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一.名词解释

1. 体温

2. 弛张热

3. 间歇脉

4. 脉搏短绌

5. 二联律

答案

1.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2. 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 24 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等患者。

3.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过早发生的搏动后,有一段延长的代偿间期,称之间歇脉。

4.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5.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为二联律。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

() 1. 患者,女, 28 岁,感冒发热,T 40℃ ,神志清楚,此时应选择

A. 头部用冰袋

B. 头部用冷毛巾

C. 酒精擦浴

D. 头部置冰槽内

E. 足部放热水袋

() 2. 患者,肖某,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长,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又出现上述状态呼吸,周而复始,该患者呼吸为

A. 间断呼吸

B. 浮浅性呼吸

C. 长大呼吸

D. 潮式呼吸

E. 吸气性呼吸困难

() 3. 患者张某,入院 7 天,每日体温波动在37. 8℃ ~40℃ ,其热型为

A. 间歇热

B. 弛张热

C. 波浪热

D. 稽留热

E. 不规则热

() 4. 患者因感冒使原有支气管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轻微紫绀,神志清楚,通常属于哪种呼吸困难

A. 喘息性

B. 吸气性

C. 浮浅性

D. 呼气性

E. 混合性

() 5. 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其吸氧方式为

A. 加压给氧

B. 酒精湿化

C. 高浓度间断吸氧

D. 低浓度持续吸氧

E. 低浓度间断吸氧

() 6. 一氧化碳中毒最好的氧疗措施是

A. 静脉注射双氧水

B. 低流量持续吸氧

C. 高压氧

D. 高流量间歇吸氧

E. 氧气湿化瓶内加酒精

() 7. 患者林某以发热待查入院,体温39℃ 左右,有时高低不一,日差在2℃ 左右,持续五天不退,脉搏 96 次 / 分,查体口腔粘膜干燥,左颊粘膜有一溃疡面,基底潮红,该患者的体温属于的热型是

A. 不规则热

B. 间歇热

C. 弛张热

D. 稽留热

E. 回归热

() 8. 为患者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肘窝的距离是

A.1cm B.1.5cm C.2cm~3cm D.3.5cm~4cm E.5cm

()9.护士需要重复测量血压,要驱净袖带内气体,使汞柱降至“0”点,其目的是

A. 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受阻

B. 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加快

C. 避免加压过度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D. 避免袖带长时间接触肢体造成不适

E. 避免输气球加压过度造成气球损坏

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D

6. C

7. C

8. C

9. A

(二) X 型题

() 1. 疾病与热型不符的是

A.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

B. 不规则热见于肿瘤

C. 稽留热见于疟疾

D. 间歇热见于肺炎

E. 波浪热见于伤寒

() 2. 病情与脉搏异常相符合的是

A. 高热可出现速脉

B. 洋地黄中毒可出现二联律

C. 心房纤颤可出现绌

D. 颅内压升高可出现缓脉

E. 间歇脉多见于心脏病患者

() 3. 测量血压时能使血压偏低的因素有

A. 袖带过紧

B. 袖带过松

C. 水银不足

D. 充气过高

E. 衣袖过紧

答案

1. CDE

2. ABCDE

3. ACE

三、判断改错题

() 1.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 2.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产热中枢,后部为散热中枢。

() 3. 体温调节分为生理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类。

() 4. 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 5. 交替脉是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

答案

1.(√)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

3.(√)

4.(√)

5.(√)

四、简答题

1. 何谓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有何意义?

2.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3.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4. 根据吸入氧浓度可将氧疗分为哪几类?

5. 何谓潮式呼吸?多见于哪些疾病?

6. 需严密观察血压的患者,测血压时应做到哪四定?为什么?

答案

1. 何谓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的意义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经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通常所说的正常体温并不是某一个具体数值,而是指一定的温度范围,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为标准

(1)口腔温度(36.5℃ ~37.5℃)平均为37.0℃ ;

(2)直肠温度(37.0℃ ~38.1℃)平均为37.5℃ ;

(3)腋窝温度(36.0℃ ~37.0℃)平均为36.5℃ 。

3.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

体温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0.5 ~1℃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昼夜因素、年龄、性别、环境温度、活动和饮食。

4. 氧疗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吸入氧浓度将氧疗分为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和高压氧疗四类。

5. 何谓潮式呼吸?见于以下疾病

潮式呼吸又称陈 - 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长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30 秒)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就如潮水起伏。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尿毒症患者。有些老年人在长睡时也出现潮式呼吸,是脑动脉硬化的表现。

6. 测血压的患者应做到哪四定?为什么?

