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的事实报道

1.新闻报道客观事实时,对事实的安排有一定的规格,一般说来,它不是按照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去组织材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结果,放在最前面,使新闻的主题通过事实简明地表达出来,这是新闻写作中组织材料的特殊规律。

2.新闻手法以凝炼的语言把消息的要旨首先提示出来,告诉读者,这是在新闻传播实践中适应客观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写作形式。

3.吴冷西在《新闻写作的八条要求》中说:“事实的安排要的一定的规格,即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给人以鲜明印象。开门见山。

4.新闻的这种开门见山写法,有助于鲜明地展示主题,容易旨起读者注意,把读者最想街道的东西先说出来,能抓住人。

第二节新闻导语

5.什么是新闻导语

是新闻的开头,但又有它的特殊涵义,一般说来,它是提炼新闻精髓并提示主题以吸引人阅读全文的新闻的头一句话或第一句话,导语是以凝炼的形式,简洁的文学,表达新闻中心甘情愿内容的新闻开头的一个单元部分。

6.新闻一般都有导语,写的导语很重要,关系全篇宣传效果。

7.导语的关键为导,它应起到前导,引导,诱导作用。

8.导语写作的一般准则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有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

9.记者写导语时双重任务:①如何把主要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②如何启发引导读者来阅读这篇新闻。

10.消息通常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开端部分,是新闻结构上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层次,在新闻中起着一语一字意的作用。

11.导语的写不仅同整篇新闻内容不可分割,它与整篇新闻的结构安排也是相互牵连的。

12.如果说编辑最见功力的一个方面是创作标题,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一个方面是写好导语。

13.写好导语基要要求:①要实在,忌空话;②要简炼,忌冗长;③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

14.优秀的写作是与简明易读分不开的就新闻导语来说,尤为如此,简短精炼才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

15.写的导语应注意什么?①写进导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不能多;②人名和头衔不要太多;③写进导语的事实不要太多;④要少写附属事实和细节,可把它留在以后段落中介绍;⑤不要堆满数字;⑥可以五素俱全,也可三两要素。

16.要善于取舍和能抓住事物要领一语加以道破,这不光是写作技巧问题,主要有靠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有善于抓住事件核心的本领。

17.什么是叙述方式手法:直截了当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突出新闻要旨,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阅读全文。

18.是导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述方式。

19.对叙述式导语有何要求:①提示实质性内容;②让人一眼看到新意;③显出新闻及时性;④写出事物的特点。

20.写导语除了用叙述方式来表达餐,还可用描写的方式。

21.什么是描写式导语: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上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炼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也称见闻式导语。

22.导语采用描述方式如何多种多样:①多见的是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从而显示新闻主题;②另一种写法是,撷取新闻中某项具有形象的成果来写,进而订出新闻主题;③可以采取具体镜头和一般概括相结合,由点到面的写法。

23.生动性对于任何文体都用,有点形象,有点生色,能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4.导语里写进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再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强调新闻主题,这是具体镜头和一般概括相结合的又一种写法。

25.导语的形象化是要服从于新闻写作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根本原则。

26.只有在确实可以使新闻生动的情况下才需采用描写方式,这是首先明确的,不能空话抽象,节奏要快,避免陈辞滥调。

27.什么是评论式导语:导语从议论入手或是使叙述或议论夹在一起,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写法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论,说明其意义,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评论式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或议论式导语。

28.评论式导语作用:①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②凝炼和升华新闻的主题;

③获得立足点,放眼全局的效果,从而唤起读者的注意;④充分发挥新闻指导作用。

29.如何写好评论式导语:①有的先叙述事实,再进行评论;②有的先在导语里评论,再去写事实;

30.评论式导语写作中力求做到什么:①见解中肯,一语中的。即提炼出新闻的要结来;②深刻透彻。即提示出那深刻而又有新意的见解,论点和道理来;

③言简意赅,文字紧凑;④注意场合,用之得当

31.评论式导语写的好坏,是与记者的目光是不尖锐,分析问题是否深入,见解是否深刻中肯息息相关的。

32.评论式导语缺点:①可能使新闻拉长;②稍不注意,容易掩饰报道中事实的不足;③过分着眼于抓结论

33.提问式导语: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然后用事实加以回答,这实际上是设问手法,在叙述性写导语作中的运用。

