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课后练习题,尤其是与分子、原子和离子相关的题目,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请大家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家庭小实验:设计一项与分子、原子和离子相关的家庭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同学们可以尝试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思考这是如何发生的。”
3.案例分析:搜集日常生活中与分子、原子和离子相关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作用,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4.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分子、原子和离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小组报告,并在下节课分享。
“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分子、原子和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将你们的发现整理成报告,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介绍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通过实物模型、动画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微观粒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稳定;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而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5.强化练习与反馈,针对教学重难点设置梯度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6.开展课后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网络搜索等,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时二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时二

•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约 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 电子那就更小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 高速运动。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种 氢原子除外),质子带正电,中子不 带电; •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 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一般的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 有中子。
2、书写方法—离子符号 Na+ 钠离子 Mg2+ 镁离子 Cl- 氯离子 O2氧离子
离子符号的写法: ⑴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 ⑵ 数字在前,“+”、“-”号在后; ⑶ 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去不写。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失电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 失电子 (原子不带电) 得电子 阴离子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带负电)
离子符号的意义: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 Mg2+ 表示2个镁离子
物质与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
结合
物质
硫S、铁Fe、氦气He 聚集 O2 H2 H2 O

结合


分解
子 得到或失去e 失去或得到e
物质
离 子
结合
物质
NaCl CaO
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是一个实心的小球吗?
原子还能再分吗?
• 很早以前,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 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 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 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 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 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 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 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 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 瑟福发现原子核。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化学性质不稳定
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结论
(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异同决定微粒是离子或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汤姆生原子模型
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 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 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说。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步在核外空间的呢?
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那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所有的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内运动?
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而且不同原子的质量不同。
原子种类
1个原子的质量/kg

1.674×10-27

1.993×10-26

2.657×10-26

9.288×10-26
原子的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无论是书写、读数、记忆、使用起来都极不方便,就像以吨来表示一粒米的质量一样,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标准来衡量原子的质量大小。
卢瑟福原子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核, 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 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荷α粒子的微粒轰击金箔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道分子的性质。

2、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3、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学习重点】分子、原子在两个变化中的关系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肉眼能看到这些微粒吗?微粒有哪些性质?微粒种类有哪几种?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①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②往杯里的水中放一块糖记录下水面的位置,过一会儿糖没了,水面的位置降低了。

3.书写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能燃烧具有______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_______性。

水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吗?4.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_____,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改变了吗?二、合作~研讨活动一、认识分子1.联想与启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

氢气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

通常氧气能助燃,液态氧气能不能助燃?,为什么?。

定义:分子是。

分子是的一种微粒。

分子有以下性质:①、②、③④。

活动二、认识原子阅读P66:定义:原子是。

原子也是2.交流与讨论;分子是由构成的;分子可以成原子。

原子。

在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不发生变化的是和,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总结、反思、提升】1. 分子由原子构成,是否说明分子大原子小?是不是原子都要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2. 水沸腾蒸发最终容器中的水没了,电解水最终容器中的水也没了,从微观角度分析他们一样吗?3.看纯净物、混合物:请从不同角度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型:冰水、二氧化碳4.观察下列方框中的图示指明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达标检测】1、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 分子B .离子C .电子D .原子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高锰酸钾B .河水C .二氧化碳D .过氧化氢3、在加压的情况下,25m 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 3的钢瓶中,这表明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由原子构成C .分子的质量很小D .分子之间有空隙4、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

它的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是电子的1836倍。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不同。

中子也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它没有电荷,是电子的1839倍。

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275×10^-27千克,略大于质子。

中子的存在稳定了原子核的结构,使得原子核能够存在。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是质子的约1/1836。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性质,正负电子数量相等时,物质是电中性的。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分子,分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

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目前还存在其他一些更基本的微粒,如夸克和轻子等。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有六种不同的味道(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反奇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轻子是一类基本粒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和它们对应的中微子。

基本微粒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人们不断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原子和分子,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

对基本微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概念,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微粒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构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本微粒的概念。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模型等。

3. 提前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微粒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引出物质构成的讨论。