测血压的患者应做到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因为不同时间、部位、体位和血压计影响血压观察的准确性。只有四定才能使测得的值准确,误差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监护。

五、应用题

患者,男, 30 岁,感冒发烧,T 4 1.2 ℃ , P 80 次 / 分, R 22 次 / 分, BP 100/70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精神不振,食欲差,请为该患者做好相关护理?

答案

该患者属于高热患者,应为其做好体温过高的护理

(1)降低体温,首选物理降温,其次可选药物降温,行降温措施 30 分钟后再测量体温;(2)加强病情观察,每日测量体温 4 次,高热时每 4 小时测一次。观察患者的伴随症状、治疗效果、出入量及体重变化;

(3)补充营养和水分;

(4)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5)做好口腔护理;

(6)皮肤护理;

(7)安全的护理;

(8)加强心理护理;

(9)健康教育。

第八章饮食护理

一、名词解释

1. 管饲法

2. 鼻饲法

3. 要素饮食

4. 治疗饮食

答案

1. 管饲法是对于昏迷患者,或因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食管狭窄,以及颅外伤等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为保证其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可通过导管供给其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此种方法称为管饲法。

2.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3. 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全部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单糖、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4. 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能和某种营养素,以适应病情需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

() 1. 医院基本饮食不包括

A. 普通饮食

B. 软质饮食

C. 半流质饮食

D. 流质饮食

E. 低盐饮食

() 2. 成人插入胃管的长度为

A.25cm~35cm

B.35cm~45cm

C.45cm~55cm

D.55cm~65cm

E.>65cm

() 3. 关于出入液量的记录正确的是

A. 由主班护士总结 24 小时出入液量

B. 用红笔记录在体温单上

C. 用蓝笔记录在体温单上

D. 固体食物一般不记录

E. 出入液量记录,晚 7 时至次晨 7 时用蓝笔

() 4. 要素饮食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包括

A. 游离氨基酸

B. 麦芽糖

C. 脂肪酸

D. 维生素

E. 无机盐

() 5. 隐血试验前三天,下列哪类食物可以选用

A. 绿色蔬菜

B. 肉

C. 豆腐

D. 动物血

E. 动物肝

() 6. 危重患者或严重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应给予什么饮食

A. 低脂肪饮食

B. 少渣饮食

C. 要素饮食

D. 低盐饮食

E. 低蛋白饮食

() 7. 鼻饲饮食适宜的温度为

A. 30 ~40℃

B. 35 ~45℃

C. 38 ~40℃

D. 30 ~35℃

E. 35 ~40℃

() 8. 对于腹泻患者的饮食指导,以下哪项不合理

A. 摄营养丰富、低脂肪、易消化少纤维食物

B. 适当补充水分和食盐

C. 根据病情采取禁食

D. 多吃韭菜、芹菜等粗纤维食物

E. 避免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 9. 患者吴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病情好转。此患者需做大便隐血试验,前三天应禁食

A. 白菜

B. 牛奶

C. 土豆

D. 冬瓜

E. 羊血

() 10. 关于要素饮食的概念描述不妥的是

A. 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

B. 只需经小肠消化

C. 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

D. 所含蛋白质为氨基酸

E. 所含碳水化合物为单糖

答案

1. E

2. C

3. C

4. B

5. C

6. C

7. C

8. D

9. E 10. B

(二) X型题

() 1. 要素饮食的特点是

A. 由各种营养素合成

B. 符合正常营养生理需要

C. 易消化可吸收的少渣食物

D. 纠正负氮平衡

E. 增强机体抵抗力

() 2. 下列哪几项属于产热营养素

A. 蛋白质

B. 脂肪

C. 微量元素

D. 碳水化合物

E. 维生素

() 3. 哪些患者需用管饲饮食

A. 昏迷患者

B. 消化道疾病

C. 肝炎

D. 冠心病

E. 颅外伤

() 4. 要素饮食滴注前后可用哪些溶液冲净管腔

A. 温开水

B. 葡萄糖

C. 凉水

D. 生理盐水

E. 林格氏溶液

() 5. 应用要素饮食期间应定期检查哪些指标

A. 血糖

B. 尿糖

C. 血尿素氮

D. 电解质

E. 肝功能

答案

1. ABDE

2. ABD

3. ABE

4. AD

5. ABCDE

三、判断改错题

() 1. 对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宜选用高纤维食物饮食。

() 2. 夜班护士按规定时间总结 24 小时的总出入液量, 24 小时总结用蓝钢笔书写,并用蓝钢笔填写在体温单的专栏内。

() 3.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常为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答案