34.设问是为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用提问或反问方式把确定的思想表达出来一种积极修辞手法。

35.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提问:①抓住读者关心或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提问;②抓住读者未知而欲的新鲜事来设问;③提问时可从读者已知的引出未知的,从读者熟悉的事物引出他陌生的新闻事物来,这更会激起他了解新闻的兴趣。

36.提问式导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的问题别太多;②回答问题时别拖泥带水,经干脆利索为好;③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内容不空洞,应具体;④别不问场合的应用。

37.对比方式导语具有什么效果;①使事实的变动显得更加鲜明;②显示新闻事实的意义;③突出矛盾,产生悬念;④京戏平板为跌宕有势.

第三节新闻线索的发现

38.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①党的文件;②各种重要会议;③报纸;④读者采访,电,稿;⑤记者招待会;⑥自己细心观察;⑦广播,电视,互联网;⑧领导人讲话;⑨专业消息来源;⑩广交朋友,建立关系网。

39.怎样培养新闻的敏感:①新闻敏感来自熟悉,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吃透两头,上头方针政策;②来自熟悉掌握各方面情况;③来自研究,分析,连贯对比的思索;④来自于政治责任感,探索精神,勤奋精神;⑤来自于记者磨炼,刻苦,认真探索本身的精神;⑥来自于记者敢于破除陈旧的框框;⑦来自于记者善于积累材料。

40.准备工作有临时常性和经常性两种相辅相成

41.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①明确采访目的;②熟悉采访对象:A.对象大致经历;B.主要成就;C.性格,爱好;D.情绪,亲友关系;③学习有关政策;④知识方面准备;⑤准备一些问题;⑥设计作战方案。

42.什么是访问:是记者通过与被访问者的谈话,向客观事实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①从形式上分为:现场访问,正式、非正式访问;②从内容上分为:因人访问,因事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

第四节新闻采访

43.如何选择被采访对象:①唱主角的,他本人是新闻中的主角,或者是他虽不是新闻的中心主角,但他提供的材料将构成新闻主要事实;②唱配角的,他本人在新闻中处于次要地位,或他提供的材料只构成新闻事实的一部分。首先,先把唱主角的访问对象选择好,也不能忽视选择唱配角访问对象。

44.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性质:①繁杂性;②双向性;③对等性。

45.愿意接受采访的种类:①社会代言人;②团体或个人利益出发,希望大众媒介为其主持公道;③交往的应用。

46.怎样使采访融洽:①选好适当的采访时间与地点;②注意第一印象;③自尊自信;④寻找媒介,消除隔合;⑤态度热情,诚肯。

47.提问的艺术:①因人而异;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③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④提问具体;⑤两面性;⑥提问讲方式:正问,反问,追问,侧面提问。

48.提问原则:①主动原则;②尊重原则;③举了原则;④具体原则;⑤要素原则;⑥情感原则;⑦科学原则。

49.提问应注意几点:①两面问:正,反;②不熟悉的行业闭合式;③抓住难点提问;④充分占领材料,便于取舍材料;⑤简明具体。

第五节新闻座谈会

50.开座谈会:①报道座谈会,因他本身构成新闻;②通过座谈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不报道座谈会本身;51.开座谈会好处:①利于较快掌握各方面情况;

②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映;③利于弄清事实真相;④利于了解争论双方意见;

⑤利于了解某些矛盾。

52.开座谈会注意什么?①慎重选择出参加的人;②人数;③收到的效果,开准备会;④开展讨论;⑤善于启发,诱导;⑥自始至终,虚心请教,放下架子。

53.观察的目的:再于迅速,及时,准确地抓住有价值,自己需要的新闻素材,以便迅速,报道新闻。

54.观察作用:①通过现场观察,可以抓住现场特有的细节,使新闻富有感染力;②深入现场观察,可客观地摆出记者身临其境,目击所得现场,使报道具有说服力;③通观,记者凭眼界为实,可核实已掌握材料,使新报道更真实,准确;④通过现场观察,记者可以以一些常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件中得以启发,从而激发新闻敏感。

