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新课标人教版

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导图】(1)(2)[解读考点]1、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4、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1、“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2、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
3、给定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信息的开放性试题将会增加。
[真题剖析] 1.(2008·某某)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3月18日总复习一物质的组成

( C)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12. 图 3-3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
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名称是镁
(D )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2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2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24.31 g
图 3-3
13.图 3-4 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
学一学怎样做这种题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 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20 ,该原子核外 有 4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金属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
的常见化合价为 +2 。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4个电子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显正 价。 最外层≥4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到电子,显负 价。
在原子中,由于正电荷数=负电荷数,所以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所以正电荷数≠ 负电荷数
Na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等式、2决定。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种类由______质__子__数___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决定。
考点二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原子的性质:小、动、间。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2.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3.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新课型第三章第8课时,总第23课时主备人:课题:第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分别构成什么物质;2.掌握30种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并运用它;3.掌握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4.能够书写22种离子符号,知道意义,能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5.教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理顺物质的宏观与微观的组成与构成。
重点: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难点:微观概念的形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请学生在家复习三单元,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提问或与同学讨论。
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课本中找到这些基础知识。
将三个课题的知识对应的点进行练习,教师讲评时,要给学生联系上二、自主梳理一、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分子1.由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分子由构成,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微观粒子的共性:①②③④。
(二)原子1.原子是,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由构成。
4.原子的构成:()带电()带电()电性原子()带电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个;第二层最多排个;最外层最多排个。
6.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画出8、12、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Fe:6.元素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稳定与否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6.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元素物质概念原子分子概念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共周期;个纵列,每个纵列叫一个,共族。
三、典例剖析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3.下列各图中,“白圈”和“黑点”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4.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一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一 物质的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二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性质:①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只是原有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别的分子或别的物质。
②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也在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隔。
③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原子也是构成分子的一种粒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原子构成①原子②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相对原子质量:①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原子量;②原子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③单位为一.(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1.阳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如Na +、Mg 2+、Al 3+、4等(质子数>电子数) 2.阴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如O 2-、F -、Cl -、S 2-等(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 ⎪ ⎩ ⎪ ⎨ ⎧ ⎩ ⎨ ⎧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 不带电荷 中子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原子核 : :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得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四)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态存在。
(3)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硫酸、氯化氢、水、甲烷、酒精等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石墨、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属晶体等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食盐、氢氧化钠、纯碱、等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