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利用与现状分析

秸秆利用与现状分析
秸秆利用与现状分析

雾霾来源之一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摘要: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各种利用方式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引言

秸秆是农作物子实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残留的叶片。我国是产秸秆大国,秸秆种类有近30种。秸秆中隐藏着巨大的资源,作物吸收的养分有将近一半会留在秸秆中。高利伟等[1]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

中蕴含的氮(N)、磷(P

2O

5

)、钾(K

2

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

t、1342万t。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没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可归纳为4个方面:肥料、饲料、燃料、其它。

1 秸秆还田

1.1 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1.1.2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就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制成堆肥或者是沤肥等,等待农作物的秸秆发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将其施入土壤之中。

1.1.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于牛、马、猪或者羊等这些常见的家畜作为特殊的“中介”,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等进行简单如切割之类的处理之后,作为饲料喂给家畜,然后将这些家畜的粪便施入种有农作物的土壤之中。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优点就是省时、简单,而且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科学和最具生态性的秸秆还田方式。

1.2 秸秆还田的优缺点

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不注意的话,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1.2.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李继福[2]等研究表明,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张静[3]等研究表明,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陈冬林[4]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提高体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秸秆还田不均匀,易引发由秸秆转化来的微生物与农作物之间的争夺养分现象,应及时补充施加相应肥料。秸秆直接还田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补充施加氮肥和磷肥,以保证农作物幼苗的健康成长。

1.2.2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良土壤结构。同时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的作用。李传友[5]等研究表明,粉碎并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 能显著降低耕层土壤的体积质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 但对耕层以下土壤体积质量及孔隙度改善效果不明显。张鹏[6]等研究表明,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具有明显作用。田慎重[7]等研究表明,免耕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和稳定性。秸秆翻压或者压碎还田以后,就会导致土壤松弛,土壤孔隙的大小不均匀,尤其以大孔隙居多。土壤孔隙的增大往往会导致种子与土壤间的接触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尤其会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严重的话会出现吊根现象。

1.2.3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杨滨娟[8]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能够增加根际土壤总细菌、放线菌、真菌、氨氧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做好的秸秆还田后的水分补充工作。由于秸秆还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这种活性的增加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挥积极的效用,同时也会大大加快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最终导致除草剂有效期的大大缩短。秸秆直接还田,秸秆中携带的虫卵、菌体、杂草种子等就会留在土壤里,导致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

2 秸秆作饲料

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含量低,直接饲喂期消化率低且营养价值差。一般在饲喂动物前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2.1物理法

秸秆的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水、热等的作用,使饲料变碎、变柔软,便于家畜咀嚼和采食,同时清除其中混杂的泥土、沙、石等物质。目前常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有切碎与粉碎、浸泡、蒸煮、碾青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增加,近年来利用机械压粒(压块)和热喷处理在秸秆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还看到一些利用辐射来处理秸秆的报道。然而, 利用物理方法将秸秆颗粒的减小, 加快了秸秆在动物肠胃通道内通过的速度, 以致动物肠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收秸秆中的养分, 造成秸秆中养分的白白流失。因此, 要在秸秆颗粒的大小与其通过动物肠胃的速度之间寻求平衡, 以使秸秆中的营养物质被动物高效吸收利用。而利用机械处理秸秆又会增加投入,在小型的养殖户中不适用。

2.2 化学法

秸秆的化学处理主要包括碱化处理、氨化处理等。

2.2.1秸秆的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主要是利用碱性化合物处理秸秆,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对碱不稳定的酯键,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使纤维素膨胀,从而使瘤胃液易于渗入。这样处理,可以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增加家畜的采食量,同时也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和含水量。

常用的碱化剂有:熟石灰、KOH、NaOH、NaHCO3等。湿法碱处理需要大量的水冲洗,会造成养分流失。干法碱处理更易应用于实践,但处理的秸秆中钠离子含量高,家畜饮水量大,且排除的粪尿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会污染环境。

2.2.2 秸秆的氨化处理

氨化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常用的氨化剂有:氨水、液态氨、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由于氨有毒, 饲喂前应充分挥发, 以免产生毒害作用。但挥发氨会造成氨的损失和一定的环境污染。

