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合集下载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常识了解较 少有直 接关 系。献血 者非 心理 因 素以及 采血 后所致 的献血反应各 占 2 . %和 2 .8 , 与献血员机 体 的 45 0 7 1% 这
4 2 献血 中的护理 .
采血 护士应认真选择穿刺部位 , 尽量地选
用 弹性好 、 充盈度 高的肘 正 中静脉 , 刺成 功后将 采 血针头 固 穿 定, 防止滑脱或针 头斜 面 紧贴血 管壁 。观察 血流 是否顺 畅 , 血
式广泛做好 《 献血法》 及其相关 地方法规 的宣传 , 好献血 者的 做

应激反应 、 医护人 员 以及 与献 血环境 有关 , 加 强科 普宣 传健 需 康教育及献血者的预防护理 。
3 献 血 反 应 的 预 防
31 预 防 .
加强 国家实行献 血制度 意义及 血液生 理知识 的宣
传教育 , 加大献血科 普 常识 的教育 力度 和广 度 。通 过传 单 、 板 报、 橱窗 、 海报 、 座 、 讲 幻灯 、 录像 及广播 电视 、 互联 网等 多种 形
献血反应俗称晕针反应 , 由多种 原 因引起 的献 血员 在献 是 血过程 中产生 的心理 、 理应 激反 应… , 生 当机 体不 能适 应 时而
出现的一系列症 状 、 体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并 伴 有轻度 出 汗 、 眩晕 、 tP 恶 ,  ̄g吐、 跳加 快 、 心 失去 知觉 , 重 者可 伴有 惊厥 。这 严 些副反应严重的制约着无偿献血 活动 的健康 发展 。所 以 , 做好
解有关献血知识 、 液生理知识 , 血 了解献 血意义 , 减轻其 心理负
担。
从本文统计数据可 以看 出, 献血者 因心理 因素所 致发生 反 应 的 比例 占发 生 反 应 总 数 的 7 .0 , 血 前 、 5 5% 采 中反 应 各 占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资料与方法2009~2011年伊犁州有50 403人参与无偿献血,年龄18~55岁,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和心理应急反应引起的综合征,可分为心理因素所致的和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两类,在50 403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321例,反应率0.63%,其中,因心理因素所致反应208例,占反应人数64.8%,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仅35.2%。

献血不良反应可分为:①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紧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

②中度:表现为渐渐失去知觉、四肢冰凉等。

③重度:表现为惊厥、晕厥、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

方法:献血者均经过健康征询、体检及检测血型、血比重、金标法测HbsAg,排除不适合献血者,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对其总献血率,初(再)次献血反应率加以比较。

结果献血者的不同献血量及献血反应比较,见表1。

讨论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①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和咨询者,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首次献血者引起献血反应高于2次以上献血反应率,消除他们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拯救患者生命,而且可定期检查身体,通过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努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采血者穿刺技术水平,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表、仪容、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整体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强化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以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

献血反应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

献血反应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

2.3 甲状腺体积正常者84例,异常者96例。

统计表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体积大小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1.49,P <0.05。

聚锝功能基本正常者109例,异常者71例,统计表示:甲状腺良、恶性与聚锝功能差异有显著性,χ2=5.70,P <0.05,见表2。

表2 甲状腺腺体的形态、功能状况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正常2444392聚锝功能增高0150减低6113414体积正常增大237431318600163 讨论正常甲状腺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具有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锝为碘的同族元素,也能被甲状腺摄取。

3.1 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部位特点 甲状腺各个部位均可发生结节,且与结节的良、恶性无关,甲状腺结节以女性多发,在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结节病变皆可发生。

3.2 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与其良、恶性的关系 结节的功能状态与病变的良、恶性有密切关系,功能越低下,结节为恶性的概率越大。