1. (√)

2. (×)夜班护士按规定时间总结24小时的总出入液量,24小时总结用红钢笔书写,并用蓝钢笔填写在体温单的专栏内。

3. (√)

四、简答题

1. 简述要素饮食的目的、应用方法。

2.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有哪几种?

3. 为患者进行管饲饮食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

1. 要素饮食的目的

(1)用于临床营养治疗,可提高危重患者的能量及氨基酸等营养素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2)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要素饮食的应用方法

(1)分次注入将配制好的要素饮食或现成制品用注射器通过鼻胃管注入胃内,每日 4~6 次,每次 250~400ml 。主要用于非危重患者,经鼻胃管或造瘘管行胃内喂养者。优点是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缺点是较易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间歇滴注将配制好的要素饮食或现成制品放入有盖吊瓶内,经输注管缓慢注入,每日 4 ~ 6 次,每次 400 ~ 500ml ,每次输注持续时间 30 ~ 60 分钟,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滴入装置同间歇滴注,在 12 ~ 24 小时内持续滴入,或用输液泵保持恒定滴速,多用于空肠喂养的危重患者。

2.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有

(1)用注射器连接胃管后回抽,抽取胃内容物。

(2)置听诊器于患者胃部,用注射器向胃内快速注入 10~20ml 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3. 为患者进行管饲饮食时需要注意

(1)胃管插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压力,护患之间必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或家属理解该项操作是必要的、安全的。

(2)动作轻柔,防止损伤。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 1 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第 2 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 3 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尤其是第 2 个狭窄常为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这三个狭窄。

(3)鼻饲者,须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每次鼻饲量不超过 200ml ,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4)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胃管应每周更换,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5)鼻饲的用物应每天更换消毒。

五、应用题

刘某,男, 56 岁,患高血压病。伴有高血脂、高血糖,平时喜吃甜食,护士如何指导患者配合饮食治疗?

答案

由于该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以应该进行治疗饮食,食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饮食。护士应指导患者胆固醇摄入量小于 300mg/d ,禁用或少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脑、鱼子、蛋黄、肥肉、动物油等。每日使用食盐不超过 2g ,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物。禁用腌制食品,如咸菜、皮蛋、火腿、香肠、咸肉等。选择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等。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一、体温生理 (一)体温的产生 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ll 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 (二)产热与散热 1. 产热方式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 2. 散热方式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辐射(radiation)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65%。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conduction)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 对流(convection)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evaporation)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 (三)体温调节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的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 (四)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是: 口温 37℃(36.2℃~37.2℃)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生命体征评估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者 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 A.呼吸过速 B.呼吸过缓 C.潮式呼吸 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 A.上呼吸道狭窄 B.细小支气管狭窄 C.肺组织弹性减弱 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 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3MPa C..4MPa D.-0.5M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最低℃,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持续6h后降至℃,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一次E.告知患者30min后再测口腔温度15.患者张某,男,70岁。测口温时不慎将体温计咬碎,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A.催吐B.口服蛋淸液C.服缓泻剂D.洗胃E.淸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16.患者郑某,男,45岁,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A.强大有力B.细弱无力 C.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7.患者韦某,女,48岁,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A.水冲脉B.绌脉C.奇脉D.交替脉E.细脉 18.护士小敏先为马先生测量脉搏、呼吸,测量呼吸时小敏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A.保持患者体位不变B.不被察觉,以免紧张C易于计时D.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E.观察患者面色 19.护士小李,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有关血压生理变化的叙述中不妥的是A.更年期前女子略低于男子B.寒冷环境血压上升C.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D.上肢血压低于下肢血压E.坐位血压低于卧位血压 20.患者力某,男,34岁。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mmHg属于A.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B.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C.理想血压D.正常血压E.正常高值 21.患者女,60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体检:血压mmHg,脉搏呈丝状脉,可能是A.休克B.甲状腺功能亢进C.缩窄性心包炎D.脑血管意外E.肺气肿