2.3 生物法

生物处理是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于被家畜消化吸收的部分,增加菌体蛋白、维生素及其它对家畜有益的物质,并软化秸秆,改善味道,提高适口性。张立霞[9]等研究表明,用合理的微生物组合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有效提高其利用率。秸秆的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青贮、酶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青贮除了具有上诉优点外,还可以解决饲料作物和牧草季节性生产与全年稳定供应的矛盾,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3 秸秆能源化

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占绝大部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秸秆的含碳量约占 40 % 以上。秸秆中的碳使秸秆具有燃料价值,目前对秸秆这一特性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3.1 秸秆直接燃烧。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利用秸秆做生活燃料。直接燃烧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巾小学校等提供生产、生活热水和用于冬季供暖。秸秆还可以替代部分煤来发电。

3.2 秸秆气化。

秸秆气化是在气化炉内完成的。秸秆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秸秆被燃烧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还原区

赤热的炭层反应,转换成含CO、H

2、CH

4

等组分的可燃气体。秸秆气化经济方便、

清洁卫生,但也存在着投入较高、燃气热值偏低和燃气中氮气和焦油含量偏高等问题。

3.3 秸秆发酵制沼气。

秸秆发酵制沼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秸秆降解成沼气,并产生副产沼液和沼渣的过程。沼气含有50%—70%的甲烷,为清洁燃料。秸秆可直接投入沼气池,也可用做牲畜饲料转化成粪便投进沼气池。秸秆发酵后的沼渣可以用作肥料,产生的沼气无色无味且抗爆性能好。但是前期需要先修筑沼气池,并且常常后期的维护也跟不上。

3.4 秸秆固化成型及炭化。

将秸秆粉碎后,送入成型机械中,在外力作用下,压缩成块状、棒状或颗粒状等需要的形状,即可直接用作燃料直接燃烧。也可再利用炭化炉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便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生物煤”秸秆成型燃料。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比重大、热值高,可替代部分煤炭。同时其硫含量低、灰分小且可再生,是一种清洁能源。其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生产设备价格高,配件使用寿命短,缺少专用高效户用炉具等。

3.5 秸秆液化。

秸秆液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转化为醇类、可燃性油或其他化工原料。根据生物质液化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直接液化、高温高压液化、微波液化3种形式。

直接液化是指在中低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参与情况下,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的热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有还原性气体参与反应。根据液化目的不同,可将直接液化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应产物保留植物纤维原料的大分子结构,主要目的是制备天然高分子材料; 另一类是破坏原料的大分子结构,将植物纤维原料转化成小分子后再加以利用,如生产乙醇等。

高温高压液化是指在高压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典型的液化工艺是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此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对设备耐压要求较高,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秸秆制柴油等技术。

微波液化是指利用微波辐射使小分子极性物质产生物理效应,从而加速反应、改变反应机理或启通新的反应通道的一项技术。

秸秆液化优点明显,但缺点也同样显著。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液化机理和数学模型的研究还很欠缺,秸秆预处理技术有待发展,高效催化剂的筛选方面有待提高,液化产物的分离、提纯技术有待发展。

4 其它应用

秸秆除被用作肥料、饲料、燃料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用途,如用作工业原料、用作基料、用作生产和建筑材料等。

4.1工业原料。

秸秆用作工业原料,主要利用了如下几个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并转化成小分子物质再加以利用,如生产乙醇、丁二酸等物质;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但保留秸秆中的大分子结构,如利用麦秆制聚氨酯多元醇和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高吸水树脂等;也可以直接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等结构物质,如造纸等。

4.2用作基料。

将秸秆粉碎并添加其它原料可以作为部分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目前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栽培食用菌。除此之外,秸秆还可以作为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基料,王月明[10]等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