55.如何观察:①选择恰当观测位置;②选择角度;③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④用眼睛调查数据;⑤透视;⑥观察要准确;⑦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第六节新闻躯干的写作

56.新闻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或主干部分,也是新闻的展开部分。

57.一篇新闻,总在陈述和阐明一个主题,通常写进导语的那些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也就是体现了新闻主题的主要新闻事实

58.什么是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阐述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它对反映主题思想,具有关键作用,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上,正确,深刻,充分而又生动地表现新闻主题,是它的任务。

59.一篇新闻主体以常具备两部分内容:①对导语里的提出的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或回答;②用附加的次要材料来补充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提供新闻背景,更好地说明新闻的来龙去脉,使新闻充实饱满,更为生色,主题的表达得到加强。

60.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①按重要程度抚后有序地组织材料;②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③按逻辑顺序。

61.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排列层次,这也是消息主体部分常采用结构形式之一

62.按逻辑顺序来写作,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考虑和安排段落结构,顺着这人脉落下笔,不受时间顺序的约束63.按逻辑顺序写作的特点:采用这种层次结构,有利于反应出事物内部发展规律,提示出事物本质特点与意义,因而会有较强的说服力

64.以逻辑关系为叙述线索,这种写法较易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阶段明,在非事件性新闻较广泛采用这类结构形式,所谓按逻辑顺序来写,其具体方式也有不同,各部分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或是对比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点面关系等。

65.如何做到结构形式灵活机动:①大体须有;②要突破模式,勇于创新。

66.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①要材料集中,观点突出;②层次要分明,分段要恰当;③要善于自然过渡,并适当注意照应;④要有点波澜。

67.围绕主题精选材料,便能使观点与材料统一起来,而这正是新闻能否写得鲜明有力的关键。

68.层次是文章展开的步骤,文章中各层意思的次序。

69.常见的照应手法有多处互相照应和首尾呼应。

70.要有点波澜办法之一是适当运用倒台叙插叙,办法之二是有点转折起伏,办法之三是运用多种表述手段来表现事实。

第七节新闻的结尾

71.结尾是终结,凝合,收束文章内容而组成之末段落文字,也是结构布局中颇为重要一个环节。

72.结尾的作用:结尾收的好,利于深化主题,能帮助读者加深对全文内容理解,或者留有余味,文章的表达交果因而得到增强。

73.多数消息什么不必有结尾:①文章的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外加的尾巴,因此要不要结尾和怎样结尾必须同整篇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通盘考虑。②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摆正事实,通常也就讲究道理,因而一般不必点题作结。③从新闻尽可能短的要求来看,很多情况睛也不大容易讲特意添个尾巴。④读者往往是在比较匆忙情况下读报的,适应这样的情况,导语好坏显然至关重要,而结尾相对地却似乎无关大局,由此扑克来,多数新闻不必有结尾,正是由新闻宣扬基础要求和特点所决定的,似乎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中特有的,一种合乎规律性的现象。

74.什么情况下需要结尾:特写性消息即新闻素描,有结尾的写法很多。①它一般不必采取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写尖,不一定把事情有的结果或高潮放在开头,百是放在消息后头;②它要集中描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象或某一片断,特点是再现,因而不少时候要求开头,中间结尾三者俱全。由此看来没有结尾和要不要结尾,既取决于如何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需要,同时也受到体裁和结构形式的制约,有些时候还得根据特定情况掌握。

75.新闻结尾要有新闻个性:①紧扣事实不空泛;②增添信息不重复;③启发诱导不说教——让事实说话。

76.结尾的意味:①点化主题;②展示前提;③指明动向;④留下思索。

第八节新闻背景的写作

77.什么是新闻背景:①是有关新闻事件上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②可以用来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因而也有人把它称作衬托性叙述或事实背景;③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78.新闻背景切用着眼分为三类:①对比性背景材料;②说明性背景材料;

③注释性背景材料。

79.什么是对比性背景材料:是对事物进行前后,左右,正反的对比衬托,以突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或阐明一窍不通主题,表明某种观点的背景材料。