2. 讲解基本微粒的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及其性质。

3. 讲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力,以及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基本微粒在物质构成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微粒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基本微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探究物质构成的兴趣和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如原子核和电子云。

2. 介绍其他微观粒子,如夸克和轻子。

3. 探讨物质构成的现代理论,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反思实验和观察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微粒的概念。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

如何描述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是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构成也有三种途径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或结构时使用原子。

例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2、有些物质是由原子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臭氧如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硫酸氯化氢酒精乙醇甲烷等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3、有些物质先由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再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构成物质。

这些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原子团构成,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等。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离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一律使用元素,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谁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但在具体描述时应先区分清楚这种物质的构成。

1、以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分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即它的分子是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酸分子。

2、以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原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如铜原子保持铜的化学性质。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氦原子。

3、以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如保持氯化锌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锌离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几个决定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性)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65联想与启示:——展示: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模型——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思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阅读:P66小结:分子很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阅读思考:从分子的模型和化学式你能发现什么?分子由构成的,数字表示。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数目。

例:二氧化碳CO2由构成,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 由 构成; 五氧化二磷P 2O 5由 构成,1个五氧化二磷 由 构成。

1个二氧化碳 分子 由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五氧化二磷P 2O 5由 五氧化二磷分子 构成, 1个五氧化二磷 分子 由 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 构成。

水通电分解过程水 −→−通电氧气 + 氢气 H 2O O 2 H 2 思考:微观上,水分子如何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电解水微观过程: ——水分子分解成 , 结合成1个氢分子, 结合成1个氧分子。

观察、思考——水分子分解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 , 2个氢原子 结合成1个氢分子, 2个氧原子 结合成1个氧分子。

交流与讨论: 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微粒?不变的又是什么微粒? ——变化:水分子;不变:氢原子与氧原子。

思考: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什么?——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分子种类改变) 思考: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之间空隙变大。

(水分子没有改变)。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你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吗?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阅读:P66-67原子 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氦、氖、氩)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因此,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展示:铜原子结构——原子很小、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在不停运动着、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思考:1、分子是由 构成的;2、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 不可分;3、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化学变化实质: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的过程。

5、物理变化:分子 ,没有生成新分子。

小结:1、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2、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3、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化学变化实质: 分子 分解成 原子 , 原子 重新组合成 新分子 的过程。

5、物理变化:分子 不变 ,没有生成新分子。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那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微粒吗?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弹爆炸:说明原子内部有更小的微粒。

阅读:交流与讨论:P681、汤姆生发现所有原子都含电子。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质量非常小的微粒)2、卢瑟福:α粒子轰击透金箔(α粒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金箔是由原子构成的)思考:①哪三种现象?②解释?③结论?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1、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3、原子中有很小的核,但质量较大。

结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的质量。

阅读:P69思考:①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②原子带不带电?为什么?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④电子的质量如何?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过渡:原子核虽然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原子核内究竟还有更小的微粒吗?这些微粒电性、质量如何?阅读:拓展视野P69: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的质量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

思考:根据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分析,你能说出原子中的微粒构成吗?小结:质子(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分子→原子(正电)(不带电)(不带电)核外电子(负电)思考:①这些微粒中,哪些带正电?哪些带负电?哪些不带电?②哪个质量最小?③哪些数量相等?阅读:P69: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引入: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P72:拓展视眼:例子: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阅读P72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2、弧线表示电子层数;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4、最后一层叫最外层电子数。

理解: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 为2个),化学性质稳定,这种结构称为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于都大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讲解:食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那氯化钠是如何形成的呢?思考:钠原子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第一层电子数为,第二层电子数为,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钠原子容易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钠离子Na+)氯原子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第一层电子数为,第二层电子数为,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氯原子容易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氯离子Cl -)阅读P72图3-20:氯化钠形成示意图阅读:P71离子:带电的微粒。

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的离子:钠离子Na+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离子:氯离子Cl -思考:在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在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可以再分2、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呈电中性4、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5、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6、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0、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P65-66:知识点(你会了吗?)1、原子由带电的和带电的构成;2、原子电,因为。

3、原子核由和构成;质子带电,中子带电;4、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

4、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5、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不同。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三)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质量,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学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重点: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