4.3生产和建筑材料。

人类使用农业秸秆纤维建造房屋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秸秆作为生产和建筑材料应用再次被重视。传统的秸秆利用,一般作为墙体和屋面的建筑材料。现在对秸秆的利用方式更加多样,周定国[11]报道了关于稻秸人造板的一些问题,郑凤山[12]等进行了关于玉米秸秆制造刨花板的实验研究。这些秸秆人造板具有无醛环保的,但是也存在成本高、价格高的缺点。,可以制造无醛家具、建筑和室内装饰。陈海涛[13]等研究了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发现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的植株高度和产量显著高于裸地,与传统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李霞[14]等总结了秸秆绿色环保餐具与传统的一次性餐具的比较优势。无论是秸秆纤维地膜还是秸秆绿色环保餐具,都具有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易被环境降解的优点,可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白色污染的产生。

结语

中国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和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等原因,我国的秸秆表现为过剩,造成秸秆的焚烧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秸秆资源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始全面展开。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一定会做到既有效利用资源,又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 (7):173-178.

[2] 李继福,鲁剑巍,任涛,等,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 (2):292-302.

[3] 张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

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4] 陈冬林,易镇邪,周文新,等,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

微生物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5] 李传友,杨立国,熊波,等,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6] 张鹏,贾志宽,王维,等,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 (8):1513-1520.

[7] 田慎重,王瑜,李娜,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

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 (22):7116-7124.

[8]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等,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

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14,51 (1):150-157.

[9] 张立霞,屠焰,李艳玲,等,不同微生物菌株及其组合处理对玉米秸秆瘤胃降

解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4,26 (8).

[10] 王月明,刘宇峰,张正海,等,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的研究[J]. 安徽

农业科学,2015,23.

[11] 周定国,关于稻秸秆人造板的几个问题[J]. 林产工业,2008,35 (1):3-6.

[12] 郑凤山,李月芬,丁占来,玉米秸秆制造刨花板的实验研究[J]. 人造板通讯,

2002,12:9-10.

[13] 陈海涛,张颖,陈泓睿,等,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试验研究[J].东北农

业大学学报,2014,45 (11):1-6.

秸秆回收再利用方案

秸秆回收再利用方案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耕地面积约3万多亩,水稻种植面积有2万多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号称“丽水粮仓”,邻近222省道古堰画乡必经之路。 每年秸秆可产生3000万吨废料,秸秆资源可谓丰富,但秸秆的田间焚烧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立足长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回收技术,为秸秆寻找新的出路进一步扩展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最大限度的解决秸秆田间焚烧问题。 丽水市源和果蔬专业合作,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高溪村合作社通过“稻草-----蘑菇有机肥”应用。 建设内容: 设备: 1、叉车2台,六万元一台合计:12万 2、三吨装载车3台四万元一台合计:12万元 3、50吨地磅1个二十万元一台合计:20万元 4、粉碎机10台 1.5万元一台合计:15万元 5、货车5辆9万元一辆合计:45万元 6、翻料机2台8万元一台合计:16万元

7、蒸汽灭菌炉28万一台合计:28万元 8、压块机2台5万一台合计:10万元 9、打捆机4台5万一台合计:20万元 10、大型拖拉机2台16万元一台合计:32万元 一共合计:210万元 厂房建设: 我合作社计划投资24个蘑菇大棚,存料间3500平方,发酵间3500平方,管理用房200多平方,水泥地13320平方,厂房总共20亩,承包100亩用于蘑菇大棚建设. 技术要点: 稻草基质准备。9月初向农户收购稻草并堆放,10月将稻草摊平1.5厘米厚,水管浇水,让稻草吸足水,然后在稻草表面撒施猪粪,稻草撒施1公斤尿素,0.5公斤三元复合肥,10公斤过磷酸钙、3公斤石膏粉、10公斤菜籽饼、与稻草、猪粪搅拌均匀堆放,一星期后在搅拌一次,,再过一星期每立方米稻草撒施熟石灰5公斤,搅拌均匀堆放,一星期后再搅拌一次。过10天后,种蘑菇的稻草基质制作完成,期间共搅拌5次,每个星期一次,在制作稻草基质的同时还要准备基质上面的覆盖材料,由河泥和砻糠搅拌而成。 先灭菌再播菌种,先在蘑菇棚内的菇床底铺2-3厘米厚的干稻草,然后把制作好的稻草基质堆放在菇床上,封闭蘑菇棚,进行加热蒸汽汽灭菌,要求温度在60度以上,时间7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论 第一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背景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名称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承办单位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主管部门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 结范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一、xxxx年基本情况 xxxx年我区年产秸秆xx.xxxx万吨,“五化”利用量xx.xxxx 万吨,其中,肥料化xx.xxxx万吨,饲料化x.xxxx万吨,基料化x.xxxx万吨,燃料化x.xxxx万吨,原料化x.x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xx.xx%。全面完成年度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二、xxxx年工作措施 (一)机构落实 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生态环境局。各镇也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和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区自上而下建立了区、镇、村、组、农户五级