80.对比是证明和说服的一种有力手段,它在新闻写作中广泛运用。

81.以比写法实际上是对新闻事实所作的一种衬托,即所衬,而那用来与主要新闻事实对比的一方,便是对比性背景材料而不是别的什么。

82.什么是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与环境,人物的行为活动背景材料,其作用在于能使新闻内容容易理解,全面深刻,新闻的意义显得清楚,突出。

83.能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可以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

84.历史背景材料既可以用来以比衬托,新闻事实,也往往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

85.什么是注释性背景材料:用以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包括产品或其它物品性能等的说明,对导语里的事件进行注释使读者加以理解。

86.新闻中背景材料的作用:①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起因,提示事实的实质,帮助读者全面地正确地理解新闻内容,接受新闻所传播的经验与观点(说明作用);②对比衬托新闻事实,以显露新闻价值和新闻事件的意义,从而使用权读者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深化主题);③巧妙地表明记者本人观点,流露作者的政治倾向,传达作者的叫想感情,能代替作者发挥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表明观点);④丰富新闻内容使之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加新闻情趣,新闻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得到加强(增加感染力);⑤传播知识,开人眼界,扩大读者知识面,给人以趣味(传播知识)。

87.运用背景材料要求:①交待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②要紧扣主题,为表达新闻事实服务;③材料不宜多,文字不宜长;④要述之有味。

88.左右交待背景祥略的因素:①取决于新闻内容表达的具体需要;②取决于读者的需要情况;③因写作作者意图不同而有差别。

89.背景的叙述要为表达新闻事实服务要支撑新闻事实,突出新闻主题。

90.如何做到材料不宜多,文字不宜长,①关键问题上交待背景;②选用的背景材料要典型;③别写冗长的过程;④别堆砌数字和头衔。

91.怎样述之有味:①提供生动的情节或具体形象;②把背景交待与现场活动联系起来;③触及读者思想感情;④典故传说诗歌民谚的妙用。

92.新闻背景材料如何安排灵活:①放在新闻尾部;②放在导语中;③放在主体部分;④分插在新闻各处。

93.我们对待各种消息体裁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任何绝对化,凝固化,模式化的做法都是不利于新闻写作的。

第九节新闻消息的体裁

94.什么是动态消息:是报道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和活动的新闻,它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新事物情况,成就,问题,气象和动向,报纸上城天天大量出现的新报道体裁。

95.消息的分类:①新近姓的单独事件的报道,西方称之为纯新闻,没有持续性;②处于变动的具有一定连续性的事件的报道,是事件发展的一个阶段情况的反映。

96.动态消息是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了新闻的特征与优势,更加强调时效性,简明性也是其特点。

97.动态消息可以起到沟通情况,传递各种信息的作用,能够适应读者对新闻多种多样的要求

98.会议消息一般属于动态消息,主要应当选取新鲜的有意义的事实和广大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来着重报道。

99.写出有意义会议活动新闻,采取什么做法:①抓取会上作出的某项能拔动读者心弦的重大决定单发新闻;②跳出会议而就会议当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就会议精神最重要的一点予以突出报道,还可以撷取会上某一激动人心的镜头单写新闻,选取会上所选读的论文或报告内容摘发新闻,对会上发现的先进人物采取会上会下会内会外相结合的方法采写新闻。

100.为什么动态消息能最集中,最鲜明体现新闻特征和优势。①迅速及时报道某一处变动中的事实,使读者最快地获得对事物现状的了解;②报道新事物,新情况所提供的事物十分新鲜;③文字简短,篇幅较小,表述直接而朴实,严格有事实说话,有语简洁;④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101.简迅与快迅:①相同:两类消息极其简要报道新发生,新发现的而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要求文字精炼;②不同:在时效上,快迅比简迅突出一个快字,一般报道前几个小时或前一天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活动,超过一天不能叫

快迅。在表达上,快迅具有写作的基本要素,快迅一般不分段落,而简迅简要报道某一件事而不需要具体叙述和说明。

102.什么是一句话新闻:是以消息新闻的提要式报道,直截了当地说出新闻要素中的何事,用语十分简炼。

103.什么是特写性消息:是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变动不仅用事实说话,而且还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104.如何写好特写性消息:①用特写镜头再现事物;②要随物赋形,适得其所;③要再现事实力求生动。

