤1 万建民1,3 李学勇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2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 3南京农业大学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210095 摘 要: 水稻DUS 测试标准品种之一丛矮2号(cl2)具有矮化多分蘖的表型特征, 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已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InDel 标记C4-CL5和C4-CL4之间。
对这2个标记之间一个已报道的多分蘖基因D17/HTD1进行测序, 发现cl2中的D17/HTD1基因编码区第1 796个碱基由C 突变为T, 从而导致第599位的氨基酸由脯氨酸变成亮氨酸。
高产抗病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山农棉7号

乡、 德州 、 聊城 等 地 的 多点 试验 结 果 表 明 , 品种 该
具有 较, 一 果枝 节 位 74个 , 枝 数 1 第 . 果 4台 。植 株
农 业 部转基 因植 物环境 安 全监督 检验测 试 中
心 ( 阳 ) 验报告 表 明 , 二 、 、 安 检 在 三 四代 棉 铃虫 发
种 ,04~20 年 组 合 鉴 定 表 现 突 出 ,07~ 20 06 20 20 参加 山东省 中熟 春棉杂 交种 区试 ,09年 08年 20
参 加生产 试验 ,0 0年 通过 山东 省 农作 物 品种 审 21 定 委员会 审 定 ( 农 审 2 10 8号 ) 0 8年获 鲁 00 1 。2 0 得 黄河流 域 农 业 转 基 因生 物 安全 生 产 应 用 证 书
1 . 45 3。
2 丰 产 性 好
在 20 0 7~2 0 0 8年 山东 省 棉 花 中熟 品种 区域
试 验 中 , 年 籽 棉 、 前 籽 棉 、 棉 、 前 皮 棉 两 霜 皮 霜
667 6 . m 平均 产量 分别 为 2 0 9 2 8 9 10 9k 7 . 、5 . 、 1. g
生盛期 , 品种 棉 叶对 棉 铃 虫抗 性 的校 正 死 亡率 该
分别为 7 . 8 、9 1 %和 6 . 7 , 83 % 3. 7 5 9 % 叶片 受 害级 别 分别 为 1 、 级 2级和 2级 , 合 评定 抗 性 级别 为 综 抗 。山东 棉花 研 究 中 心 区试 抗 病 性 鉴定 : 抗 枯 高
江苏省成功克隆转基因山羊

体 细胞 为 细 胞核供 体 , 过 体 细胞 核 移植 技 术 制 通 备 克 隆胚 胎 , 将克 隆 胚胎 移植 到西 门塔 尔 杂 交 再
员 投票 支 持 一项 立法 法 案 , 止 克隆 动 物 的 肉类 禁 食 品 和其他 制 品进人 欧洲 的食 品供应 链 。这 项法
案 有望 在今 年 9月正式 成 为欧盟 法律 。与欧 洲相
收 , 速 骨 骼生 长 , 加 同时有 促 进生 长 发育 、 加 食 增
欲 、 少疾 病 和增强 体质 的作 用 。 减 “ 体 自身 不 能合 成 氨基 酸 . 须 从 食 物 中 人 必 获得 。而 中 国人 的主要食 物—— 谷 物 的赖氨 酸含 量 普 遍较 低 . 要从 高 赖 氨酸 含 量外 源 蛋 白中补 需
中 国农 业 大学 生 物 学 院农 业 生 物技 术 国家
女 ” 生时体重 3. k , 正常的小牛犊一样 , 出 1 g与 5 健康 活 泼 。经 初 步检 测 。 内携 带 所转 入 赖 氨 酸 体
基 因 。 通俗 解释 为 : 键在 于两 次 “ 入 ” 第 一 其 关 转 。 次 “ 入 ” 将 从 牛奶 蛋 白 中提 取 的氨 基 酸 基 因 转 是
片 段转 入 正 常 的奶 牛胚 胎 , 以此 胚 胎 为体 细 胞 并 供体 , 备克 隆胚 胎 。需要 注意 的是 , 制 制备 出 的克
隆 胚胎 与 原来 的正 常奶 牛胚 胎 相 比 , 已经 携 带 了 赖 氨酸基 因片段 。第二 次 “ 转入 ” 是将 克 隆胚 胎 转 入发 情 的黄 白花代 孕母 牛体 内。之后 的过程 跟 正
转入“ 雌性 黑 白花奶 牛 ” 儿成 纤 维 细胞 内 , 胎 以此
旦 培育 出稳定 的携带 赖 氨 酸基 因的奶 牛 群体 。 我们 就 可 以将 牛奶 中 的赖 氨 酸 含 量 在 现 有 基 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
围绕转基因重大专项“十三五”目标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我国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按照转基因生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在“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课题实施的基础上,2016年拟继续采取“择优委托、专家论证”的方式,启动实施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转基因生物检测监测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等13个研究类项目54个重大课题。与专项目标关系不密切,没有充分紧扣专项的特点和要求,距离产业化的目标比较远,出于科学家的兴趣或自由探索的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内容不予支持。
项目一: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开展新型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
研制。 (1)课题1-1.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螟虫和稻飞虱等最主要害虫,在“十二 2
五”的基础之上,培育适合于不同生态区的优良转基因水稻抗虫衍生品系和组合,建立相关的生产应用操作规程,加强多年多点新品种比较试验,为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培育新型安全的抗虫转基因水稻新材料,以消除大众对外源基因和蛋白的顾虑;创制新型抗虫(重点是抗稻飞虱)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和新材料,进行相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制多价和抗性叠加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继续保持我国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2)课题1-2.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大病害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等,创制一批抗病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一批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新品种);建立其生产应用的操作规程;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病害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3)课题1-3.抗逆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资源贫乏以及化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重点筛选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的基因;创制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新品系;进行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产业技术规范研究,做好产业化前期准备;开展抗逆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生产性试验,培育一大批新型抗逆、抗除草剂转基因 3
水稻新材料。 (4)课题1-4.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利用转基因及基因组编辑等前沿技术,创制株型理想、高光能利用率、配合力强的新型高产育种材料,培育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水稻新品种(系)。 (5)课题1-5.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优质食味、富含营养、耐贮以及具有功能性特殊品质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和新品系,推进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和营养保健功能性评价,实现新材料、新品系储备。 项目二: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创制抗病虫、抗逆、氮磷养分高效利用及高产优质等重要
性状转基因小麦新新品系。 (6)课题2-1.抗病虫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针对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培育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新品系;创制抗赤霉病、纹枯病、抗蚜虫等转基因小麦新种质和新品系,完善高效的小麦抗病虫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7)课题2-2.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4
