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编绘

地形图的编绘
地形图的编绘

7~8 地形图基本知识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 一、地形图和比例尺

1.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尺,用《地形图图式》统一规定的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形态。

平面图:只表示平面位置,不反映地貌形态

地图:将地球上的若干自然、社会、经济等若干现象,按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综合原则绘成的图。

我们测量当然主要是研究地形图,它地球表面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各项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首先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

2.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 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显然有

M D d 1=

(2).比例尺种类:

a .数字比例尺: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M 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M 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称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称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称为小比例尺;

b .图式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c .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3).比例尺精度

a .定义:人眼正常的分辨能力,在图上辨认的长度通常认为0.1 mm ,它在地上表示的水平距离M ?m m 1.0,称为比例尺精度。

b .意义与作用:

1.比例尺精度与比例尺大小的关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1:1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 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1m ,小于0.1 m 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反之,根据图上表示实地的最短长度,可以推算测图比例尺。例如,欲表示实地最短线段长度为0.5 m ,则测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

2.取舍; ○

3.根据甲方要求确定比例尺大小和精度要求。比例尺愈大,采集的数据信息愈详细,精度要求就愈高,测图工作量和投资往往成倍增加,因此使用何种比例尺测图,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二.地形图要素介绍

1.数学要素:比例尺,方格网(公里网),分幅,编号 a .比例尺

b .方格网(公里网):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先要建立方格网,以10cm*10cm 绘制,当比例尺为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时,则绘制2cm*2cm 网格,这时称为公里网

c .分幅:

d .编号:

2.地形要素:地物,地貌,图示符号

a .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就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就是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又根据其表示地物的形状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又分为:

比例符号 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

非比例符号 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半比例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河流、道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b .地貌:后面单独介绍

c .图示符号:

3.专业要素:铁路,公路,房建,水电等设计勘测资料 4.说明注记:图内、外的各种注明、解释、说明 三.等高线

1.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是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

图,设有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

50 m ,水位每退5 m ,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

的等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 m 、40 m 、35 m 。将地面各交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到一

簇表现山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等高线。

所以我们得到等高线的定义: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

相连接的闭合曲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

示地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下表选用等高距。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实线描绘;为了读图方便,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图8-4 等高线原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地貌形态繁多,但主要由一些典型地貌的不同组合而成。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关键在于掌握等高线表达典型地貌的特征。典型地貌有:

山头和洼地(盆地)如书图7-5、7-6分别表示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其特征等高线表现为一组闭合曲线。

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可采用高程注记或示坡线的方法。高程注记可在最高点或最低点上注记高程,或通过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确定山头(或高处);示坡线是从等高线起向下坡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由内向外为下坡,故为山头或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中间低,四周高,由外向内为下坡,故为洼地或盆地。

山脊和山谷山脊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山谷是沿着一方向延伸的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山脊线和山谷线是显示地貌基本轮廓的线,统称为地性线,它在测图和用图中都有重要作用。

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低凹部位呈马鞍形的地貌。鞍部(K点处)俗称垭口,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的会合处,等高线由一对山脊和一对山谷的等高线组成。

陡崖和悬崖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悬崖是上部突出中间凹进的地貌。

3.等高线的特性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可得出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

b.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

c.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d.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e.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f.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

2.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的关系: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i=h/D

D=d*M

3等高线的分类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四.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准备

2.绘制坐标网格

3.控制点展绘

五.经纬仪测绘法

1.碎步点的选择

2.一个测站的测绘工作

a.安置仪器

b.立尺

c.观测、记录与计算

d.展点、绘图

六.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120409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称1:1000000、1:500000、1: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000、1:50000和1: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1: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习报告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实习地点 (5) 四、起讫日期 (5) 五、实习经验和体会 (8) 不少于2000字

二、实习内容 针对上述目的,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专题地图。具体内容如下:(自己所作工作) 1、地图设计: 1)根据制图任务收集、整理制图资料,分析并确定各种制图资料; 2)确定地理底图及成图的地图投影、比例尺等地图数学基础; 3)确定地图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和形式; 4)图形、符号、色彩、注记及图例系统的设计; 5)地图概括指标的设计; 6)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7)确定数字化方法及技术路线; 8)根据制图目的和特点选定制图软件,及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准备。2、利用相应的硬件设备及制图软件编制地图 1)制图数据输入; 2)数据处理; 3)图形输出。 3、编写课程设计技术说明书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与编绘要求学生掌握地图数学基础建立的方法、步骤、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的图形、色彩和注记的设计、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普通地图设计编绘、专题地图设计、地图集的编制、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某些种类的专题地图。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六天,首先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进行各设计工作,继而用制图软件编制地图,最终编写实习报告。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一个宏观的安排,图幅的分配、颜色调整及比例尺大小等搭配协调。用软件编制地图过程中步骤要明确,地图矢量化,专题数据分析,编制模板等。 4、所作工作