生命体征测量与护理技术试题及答案

生命体征测量与护理技术 1、体温计的毛细管和水银槽之间有一凹陷,其作用是使 D 水银柱与冷不致下降便于看清温度 2、体温、脉搏、呼吸可以同时测量,但对苦闹不合作的小儿一般应先测量呼吸 3、WHO规定,舒张压的指标为A.肱动脉搏动消失 4、在吸氧过程中改变流量时应D.先分离鼻导管 5、消毒体温计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浸泡法 6、氧气表的组成不包括D.鼻导管 7. 氧气筒装满氧气能容纳6000L,此时的压力达到D.15MPa 8. 下列哪项不是测量体温的所备用物C.冷开水 9. 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量肛温B.腹泻 10. 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多少,既不可再用B.500kpa 11. 给病人吸氧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鼻导管吸氧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12. 测量肛温时,应将体温计插入直肠C.3—4cm 13. 为保证测量腋温的准确性应B.让病人擦干汗液 14. 测量血压时,袖带的在下缘距肘窝线C.2—3cm 15. 测量血压时,水银柱下降的速度为D.2--4mmHg/秒 16. 测量口温的部位是D.放在舌下热窝处 17、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量腋温C.极度衰弱

18、玻璃贡注式体温计的刻度为D.35—42度 19减压器的作用是将氧气筒内的压力减低至B.0.20—0.30MPa 20对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搏,一般由谁发出口令计时1min B.听心率者 21、某病人呼吸微弱,左半身瘫痪,呈昏迷状态,观察生命体征的正确方法是 C.测腋温、右上肢血压、脉搏、至少需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 22、对新入院病人测量体温应首先D.核对病人并作合理解释 23、坐时—平第四肋间卧时—平腋中线 2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是因为C.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指标 25.不可用拇指测量脉搏是因为C.拇指的动脉搏动强,易于病人的动脉混淆 26.下列哪性不是测量血压的目的C.协助诊断疾病 27.使血压及的水银进入水银槽应将A.血压计的盒盖向右倾斜 45度 28.为保证测量体温的准确性,对使用的体温计应A.定期消毒 29.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时,如病人有剧烈活动应让病人休息 B.20—30min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教案 授课日期:2015年3月24日第2周 教师姓名:龙俊华专业:护理 授课对象:中药6、7班授课地点:中药6、7班 学习情境: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学时:2 课时安排:90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测量技术。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体温测量技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体温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热病人的护理。 难点:体温单的填写和绘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知识。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5.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过程(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退热期 3.常见热型临床上把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常见热型如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病情观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补充营养 (5)休息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此外,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散热过多过快,导致体温过低;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等导致的体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生理健康的基本指标。通过准确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以观察病情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一、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也称体核温度。皮肤温度称体壳温度,它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的薄厚而变化。体核温度较体壳温度高且稳定。 1.正常体温范围体温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或腋下温度为标准。正常体温范围为:口腔温度:36.3℃-37.2℃;直肠温度:36.5℃-37.5℃;腋下温度:36℃-37℃. 2.体温的生理变化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受年龄、饮食、运动、内分泌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的波动,但温度值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1)发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根据发热

程度分为:①低热:口温不超过38℃,常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②中等热:口温在38℃-38.5℃,常见于一般感染性疾病。③高热:口温在39℃-41℃,常见于急性感染。④过高热:口温超过41℃,见于中暑。 根据体温变化特点,发热表现有下列4种常见热型: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和不规则热。 发热过程分3个阶段: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病人临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②高热持效期:特点为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干、呼吸心率较快。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2)高热病人护理:①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可减为每日测体温2次。②采用物理降温,用冰袋冷敷头部或置于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处。体温超过39.5℃,给予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③补充营养和水分。供给高热能、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或经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及电解质。④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并发其它感染。⑤卧床休息。避免体

15——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十五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临床上称为生命体征。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一、体温异常的护理 (一)正常体温: 成人安静状态下:舌下(36.3~37.2℃)、直肠(36.5~37.7℃)、腋下(36.0~37.0℃)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1. 昼夜变化 2. 年龄差异 3. 性别差异 4. 运动状态 5. 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 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程度判断: 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

