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复杂电磁环境的概念

复杂电磁环境的概念嘿,朋友!你知道啥是复杂电磁环境不?想象一下,电磁的世界就像一个无比热闹的大集市。
各种各样的电磁信号,就像是集市里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乱哄哄地交织在一起。
复杂电磁环境,简单来说,就是电磁信号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乱得像一团麻。
这可不是普通的乱,而是那种让你理不清、剪还乱的乱。
比如说,在战场上,各种通信设备、雷达系统、电子对抗装备等等,它们发出的电磁信号就构成了复杂电磁环境。
这就好比一群人同时在你耳边大声说话,你能听清谁在说啥吗?很难吧!再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手机信号、无线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这些都是电磁信号。
要是一下子这些信号全都变得乱糟糟的,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一会儿又互相干扰,那得多烦人啊!这差不多就是复杂电磁环境的感觉。
复杂电磁环境的特点那可多了去了。
首先,信号种类繁多,就像一个超级大杂烩,什么都有。
有高频的、低频的,有连续的、脉冲的,有强的、弱的。
这不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水果、蔬菜、肉类的大篮子,啥都混在一起?其次,电磁信号的强度变化大。
一会儿强得能把你“震晕”,一会儿又弱得让你几乎察觉不到。
这难道不像天气,一会儿阳光暴晒,一会儿又阴沉沉的?还有啊,电磁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特别严重。
一个信号可能会把另一个信号给“淹没”了,或者让它变得“扭曲”。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吵架,声音都混在一起,谁也听不清谁。
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可不容小觑。
在军事领域,它可能会让通信中断,让武器系统失灵,甚至会导致作战失败。
这就好像在战场上,你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见了,那还怎么打仗?在民用领域,复杂电磁环境可能会影响到飞机的导航,让火车的控制系统出问题,还会干扰医院里的医疗设备。
这难道不可怕吗?要是飞机迷了路,火车脱了轨,病人因为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说,了解和应对复杂电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研发更先进的设备,来应对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电磁世界。
总之,复杂电磁环境就像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电磁怪兽”,我们得想办法驯服它,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给我们带来麻烦!。
无线电台抗复杂电磁干扰的几点措施

的变化 , 自动调 整波束 的零点 位置 , 之对 准干扰信 号 到 使
达 的 方 向 , 低 波 束 的 副 瓣 电 平 来 抑 制 干 扰 , 时 利 用 干 降 同
扰抵消器消除扩展频谱通信 中周期性 干扰 , 小延迟扩 展 减 与多径衰落 , 使信号侦收灵敏快捷 、 号丹析准确 快速 , 信 从
户 终 端 实 现各 类 信 息 流 实 时 同 步 传输 。 32 着 眼 网 系 互 联 。 建 栅 格 信 息 网 迂 回 对 抗 … 。 一 是 . 构 以调 频 电 台 网 为 重 点 , “ 线 流 栅 格 ” 建 无 。依 托 调 频 电 台 网 , 用无 线 电 台 转 接 器 , 抗 干 扰 能 力 强 的 短 波 自适 应 运 将
米 收 稿 日期 :0 0— 3—1 21 0 3
作者简介 : 江振华 (9 0 )男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作 战指挥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江振 华 : 无线 电 台抗 复杂 息 , 工作 后迅 速关 闭发 信机 , 接
3 3 着眼 战场 动态 。 . 构建 真假 互动 网巧 妙对 抗。一是 为
示假 建应急通 信 网。根 据 战场态 势 , 设置 假 电台 , 开通 假
频率 , 拍发假 电报 , 发射 假信号 , 在作 战次要 方 向增加 电 台
数量 和联 络对 象 , 拟 较 大 规 模 部 队 行 动 , 移 敌 侦 察 重 模 转
简便 、 运行 快 捷 , 军 事 通 信 的 主要 手 段 , 由于 电 磁 频 谱 是 但
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术侦察无人机作战探析

本文2008206214收到,作者分别系海军兵种指挥学院硕士生、硕士生、副教授复杂电磁环境下 战术侦察无人机作战探析汪洋亮 王国胜 李中良摘 要 分析了战术侦察无人机存在的低空、低速、难以处置突发故障、信息传输易受干扰和对控制站高度依赖等缺陷,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无意和蓄意干扰的新威胁,探讨了无人机侦察作战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侦察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提供了相关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 复杂电磁环境 侦察无人机 侦察作战引 言随着遥控和计算机技术在飞行控制上的广泛应用,性能日益完善的军用无人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军方青睐,从越南战争、贝卡谷地战斗、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无人机执行了大量的侦察与监视、精确打击引导、作战效果评估、电子干扰等任务,成为低空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提供侦察和情报保障的重要手段。
1 战术侦察无人机自身存在的弱点战术侦察无人机由于缺乏或不能敏捷地对复杂电磁环境做出自主反应,在复杂电磁环境面前,其作战使用和战斗力发挥受到的制约更加突出,它虽然具有成本低、生存力好、无人员伤亡、体积小、机动性强、红外辐射少、不易被发现,可携带多种侦察设备实施战场侦察监视,能实时传输图像,可在核、生化环境下完成侦察任务,可全天候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
1.1 速度慢、高度低、易受打击战术无人机虽然具有体积小、隐蔽性能好,不易被敌发现的优势,但由于它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自身抗毁能力差等弱点,在一定条件下又暴露它容易遭到敌地面火力的打击。