针对干旱、盐碱、高温等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创制抗旱节水、耐盐碱、耐高温等抗逆转基因小麦新种质,培育具有重要生产应用前景的新品系;完善小麦抗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8)课题2-3.优质、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利用高光效和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千粒重、分蘖等)等产量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新品系;在保证产量基础上,创制产量与品质协调改良、以及营养功能型转基因新材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高产育种新方法。 (9)课题2-4.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创制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养分高效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项目三: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优质、功能型等具有产业
化前景的转基因玉米新组合和新品种。 (10)课题3-1.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继续围绕抗病虫、抗除草剂等目标性状,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创制抗病(粗缩病、纹枯病等) 5
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优良杂交组合;重点开展抗虫、抗除草剂优良转化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我国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 (11)课题3-2.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利用已经获得安全证书的植酸酶玉米,综合运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目标性状突出、商业化前景良好的植酸酶玉米,开展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加快推进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创制优质(高淀粉、高赖氨酸等)和功能型(高植酸酶、高维生素)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组配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12)课题3-3.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围绕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干旱、盐碱等抗逆性状开展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研究;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的转基因新材料继续开展生物安全评价等试验,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开展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抗旱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进程,大大提升我国抗逆转基因玉米的整体研发水平。 (13)课题3-4.高产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6
围绕玉米高产耐密、早熟脱水快宜机收相关性状开展转基因研究,筛选光合效率显著提高,早熟脱水快宜机收,耐密性大幅度改善与粒大粒多、穗重容重增加等其它产量构成要素明显改良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的新材料,继续开展生物安全评价的同时,开展杂交组合的组培以及配合力分析,鉴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杂交新组合;开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 (14)课题3-5.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氮、磷、钾营养高效目标性状,开展营养高效吸收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对已进入中间试验的转基因玉米新材料开展回交转育,筛选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获得的新材料开展生物安全评价和育种价值综合评估,组配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项目四: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除草剂、抗逆、优质、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目标性
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系)。 (15)课题4-1.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 7
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6)课题4-2.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7)课题4-3.营养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优质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8)课题4-4.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8
(19)课题4-5.养分高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项目五: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高产、早熟、优质、抗旱耐盐碱、抗病虫
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实现二代转基因棉花产业化。 (20)课题5-1.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高产(RRM2等)基因新材料,通过转新型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株型塑造基因(PAG1等)等的应用,结合不育系简化制种,以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针对我国不同棉区的生产需求,培育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1)课题5-2.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熟性(GhFPF1、vgb等)、抗病(GAFP等)基因新材料,围绕早熟、抗病等主要性状,以多抗、轻简化为重点,进行棉花早熟品种的遗传改良,创造熟性相关、抗 9
病、新型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培育适宜麦棉套种、油棉套种以及油后麦后直播的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及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2)课题5-3.优质纤维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棉花品质相对偏差的主要问题,利用转优质(iaaM、KCS等)基因材料,聚合优质、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以改良棉花品质为主要研究目标,培育优质、抗虫等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3)课题5-4.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抗旱(ABF2、EDT1等)、耐盐碱(betA、Tsvp等)、新型抗虫、抗除草剂(EPSPS-GR79+GAT)等转基因新材料,以改良棉花抗旱、耐盐碱、抗除草剂等主要逆境为目标,创制抗旱、耐盐碱、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4)课题5-5.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种子特异表达棉酚合成相关基因(CYP706B1等)、纤维特异表达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GhPAPMYB1等)等,创制种子低棉酚植株高棉酚、彩色纤维、高油、抗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