2、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3、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体温过低,体温35℃以下称之为体 温不升。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2)加强病情观察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 (4)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5)休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体温 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3、护理措施 (1)环境温度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的人,在24h内其体温一般在凌晨4~6时最低。B.老年人体温低于成年人。C.女性排卵至经期前和妊娠早期,体温轻度升高。D.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较高。2.李某,入院7天,体温均在39.5~40.0℃,其热型是(D)A.间歇热B.弛张热C.波浪热D.稽留热E.不规则热3.体温上升期患者的表现为(B)A.畏寒、皮肤潮红、无汗B.畏寒、皮肤苍白、无汗C.畏寒、皮肤苍白、出汗D.畏寒、皮肤潮湿、出汗E.畏寒、皮肤潮红、出汗4.不宜测肛温的病人是(C)A.昏迷B.热坐浴C.极度瘦弱D.呼吸困难E.口鼻手术5.不宜测肛温的病人是(D)A.精神异常B.昏迷C.小儿D.腹泻E.下肢烧伤6.在检查体温计时,描述错误的是(E)A.所有体温计的汞柱甩至35℃以下B.同时放入40℃温水中C.3min后取出检查D.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E.读数相差0.4℃以上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7.王先生在测口腔温度时,不慎咬破体温计,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C)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C.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D.让病人喝500ml牛奶E.给予电动吸引洗胃8.关于脉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A.幼儿比成人快B.同龄男性比女性快C.老年人比较慢D.情绪激动时增快E.休息睡眠时减慢9.测量脉搏的首选部位是(B)A 颞动脉B桡动脉C肱动脉D足背动脉E颈动脉10.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多见于(D)A内压增高B高热C地黄中毒D 心房纤颤E肌炎11.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脉搏特征是(E)A.间歇脉B.绌脉C.奇脉D.洪脉E.丝脉12.关于血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高B.傍晚时血压较清晨低C.右臂血压低于左臂D.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E.下肢血压一般比上肢血压低13.可使血压测得值偏低的因素使(D)A.病人情绪激动B.在寒冷环境中测量C.缠袖带过松D.所测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E.袖带太窄14.属于节律性异常的呼吸是(E)A.呼吸过速B.深度呼吸C.鼾声呼吸D.蝉鸣样呼吸E.潮式呼吸15.当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E)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B.手置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并计数C.手按胸腹不,根据胸腹部起伏次数计算呼吸频率D.测得的脉搏乘以1/4,以推测呼吸次数E.置少许棉絮于病人鼻孔前计数其被吹动次数16.鼻导管给氧,下列哪项步骤不妥(B)A.氧气筒放置距暖气1mB.导管用液体石蜡润滑C.导管插入长度为耳垂至鼻尖的2/3D.导管每日更换1~2次E.停用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17.昏迷病人呼吸道有较多分泌物蓄积时,可出现(D)A.库斯莫呼吸B.叹息样呼吸C.蝉鸣样呼吸D.鼾声呼吸E.潮式呼吸18.吸痰式,如痰液粘稠,下列处理哪项错误(B)A.滴少量生理盐水B.增大负压吸引力C.扣拍胸背部D.协助更换卧位E.雾化吸入19.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错误的是(C)A.将病人头转向操作者一侧B.先用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C.将吸痰管固定于咽部抽吸D.如痰液粘稠可叩打胸部E.吸痰用物每日更换20.某病人,呼吸微弱,左半身偏瘫,呈昏迷状态,观察生命体征正确的方法是(C)A.测口温、右上肢血压、脉搏,听呼吸音响B.测腋温、左上肢血压、脉搏,看胸部起伏C测腋温、右上肢血压、脉搏,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D.测口温,右上肢血压、脉搏,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E以上均不对二、填空题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生命体征的基本标志。2.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有(生理性)和(行为性)。3.计量温度有两种标准:摄氏度(℃)和华式度(F),两者的换算公式为℃=((F-32)×5/9)4.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常见的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5.体温维持再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其热型为(稽留热)。6.体温再39℃以上,24h内温差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一、概念题 ⒈生命体征⒉发热⒊稽留热⒋弛张热⒌绌脉⒍高血压 ⒎呼吸困难 二、填空题 ⒈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⒉常见的热型有()、()、()、()四种。 ⒊体温可随()、()、()、()、()等因素变化而出现生理性波动。 ⒋高热是指口腔温度在()℃ ⒌发热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⒍体温过低常见于()和()等病人。 ⒎呼吸过速是指呼吸频率超过()次/分,常见于()、()、()病人。 ⒏呼吸过慢是指呼吸频率低于()次/分。 ⒐速脉是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次/分,心动过缓是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 ()次/分。 ⒑决定血压的因素有()、()、()、()、()。 ⒒长期测血压应做到四定即()、()、()、()。 ⒓成人血压正常值,收缩压为()mmHg ,舒张压为()mmHg, 脉压为()mmHg 。 ⒔测量上肢血压时,肱动脉应与人体的()处于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卧位时,肱动脉和()平。 ⒕脉压增大常见于()和()等病人, 脉压减少常见于()和()等病人。 ⒖蝉鸣样呼吸常见于()、()等病人。 ⒗氧气表由五部分组成()、()、()、()、()。 ⒘缺氧按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四种()、()、()、()。 ⒙()是反映缺氧的敏感指标,其正常值为()mmHg。()是评价通气状态的指标。 三、判断题 ⒈一般情况下女性体温略高于同龄男性。 ⒉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⒊测腋窝温度的时间为5min。 ⒋每隔两个正常脉搏之后出现一次早搏,称为二联律。 ⒌人们在低温环境下,血压一般比常温下略低。 ⒍人体右上肢血压比左上肢血压高10~20mmHg。 ⒎测血压时,袖带缠得过松,测得血压偏低。 ⒏血液越粘稠,血压越高。 ⒐反复发作叹气式呼吸是临终前的表现。 ⒑每次给病人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s。 ⒒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的目的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⒓低浓度氧疗是指吸氧浓度低于40%。 四、简答题 ⒈体温过低病人如何护理? ⒉用于体温计消毒的常用消毒液是什么?集体测量体温后,体温计如何消毒?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一 .单选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皮肤 E.肌肤 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 A. ℉ = ℃ⅹ 5/9+32 B. ℉ = ℃ⅹ 9/5+32 C.℃= ℉ⅹ 5/9+32 D. ℉ =(℃-32)ⅹ 5/9 E. ℉ =℃+32 ⅹ 5/9 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 A.37℃ B.37.2℃ C.37.5℃ D.37.8℃ E.38℃ 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以上都不是