联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印发《市区xxxx年农作物秸秆禁烧暨 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xxxx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督查组的通知》和《市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 (二)经费落实 区禁烧办向区政府申请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xx万元, x个镇落实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合计xxx余万元。 (三)督查巡查落实 区上成立了x个督查组,分别负责对x个镇进行督查。同时, 各镇也相应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组的督查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村组也成立了巡逻队共计xxxx个,出动宣传巡逻检查车 xxxx台次,巡逻次数xxxxx人次。 (四)宣传落实 区、镇、村、组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农户签订秸 秆综合利用承诺书(xxxxxx份)。全区印发纸质通告xxxx份,广播、电视宣传xxxxx次。各镇在交通要道、城镇周边、村民集中点 等人口密集地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标语、横幅xxxx幅,出动宣传 巡逻车xxxx台次,同时开展了校企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共建,对不识 字的农户进行面对面告知,达到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种途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种途 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种途径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1、秸秆还田。 (1)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2)弊端。秸秆还田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将秸秆梨耕到土壤中。即使秸秆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沟中的秸秆股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引发问题,即不能以足够速度进行分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时露出地表。此外,犁沟中的秸秆股也将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3)秸秆还田方法包括:①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②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③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④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秆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 2、秸秆饲料。

(1)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口感性,增加采食量。如生物有机肥,秸秆可以作为培养土使用,同一些饲料细菌培养后,作为花草、蔬菜的肥料。 (2)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①直接粉碎饲喂技术;②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③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④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⑤秸秆氨化技术;⑥秸秆热喷技术。 3、秸秆能源。 (1)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县就建有火力发电厂,主要是武汉的凯迪电力公司投资建设。 (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4、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加快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牧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牧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6〕250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7亿亩,农牧民人均耕地面积7.4亩,有效灌溉面积4517.85万亩,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00亿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一)秸秆资源量 内蒙古是粮食生产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2015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5.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2.6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565.4亿斤。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3756.65万吨,其中玉米秸秆2926.16万吨,大豆秸秆266.2万吨,小麦秸秆189.57万吨,向日葵秸秆117.18万吨,其它秸秆257.54万吨。 全区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3128.26万吨,其中,玉米—2—

秸秆2463.87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78.76%;大豆秸秆212.96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81%;小麦秸秆151.66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4.85%;向日葵秸秆93.74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2.99%;其它秸秆206.03万吨,占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59%。 秸秆种类理论资源 量 (万吨) 可收集资源量 实物量(万 吨) 占总实物量比 例(%) 玉米 秸秆2926.16 2463.87 78.76 大豆 秸秆266.2 212.96 6.81 小麦 秸秆189.57 151.66 4.85 向日 葵秸 秆 117.18 93.74 2.99 其它 秸秆257.54 206.03 6.59 合计3756.65 3128.26 100 —3—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秸秆离田回收加工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秸秆离田回收加工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秸秆离田回收加工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秸秆离田回收加工利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孙欢 学号: 2012026271 班级:化学12-10班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如何变废为宝,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经过搜集资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 1、稻壳水泥混凝土 美国以65%磨细的稻壳灰、53%熟石灰、5%氯化钙混合,使用时再与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即得到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混凝土砂浆。固化后强度高、防水、防渗性能良好,适合于砌筑仓库、地下室。 2、植物秸秆粉再生板材 利用回收废旧聚乙烯塑料和粉碎后的植物秸杆为基本原料配上适量的阻燃剂加工制作而成。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植物秸杆粉60—65%,废旧聚乙烯塑料33—40%,阻燃剂1—3%。植物秸杆通常采用玉米、稻草或麦草秸杆。将废旧聚乙烯塑料和植物秸杆粉及阻燃剂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压塑机压塑成型。该板材具有吸音、隔热效果,加工性好,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应用领域广泛。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 一种由10-70%稻壳灰,20-40%粘合剂和10-50%增强剂组成的高强轻质保温砖,它以稻壳为燃料烧制,又利用稻壳灰为制作保温砖的原料。由于保温砖配料中加入空心微珠增强剂,并采用优选的烧成工艺,使该保温砖兼有硅藻土保温砖保温隔热性良好的优点又有轻质粘土砖强度高,耐火度高的优点,为工业窑炉提供了一种价廉物美的节能材料。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料 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1)、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10万吨秸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实施报告

