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诗歌翻译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 “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 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 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语言的,译文也 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 译”等方法(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 容上却倒相同),如 • “恨君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 • 译成“我但愿你能像江上的明月”,把“恨” 说成“愿”,把“不似”说成“像”,译文和 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容上却倒相同。
再谈优势竞赛论
• 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达方式,文学翻译更要保存 原作的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 方式,以便更好传达原作内容。译者要有敏锐的感觉 才能鉴赏,要有独到的表现力才能创造。独创并不是 生造新词,而是巧妙利用旧词。
• (《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
赠别(杜牧)
• • • •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 • • • • • • •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so we do, all night long. Tr. Witter Bynner, 1929 The candle has a heart, it pities our separation, For our sake it sheds tears until the sky is light. Tr. Hans Frankel, 1976 The candle grieves to see us part: 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out heart. Tr. X. Y. Z.
• “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 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 总起来说,文学译论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 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 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 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文学翻译与赏析论文

初中时的一次朗诵比赛,我第一次听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篇佳作《匆匆》,琅琅上口的质朴文字,配上朗诵者和谐的音质与空灵的音乐,顿时让我喜欢至极,整篇散文的语言自然优美,清新别致,百读不厌;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
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一文虽为散文,全文篇幅短,不分行,没有诗的格律,但却不乏诗的韵律。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更近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的意境、情思及诗的艺术形象。
要把这样一篇含义隽永,寓意深邃的散文译成地道、畅达,自然的英文,实为一件难事。
译者不仅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还要着意语篇神韵的再创造,尽量做到既保持原文的语言美、修辞美,又要再现其意境之美。
这样一篇佳作自然翻译者众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大家朱纯深、张培基、张梦井的译作。
三位都是我国翻译界的大师级人物,多年来从事英汉翻译的教学与研究,并且有大量有代表性的译作问世。
三位大师翻译的《匆匆》都各有千秋,但就本人拙见,更青睐于张培基先生的版本<Transient Days>。
一.选词贴切,富于变化①从题目的翻译来看,Transient Days意为the days passed quickly without being conscious ofthem.与本文所要表达的“匆匆”意义相符。
②第一段中的杨柳,用willows表示一种象征意义,并非指一种事物,比较符合原文。
③第一段中的聪明的,翻译成了you the wise,好像是与读者在对话,显得更为亲切。
④第二段中的逐渐空虚了,用wear away这个词比较贴切,表示时间的慢慢流逝。
⑤第二段,时间的流里,用了stream,有比喻性,而且较多地用在文学作品中,就像汉语中的“江”,“河”。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是一种将古代中国的诗歌和诗词翻译成现代语言的过程,旨在保留和传达原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原则,如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等。
翻译者应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
这包括原诗的韵律、对仗、用典等方面。
例如,在翻译唐诗时,应尽量保持其原本的五言或七言格式,同时也要注意声韵的规律。
在传达原诗意思的也应当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象和美感。
翻译者应当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翻译者应当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传达这种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翻译《静夜思》时,应当尽可能地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不是仅仅翻译成一首普通的抒情诗。
在翻译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到文化差异。
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译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西游记》中的角色名称时,不能将其翻译成西方文化中的妖魔鬼怪,而应当根据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进行翻译。
在翻译批评方面,应当注意批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对于翻译作品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译者的背景和局限性等因素。
同时也要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不要过于苛刻地追求完美。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诗的本来面貌、传达原诗的精神内涵、尊重文化差异等方面。