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1::500地形图入库数据整理流程 本文针对1:500地形图建立数据库前数据整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按照《京维基础地形图内业整理技术细则》的要求,经拼图分幅、数据处理、属性录入、数据汇总、数据核查、拓扑检查、数据入库等工序,对1:500数字化地形图数据进行整理。 详细流程图如下:

一、准备工作 1、培训 主要是使员工对入库标准规范、cass处理流程、需要避免的问题等有具体的认知,达到数据能统一指标、统一流程、统一结果的目的。 2、上机实操 主要是测试培训的效果,以便为按实操能力对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做参考。 二、数据预处理 1、资料准备 收集项目有关的地形图的所有版本,以最新版作为标准,对每一分块进行简单预处理(伪结点删除,重复实体删除),并对每一分块的图层按规范整理,图层标准命名如下表: 2、数据预处理 根据项目区域图对收集的地形图进行无缝拼接,构成一个整体,按照规范对其进行分幅。 3、任务分配、时间安排 以图幅分单位,进行分配任务;根据任务量,并指定一个可实现的时间。 三、数据处理 以图幅为单位,按以下步骤进行地形图数据整理(按照面、点、线进行综合整理)

1、要素构面(JMD, SXM, ZBM) 一个图层中有点线面三种元素,所以在执行这一步时,首先需将面独立分离成层。其中只需要对JMD执行这一步骤即可。 构面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可应用CASS软件的构面功能,即手动跟踪构面:将断断续续的复合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面。例如:花坛、道路边线、房屋边线等等断开的线,可以通过手动构面,把它们围成的面域构造出来;即搜索封闭房屋:自动搜索某一图层上复合线围成的面域,并把它自动生成房屋面。 (2)原有轨迹复制编辑闭合 (3)重新绘制 (4)以上三种方法相互结合 构面后需要自检:通过运行“面状地物封闭检查”功能实现。 面状地物封闭检查是面状地物入库前所必须进行的步骤。在此功能下定义“首尾点间限差”,程序自动将没有闭合的面状地物将其首尾强行闭合,当首尾点的距离大于限差,则用新线将首尾点直接相连,否则尾点将并到首点,以达到入库的要求。 注意:在运行“面状地物封闭检查”功能时,需要将图层独立成块文件进行检查。这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避免因检查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系统运转出现异常。 问题: a.老图中存在一些样条曲线,可以通过重量线转成轻量线,SPLINE-复合线处理成复合线,一般情况下都能进行处理,实际处理不了的就重新绘制。 b.构面必须遵循原有轨迹,为了方便接边以及避免面面相交。 c.构面的同时最好进行分层,目的是方便面属性的统一录入和数据的复核检查,层名可以以编码+属性命名,例如:141200简房 d.水系构面,需区分水渠,河流,池塘。 2、符号 对每个图层单独处理,即对每个符号进行分类归层,可以以编码+属性命名,例如154700卫生所 注意: a、老图中符号的形式存在有形、块、点、圆、图案填充,而在入库标准中,符号的形式只能是块的形式,所以对于各层以这几种形式存在的符号,需要进行对其处理成以块形式存在的。 以形、圆、图案填充形式存在的符号,都需要重新绘制;以点形式存在的符号,可以通过属性匹配的方法来实现 b、配电线(通信线、输电线)箭头,入库后系统识别是以圆心为标准的。而在cass中,捕捉如下: 箭头和电杆是分离的 C、注记 注记以点形式存在的,其插入点为左下点,横排注记可以是字符串,竖排注记必须采用单个字符。 注意:有关政府机构、单位工厂、居民地名称等需添加单位机构标志点,点位一般应该在单位名称表示的中间位置或房屋中。有关地名等需添加地名标志点,点位一般应该在地名表示

