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4.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微粒是指物质中极小的、不可见的、不可分割的粒子。
元素是指化学上不可分解的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
微粒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对微粒和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许多奥秘。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体现在元素的构成中。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粒构成。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核心,电子则绕着核心旋转。
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不同,从而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还体现在元素的性质中。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这些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关。
例如,金属元素的电子自由度高,易于导电;非金属元素的电子自由度低,不易导电。
又如,氧气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可以与许多元素反应,形成氧化物。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还体现在化学反应中。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微粒的数量和运动状态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之间的键合会发生断裂和形成,从而改变了元素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将氢气和氧气混合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反应,生成水分子。
微粒和元素的关系还体现在物质的分离和分析中。
在分离和分析物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微粒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是质谱分析,它可以将物质分子中的微粒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微粒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微粒是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元素的性质和组成都与微粒密切相关。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对微粒和元素的研究,不断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物质和微粒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微粒则是构成元素和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元素、物质和微粒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而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而单质则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因此,可以说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物质则是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
其次,我们来看元素和微粒的关系。
微粒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
而元素就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式组合成分子,从而形成不同的物质。
因此,可以说微粒是构成元素和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物质和微粒的关系。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微粒组合而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而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因此,可以说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不同种类的微粒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综上所述,元素、物质和微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微粒是构成元素和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同种类的微粒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正盐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
2.其他分类方法
【微思考2】Na2O2是碱性氧化物吗?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Na2O2与酸反应时,不仅生成盐和水,同时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 氧化物的定义。
【微思考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 不一定。如O2和O3、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等组成的物质都只 含一种元素,但都属于混合物。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根据物质的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
金属单质 单质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一般分为交叉分类法(对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树状分类 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如:
典例剖析
例1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某同学归纳的下表物质与图中对应 关系正确的是( )
典例剖析 例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反应时可以生 成盐,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请任写一种符合图中组合⑥关系的化学方程式(要求组合⑥不能与图中
已有组合重复):
。
(2)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设其化学式为HR,R表示
有机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前加入小苏打,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
正误判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 )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 ) 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 4.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 × ) 5.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都属于混合物。( ×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常见物质类别5.注意事项(1)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 2与O 3的混合物。
(2)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物。
(3)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属于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CH2—CH2)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4)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5)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4。
(6)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
如金刚石由原子构成,NaCl由离子构成。
(7)熟记几种常见混合物:水煤气(CO、H2)、爆鸣气(H2、O2)、水玻璃(Na2SiO3+H2O)、福尔马林(甲醛+水)、碱石灰(CaO+NaOH)、漂白粉[Ca(ClO)2+CaCl2]、玻璃、水泥、铝热剂等。
(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3.无机物的一般树状分类法示例[注意]识别氧化物的分类误区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原子中有电
子,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
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1927~1935 年——电子云模型。
质子和 36 个电子。
【答案】C
【类题演练 1】 (2019·上海)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
图为(“ ”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
【解析】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
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专题二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N 为 7 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5-是 5 个 N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
三、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植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生 长缺乏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乏磷元素 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 上带许多褐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格式一:某物质由组成;某物质由种元素组成。(填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名称或种类)
说明:1、此种题型只是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几种微粒没有关系,一般只要求填写元素的种类或者元素的名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问题格式三:某分子由构成。(填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名称。)
说明:只填写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名称即可,不需要说出个数,因为题目中没有说出分子的具体个数。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问题格式四:一个某分子由构成。(填一个该分子中的含的原子名称及个数)
说明:问题中提到了分子的具体个数,就要回答出原子的具体名称及个数。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教学反思]以上是初中化学里经常遇到的有关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的有关题型,在解答以上四种格式的习题时,不论是填空、选择、改错或判断,关键是要弄清题目的题意,然后才能对号入座,有的放矢。当然,有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如第一种问题一般与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第四种问题一般与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2、在化合物中不存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单质或单质的分子。因为化合物是纯净物,如果其中存在单质或单质的分子,那么这个化合物便不止一种成分,显然与概念互相矛盾。所以如果说“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组成”或者说“二氧化碳是由氧分子和碳组成”等均不正确。
问题格式二:某物质由构成。(填能够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名称)。
编织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判断物质的组成、构成及有关分子的构成一类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对有关概念及其关系都不够熟悉,所以分析解答起来较为困难,常常对题目混淆不清,导致解答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就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说明:1、通常把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如硅等)看成直接由原子构成,而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由离子构成,其余的一般都由分子构成。
2、哪种微粒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该物质就由这种微粒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不能说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