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1、参考文献10篇英文5分,20篇中文10分;并写简单综合每篇文献的主要内容。

?2、综述格式10分;(按学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3、综述整体内容40分。具体要求:

(1)中英文文献必须是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或者学位论文,不能是书籍。

尤其不能是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方面的书籍。

(2)会议论文、期刊等必须是2006年之后发表的。

(3)所以参考文献必须用论文题目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内,文件夹名字为学号+姓名。

(4)根据参考文献书写一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11.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所有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后必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a.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b.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c.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设计(论文)附录;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一般应在2000字。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d.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e.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佚,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f.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设计(论文)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设计(论文)保持一致。

文献综述应始于论文选题,结束于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之后,放置于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

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由论文评阅教师根据学校的有关标准评分;文献综述不及格的毕业论文,不得进入毕业论文答辩或其他评阅环节。

文献综述与毕业设计(论文)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或电子文档。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采用科学技术报告GB7713-1987《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我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的“顺序编码制”,中外文混编。论文中,引用出处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 ]放在引文结束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作为对参考文献表相应条目的呼应。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

(A)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作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P]:申请日期.

6 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8 科技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B)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规定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⑨汇编[G]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C)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46(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 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129.

[2]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 ork: Spring-V erlag, 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 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 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CHRISSTOFFELS L A J.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中国,1073429[P] .1993-06-23.

[2]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CN88105607.3[P].1989-07-26.

[3]TACHIBANA R, SHIMIZU,KOBAYSHI.Electronic Watermarking method system: US,6,915,001[P/OL].2002-04-25.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 .

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is-yx-new.asp?recid=01128777.2& leixin=0.

6.技术标准

[1]ISO 1210-1982 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

[2]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 .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2005-07-12] .http://www.bjyouth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Bqb/20000412/GB/4126 0/05 .

ED 04-12B1401 .htm .

8.科技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1]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

1999, 18(2): 4[2000-01-18].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periodical/qbxb99/ qbxb990203.

[2]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

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3]CHRISTINE M. Plant physiology: 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 Science, 1998, 281: 331-332 [1998-09-23].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cgi/collection/anatmorp.

[4]METCALF S W. 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 [C/OL].//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 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Atlanta, Georgia, June 5-8, 1995: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ealth [1998-09-22]. http://atsdrl.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8080/cong95.html.

[5]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M/OL]. NewY 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reviews mccorm30.html.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说到文献综述,大家都知道这是研究生的必修功课之一。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写的好坏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因此,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是如何写文献综述的呢? 首先,得从认知上去明白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又有哪些特点。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献学加工深度角度理解。如果将未发表的论文当成零次文献,那么正式发表的论文原文就是一次文献,目录、题录、书目等是二次文献,理所当然综述就是三次文献了。真正的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文献的文献,是对文献的再加工。综述的作者不一定要做第一手研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并作出综合性地介绍。 文献综述具有多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当然除此之外还具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0955697.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文献综述 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摘要:文学创作的最深根源,自然应到社会生活中去发掘;但它的直接动机,则是由人的感情所感发、引起的。词自然也不例外,这种因情而生文的现象,表现在诗词创作中,就尤为明显,文人的抒情自我化便应运而生。 正文: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壤中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人已染指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代,词已经相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独立的新体,在诗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踏上两宋词坛,放眼望去,数不尽的名家辈出,说不尽的名篇如云;词风多样,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 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感情,不妨称之为“情绪”、“心绪”、“心态”或“心曲”更来得适宜。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在研究词之前,有必要对“词”这样一种颇有些“特异性”的诗体,作一番整体上的宏观考察。从全部唐宋词的历史事实出发,我们发现,“词”虽然从广义上看也属诗的一个支派、一个家族,它们之间存在着血缘之亲;但是二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就表现在:虽然同为抒情的“载体”,但是诗所负载和容纳的“感情分量”和“生活内容”,比较来说就显得厚重、宽广,而词则显得轻微、狭细——当然,仅仅这样说是不够全面的,还应当补充的是: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却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尽管后来的词中,也出现过“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式的作品,但从他的全局、或至少是那些占着很大比重的“正宗”、“本色”型作品来看,该是如此的。 对于这一特点,王国维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删稿)表现在抒情的类型方面,它就特长于书写那类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感情,而不大像诗那样,能较为宽广地抒写情志和反映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人生在世,健康乃是第一财富。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更是学业、事业、生活等健康发展的根本。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给予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于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具体表现,然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教育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意义心理健康解决途径 正文:一、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文献综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