最新整理常用地形图式规范.doc

常用图式、规范 贵州省第一测绘院 2010年3月16日

引言 为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测绘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测绘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测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为可靠的测绘保障服务,促进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贵州省第一测绘院决定举办“2010度职工岗位培训”,这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测绘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测绘质量管理,进一步全面提升测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 测绘质量关系到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人民日常社会生活,关系到经济社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关系到国家主权、利益和民族尊严,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测绘项目出资人要依法择优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并自觉接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设计单位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项目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应无条件帮助解决因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并承担设计质量责任;施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标准、项目设计书施测,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软件、测绘成果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负责质量检验或验收的单位及专家,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设计书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检验或验收,并对作出的结论负责。 测绘质量管理涉及到测绘项目出资人、设计单位、施测单位、测绘监理单位、负责质量检验或验收的单位及专家等,测绘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对测绘项目质量负责。这五家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强测绘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进一步提高测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目标。针对这些情况,本讲内容涉及面较广,又因时间短,对内容的选取,组织安排产生了难度。只能在顾及面的基础上,重点地讲一些重要而又突出的问题,作为学习和实践的引导和钥匙。主要的还靠大家的聪明才智来搞好这项工作。

武汉大学 地图设计及编绘讲诉

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基本概念 1.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 2.地形图: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测制或编制的详细表达普通地理要素的地图。 3.普通地理图: 4.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我国把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等八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称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5.系列地图: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反映同一地区多种要素或不同时相的一组地图的集合。 6.地图集: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编制的一组地图,装订成册,称为地图集。 7.基本图形变量:基本图形变量又叫“视觉变量”,是构成符号的基本因素:颜色、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结构、位置 8.量表系统注记构成要素: 9.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等条件下,通过对地图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关系协调,建立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点的新的地图模型的一种制图方法。 10.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 11.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 12.地图载负量:地图的容量(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包括面积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 13.面积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14.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要素的个数。如:居民地个数/dm2 15.编绘规范: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总体大纲。编绘规范是编绘地图所依据的立法技术标准,它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6.编辑计划: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各省制图机构设计局部编图大纲 17.图式:是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图式中规定了相应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二.问答题 1.地图符号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地图符号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代指过程。它是由地图设计者将错综复杂的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分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主要特征,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它们。 2.符号设计基本要求:、 (1)图案化:是指将制图对象的主要特征抽象出来,并用简单而规则的图形加以表示,忌复杂化和素描化。 (2)象征性:为了使阅读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地理事物,应充分利用象征性设计符号,可以考虑地理事物的平面轮廓特征、正面形象、侧视形象及色彩特点等。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

7.2 比例尺 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L 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 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 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 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 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 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 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

《地图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Mapping 课程编号:0807511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对地图编绘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专题地图的构成、可以熟悉专题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十余种方法、专题地图数据的处理以及专题地图的整饰与设计。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让他们基本掌握设计与制作专题地图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专题地图的构成 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分类 第四节专题地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 专题地图基本特征;专题地图的构成;专题地图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类 难点: 专题地图的构成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6学时) 第一节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定点符号法 第三节线状符号法 第四节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范围法 第六节点数法 第七节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第八节运动线法 第九节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第十节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重点: 专题地图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定点符号法:定性数据的符号表达、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线状符号法;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质底法、等值线法;范围法;点数法;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运动线法 难点: 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第三章专题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4学时) 第一节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 第二节数据源及数据获取 第三节数据的分类处理 第四节数据的分级处理 重点: 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数据源及数据获取;数据的分类处理: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数据的分级处理基本原则;考虑数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的分级方法;聚类分级方法 难点: 数据的分类处理: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聚类分级方法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6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第二节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 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图例设计 第四节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设计 重点: 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投影选择、比例尺设计、制图网格密度设计;专题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线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面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图例的设计:单一图例设计、组合图例设计、复合图例设计;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图面视觉平面的构成、图面配置的视觉平衡、构图与定位 难点: 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图面视觉平面的构成;图面配置的视觉平衡;构图与定位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6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第二节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docx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 11∶ 500 1 ∶ 1000 GB/T 6962 — 2005 规定了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1∶ 500 1 ∶ 1000 GB/T 7930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000、 1∶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500 1 ∶ 1000 GB/T 7931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 000、1∶ 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 4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5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1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 50000、 1∶100000 地形图6分: 1∶25000 1∶50000 1∶ 100000 地形GB/T 12343.1 ―2008 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2 部 GB/T 12343.2 ―2008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分: 1∶25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3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500000、1∶ 100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 8分: 1∶500000 1 ∶ 1000000 地形图编绘GB/T 12343.3 ―2009 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规范 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 5 mm+1× 10-6D)、测程不短于 15 km 的光9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 12526— 1990电测距仪进行国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 仪器的检验项目。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 (1)地形图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 (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 (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 (10)(一)、地形图比例尺 1、定义 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 (11)2、比例尺的形式 地形图上有两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数字显示比例关系的比例尺形式,如:1:5万、1:50000等,数字比例尺的优点是比例关系明确,根据公式能方便地依比例尺进行图上长或实地长的计算。L=l*M、l=L/M。 直线比例尺是将图上长,按比例尺关系直接注记成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尺形式。直线比例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从0分划向左的部份为尺头,尺头全长为1厘米,并将其等分为10个分划,每一分划的分划值为1毫米;从0分划向右的部份为尺身,尺身亦按1厘米一个刻划。尺头的左端点按比例尺以米为单位将图上长注记为实地水平线段长,尺身以整公里为单位注记。如图: 3、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 (1)分类 (12)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万(含)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和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13)按用途分类