目前世界上一般战术无人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200km /h 左右,即使像美国捕食者2A /B 这样具有大纵深、长航时的战略、战役无人机,它的最大平飞速度也不过204km /h ;像以色列苍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虽然它的飞行高度能够达到6km 以上,但是它的巡航速度只有150km /h ;而小型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更慢、高度更低,如美军用于海湾战争的指针无人机,它的最大平飞速度只有80km /h,飞行高度在30m ~300m;美国的银狐侦察评估无人机最大平飞速度只有113km /h ,高度在300m 左右。
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和训练对策探讨

将 特 需 装 备 与器 材 , 合 平 时 的 保 障 训 性 和 相 对 可 控 性 等 特 点 , 结 练 , 行 非 战 争 军 事 行 动 车 辆 装 备 保 对 装 备保 障 的对 象 、主 体 和 进 障 训 练 。 反应 迅 速 , 指 在 接 到 非 战 保 障 行 动 过程 产 生 深 刻 的 影 是
张
建
星
了 车 辆 装 备 保 障 必 须 具 有 快 速 反 应 及 其 训 练 的 主 导 因素 。作 战 能 力 , 即使 在 任 务 区环 境 恶 劣 条 件 形 态 的 转 变 ,必然 带 来 装 备
下 , 能 提 供 数 量 足 够 、 量 优 良的 保 障形 态 的 转 变 ,从 而牵 动 也 质
●
争 军 事行 动 车 辆 装 备 保 障 任 务 之 后 , 响 。一 是 适应 作 战能 力 核 心
保 障力 量 能 够 迅 速 反 应 , 行 各 种 保 要 素 的 变 化 ,把 信 息 能 力 作 遂
障活 动 。非 战 争 军 事行 动 的特 点 决 定 为 复 杂 电 磁 环境 下 装 备 保 障
刍
涛
保 障 , 速 修 复 受 损 故 障 车 辆 , 障 装 备 保 障 训 练 基点 作 出相 应 快 保 部 队行 动 顺 利 进行 。 调 整 。机 械 化 战争 中 , 力 、 兵
指 控 一 体 。 体 协 调 。非 战 争 军 火 力 、机 动 力 是作 战能 力 的 整 事 行 动 通 常 是 性 质 特 殊 、 模 较 大 的 主 导 因素 ,装 备保 障 和训 练 规 三 组 军 事 行 动 , 要 动 用 多 个 战 区 、 个 都 要 围 绕 “ 力 ” 织 实 施 。 需 多 军 兵 种 部 队 , 至 军 地 联 合 力 量 共 同 信 息 化 战 争 中 , 传 统 的 “ 甚 在 三 实 施 。 指 控 一 体 , 指 在 对 非 战 争 军 力 ” 础 上 , 增 加 了信 息获 是 基 又
复杂电磁环境的分析与建模

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任何作战行动都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进行。
作战空间和作战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和自然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孕育了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中,交战双方大量使用电子信息装备,不仅数量庞大、体制复杂、种类多样,而且功率大,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所产生的多类型、全频谱、高密度的电磁辐射信号,以及己方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相互影响和干扰,造成在电磁信号时域上突发多变、空域上纵横交错、频域上拥挤重叠。
即信息化战争开辟了与陆海空天相并列的“第五维战争空间”——电磁空间,形成了与传统的社会、地理、气象、水文等并重的新的战场环境——战场电磁环境。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空间的斗争空前加剧,并对军事活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使得战场感知难、指挥控制难、支援保障难以及信息化装备作战效能难。
因此夺取制电磁权,成为夺取制信息权,进而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深入研究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对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1.2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相关研究现状战场电磁环境对于世界而言还是个全新的学科,各国对于战场电磁环境的认识与研究还有无限的提升的空间。
美国国防部认为,电磁环境(EME)是存在于防护区内的一个或若干个射频场战场,在2009年指出战场电磁环境是军队、系统或平台在指定的作战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在不同频段辐射或传导的电磁发射体的功率与时间分布的作用结果。
前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指出,电磁环境是影响无线电装置或其部件工作的电磁辐射环境。
美、俄(苏)军方对于电磁环境概念的表述不仅限于一定区域内的电磁现象总和,更有时域、频域、空域、能量域“四域”特征方面的认识。
我国对战场电磁环境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战场电磁环境概念在学术界还未统一。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战场电磁环境,就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迭的电磁信号构成的战场电磁环境。
着力提高人民防空指挥的电磁防护能力

着力提高人民防空指挥的电磁防护能力作者:曹国栋,皇甫纪红,孙金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9期【摘要】现代战争主要是信息化战争,美国的某高级指挥官曾经说过:“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获胜者必将是最善于控制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
”现在军用民用的电子设备都逐渐深入的发展起来,同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然辐射,因而很多不同的电磁信号都遍布了战场空间的各个角落。