本文“冷结节”的形态分析,很难区分良、恶性。

故对于显像表现为冷结节的患者应密切地随访,必要时可采取甲状腺针吸活检和亲肿瘤阳性显像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3.3 甲状腺结节外腺体、形态、功能状况与其良、恶性的关系 我们发现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甲状腺体通常增大不明显,功能多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腺体常有明显增大,聚锝功能也常异常,由此可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综上认为甲状腺核素显像仅从影像特性去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还很困难,但可结合临床及其辅助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并能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1] 高绪文,李继莲.甲状腺疾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275.[2] 周前,林祥通,刘世珍,等.甲状腺核医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502165.[3] 刘永宁,李其云,高友恭,等.甲状腺扫描为“热”结节的甲状腺癌—3例报告[J ].中华核医学杂志,1984,4(3):187.[4] Workin,M ei er,Kap l an,Advancs in thyr o i d d iseas e management[J ].S em inars i n Nucl earM edicine,1996,26(3):2102211.(收稿日期:2007203213)作者简介:方晓兰(1963—),女,湖北咸宁人,1993年毕业于咸宁学院,主治医师。

优质护理干预在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在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在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站工作人员对于无偿献血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增强无偿献血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优质护理干预在血站无偿献血
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精神护理干预
1、宣传教育
血站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倡导更多民众参与无偿献血,同时也可以加强无
偿献血者的健康知识和心理状况。

血站工作人员在宣传教育方面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来掌握民众的心理需求。

2、口语护理
血站工作人员需要与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加强与之间的感情
联系和信任,使无偿献血者能够建立信任感和归属感,避免他们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安全护理
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在无偿献血者开始献血前检查身体状况,以确保无偿献血者能够安
全地进行献血。

同时,血站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品质进行检测,以保证血
液的安全性、纯度和活性。

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咨询和检查,通过不同的健康方案调理无偿
献血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加强其身体健康和体质素质。

三、人性化护理干预
1、感恩表彰
在无偿献血者参与献血后,血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和鼓励,张贴感谢信、发放证书等方式,让无偿献血者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和认可。

2、照顾服务
在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时,血站工作人员需要提供专业性的照顾服务,例如:提供饮料、小吃、音乐等方便和舒适的环境,让无偿献血者感受到被关注和照顾。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因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本市2010年街头无偿献血时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9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献血反应者绝大多数原因为恐惧心理造成。

采取献血前后的心理护理,可使献血反映明显减少。

出现献血反应后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可使反映者在较短时间内症状缓解、消失,恢复正常状态。

结论开展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因恐惧心理造成的献血反应;出现献血反应后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对症处理,能够快速使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恢复正常。

【关键词】献血者恐惧心理献血反应预防护理措施1998年以来,我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对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在自愿献血的前提下,开展无偿献血。

在我站的大力宣传下,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影响了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我站近两年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献血反应与心理因素有关,也就是说恐惧心理是造成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我站采取了科学有效地心理预防措施,使献血反应明显减少,并对出现献血反应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对症处理,快速地解除了献血反应,增强了献血者的信心,使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1统计对象及统计结果、分析方法和应对办法1.1统计对象及统计结果2010年全年共有4337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有647例出现献血反应,约占总献血人数的1.55%。

其中,因恐惧心理而造成轻度献血反应的583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90.1%。

经过献血前、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献血反应较之2009年明显减少了0.4%(2009年全年总献血人数42768人次,出现836例献血反应,约占总献血人数的1.95%)。

1.2应对办法在整个采集血液工作流程过程中,除严格按照血站操作规程操作外,从接待献血者开始,我站工作人员都要对不同献血者进行心理帮扶和护理,尤其是对出现献血反应后的献血者更要引导其正确对待短暂反应,尽快恢复正常。

