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作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谷作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五谷画的起源基础上,学习用点状的谷物来组合适合

纹样的曼陀罗画面。

2、利用谷物的颜色、外形、质感、大小和色彩,来粘贴组合曼

陀罗画面,能够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3、通过创作五谷作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

环保和节俭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谷物的外形、质感和色彩制作曼陀罗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利用谷物来设计、粘贴一幅造型简洁的曼陀罗种子画。

教具准备:五谷画作品、各种谷物、白乳胶、纸盘等。

课前准备:收集不同不同大小、颜色、形状、质感的种子、白乳胶、纸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组织学生小组欣赏种子画作品,观察思考是用什么做的?和

以往美术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制作种子画的信心。

2、讲述种子画的起源。依据民间传统,把种子贴出来的画,叫

做“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粮食画”。“五谷画”起源于盛唐,五谷素有凝聚天地精华之美称,在佛教和道教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也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课件)

3、板书课题:“五谷”作画

二、赏析作品、激情引趣

1、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式种子拿出几颗试着拼一拼,摆一

摆。提问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一粒种子可以看成一个点、还可以排成线,摆成面;种子的大小可

以决定线条的粗细;可以利用种子固有的色彩巧妙的排出图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动手尝试体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达到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2、组织学生看教材,引导学生看学习要求,并带着问题观察书

中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观看书以后了解的种子画做法。根据种子天然固有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小按照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

型等创作方法进行创造。同时注意颜色搭配、大小的搭配、不同质感

的种子的搭配、种子的排列等。

3、欣赏社团学生的种子画作品。充分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

设计制作曼陀罗种子画做好铺垫。

4、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进行新的尝试,用带来的种子

进行创作曼陀罗。什么是曼陀罗?课件欣赏曼陀罗图案。曼陀罗最早是曼陀罗花的称呼,后来佛教徒以曼陀罗花为原型逐渐演变为各种便

于携带的图画。曼陀罗是聚合众多事物形成中心,他的基本结构是从中心向四面扩散的辐射线式,也是我们曾经学习的圆形的适合纹样。

5、今天我们就利用种子的色彩、形状、大小等来进行曼陀罗造

型的创作。首先先来欣赏教师制作的种子曼陀罗作品。

三、教师演示

教师分层次演示如何在纸盘中制作种子曼陀罗。

四、学生制作,实践创新

1、同学们没想到用种子也能做成这么神奇美妙的图画。平凡的

东西也有它神奇之处,种子是平凡的,但神奇的是人的大脑,相信大

家一定会创作出最美丽的曼陀罗种子画。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播放

轻松的音乐,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小组的同学可以讨论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

在同学们的手中一个个美丽的曼陀罗诞生了,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举起大家欣赏。请同学说说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同学的作品;

自荐一下自己的种子画作品。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学生作品。

六、小结、拓展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种子是平凡的,是

普通的,但是通过我们大脑的构思,我们双手的创造,平凡而普通的

种子就会变成一幅幅充满生机、别具一格的精美艺术品,老师相信大

家能够发挥想象利用其他种类的种子制作出更加精彩的画面,也会创作出更多美丽的曼陀罗。每个人都能成为才华出众的生活艺术家。最后,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种子虽好,可不要浪费。”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大胆动脑、巧动手制作出了制作精巧的“五谷”粘

贴画作品。

本节课我指导的操作性学习探究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

面:①通过赏析前节课的优秀学生作品,激情引趣巧妙导入新课,激

发学生运用不同媒材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②通过欣赏、分析、引导、探究等方法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关于五谷杂粮粘贴画的制作要领;

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践锻炼学生精细制作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学习能力等。本课出现了不少层次分明,色彩、构

图都比较好的作品,整体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