同时也要注意批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许渊冲,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和研究。
他的诗歌翻译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而这种思想在叠词的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强调“三美论”,即保持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他认为,诗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再创造。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他主张保留原诗的文化背景、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3单元诗歌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3单元诗歌翻译A Song : Men of England给英格兰人的歌By Percy Bysshe Shelley雪莱Men of England, wherefore ploughFor the lords who lay yelow? Wherefore weave with toil and careThe rich robes your tyrants wear?英格兰的人们,凭什么要给蹂躏你们的老爷们耕田种地?凭什么要辛勤劳动纺织不息用锦绣去打扮暴君们的身体?Wherefore feed and clothe and sav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Those ungrateful drones who would Drain your sweat-nay, drink your blood? 凭什么,要从摇篮直到坟墓,用衣食去供养,用生命去保卫那一群忘恩负义的寄生虫类,他们在榨你们的汗,喝你们的血?Wherefore ,Bees of England, forge Many a weapan, chain, and scourage, That these stingless drones may spoil The forced produce of your toil?凭什么,英格兰的工蜂,要制作那么多的武器,锁链和刑具,使不能自卫的寄生雄蜂竟能掠夺用你们强制劳动创造的财富?Have ye leisure, comfort ,calm,Shelter ,food, love's gentle balm?Or what is it ye buy so dearWith your pain and with your fear?你们是有了舒适,安宁和闲暇,还是有了粮食,家园和爱的慰抚?否则,付出了这样昂贵的代价,担惊受怕忍痛吃苦又换来了什么?The seed ye sow, another reaps;The wealth ye find, another keeps;The robes ye weave, another wears;The arms ye forge, another bears.你们播下了种子,别人来收割;你们找到了财富,归别人占有;你们织布成衣,穿在别人身上;你们锻造武器,握在别人的手。
翻译_文学_诗歌

翻译_文学_诗歌
当今,文学翻译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能够将自身的思想和文化融入到更广阔的世界中。
文学翻译既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也可以建立多元文化的社会。
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挑战。
诗歌翻译首先要符合语言的节奏。
诗歌是是一种有句式结构的文学形式,需要翻译者在节奏上保持原作尽可能的一致性,将原文中的情感和风格传达给读者。
这牵涉到翻译者使用标点符号,因为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控制诗中的情绪和句式。
这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形容词的使用上,形容词不仅能表达情感,还可以增加句式的强度。
诗歌翻译也需要平衡多种因素。
诗词翻译不仅要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让翻译的效果尽可能的和原诗的韵律和句式保持一致。
翻译时要把原文中的情绪和想法尽可能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诗的语句和生动性。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能够灵活地使用语言,使诗词自然而美妙地呈现。
还有一点就是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诗歌时注意语言的用法。
不同的句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且有些句型在某些语言中可能就没有了,这也让诗歌翻译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诗歌翻译既要对原文保持忠实,又要将原文中的意思转化成本地语言,这样才能使本地读者得以理解。
诗歌翻译比普通文学翻译更为棘手,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要熟悉本地语言以及所翻译语言的文化,才能最大
程度地诠释原文中的情感和文字。
翻译诗歌不仅仅是将原文的意思转化成本地语言,更是让文学的精髓跃然纸上。
诗歌翻译的精髓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让诗歌翻译变得有其价值和意义。
文学翻译

二、 散文的翻译
(一) 本小节所讨论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即那些记事、记人、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文章。 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非虚构性质。散文语言与小说中的叙事和议事语言十分相
似,但更为清新自然、活泼灵秀、洗炼畅达,能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二) 散文的翻译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譬如英国 早期的散文多为说明性文字、教育用文字和劝谕性文字,用古英语写成,以简洁朴实 见长,且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另外要认真体会散文的时代风格与作家风格,如培根 的散文多用排比并列句式,形式工整,而这同时也是英国十七世纪散文的一大修辞特 点。十八世纪的散文,初中期口语化盛行,代表作家是艾迪生(Joseph Addison)和斯梯 尔(Richard Steele),但到了末期却又转向典雅华丽。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一部分作家仍 坚持散文朴实无华的特点,但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浪漫派散文 似乎一直占据上风,作家常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这类散文句式灵活、 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其生动的比喻、强烈的节奏感、飞扬的文采形成了散 文的时代特色。但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散文的主流又回到了以正规口语为基础的朴 实自然语言。