105.要再现事实新闻,在特写性消息的具体定作中,注意的几个方面:①抓面,用行动的形象说话;②写反映事物特征和高潮的片断;③要有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

106.什么是评述性消息:是一种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它一面报道国内我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一面结合形式,动向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以指导现实斗争和工作实际,这是报道和评论两种作用兼而有之的新闻宣传形式。

107.这种报道形式由于能对是非曲直直接加以羡论,为什么富有战斗力。

①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当时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②全国解放以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仍是有力的宣传武器;③当形式或工作茧自缚展处于某个转折时刻,关键阶段,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④在四化建设蓬勃进行的今天,读者不满足于小范围内就事论事的报道,而要求新闻加强团结反映事物的横向,纵向联系,从中作出分析预测。

108.边述边评,迷熔述与评为一炉,可能说是评述性消息的特点。

109.评述性消息是建立在充分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必须是紧紧扣住新闻事实进行的,也就是以叙述事实为主体。

110.为什么评述性消息中要有点理论色彩:①消息中能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具体分析和评说,从理论的高度予以简炼而深刻的阐述,这样就会带有某些理论色彩,能言而及义,更好地发挥宣传效果;②评述性消息能就实论虚,夹叙夹议,这样敢就有可能从理论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精辟的阐述,不仅所报道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得以提示出来;③理论能提示实质,新闻有了理论色彩,更餐说明力,加强指导性和战斗性;④由此可见,评述性消息是使新闻

增加理论色彩的一种较合适的新闻体裁,而要写好评述性消息,也要力求使它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样做看得远,写得深,说的透。

111.如何写好评述性消息:①熔叙述,评为一炉;②要有些理论色彩;③有的放矢;④旗帜鲜明;⑤语言表达上力求生动活泼,尖锐泼辣,切忌死板枯涩空洞无力。

112.何谓有的放矢:就是要联系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这需要对实际的情况有深切的了解,并选好题材,善于抓住那些政治上重要的,群众关心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事实做出回答,并用精辟的议论去激起读者的共鸣。

113.评述性消息兼有报道和评论的双重作用。

114.什么是经验性消息:通过反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某一方面的典型经验在功做法,指导面上的工作的新闻报道,典型报道的一种。

115.经验消息偏重于交待情况,介绍做法和反映变化效果,由事实引出经验,一般显得比较完整,提供背景多,篇幅比其它消息要长一些。

116.怎样把经验当新闻来告诉读者:①要向读者介绍新鲜的能给人启迪的经验,不作或少做那些没有新闻特征的一般化的经验;②新闻向读者介绍先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③介绍的经验要有现产针对性,有助于解决一个时期内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或当前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和带关键性的问题;

117.写好经验性消息:①在把经验当做消息告诉读者;②多从思想政治方面着眼,多从思想政治角度选择题材,多从思想上政治上突出和阐明选进经验的意义

③要保持消息特点用事实阐述经验,把经验寓于事实之中;总之,我们不能孤立地宣传某项经验,也不能把先进经验绝对化,更不要把局部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经验来宣传。

118.什么是综合消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具有类似性质又各有特点的事件综合起来,反映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或就趋势,动向,或问题材的新闻报道。

119.综合消息报道特点:①它不是一事一地的报道,而是由若干不同的事实所组成,所以也叫组织性新闻;②除了围绕突发性事件所作的综合报道时间性强,要强调时效外,一般说来综合消息的时间性不如动态消息那么强,那样带有

紧迫感;③一个地区某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报道是属于非事件性消息,它一事件性消息内容上有所不同,因此在表达形式上也就不宜强求一致;④面广,事情多,这就要有充分的材料,所以这是宣传形势,阐明政策,介绍全貌和推动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品种。

120.常见综合消息两类:①横断面的综合;②纵深度的综合;③采取纵横结合的写法。

121.什么是横断面的综合:把一些地区,部门所进行的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成就综合起来以反映全貌的写法,可能按范围写,可以按类别写,按问题写。

122.在作横断面综合时不能将具体材料简单地拼凑起来,而是要在分析研究之后抓住最突出关键的东西,把它们综合归纳起来以体现事物主要特征与本质123.什么是纵深度的综合:是对一个时期以来,某条战线或某项工作的成就,某一重大事件等所作的综合报道,包括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发展变化等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和背景材料的运用,逐步深入地对新闻进行综合。