测量规范大全

测量规范大全 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6962—86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7930--87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7931--87 4、中国海图图式GB 12319-1998代替4海图图式GB 12317—90 和5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18—90 6、中国航海图图式GB 12319--90 7、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 12320--90 8、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90 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 12340--90 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 12341--90 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 12342--90 12、1:25000 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3--90 13、1:1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4--90 14、地理格网GB 12409--90 15、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 12526--90 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 12979--91 19、坐标展点仪GB/T 13605--92 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 21、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92 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92 23、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3990--92 24、立体坐标量测仪GB/T 13991--92 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 50167--92 26、地形图用色GB 14051--93 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 14267--93 2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GB/T 14268--93 29、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5791--93 3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31、影像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0--93 32、地图印刷规范GB/T 14511--93 33、GB/T 20257.4-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000 000地形图图式代替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T 14512—93图示部分 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4804--93 35、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94 3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 14912--94 37、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 14950--94 3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GB/T 15638--1995

专题地图设计与编绘

实验七专题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复杂专题地图的编图过程,初步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技能。 二、实验要求 1.根据资料,编制中国工业图,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表示方法。 2.地图设计要清晰、规范。 3.写一份简要的地图设计说明,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 地图用途及基本要求、资料分析、表示方法、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等。 三、实验用具 中国行政区图、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ArcGIS。 四、实验内容 设计一幅中国工业图。 五实验步骤 (一)数据处理 1打开2009年工业数据表,利用已有的工业总产值、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做除法求劳动生产率,具体作法:选择任意1个空列,点击这列的第一个空格输入列的名称如劳动生产率,然后在其下的空格里双击输入一个等号,并先后点击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个值、英文状态下的/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第一个值,最后

点击标题行上方的√图标,可以得出第一个劳动生产率值。点击该方格的右下角往下拉,即可得出其他各行的劳动生产率值。 2.点击劳动生产率列的标题上方,选择该列并右击,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复制,找到一个空列的第一个空格右击选择性粘贴,并选择值和数字格式,这样劳动生产率值就永久存在表中了,最后删掉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中国工业excel 表。 3. 将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转化为dbf格式。具体步骤: (1)打开access,点击右下方的创建,新建一个数据库。 (2)在打开的界面左方表1处点击右键选择导入,点击excel,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中输入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access界面左侧会出现导入的表sheet1。右击sheet1选择导出,再点击dbase文件,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确定文件的存放位置和名称,即可导出成dbf格式。 (二)数据输入 1.解压省图,并在Arcmap中打开其属性表(方法:右击左侧省图 名称-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2.将dbf格式的中国工业表输入省图的属性表。具体方法为:在arcmap中打开河南省地图,右击其左侧图层,选择joins and relates 下的join,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列选择在省图的各省名称列,第二行输入dbf格式的中国工业数据表即sheet1,第三行输入dbf格式 的中国工业数据表中的各省名称列,点击ok即可。