婴儿的睡眠,最为优美;疲劳的人在户外睡眠,最为酣畅;水手在艰苦航程之后 的睡眠,最为圆满;为某种意念所苦的人,对睡眠最为欢迎;哭泣后的母亲的睡 眠,最动人心弦;一个顽皮小孩的睡眠,最为轻松;一个深受爱慕的新娘的睡眠, 最为骄傲。
三、诗歌的翻译 (一) 英语诗歌的特点
1) 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押韵是是诗体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之一。英诗常用的韵有①头韵(alliteration),即词首音 素的连续重复(如Thomas Gray 的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一句,plowman与plods, weary 与way都形成头韵);②谐元 音/腹韵(assonance),即词中重读元音的重复(如sweet与sleep, cradle与grave);③尾韵 (rhyme),即词尾相同音素的重复。诗歌除了音韵美外,其有规律的轻重抑扬变化连同韵 式的变化,一同构成了诗的节奏美。英语格律诗分为诗节(stanza),诗节又分为诗行, 每一诗行又分为几个音步(foot)。音步是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数个非重读音节有规律 地排列构成,常见的有抑扬格五音步,扬抑格四音步,抑扬格七音步以及扬抑抑格两音步、 抑抑扬格三音步等。无韵诗(blank verse)虽然不讲究押韵,但传统的无韵诗仍十分讲究节 奏,一般是以抑扬格五音步为一行,如莎土比亚的诗剧。至于当代诗人写的一些无韵自由 诗(free verse)则完全不受韵式和音步的限制,完全听凭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语言自然节奏的 流动。
译形译意——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及技巧探微

译形译意——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及技巧探微许渊冲(1895-1931),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词翻译家,其英译古诗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他把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以及繁复的文化艺术精髓,变换成丽、具有感染力的英文诗句,颇具创新意义。
许渊冲英译古诗旨在向外国友人讲述传统文化,传递中国文化,而他采用的方法是译形译意,其理论及技巧值得深入探讨。
许渊冲的译形译意理论是译者把古诗这种非可言性的文学形式重新变形,转为英文的一种理论和实践。
他认为,文学翻译应同时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形式,以保证译文的完整性与一致性,这也是他译形译意理论的核心思想。
许渊冲在翻译古诗时,认为文字、声音和意义都具有可把握的完整性,因此,在处理译文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色彩等特点,确定原文的表达方式。
此外,有时,他还会运用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洞察,把一些本地文化内涵融入到译文中,从而更好的呈现原文的精神。
许渊冲的英译古诗技巧不仅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理解,还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体会,且把所有文字、声音和意义统一起来,使英译文变得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深入人心。
此外,许渊冲在翻译古诗时,还充分利用英语的文学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多样表达手段,在处理诗歌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努力想象诗句中的抽象内容。
他精心把握英语句式的技巧,采用一定的体裁是诗歌的结构,注重韵调的变化,诗意的和谐,以及释义的灵活选取和组合,最终营造出一种中西化的诗歌语言。
归纳起来,许渊冲的译形译意理论与技巧是对传统古诗的理解、把握和重塑,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也把传统艺术美学与英语文学之间的融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许渊冲的英译古诗旨在向外国友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他所探究的理论及技巧更有力地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精髓,对傅雷家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许渊冲的古诗英译理论及技巧为当代学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西桂林 5 10 ) 4 0 1
【 摘 要 】本 文 引 用 了许 渊 冲 先 生 的 翻 译 ” 美” 准 , 合 实例 分析 了如 何 达 到 音 美 , 美 , 美 的 翻 译 效 果 , 三 标 结 意 形 并 且 介 绍 了一 些 诗 歌 翻译 技 巧 。
让我攀登苏尼阿的悬崖 . 在那里 , 只有我和那海浪 , 将 可以听见彼此飘送着悄悄话 . 让 我 像 天 鹅 一 样 歌 尽 而亡 : 我不要奴隶的 国度属于我— — 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 原诗 每节六行 , 除二 四两行 首行缩 进两 个字母 , 他 四 其 行 都是首行对齐。每行诗有八 个音节 . 四音步 。 韵脚 的排列顺 序 为 aa c 。 先生的译文。 bb c 查 也是六行诗段 , 且二 四两行缩进 两个 字 , 其他对齐 。再看查译的押韵 , 一三行 以“ , ”二 四 崖 话 , 行 以“ , , 浪 亡” 五六行以“ , ”也是依 照 aa c 排列 , 我 破 , b bc 这样 读来 节奏感强 , 又像原诗那样长短错 落。因此查先 生的译文 从音 和形上较好地对应 了原 文 . 读者 能很 容易 的从 中领 略到 原 始的风貌。
第 2 5卷第 4期
2 1 4月 0 2年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HUBEICors o d n e Unv ri o ra o re p n e c iest y
V0 _ . l NO. 25 4 Ap . 01 r 2 2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诗歌翻译
一
、
形美 主要 是指译诗 的字句 的长短 , 对仗 与原 诗在形式上保 持 致性, 和原诗 一样给人 以美感 。在查 良铮先 生所译 的《 唐 璜》 第三章“ 哀希腊 ” 中对音美和形美 有很 好的体现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a eo u i m’ ma b e te , lc n me S n u s r ld s p e W h r oh n ,s v h v sa d I e e n t i g a e te wa e n , Ma e r u mu u l r r w e ; y h a t t amu mu ss e p o T e e wa h r ,s n— l e e me sn n i i ,lt i g a d d e k A ln fs v ss alB ’ rb n a d o l e h l e e e mi e— a Da h d w o u fS min wi e s o n y nc po a a n !