第十节通讯报道的写作

124.通讯灵魂是:通讯的主象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是决定选材,结构,表现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

125.通讯的主题是通讯作品的中心思想

126.决定整篇通讯成败的关键是:通讯的主题是否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127.选择通讯主题的要求:①选政治上重要的;②为大众所注意的;③涉及最迫切的主题。

128.提炼主题的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过程

129.提炼和发掘主题,指的是要从丰富复杂的感觉材料中,获得一个总概括全貌,抓着规律触及本质的深刻认识,只有按照这样的认识去提炼主题,才能提炼出正确,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

130.写了通讯最基本要求:提炼正确的主题

131.怎样把通讯的主题提炼鲜明,集中,深刻:①选择具有具性特征的典型人物,事件呀工作经验等题材,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主题;②深入挖掘典型人物,事件,个性特征包含的时代精神,使主题深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2.怎样挖掘报道对象包含的时代精神,使主题深刻呢:①弄清什么是当前关系最密切,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②弄清报道对象具有哪些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③弄清与报道对象事迹相对立的反面材料是什么。

133.确定和提炼通讯的主题,离不开典型的事实材料,表现通讯的主题也同样离不开典型的事实的材料,记者采访所报道对象的事实材料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选择紧扣主题的典型材料表现主题。

134.怎样选择紧扣主题的典型材料表现主题:①从不同角度选择紧扣主题的典型材料;②选择的典型材料宁可少些,但要好些③忍痛割爱,去掉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密切材料。

135.通讯结构方式常见纵式,横式,纵横式三种

136.纵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物事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

137.播式结构: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

138.在纵式结构中,组织结构主要三种方式:①按时间顺序安排层次;②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变化的顺序安排层次;③在篇幅较长的通讯中,往往把时间发展的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所报道事物认识变化的顺序二者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组织结构。

139.在横式结构中,组织结构几种方式:①采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

②采用并列的方式组织结构。

140.结构布局表现主题有效方法:①波澜起伏;②突出主线,辅以必要的穿插;③开头要引人入胜;④结尾耐人寻味。

141.开头所用的方法:①比兴;②用引人的情节,细节,或新闻事件开头;

③开门见山,下笔点题;④用权威人士或所报道先进人物语言开头;⑤用悬念开头。

142.常用结尾六种:①画龙点睛,深化主题;②借用对话,点明主题;③类比烘托,激发斗志;④诗歌故事,用以言志;⑤寓理于事,余音缭绕;⑥首尾相呼应,点明,深化主题。

143.通讯是报纸上又一种常见的文字体裁,守纪律消息都属于新闻报道文体。

144.通讯的特点:(1)通讯是一种文体。①内容要完全真实;②注意时效。

(2)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①消息报道较概括,简要,通讯在报道事实方面则较详细,深入,消息偏重于用事实说话,通讯除了比较详细描述事实以外,还可直接抒发作者感受,帮助读者加深对报道的事实的意义加以理解;②通以细腻的笔墨,对人物的事迹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有生动典型的情节的细节,又有作者发自内心的议论,因而,通讯往往更能行动地再现人物形象,更深刻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更具感染力;(3)通讯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文体;①通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②情节是通讯内容的组成部分;③通讯的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④与情节相联系的是,细节在通讯中作用也不容忽视;⑤形象化的写人记事,是通讯表达方式主要特点;⑥对比的手法也经常运用;⑦通讯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可达到深入体现主题和刻画人物的显著效果⑧以情动人是另一特点;⑨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比较深入而又详细地报道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145.用简略的语言区别通讯与消息不同特点:①从报道内容上,消息概括简要,通讯详细深入;②从报道时间上,消息迅速及时,讲时效,通讯也讲时效,但没消息严格;③从报道结构上,消息较稳定的结构形式,通讯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④从报道表现方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辅以一些描写或议论,通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可借鉴文学艺术等。

第十一节通讯标题的制作

146.标题作用:①吸引读者;②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消息的需要;③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④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主旨;⑤版面美感。