信息化的战场具有相当庞大的电磁设备和数目繁多的电磁频谱,因而电磁对抗的激烈性十分突出,复杂的电磁环境对于人民防空指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人民防空电磁防护战争一、前言人民防空面临的主要电磁干扰,一般是来自四个方面,第一点是敌人的电磁遮障,通过设置电子欺骗来掩护重要目标的移动不被观测到并摧毁;第二点是敌方电磁干扰,通过侦查获得我方电子设备的位置之后实施强大的干扰来影响获取情报,进而掩护一些单位移动;第三点是我方相互干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作用的和生活用的电磁波都会对雷达产生干扰,已经成为对空情获取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第四点是环境地理影响,山地和森林等地理环境中对于信号的反射情况都会十分的复杂,给电磁反射带来了很多的杂波,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指挥人员对于情报的搜集难度。
二、全频段电磁攻击现在的战场是信息化的战场,如果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建立起十分可靠而稳定的通信系统来确保信息能够进行快速而稳定的传输,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指挥系统的作用。
而指挥系统起到多大的作用往往会直接的决定着一场作战行动的成够与否,所以指挥系统也是最容易遭到对方集火的一个关键点所在。
因而交战过程中双方电磁对抗基本是一直在围绕着指挥部来进行的,并且电磁对抗伴随着强大的炮火支援,摧毁指挥的同时摧毁武器和防空设施。
在海湾战争的过程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实施了“白雪”为代号的长时间的全频段电磁压制,导致伊拉克防空指挥的通信系统一直是处于瘫痪的状态,即使有各种先进的武器也难以应用在正面战场上。
从海湾战争看电子防御作战

从海湾战争看现代电子防御(四院五队李杜10040026 微波与毫米波技术)序言:海湾战争是二战后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
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集中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 体现出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 并且非常完善的电子战斗。
海湾战争实际上成了多国高技术软硬武器的试验场, 其中电子战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伊军较强的防空和地面作战能力,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飞机10万多架次, 对伊拉克和被占的科威特实施大规模连续空袭。
首先摧毁战略设施和C(U3)I系统, 确保制空权, 然后凭藉强大的空中力量打击伊军地面部队, 为地面战斗的胜利打下基础。
由于多国部队充分发挥电子战优势, 使伊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从而确保整个战争的顺利进行。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电子战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海湾战争集中了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电子战装备, 并且集中了训练水平较高的电子战作战人员, 使电子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为我们研究电子战提供了良机。
二十年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站的样式将在当今的战争中呈现越来越多的样式以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在周边潜在的战争压力下,面对电子战能力不输于己甚至超于己的假想对手,该如何首先做好电子防御作战,这不得不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以下,就是我对海湾战争的认识基础上得到的一些关于电子防御浅见。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概述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如何利用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对伊拉克进行打击以及伊军如何进行抵抗;第二部分谈谈假设在同样的实力不对称情形下解放军将会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讲一讲解放军可以运用的反制措施。
一、海湾战争——不对称的电子战电子战比拼的主要是电子对抗的装备以及电子对抗的技战术,所以我们分两个方面分析双方电子对抗的基本状况。
第一,电子对抗装备:在海湾战争投入使用的武器装备中, 电子战装备占有很大比例。
复杂电磁环境简介

复杂电磁环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作战时空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合。
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
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
实施宽频域、多样式、多层次的电子干扰,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手段。
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实施后,多国部队的多种电子战飞机首先升空,与其他电子对抗设备一起对伊军的电台、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压制性干扰,使伊军的通信联络中断、电子设备失去作用,雷达显示器上一片杂波,从而为之后的获胜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夺取制空权,取决于夺取制信息权;夺取制信息权,基础是夺取制电磁权。
复杂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战争的舞台,是信息化战场的基本特征。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的作战向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转变,必须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问题。
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正是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并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制电磁权成为制信息权的基础实施高强度、多方位、大纵深的电磁攻击,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条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空袭作战中的广泛运用,电磁攻击的威力空前提高,攻击方式增多,攻击平台多样,攻击速度加快。
