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一轮复习课后作业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合集下载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测试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测试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

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测试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一、单选题1.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A. 5∶1∶2B. 1∶2∶2C. 1∶1∶1D. 2∶3∶14.如图是一定量的B2 和AB 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A. 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B.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5.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6.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A. 63B. 89C. 152D. 2157.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氘和氘与氢的原子序数不同B.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8.“○”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B. C. D.9.如下图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10.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

中考化学 第5课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试题

中考化学 第5课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试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命题分析:中考这样考:1.(2015平凉)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添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驱走蚊虫,这说明【D】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可以再分D. 分子在不断运动2. (2014平凉)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曲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C】A.188 B.78 C.55 D.233. (2013平凉)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水分子;知识点击:基础梳理考点一:分子与原子考点二、原子与离子微粒 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HNa +、H +Cl - O 2-联系原子可以得到或失去电子转化为离子,离子也可以得到或失去电子转化为原子【记一记】物质的构成考点三:原子的构成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和核外电子的电荷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重点解读一: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二: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三、 相对原子质量1.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两个镁离子2.计算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析】明确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最为重要。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常考题目及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常考题目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 微观粒子:物质都是由人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通常微观粒子可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2. 微观粒子的性质:①体积小、质量小;②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3. 规律: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所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常来讲,像O2、H2O、有机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像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而像NaCl等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例题1 (黑龙江·龙东)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B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错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错误;故正确选项是A。

答案:A点拨:生活中有很多宏观现象都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有关,如分子不断地运动,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等,学会运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宏观现象,学以致用,是学习化学的目的。

例题2 (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解析:A.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只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B.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C.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直接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D.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B建构微观模型,破译解题密码以微观图示的形式来呈现试题,将解题的相关信息巧妙蕴藏于物质的微观模型中。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中考考点)省优精品课件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中考考点)省优精品课件

重庆文科状元蔡妮芩
高考总分:673分 语文126分、数学146 分、英语136分、
文综265分
毕业学校:巴蜀中学 志愿:北京大学
马尾头、金边眼镜、粉红小T恤、浅蓝牛仔 裤,文科第一名蔡妮芩是个典型的乖乖女模样 。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高 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 ,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道,“ 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一门满分 ,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有些遗憾。 ”
________ ________
(2)构成
________
________
(3)相关关系: 核电荷数 = 核内_____ = ________ 原子的相对质量 =____数 +____数
(4)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
复习提示:
原子是 中考重要的 考点,左边 的相关内容 都应比较熟 悉。此外复 习时还要注 意与分子、 离子等概念 进行对比。
2.(2015·宜宾市)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 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解题思路:碘酒是单质碘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也就 是说它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而选项B所涉及的气味传 播问题,均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选项D所说的碘受热 升华是指碘受热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即属于分子 间间隔增大的表现。所以选项A、B、D的说法均是成立 的。只有选项C将气体受热膨胀这种属分子间隔的变化, 解释成是分子自身体积增大是错误的。

2021年南充市中考化学一轮教材复习课件 第3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年南充市中考化学一轮教材复习课件 第3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命题点一: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2017·南充)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
A 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 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积为40L的钢瓶中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
A.O4是单质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是一种新型氧化物
3.(2019·南充改编)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是___错__误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说法。 4.(2020·南充节选)吸烟除了影响自身的健康外,也会使周围的人 “被动吸烟”,其原因是__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地__运__动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解更多
D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
2.(2010·南充)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 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获得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
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13.(2020·衡阳)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14.(2020·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易错清单 指出下列每句话中的错误。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2.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中,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和汞分子。 3.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是氯化钠分子。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讲解含解析.doc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讲解含解析.doc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江苏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含答案)

江苏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含答案)

江苏省中考化学精选真题含答案专题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建议限时:15分钟)|夯实基础|1.[兰州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温州中考]5月9日,相关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18B.176C.294D.4123.[济宁中考]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4.[十堰改编]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D.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一定保持不变5.[淮安中考]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香入鼻的原因是。

图Z6-1(2)由图Z6-1甲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由图乙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4)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2)3中N、O原子个数比是。

|能力提升|6.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7.[新疆中考]如图Z6-2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图Z6-2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8.[滨州中考]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图Z6-3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图Z6-3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9.[桂林]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3单元 (知识清单)物质构成的奥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效果检测(人教版)

第3单元 (知识清单)物质构成的奥秘-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效果检测(人教版)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知识点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注意: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目前只需记住两种物质: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构成]和硫酸铜[由铜离子(Cu 2+)和硫酸根离子(SO 42-)构成]。

构成粒子物质分子 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水、有机物等原子金刚石、硅、金属、稀有气体等离子盐(如NaCl 、CuSO 4)知识点二分子2. 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液态氧和气态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而氢气具有可燃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4.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变红。

(3)原因分析:B烧杯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化学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分子,故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三原子6.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 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一轮复习课后作业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门捷列夫。

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6 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
B
加压时氧气分子变小
的钢瓶中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
C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中没有4.根据如1所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1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氨水显碱性,pH大于7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5.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2)“醋酸糖甜”是因为。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6.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2所示。

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2
A.NaOH
B.Al(NO3)3
C.CaCl2
D.H2SO4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3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3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8.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利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的原理,设计了如4所示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玻璃管。

4
(1)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实验证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A【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

2.D【解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果分子中不含该原子,则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在不断运动,水结成冰,水分子仍在运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仍然可以再分;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

3.B【解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红色,加入足量盐酸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实质是H++OH-H2O),溶液变为中性,酚酞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食盐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食盐溶液能够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4.C【解析】60 ℃的蒸馏水变红的速率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pH大于7。

5.(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前者是由多种分子构成,后者由同种分子构成
(4)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
6.A【解析】由图可知,该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

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Al(NO3)3中铝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3;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H2SO4中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

7.C【解析】②是液态的水,③是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①是冰,③是水蒸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质量不变;②→③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8.(1)HCl+NH3NH4Cl(2)小
【解析】(1)盐酸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

(2)盐酸中挥发出的是氯化氢(HCl),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水中挥发出的是氨气(NH3),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在A处先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分子先运动到A处与氯化氢分子接触发生反应,证明分子运动速率的快慢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