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3 结 论
损伤上肢皮下血管, 使得上肢 出现肿胀现象。
1 服 务 不 到位 . 4
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健康宣传教育,严格献血前皮肤 消
毒及健康询 问, 改善献血环 境, 提高采血人员 的穿刺技 能和
由于工作人 员某个环 节没 有做好 或者 服务 态度不 够 好, 语言生冷僵硬 , 服务不到位, 使献血者情绪低落或激动, 心
[ 唐泽萍. 2 ] 献血不 良反应原因及护理l. J现代医药 卫生, 0 , 19 J 2 5 (: 0 4 )8
适 当饮些温开水或糖水 , 保持冷静 , 思想放 松 , 情绪稳定等。
2 提高工作人员技 术操作水平 3 采血者不仅要 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和高度 的责任心 , 而且还要有高超 的穿刺技术 。 采血技术是否熟 练, 对血液 的
良反应 时, 精神恐惧 、 过度紧张 , 反射性 造成迷走 神经兴奋 , 脑供血不足, 血压下降而发生献血不 良反应 。( ) 2 献血者怕 血、 晕针, 使得心理紧张, 极易造成献血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1 身体因素 . 2 ’
板面或 网络等形式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科普宣传 ,或在献血 前给献血者讲解 ,让人们通过宣传教育来 了解血液生理知 识和献血常识 , 以解除思想 中的顾 虑 , 使献血者真正认识到 无偿献血的 目的和意义 ,并相信适量的献血不会对身体健 康无害 , 且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科学理论 。 从而激起人们奉献
无偿献血者发 生不 良反应 的原 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于波
( 阳市 中心 血 站 , 宁 辽 辽
辽 阳 ,10 0 1 10 )
【 摘要 】 在输血事业 中 ,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具体 、 社会 最直接 的体 现是— — 无偿献血。为 了稳定 、 扩大无偿献血 队伍 .

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0-19T15:16:37.9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作者: 孙一鸣[导读]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

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10 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从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方法]:我们对220例参与调查人员分两组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健康教育非干预组进行研究,随机抽取每组110人。[结果]: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者。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工作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关键词:人性化服务;无偿献血

1.一般资料 1.1无偿献血意义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人道博爱体现尊重,体贴,关心,爱护献血者,是每个血站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为了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我科特发放调查表,将无偿献血者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整理,评估,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培养本站工作人员,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1] 1.2适量献血有益健康

最新科学实验表明,坚持定期适量献血有益身心健康。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献血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增加年轻血细胞比例,使人头脑清醒,更具活力; 1.3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献血前健康教育 向献血者详细介绍采血人员、体检者、采血环境及所用耗材,告知他们都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最怕献血后影响身体健康,传染上输血传播性疾病,可以向他们介绍多次献血的例子,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人的生命,讲解献血前查体的注意事项,各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献血标准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如何处理献血时的不良反应

如何处理献血时的不良反应

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即使是轻微程度的脱水(只缺少2%的正常体液),也会影响能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知识
发表时间:
2019-08-14T08:54:44.0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作者: 徐秀君
[导读] 随着国家及社会组织对献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在进步、人文情怀在加深的现
象,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四川省乐山市中心血站
614000

随着国家及社会组织对献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不得不说这是社会在进步、人文情怀在加深的现
象,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献血是将自己的血液无偿捐献给可能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陌生人,但有时献血对于献血者来说并不是一场
美妙的体验,他们可能是带着疑惑、焦虑、害怕等完成献血的。既然献血者是在做如此高尚与伟大的事情,那么相关医护人员就要从始至
终为他们的心理保驾护航,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献血体验。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心理护理知识。

一、和蔼可亲地解答有关疑惑

当有献血者提出有关问题时,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化的解答,既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其辞,更不能表露出烦躁、愤怒
等。在献血正式开始之前,献血者可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所疑惑的问题,如献血对自身身体健康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去医
院输血却要付费,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等。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被医护人员耐心、温和地解答,既不会被忽视、轻视,也不会受到貌
似应付差事的对待。相信在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会有所减轻。

二、主动告知可能会出现的身体反应

如果是第一次献血的人,医护人员还要主动告知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之后可能会有的身体反应,尽量减轻献血者的恐惧感、不安感。
首先要让献血者明白虽然献血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但对身体绝对无害的,同时能够更新血液,提升骨髓的造血功能,且绝对不会被传
染上其他疾病。同时要让献血者明白即使有恶心、头晕、出汗等症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是高度紧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
症状,只要在结束之后,稍稍休息一会就会有所缓解,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三、让献血者简单认识采血器材与采血过程