可以想象,未来防空作战开始前,敌我双方进行侦察与反侦察、欺骗与反欺骗;作战过程中,进行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必将构成极其复杂的电磁攻击环境。
多手段、全方位、立体化的电磁侦察,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保障。
一方面现代侦察手段多样,可将空间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微电子与光电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电子侦察领域,使电子侦察监视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另一方面现代侦察范围广泛,从侦察空域上,可以从太空到地面,从前沿到纵深,对作战空间地域实施全方位的侦察;从侦察频谱上,可以全频率范围进行有效的侦察、记录、分析;从侦察内容上,不仅可以查明对方电磁设备的战、技术性能,而且可以获得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方位、部署、武器系统的配备及其军事行动企图等重要情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交战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装备,从而形成电磁辐射源多样、干扰与反干扰共存的复杂电磁环境。
电磁侦察、电磁干扰、电磁攻击手段多样,类型繁多,面对如此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如何增强部队的作战、生存能力,对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复杂电磁环境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
1、频谱规划与管理
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部队的指挥所、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电磁辐射体的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电磁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在某一时刻相互兼容的环境,在另一时刻可能就不再兼容。
因此,战场电磁频谱管理对情况的变化必须快速反应,快速分析。
迅速制定新的频率分配方案,尤其对于重点方向、重点作战部队要优先保障频率使用。
对于战场上出现的未曾预料到的复杂情况,不能拘泥于战前制定的方案,要灵活机动地加以处置。
海湾战争一开始,美军电磁兼容分析中心即向美军中央司令部提供了多国部队用于频率指配的数据库、海湾地区电磁环境资料和分析资料,并专门从国防部电磁兼容中心抽调专家到沙特,组成多国部队的频谱管理机构,实施及时有效的频谱管理和无线电管制,为多国部队制定作战计划、实施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无线电设备和武
器系统的作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得以有效的发挥,给伊拉克军队以重创。
2、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是体系战斗力集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武器系统和作战体系,可以说都是电子化武装起来的,从通信、指挥和控制、导航、雷达预警和跟踪、武器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除了系统内的兼容问题外,在一定的空间行动时都会有体系的电磁兼容问题。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各体系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就有可能使各个作战体系之间互相影响而抵消战斗力,甚至造成作战失利。
解决联合作战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既需要各军兵种的共同努力,从电磁兼容技术与战术上找到有效方法,也需要加强电磁兼容专业力量建设,为解决联合作战条件下电磁兼容所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3、电磁对抗
谁掌握了制电磁权。
便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和胜利的钥匙。
美军空中武力在过去十余年的区域冲突中能发挥重大作用,取得战区制电磁权压倒性优势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美军的各种电子战飞机里,被称为“徘徊者”(Prowler)的EA一6B无疑是最著名的一种,这种越南战争末期问世的“老兵”,历经不断改进,目前可说是老而弥坚,堪称是美军电子战机里的杰作。
对于电子干扰机的需求是各国航空部队殊途同归的趋向。
美国海军在2000年已展开EA一18G电子战机的系统设计和发展,它是F/A一18E/F“超级大黄蜂”打击战斗机的最新衍生型“咆哮者”,将取代已接近使用寿限的EA一6B“徘
徊者”。
目前,美国海军预计至2011年需要90架EA一18G,未来每艘美军航母上将各有一个由5架EA一18G所组成的电子战机中队。
4、电磁武器
国际上研制电磁武器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和前苏联在研究和发展电磁脉冲武器时。
都+分重视武器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和防护加固技术的研究。
1985年,美国在制定“战略防御倡议”计划时,把高功率微波武器列为其空间武器的主攻项目,重点研究其杀伤机理。
1987年,美国国防部提出“平衡技术倡议”计划,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其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1991
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E一8“联合星”飞机携带和使用电磁脉冲武器。
1 993年。
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竖琴”的电磁脉冲武器实验,天线群向电离层发射电磁脉冲。
阻断通信和摧毁来袭导弹。
1996年,美国一国家实验室研制出手提箱大小的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及可装备在巡航导弹上的电磁脉冲武器,其有效作战半径达10千米。
1998年,俄罗斯发明了重8千克的小型强电流电子加速器,爆炸时发出X 射线、高功率微波,可破坏电子设备。