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以上都不是 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 A.口腔中部 B.舌下热窝 C.舌上1/3处 D.舌上2/3处 E.舌下2/3处 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 A.39℃ B.40℃ C.41℃ D.42℃ E.43℃ 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头晕、恶心、无汗 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 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 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 A.0.1-0.2℃ B.0.3-0.6℃ C.0.5-1℃ D.1-1.5℃ E.1.5-2℃

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 A.40-60次/分 B.40-80次/分 C.60-80次/分 D.60-100次/分 E.80-120次/分 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 A.>60次/分 B.>80次/分 C.>100次/分 D.>120次/分 E.>140次/分 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 A.〈40次/分 B.〈50次/分 C.〈60次/分 D.〈70次/分 E.〈80次/分 13.间歇脉多见于:D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器质性心脏病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4.脉搏短绌多见于:E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房纤颤 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

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称生命体征,它是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应,是衡量人体状况的科学依据,人的生命体征在健康状况下变化很小,但在患病时,则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表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可以为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体温:正常人温度在36—37℃,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在—℃),直肠温度为—℃(比口腔温度高—℃)腋下温度为—℃。 生理性变化:正常体温24小时内随新陈代谢的情况而变动,如在运动、进食后体温会稍升高,休息睡眠时体温稍降;清晨3—5时最低,5—7时最高。但升高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 测量体温的方法 1. 用物:体温盘内备消毒体温表、放置污体温表的容器、消毒液纱布、放置污纱布的容器、记录单、笔、有秒针的表。 2. 操作方法:检查体温表有无破损,汞柱是否在35℃以下,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老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根据病情选择量体温的方法。 (1)、口腔测温法:将口表汞端斜放于舌下,嘱老人闭嘴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表,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液纱布擦净,检视读后将体温表浸入消毒液容器中。 (2)、腋下测温法:先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表汞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嘱老人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不能合作者应协助其夹紧上臂。10分钟后取出,用消毒液纱布擦净,检视读数后将体温表浸入消毒液容器中,记录体温值。 (3)、直肠测温法:老人取侧卧、仰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部,用