147.标题的种类:①完全式标题(肩题,主题,引题);②主肩式标题(主题,肩题);③主副式标题(主题,副题);④主标式标题(动态,简短讯,国际消息常用)。

148.标题的要求:①准确:题文相符,内容切合;②凝炼:简洁明了,去掉一些浮词,空话;③生动:形象下笔,多用表现手法,多用动词。

149.标题的表现形式:①叙述式:最重要,有价值的东西直截了当标出;②抒情式;③比喻式;④比拟式:拟人,拟物;⑤借代式;⑥反衬式;⑦对帐式,格式整齐,音韵美;⑧夸张式;⑨设问式;⑩仿拟式:传神,《久病床前有孝子》。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校园小记者新闻采访教案

小记者新闻采访基础写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 3、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想: 1、本课程作为校本科程,重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 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立足点放在:结合生 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吸收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生活在信息社会,最突出的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如果让大家自己选取信息,怎样选取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报道。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 三、详细了解: (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选题的社会性 2、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3、广泛性 4、选材的生动性 (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 4、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思想准备。 5、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6、物质准备。 7、发稿准备。 (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1、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 2、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 3、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五)活动:小记者分组模拟采访 (六)自我总结模拟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南开17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免费答案

17秋18春学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去年一天产煤211万吨,为1949年日产量的23倍。”这句话在处理新闻数字的时候使用的是() 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缩减法 D. 位移法 正确答案:B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讯报道的事实要比消息详细、完整。 B. 通讯可以自由表达记者的观点立场,而消息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主。 C.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D. 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 正确答案:B 3. 一条好的消息导语,不必要遵循的原则是() A. 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 B. 切近读者的利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C. 导语为全篇定下写作的主旨 D. 内容越详细越好 正确答案:D 4.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 蹲点采访 C. 巡回采访 D. 易地采访 正确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直面采访中应注意的原则是() A. 争论交锋的原则 B. 因人而异的原则 C. 掌握主动权的原则 D. 平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A 6. 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 形容词

B. 动词 C. 助词 D. 惊叹词 正确答案:B 7. 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A. 时效 B. 新鲜 C. 有趣 D. 真实 正确答案:D 8. 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A. 能够采访到什么就写什么 B. 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 及时调整原定计划,争取获得最多的一手素材 D. 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正确答案:C 9. “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地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 记者 B. 采访对象 C. 读者 D. 编辑 正确答案:C 10. 下列原则哪个不是采访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A. 简洁 B. 发散化 C. 具体 D. 层层深入 正确答案:B 11.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这体现的是记者的() A. 媒体竞争意识 B. 新闻敏感 C. 受众意识 D. 时效意识 正确答案:C 12. 在常用的采访方法中,最为深入的、能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的方法是() A. 直面采访 B. 电话采访 C. 观察采访 D. 书面采访 正确答案:A 13. ()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是对新闻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人们称之为新闻的“眼睛”。 A. 导语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写作 考试类型:(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201230770201 姓名 安怡宣 年级专业 12金融数学 上课班(请选择): 周三班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阅读以下报道,按要求回答问题。 招聘会给“艺考热”泼凉水 艺术类毕业生供求矛盾尤为突出 本报济南3月5日讯(记者徐静 彭东) 一边正上演着如火如荼、争先恐后的“艺考 热”,另一边“艺术学子”却在今天省城举行的两场招聘会上被泼“冷水”,由于目 前社会上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普通毕业 生还要大。 今天上午,西南师范大学学美术的林墨涵早早来到了山师大操场,参加该校的毕 业生供需见面会,可到了中午记者碰到他的时候,他手里还有五六份没送出的简历, “要美术老师的学校太少了,偶尔有需求的学校,还要挑三拣四。”不但小林感到沮 丧,山师大音乐系的一位同学也告诉记者,本来他想到济南的高中教书,可省实验中 学的价码已抬到了研究生层次,其他几所学校顶多要1个人,“都说大学生不好找工 作,没想到这钉子还真碰上了”。 在今天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艺术类考生的用人单位同 样是凤毛鳞角,这让不少兴冲冲赶来的艺术考生倍感失望。山东曹县云龙木雕工艺公 司计划招聘美术设计人员1名,竟然引来了20多名艺术类毕业生前来应聘。而原来许 多艺术类毕业生的用人大户,这次的招聘计划中却都没有一个艺术专业的名额,他们 表示,目前自己公司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已经趋于饱和。一位参加山师招聘会的学校校 长表示,目前学校对音乐、美术和体育的需求不大。例如,2000多人的一所中学,一 般只需要两名音乐老师,因为初三、高二、高三都没有音乐课,高一上的是音乐鉴赏 课,在其他年级,学生音乐课每周只有两节,老师要上满8个班才满工作量。 根据山师大提供的数据,艺术、体育等专业都不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但艺 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增幅却接近20%。而该校对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 的统计中,以往属于招生热门的音乐、体育、美术,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当时签约 率都不超过45%。这也使得每年为数不少的艺术类毕业生选择的是自谋职业的道路。 “对艺术类毕业人才,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都是宁缺勿滥。”曹县宏远工艺品公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1.素材收集说 2.互动行为说 3.调查研究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二、记者的职责 1.采写新闻、 2.反映情况、 3.做群众工作记者的职责和道义之间的矛盾 三、记者的职业要求 1.正义感、 2.使命感、 3.责任心 四、什么是新闻发现能力 发现力就是经过深入研究和观察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前人尚未揭示的内在规律的能力。 五、新闻敏感的定义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A/确有其事 B/构成新闻的要素准确无误 所谓基本要素就是5W(WHEN WHERE WHO WHAT WHY)加上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C/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D/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E/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回答知识点,然后论述) 新闻语言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本质上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解释问题、快速交流的语言,以“白描”为主要特征。 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不要打“新闻腔”,即党八股式的公文语言或者是官方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新闻采访》教案