用CASS绘制地形图_详细过程分解

实验九用CASS绘制地形图 (这个绘图过程涉及到一个数据文件(dat格式文件),需先将dat文件展点操作(展点后变为dwg文件),这个已经展点的dwg文件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f7317095.html,/大家可以下载下来配合这个操作步骤学习之~~) 一、实验目的 用CASS自带数据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以加深地形图内容的了解,熟悉地形图绘制软件——CASS7.0的基本用法。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用CASS7.0成图的作业模式有许多种,这里主要使用的是“点号定位”方式。我们可以打开这幅例图看一下,路径为C:\cass70\demo\study.dwg(以安装在C盘为例)。初学者可一步一步跟着做。 图2-1 study.dwg

图2-2 “定显示区”菜单 1.定显示区 进入CASS7.0后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项,按左键,即出现如图2-2下拉菜单。然后移至“定显示区”项,使之以高亮显示,按左键,即出现一个对话窗如图2-3所示。这时,需要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可参考WINDOWS选择打开文件的方法操作,也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在“文件名(N):”(即光标闪烁处)输入C:\CASS70\DEMO\STUDY.DAT,再移动鼠标至“打开(O)”处,按左键。这时,命令区显示: 最小坐标(米):X=31056.221,Y=53097.691 最大坐标(米):X=31237.455,Y=53286.090 图2-3 执行“定显示区”操作的对话框

图2-4 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的对话框 2.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 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即出现图2-4所示的对话框。 输入点号坐标数据文件名C:\CASS70\DEMO\STUDY.DAT后,命令区提示: 读点完成! 共读入 106 个点 3.展点 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再移动鼠标选择“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项,如图2-5所示,按左键后,便出现如图2-3所示的对话框。 图2-5 选择“展野外测点点号”

地图编绘与设计十种表示方法

地图编制与设计作业:(专题地图部分) 一、请说明十种表示方法各自的特点; 1.符号法: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不依比例 尺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制图现象的结构和发展变化,且定位于物体的实地位置,所以不是所有用到符号的表示方法都叫符号法。符号按比例分,有绝对比例符号和条件比例符号。绝对比例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制图物体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比关系。优点:准确、便于比较同类内容的大小。缺点:当数量指标相差太大时,会造成互相重叠,符号之间应尽量少压盖。条件比例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制图物体的数量指标成条件比例关系。连续比例:符号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有一个数量指标,就有一定的大小的符号。分级比例:对制图对象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使符号的大小在一定间隔内保持不变。所以分级表示的符号和条件比例符号不能获取任何地图上有关具体数量的信息,所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地图上一般使用绝对连续比例符号或者条件分级比例符号。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成带状或线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符号。用符号的颜色 或不同的结构来表示线状要素或现象的质量特征和分布,其粗细只用来表示质量差别,不含有任何明确的数量概念。线状符号的定位一般依线状要素的中心定位。 3.底质法:把全制图区域按照某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范围内设以 底色、晕线、花纹或注记等,以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现象质的差别。适用于表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只能表示制图物体的质量特征而不表示物体的数量特征。每个区域范围内的要素只能属于同一类型或区划,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类型或区划。 只表示质的差异,无数量指标,图例复杂,不能反映现象的渐进性与渗透性。 4.等值线法:将现象的同等数量指标的各点连接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用同样一 组曲线来显示地面或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现象的方法。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且均匀渐变的现象,能指出分布的趋势与递变的规律。每个点所具有的数量指标必须是完全同性质的,单独一条等值线没有意义,可确定图上任意点的数值,说明制图内容变化的程度,可反映同一时间来自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变化。适用于表示专题内容的数量指标,不适用于表示质量指标。可与分层设色配合使用,颜色由浅入深,由寒入暖,

最新ArcGIS中地形图数据配准步骤汇总

A r c G I S中地形图数据 配准步骤

扫描地形图配准的常用步骤: 在配准前,先在ArcGIS Toolbox下的Data management tool下的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进行投影系统的定义。 1:50000的地形图,是基于北京1954坐标系,6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在地形图方里网上可以看出本图幅位于哪个分度带。假设是19度带,因此我们要选择的是Beijing 1954 GK Zone 19.prj。同时目录里面还有一个Beijing 1954 GK Zone 19N.prj,这个是用于没有分度带号的。而我们的图幅是包括分度带号。(1)打开 ArcMap,增加 Georeferencing 工具条。 (2)把需要进行纠正的扫描地形图添加到 ArcMap 中,Georeferencing 工具被激活。 (3)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即控制点。可以是经纬线网格的交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或者一些典型地物的坐标,我