润滑剂润滑肛表汞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液纱布擦净肛表,检视读数后将肛表浸入消毒溶液容器内,用卫生纸为老人擦净肛门,整理衣被,协助老人取舒服的卧位,记录体温值。 注意事项: 在甩体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切忌把 体温表放在热水中清洗或在沸水中煮,以防爆裂;刚进食或面 颊或面部热敷后,应待30分钟后方可测量;坐浴或灌肠者须 待30分钟后方可测直肠温度;为婴儿、重老人测量时,应守 护在旁;如老人不慎咬碎体温表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的玻璃 碎片屑,以免损伤口腔,再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以延续汞的吸 收,病情允许者也可服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促进汞的排 出。 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41℃以上。 体温异常的护理 1. 高热老人降温法 体温超过39℃称高热。常采用以下护理措施: 物理降温法:利用物理原理达到散热目的,体温超过39℃。 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可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 做大动脉冷敷。 药物降温法:按医嘱应用解热剂使体温下降。在未明确发热原 因时,不要轻易使用退热药,以免改变其原有热型其他临床特 征,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2. 高热老人的其他护理 高热老人应注意多休息,减少能量消耗,有效防止病情恶化;高热老人因唾液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内食物残渣有利于细菌繁殖易

2.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考试题(2月份)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45分)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延髓上部 B.下丘脑 C.小脑蝶部 D.大脑枕叶 E.脊髓颈段 2.下列有关体温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者,在24小时内其体温一般在下午2—8点最高 B.老年人体温有下降趋势,高龄者体温会更低 C.女性在月经前期,体温轻度降低 D.婴幼儿体温较稳定 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稍高 3.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脉细速,四肢湿冷,出汗 C.脉速,面部潮红,无汗D.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E.头晕,恶心,无汗 4.败血症病人发热时常见的热型是 A.间歇热 B.弛张热 C.不规则热 D.波浪热 E.回归热 5.物理降温后,需多长时间再次测量体温以进行观察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E.40分钟 6.可在口腔部位测量体温的病人是 A.腹泻患儿 B.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C.昏迷者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人7.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提高室温 B.足部放热水袋 C.饮热饮料 D.加盖被 E.增加病人的活动量8.体温骤升多见于 A.休克 B.极度衰竭 C.肝癌 D.急性感染 E.肺结核 9.疟疾病人最常见的热型是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波浪热 10.关于体温计检查方法错误的是 A.所有体温计的汞柱甩至35℃以下 B.同时放人40℃温水中 C.3分钟后取出检查D.读数相差0.5℃以上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 E.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11.成人正常脉率为 A.60-80次/分 B.80-100次/分 C.60-100次/分 D.60-90次/分 E.90-100次/分12.下列有关脉搏测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护士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按在动脉上,计数1分钟脉率 B.诊脉时,如有异常,再重复测一两次,以求准确 C.当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数1分钟心率代替诊脉 D.如病人心率和脉率不一致时,护士应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各测1分钟 E.诊脉时,不可用拇指,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13.下列表现符合间歇热的是 A.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持续数日 B.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C.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D.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l℃,最低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E.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24小时波动不超过l℃ 14.对脉膊短绌的病人,测量心率、脉率的正确方法是

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教案本汇总

理论教案本 系部:_护理学院_ 教研室:基础护理 课程:护理学基础(三年)教师: _ 教务处制 二0一三年八月

导入课题:【案例导课】 患者,女,28岁,文员。发热待查入院。10天前出现体温 升高,起初为38C 左右,咽红,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门诊 按“感冒”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4天前停服感冒药后上升 至39C 以上,经服退热药后体温有短暂下降,但停药后又复升 高,持续39.6 — 40C 。入院后测量 T39.8 °C ,P108次/分,R26 次/分,患者神清,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诉头痛,四肢 肌肉酸疼,纳差。 如果你是一名护士,你将如何护理这位患者?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即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 度,比皮肤温度高且稳定;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低于体核温 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度改变。生理学上的体温,指平均体 核温度而言,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量,所以在临床通常用腋窝、 口腔、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产热与散热 体温的调节 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产热 (1)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2)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 参与产热调节 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器官: (1)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 70% ⑵呼吸:29% (3) 排泄(尿、粪):1% 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 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1)热感受器(2)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1)热敏神经元(2)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O)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 部位 体温调节 ---- 行为调节 授课方法 及时间分配 导课5min 2min 5min 5min 1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