诗 歌 翻 译 的现 状 在翻译领域 中,诗词的翻译是一 个很重要 的研究方 向。 诗词作 为最精 炼 , 最集 中的一种 文学 样式 . 对语言 有 十分 严 格 的要求 。诗词 翻译除 了具备文 学翻译 的艺术 性 , 必须解 还 决如何运用 与原 著一样凝练 的. 富有音 乐性的语言来再 现严 格约束语言的韵文形式的 问题 。目前我 国在诗词翻译方面虽 取 得 了不少成 就 , 问题 还是存 在 的 . 诗词翻译 的语言 要 但 如 么一般化 , 要么与原诗脱 离而面 目全非 。首先来分析语 言一 般 化的问题 .主 要表 现在译诗者 以 自己平淡 的语 言来 翻译 , 既不考 虑一般诗 词应有 的特点 .也不 照顾原 诗人 的语言 风 格. 结果既不 能保 住原诗 的真正 面貌 。 也谈不 上传 出原诗 的 神 韵。 另一 方面是诗词 翻译 的 内容脱离 原诗而变得面 目全非 。 诗 词与其他文学 体裁 的 区别在于 它特 别凝练 的语 言 , 于它 在 形 式和内容 、 风格 的不 可分 。由于不 同语 言和文化 的区别 。 语 言 和文 字的形式 , 特别是诗 词语 言的形式 , 往是 无法传 达 往 的。而形式一走样 , 格也会跟 着走样 , 式风格走 样了 , 风 形 表 达 的思想也 就出现了偏差 。 二 、 歌 翻 译 的 “ 美 ” 准 诗 三 标 许 渊冲先 生是译学 界 的泰斗 .他提 出 了很多创新 的理 论, 比如“ 三美 ” ( , 意美 , 美 , 形 音美 )“ , 三化” 浅化 , ( 等化 , 深 化 )“ ,三之 ” 知之 , ( 好之 , 乐之 ) 以及 “ , 优势竞赛 论 ” 发挥译 ( 文优势 和原文竞赛 )对 当代译学产 生了深远 的影 响。而他 的 , 译 著也取得 了极 高的成 就。杨 振宁评论说 :( “许先生 ) 戴着音 韵 和节律的镣铐跳舞 , 而跳得灵 活 自如 . 人惊奇 !” 令 行家们 评论他 的译作“ 译笔之美 。 令同类译者 汗颜 。” 新月诗派 的开 山人 . 著名诗人 闻一多 , 他在新诗运动 中提 出“ 三美 ” , 说 即音 乐 美( 平仄 , 韵脚 ) 建筑 美( 节 的韵 律 , 有 有 , 有 有句 的均齐 ) , 绘 画美 ( 中国诗画相通 的传统 , 有深 意 ) 。许先生深得其真传 , 在翻译 , 特别是诗 词翻译 中提 出了 自己的“ 三美 ” , 说 音美 , 意 美 , 美。众 所周知 , 形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 上使用最 多的两种语 言, 而两者之间 的差异 很大 . 汉语是表意文 字 . 英语 是表音文 字, 且两国文化 的差异 颇为 巨大 , 这就给翻 译 , 特别 是古诗词 的 翻译带来很大 的难度 。
【 关键词】诗歌翻译 ; 美; 音 意美; 形美 【 中图分类号】G 4 6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9 82 1 )4 0 4 — 2 6 1 5 1 (0 2 0 — 19 0 【 本刊网址】ht:/ w.b b e t /ww h x . t p n
d i1 . 6  ̄i n17 — 9 82 1 . — 7 o:03 9 .s.6 1 5 1.0 2 4 0 6 9 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