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如果我们知道这些点在我们矢量坐标系内坐标,则用以下方法输入点的坐标值。 (4)在Transformation里选择进行空间变换时所采用的方法。首先将 Georeferencing 工具条的 Georeferencing 菜单下 Auto Adjust 不选择。 (5)在 Georeferencing 工具条上,点击 Add Control Points 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要注意的问题是,地形图上的方里网坐标为公里,而需要输入的应该是米。所以要在方里网对应坐标后面加000。如地形图上读出一个交点为(19387, 3420),19387的19为分带号,也要一并输入,那么这个点应该输入(19387000, 3420000)。 (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一般在实际中,不少于7个,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特殊点一般是作为参考地图中多年或变化不大的坐标点,比如路口,河流交汇处,标志性建筑等。还应该增加一个规则:理论上控制点越多越均匀,配准效果越好,但是主要需要参考的是rms的值,rms小于一个象元的1/2为好,多加入控制点,RMS就越大说明其中某个控制点误差大或有错误,你可以查出来删除或修正.

地图编绘工技师试题

地图编绘工技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1、地面上任一点至假定水准面上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 )高程。 A 绝对 B 真 C 假定 D 相对 2. ( )属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A 1:500 B 1:10000 C 1:50000 D 1:25000 3. 地形图都是按()定向 A 坐标北 B 磁北 C 地理北 D 陀螺北 4. 矩形或正方形分幅主要用于()地形图的分幅 A 任意比例尺 B 大比例尺 C 小比例尺 D 中小比例尺 5. 地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 A 地物 B 地貌 C 地形 D 地况 6. 罗盘仪指向北方向是() A 真北方向 B 磁北方向 C 坐标北方向 D 地理北 7、大同矿区坐标系统是矿区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投影高程面分别是() A 111°、1000 B 112°30′、1000 C 112°30′、1200 D 114o、1200 8、绘制矿图时,线条粗细以国家测绘局的“点线符号标准表”为准。符号中未标明尺寸的粗线为() A 0.2mm B 0.4mm C 0.3mm D 0.5mm 9、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回采工作面年度色框颜色根据年度尾数的不同而颜色亦不同,如尾数为2、7,则用()色表示。 A 粉红 B 枯黄 C 浅绿 D 紫色 10、绘制矿图时,线条粗细以国家测绘局的“点线符号标准表”为准。符号中未标明尺寸的虚线长为() A 2mm B 3mm C 5mm D 4mm 11、集团公司矿井工作面运输顺槽巷道编号以()为首位 A 8 B 3 C 4 D 2 12、集团公司矿井盘区编号,上山、下山盘区分别以()为首位 A 3、5 B 4、3 C 3、4 D 5、3 13. 矿区地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 A 平面 B 高程 C 基本 D 施工 14.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 A 绝对高程 B 相对高程 C 高差 D 高程 15. 由于水准标尺前后倾斜使读出的读数()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规律 16. 大比例尺地形图主要适用于正方形和()分幅 A 菱形 B 长方形 C 梯形 D 以上都不正确 17. 地测地理理信息系统可以输入种坐标。 A、二 B、三 C、四 D、五 18.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除了为了消除i角误差,还有就是为了消除()

地图编绘总复习

地图编绘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 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 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16.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7.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8.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19.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2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2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2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2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2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 一致的。(√) 2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 2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地形图(基本知识、测绘、应用)

第七章地形图(基本知识、测绘、应用) 单选题 1、将地物、地貌按一定比例尺铅垂投影在某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图是(B)。 A.地图 B.地形图 C.平面图 D.断面图 2、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D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3、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D)。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4、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 )。 A.1:2000 B.1:500 C.1:10000 D.1:5000 5、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以多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的。(D)。 A.1∶5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6、表示某一方向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的图,称为(D)。 A.平面图 B.现状图 C.地貌图 D.地形图 7、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1/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B)。 A.b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 C.b与M成反比 D.b与M为非线性关系 8、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什么分幅方法?(A)。 A.矩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圆形 9、1:1000地形图的测图精度是(D)。 10、欲施测能反映地面不低于0.2m精度的地形图,则测图比例尺应选用不小于(C)。 A.1:500 B.1:1000 C.1:2000 D.1:5000 11、比例尺为1∶2000的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C)。 12、根据需要,在图上表示的最小距离不大于实地0.5m,则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