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

历史

24.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5.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6.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7.“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8.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

29.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

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

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30.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A.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31.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逐渐发展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已完全瓦解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32.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3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34.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35.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B.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

C.加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D.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42.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5分)材料一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5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共12分)

材料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成理各有依据的。分别以这三个年份为起点,算到1840年,各自都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

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题共 15分)

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9分)

42.(1)原因:周王室的衰微(周天子失去控制权);诸侯势力的壮大;分封过程基本终止。(6分)

意义:有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推动大一统的进程。(6分)

(2)特点:汉初分封制层级少;分封的基础是郡县制;拥有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任答2点得4分)

变化:王国统治范围缩小;王国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划);取消人事任免和财政两大特权。(任答2点得4分)

(3)特点:政治制度的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总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5分)

43.示例:(12分))

观点: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但社会仍有微渐变化。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年以上,社会发展滞缓。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长期延续并不断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长期文化专制,儒学独尊。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一些中国士大夫开始关注并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总之,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中国社会,但总体上微弱,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

(要求:需明确提出观点,观点应包含漫长延续以及微渐变化两方面。说明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4.(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任答3点得6分)

(2)可行性: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答出其中一点即得3分)

意义:推动了秦国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国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有利于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答3点得6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