1999年3月,美国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使用了尚在试验中的微波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3个多小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于2003年3月26日,用电磁脉冲弹空袭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造成其转播信号中断。
电磁打击瞄准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软肋,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利用电磁脉冲武器上演的一幕幕“电磁珍珠港事件”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电
磁脉冲武器已成为21世纪的大规模电子破坏性武器;西方某些专家甚至将其称为“21世纪的原子弹”。
二、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措施
1、采取有效电磁防护措施,切实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一切作战行动的最终目标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大功率、高密度的电磁环境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作战人员的安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营房及野外宿营装备,作为战时人员重要的活动和安置场所,在防止电磁干扰、电子侦察以及微波武器打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绝大部分具备一定电磁防护能力的营房,几乎均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其虽然具备较为理想的屏蔽效能,但昂贵的造价也使得其普及性差、适用范围小。
此外,金属表面的强反射性也大大降低了自身的“隐身”性能。
因此,必须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作战人员活动和安置场所的电磁屏蔽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战场上“藏得严,防得住”的需要。
2、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增强战场适应能力。
要提高武器装备、通信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就必须从提高其自身电磁兼容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严格电磁安全防护标准、搞好电磁设备的功能融合,提升战场适应能力。
要在加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通信平台电磁兼容及防电磁辐射等基础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和制定各平台体系的综合电磁安全防护标准和规定;同时,从系统工程的高度出发,构建功能一体化、平台多样化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通过多种装备间的功能综合,减少设备数量,降低高技术装备的复杂程度,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适应能力。
其次,改善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升防自扰能力。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参战部队电子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如果电磁兼容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势必相互影响和互相干扰,使自己陷于“电磁陷阱”之中。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增强各类电子装备的电磁兼容功能,努力提高防自扰能力。
再次,增强设备的电磁防护性能,提升抗干扰能力。
对于电子装备,在硬件上,应要求电子元器件性能良好、线路布局合理、采用防护加固设计、屏蔽措施有效;在软件上,应要求电磁设备具备一定的电磁环境识别和自动保护功能,以提高电子装备的抗干扰能力。
3、加强战场电磁资源管控,营造有利电磁环境。
战场电磁资源控制作为掌控空间电磁火力的主要手段,对于实时调整电磁波在空域、频域、时域和能域中的分布,努力营造和维持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场电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必须适应复杂电磁环境战场需要,充分发挥电磁频谱管理中心的全面管理和整体谋划作用,建立健全大单位战电磁频谱管理机构。
必须完善管理法规,制定实用、可行的管理政策,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规范战场业务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能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频谱管理机制。
在战时,各单位相应机构必须向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战场电磁资源管控部门确认上报的需求,并与其他作战集团进行协调,以便电磁资源管控部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作战集团的资源使用需求。
同时,各级作战部队必须连续不断地与作战集团电磁资源管控机构进行协调,以便随时分析
和处理潜在的电磁资源使用矛盾,尽可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运用高新反侦察技术,提高战场电磁伪装水平。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使战场电子侦察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也促进了战场电磁伪装技术的飞跃发展。
美军作战实室进行的上千次攻击实验表明:同样的攻击下,未进行伪装的目标幸存率为9%~38%,而行过伪装的目标幸存率则升至42%~90%。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利用各种伪装器材对重要军事设施、电子设备等进行综合伪装,以降低其电磁辐射强度。
此外,可使用反雷达隐形材料和具有对激光、红外、可见光隐身性能的新型涂料,对武器装备进行变形伪装,还可借助自然条件进行伪装,利用不利于敌侦察的雨、雾等不良天候调整部署或组织部队实施地面、海上、空中机动,以降低敌电子侦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