文献综述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 1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1.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有个发展的过程。最初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自我效能: 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动过程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和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即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如此。许多人也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领域下个体的自我效能会起变化,认为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甚至特定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才对行为具有预测性,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如Sherer(1982)认为由于不同个体过去的成败经历不同以及对成败经历的不同归因导致个体间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个体过去在各种情境中获得的成败经历会影响其对新环境的一般自我效能预期。Judge(2001,2002)认为,“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执行和能否成功的基本能力的评估,是个体对各种情境能否有效处理的信心判断”。德国著名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1997)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虽然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对特定行为的预测效果更好,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个体在更为广泛的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因此,本次研究使用Schwarzer(1997)的定义。数字和人名都应该用Times new roman 1.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因素;其二是自我效能感同其他因素的关系。 (1)关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现状 家庭、同伴及学校、社会的文化差异对亲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的钱铭怡教授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极端的教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我效能感相关。王才康、何智文(2002)等人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一、如何理解社会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 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 张文宏、雷开春, 2008) 。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 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 Assimilation) ( 也称“同化论”) 、“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 Assimilation) 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 张文宏、雷开春,2008; 杨菊华,2009) 。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2010;Park,1924;马戎,2004)。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Simons,1901;Leonard & Kitsuse,1955;Spiro,1955)。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2004)。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Berbrier,2002)。④其最初是一种政治主张,目的是对抗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同化论。它强调当移入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新移民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Portes,1980)。⑤“区隔融合论”主要是针对移民二代的融合而提出。它认为,移民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文化)及他们在流入地最早遭受的待遇与社会融合模式之间存在互动(Portes,1995)。 三、社会融合的相关测量维度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题目)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学生:(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学院:(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摘要]:××××××××××××××××××(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200—300字,)[关键词]:×××;××××;×××××;×××(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3-5个,小四宋体)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Key words: ×××;××××;×××××;×××(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前言(引言) ×××××(格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要求: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范例]: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前言)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I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DI的效应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I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正文:××××× 格式: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要求:正文是综述的主体,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容多少及逻辑关系,安排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主体中心内容。主体部分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

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管理沟通文献综述

管理沟通 姓名:谭颖 学号:21020230228 学校: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沟通文献综述 1.标题:浅谈民营企业管理沟通中的阻碍与对策 来源:教学与管理2001年7期 文献综述:沟通是现代化管理中一件有效的协调工具,贯穿于整个管理实践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却常常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民营企业要想克服管理上的障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沟通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气氛,有效地激励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期望、目标使命。 一、民营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的问题 1.沟通的抵触性和谨慎性。 (二)受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的问题 1.沟通的阶级式代沟 二、民营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要经常不断地确认沟通信息,保证已经正确传达 (二)培养“听”的艺术,注意沟通中的举止行为和形象 (三)用心沟通,换位思考,双向民主沟通,使民营企业的沟通更加民主化 (四)掌握说话的技巧,不说不该说的话 (五)民营企业应学会预警机制防范在前,实现预见式沟通。 (六)举行文艺性和制度性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内沟通的和谐性和友善性 2.标题:浅谈企业管理沟通创新

来源:考试吧 文献综述:进行管理沟通创新,有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人力资源优势的进一步体现。本文就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进行管理沟通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发挥管理沟通重要作用,强化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人力资源优势的进一步体现。 一、观念创新。 二、机制创新 1.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 三、方法创新 四、内容创新 1.突出形势任务教育。 五、队伍建设创新 9.浅谈团队沟通管理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18期 综述:古语云:马,匹马徘徊,万马奔腾;人单身单影难行,合群大成。团地是由一些拥有互补技能,为了共同目标而遵循共同方法和行为规则,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今企业的生存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和有效的沟通。 一、沟通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一)从波特—劳勒模型对团队的激励看沟通的作用 1、努力的程度将会导致一个客观的结果—绩效 2、员工完成绩效后,组织将会对其进行评价。进而分发薪酬 3、绩效完成后。员工的心理对薪酬也会有一个预期,即为认知报酬 4、一旦这种预期报酬也实际报酬有偏差时,将会引发员工对公平的感知,即影响员 工的满意度 5、满意度直接强化或修正员工的下一轮努力水平 (二)从乔哈里窗对减少自我盲点分析看沟通的作用 二、沟通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三、通过沟通使团队高效运行的措施 (一)双向沟通,促使员工达成共识。 (二)部门沟通,激励部门间、团队间的紧密合作 (三)多样化沟通,增强团队与员工的凝聚力 4.标题:向领导大师学沟通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综述:领导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站起来讲话,他们需要将沟通融入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之中,对人们关心的事情和充满争议的问题及时发表看法,为未来的对话和发现打开通道。创建领导信息——决定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传达领导信息——用语言、思想和行动,使人们理解信息。延续领导信息——使信息保持活力、新鲜和有意义。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能够适当并且经常与人沟通的领导者,都可以提高绩效,获得成果,创建一家成功的企业。在这本开拓性的指导书籍中,身兼高级领导顾问、愿景构想师和教练等多职的约翰·巴尔多尼探讨了许多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的领导沟通风格——从温斯顿·丘吉尔、凯瑟琳·格雷厄姆,到杰克·韦尔奇、柯林·鲍威尔、罗莎白·默丝·坎特、历经美国9·11的纽约市市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