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教学大纲

(供普通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

课程代码:711018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授课对象:普通专科针灸推拿专业

开课时段:第四学期

编制单位:针推保健系针灸教研室

开课部门:针推保健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针灸治疗》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步人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病例讨论、模拟实验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治疗)的全过程。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症等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教材第一部分讲授针灸的治疗作用、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纲要和配穴处方等。第二部分讲授各科病证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附录作为参考资料内容,介绍古代针灸治疗歌赋辑要.子午流注针、灵龟八法的具体应用,同时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理研究概况与临床研究进展概况等内容。

本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附录为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教学和临床见习,并适当运用图表、录像、多媒体、实验等手段配合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大专层次使用,依据中医针灸推拿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具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

技能等一系列知识及相关技术,对针灸科范围内的常见病证的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的能力。具体体现在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目标方面,现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针灸治疗中的概论、急症、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皮外骨伤科病证、五官科病证及其他病证等章节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重点掌握各章节常见疾病的辨证和针灸治疗。

2.熟悉针灸辩证论治纲要、各类常见病的病因病机。

3.了解针灸治疗作用,各病证的预后、预防及调养和本课程中的相关的针灸治疗知识与技术。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针灸治疗》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

2.具有对本课程中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3.能完成本课程中涉及到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4.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针灸推拿医学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创新的优秀品

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概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针灸的治疗原则、掌握针灸处方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掌握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

2.熟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3.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进行辩证的能力。

2.能正确运用针灸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规律和配穴方法,科学地进行针灸处方。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节针灸的治疗作用

1.讲述疏通经络是治疗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阐明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讲述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

4.重点内容:针灸的治疗作用。

5.难点内容:针灸的治疗作用。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

1.重点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法则。

2.讲述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的治标、治本及标本同治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确立的针灸治疗疾病法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3.重点内容:补虚与泻实的针灸治疗原则。

4.难点内容:三因制宜的针灸治疗原则。

第三节针灸辨证施治纲要

1.讲述八纲证治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讲述脏腑证治: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病机理,针灸临床脏腑证治的方法。讲述气血证治:包括气病证治,血病证治,气血同病证治。

2.重点讲述经络证治从辨证归经、辨位归经两方面论述经络辨证;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依循经取穴为原则,在病变经脉及该经相关的经脉上选穴施治,论述按经论治。

3.重点内容:经络证治。

4.难点内容:经络证治。

第四节针灸配穴处方

1.重点讲述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随证选穴等;重点讲述配穴方法:常用的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等。

2.简要介绍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临床常用符号。

3.重点阐明特定穴五腧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台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4.重点内容:五腧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台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5.难点内容:五腧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急症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针灸急救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诸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方义。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针灸知识和技术对本章中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2.能完成本章中涉及到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讲清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方义。

2.重点阐明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治则、针灸处方的主穴与配穴及急救操作方法。

3.简要介绍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4.重点内容: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治则、针灸处方的主穴与配穴及急救操作方法。

5.难点内容:剧痛证的辨证、治则、针灸处方的主穴与配穴及急救操作方法。

第三章内科病证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感冒、咳嗽、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症、郁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癃闭,遗精、阳痿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感冒、咳嗽、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痛病、癔症、郁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阳痿等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哮病、喘病、脱肛、淋病、痴呆、水肿等病证的概念、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3.了解哮病、喘病、脱肛、淋病、痴呆、水肿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内科常见病证得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针灸知识和技术对本章中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2.能完成本章中涉及到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讲清各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方义。

2.重点讲述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症、痴呆、郁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淋病、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简要介绍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4.重点内容: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症、痴呆、郁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淋病、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5.难点内容: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症、痴呆、郁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淋病、阳痿等病证的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

第四章妇科病证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捕、绝经前后诺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等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滞产、阴挺、不孕等病证的概念、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3.了解滞产、阴挺、不孕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了解妇科常见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针灸知识和技术对本章中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2.能完成本章中涉及到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滞产、阴挺、不孕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3.简要介绍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4.重点内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滞产、阴挺、不孕等病证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操作方法。

5.难点内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滞产、阴挺、不孕等病证的处方的主穴与配穴、方义。

第五章儿科病证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急惊风、痄腮、顿咳、疳积、小儿食积、小儿泄泻、小儿遗尿、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小儿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儿科常见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针灸知识和技术对本章中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2.能完成本章中涉及到需要掌握的各种实用技术的操作。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