在采血正式开始之前,医护人员要告知或让献血者看到国家规定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的质量标准及此次所使用器材的一系列信息,如器
材的生产日期、作用、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号等,让献血者放心、安心。如果是初次献血者,还可以带领他参
观其他献血者的采血过程,让他们对将要体验的采血经历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让已进行过多次献血的资深献血者讲述他们各自献血前、献
血中、献血后的体会。

四、冷静处理献血不良反应

上述所说的恶心、头晕、出汗等就属于献血不良反应,当这类反应出现在献血者身上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停止采血,然后对献血者进
行及时的处理,并让他喝一些甜的浓糖水。同时在做这一系列处理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一丝不苟,不要惊慌失措,给献血者心理留
下阴影。

献血不良反应包括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A类)和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B类)。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包括以穿刺
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局部炎症。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
适、虚弱、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呕吐等。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
可导致意外损伤。当这类反应发生时,采血人员更要冷静面对,及时配合医生,有条不紊地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并安慰献血者,让他们
知道这类问题完全可以被解决。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安慰其他未发生不良反应或还未开始采血的献血者。

五、决不能泄露献血者的隐私

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会了解到献血者的一些隐私,如年龄、工作、家庭住址、曾经有过的疾病、检测结果、晕血情况等,医
护人员要对这些信息严格保密,不能随意向他人透露,使献血者有失望、不被尊重、被偷窥的感觉。血站要严格依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献
血者的资料进行保管,如果为非相关人员便不能浏览,同时不得在血液袋上标示献血者姓名。

六、熟练、快速的完成采血操作

静脉穿刺是最关键的采血操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不要毛手毛脚,要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如果接连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不
仅会让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生出对献血的排斥心理,还会使献血者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此时还可让献血者把头偏
向另一边,同时要尽量缩短采血时间。当血液采取足量后,要轻轻、快速地将针头拔出,并告诉献血者按压穿刺部位的正确方法与正确时
间,同时还要贴心地帮助他们把衣服穿好,然后干净利落地结束采血。规范性、高效性的采血操作能够让献血者更加放心。

七、贴心地帮助献血者完成献血

医护人员要为献血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不要将医疗器械随意摆放,环境中一有垃圾就要及时处理,同时不要大
声说话、动作幅度太大,并在献血开始之前依据献血者的年龄、身高、性别及其他个体状况调整献血座椅。同时在献血过程中不要紧皱眉
头、不发一言,可以与献血者聊聊天,如你叫什么、是哪里人、最近身体有哪些不适感等,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尽量缓解献血者的紧张
情绪。但在交谈过程中不要总是说
“你千万不要紧张”、“如果有什么感觉一定要告诉我”这类的话,这只会让献血者更加紧张、不安。在献
血完成之后,医护人员还要对献血者表示感谢,并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予以肯定。

八、详细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在献血完全结束之后,都会为献血者发放献血证、纪念品、饮料,如牛奶等,此时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并说出希望他们再来或再带
其他人来献血的美好愿望。同时可面对面地告诉献血者不要揉搓穿刺部位,以免出现皮下淤血,还要提醒他注意休息与营养,在采血后一
到两天内要多喝水,而且不要做剧烈运动,让身体尽快恢复。同时发放献血后须知卡片,并请仔细阅读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在移动通信工
具普及的今天,把献血者献血后的检验结果发送至每一名献血者的手机上,合格的血液能够帮助病人,能让献血者产生自豪感和获得感。

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壮大献血队伍的关键举措,如果能够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感受到体贴的服务、无私奉献的优越感、被充分尊重
与爱护的温暖,一定能够发挥其对于周边人群的辐射效果,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自主地献血,为更多的家庭带去生的希望,使爱与希望洒
满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