《新闻采访》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时应注意的细节,熟悉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教学难点: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教学方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指导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新闻采访?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3、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1)记者就像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 (2)经过“加工”——写作, (3)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二)具体操作。 1.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明确采访目的,制订小组采访方案。新闻选题最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的热点事件、家乡

的大型活动等。 2.设计小组采访方案时,要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各有侧重,充分发挥特长,如了解事件的整体情况,深挖背景资料,采访事件亲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照片或音频、视频等。 3.草拟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另外,还要注明采访需要的器材用具。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4、分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三)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的“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学习踏实等等的性格品质。 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3、拟好了采访问题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尤其要预设好采访问题。 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 (1)政治敏感 (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新闻采访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 (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 (2)艰苦性和危险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 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 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 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 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8新闻背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从内容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2)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3)从功能和内容的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 9 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是消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表示一则消息的完结。新闻结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收束的那一段或那一句就是结尾。另一种情况是:视表达需要专门设段或句,以收束全文。也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还需着力写好结尾。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where、why、when、how)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大纲

P12-27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的要求素质 一、能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异常 (一)能在别人发现不了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 (三)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寻猎奇 二、能活跃地进行创新思维 三、能富于成效地与人交流 (一)善于和各类人交流沟通 (二)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三)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 (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三)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能不畏艰辛地战胜困难 P71-75新闻策划报道的组成内容以及意义 组成内容: 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源和媒体内外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所涉及的空间; 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力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意义: 首先,好的选题往往来自精心的策划。 其次,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再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帮助记者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写出高质量的报道。 最后,策划能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团队。 P184-188新闻真实性对写作的要求 (一)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 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二)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 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需要记者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在认识上划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界限,在行动上体现一丝不苟的精神。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期末复习资料

2、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4、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5、新闻政策: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6、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7、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主题:一篇报道的主旨。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9、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10、新闻角度: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记者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 11、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12、新闻结构: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与新闻结尾等部分(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14、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15、新闻结尾:一般是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16、倒金字塔式结构: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 17 悬念式结构: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消息结构形式 18: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19、时间顺序结构:又叫编年体式结构,没有导语,只是自然地按照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 20、自由式结构:目击式、散文式、对话式 21、政治新闻:即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 2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3、人物新闻:是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4、人物通讯:较详尽的反映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5、专访: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26、事件新闻: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27、连续性报道: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28、教育新闻: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9、文艺新闻: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0、社会新闻: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1、灾害新闻: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32、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33、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3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者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35、批评性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