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利用发明专利?秸秆纺丝浆粕的酶化清洁生产法?和?一种用秸秆纤维素制作长丝和短丝的法?等,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料,采用清洁生产新技术,加工生产高质量的秸秆纺丝浆粕、秸秆纤维素可降解薄膜、多功能生物菌发酵秸秆高蛋白饲料和秸秆生物质燃料块,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进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解决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农民增产增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项目建设单位 (略) 四、项目实施地 (略) 五、项目所用原材料

本项目所用原材料为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秆、稻草、甘蔗渣、高粱杆、芦苇、硬皮牧草等。这些原材料部分是农业废弃物,可从这些废弃物中提取用途广泛的天然植物纤维素,加工成工业产品,是变废为宝、创造效益的好途径。 六、项目规模 (一)生产规模 1、年利用秸秆量10万吨; 2、年产秸杆纺丝浆粕2万吨; 3、年产秸秆纤维可降解薄膜2万吨; 4、年产生物菌发酵秸杆高蛋白饲料6万吨; 5、年产秸秆生物质燃料块2万吨。 (二)投资规模 本项目预算总投资257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720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 各分项目投资为: 1、年产2万吨秸杆纺丝浆粕项目投资4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

2、年产2万吨秸秆纤维可降解薄膜项目投资16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3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3、年产6万吨秸杆饲料项目投资36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2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 4、年产2万吨生物质燃料块项目投资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三)经济效益规模 本项目年总销售收入61800万元,年总成本37600万元,年总利税额24200万元(其中:税金8831万元,净利润15369万元)。 各分项目经济效益规模为: 1、年产2万吨秸杆纺丝浆粕项目: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年成本9000万元,年利税额4000万元; 2、年产2万吨秸秆纤维可降解薄膜项目:年销售收入40000万元,年成本24000万元,年利税额16000万元; 3、年产6万吨生物菌发酵秸杆高蛋白饲料项目:年销售收入7800万元,年成本4200万元,年利税额3600万元; 5、年产2万吨秸秆生物质燃料块项目: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年成本400万元,年利税额600万元。 七、盈亏平衡点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 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前言....................................................................................................... - 0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0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1 - (一)秸秆资源量........................................................................... - 1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8 - (一)指导思想 .............................................................................. - 8 -(二)基本原则 .............................................................................. - 8 -(三)总体目标 ............................................................................ - 10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 10 - (一)重点领域 ............................................................................ - 10 -(1)秸秆还田利用 ................................................................ - 11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1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1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1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2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2 -(二)建设内容 ............................................................................ - 12 - 2020年4月19日

综合利用秸秆的六大好处

综合利用秸秆的六大好处 一、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据专家测算,农作物秸秆含蛋白质约5%,纤维素约30%,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我市年产580多万吨秸秆,如果全部用作饲料,相当于145万吨粮食。如果经过科学处理和加工,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大幅度提高。 二、秸秆是发展养殖业的重要饲料。直接饲喂家畜饲草,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过腹还田,还可培肥地力。如果青贮、氨气处理秸秆,还能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和有机物消化率。 三、秸秆是发展食用菌的良好基料。麦草、玉米芯是食用菌栽培的良好培养基。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大约可消耗麦草5公斤。目前,全市栽培食用菌年消耗麦草仅10万吨左右,如果面积扩大2-3倍,每年便可有效消耗麦草20-30万吨(相当于70-100万亩小麦秸秆的产量)。使用后的培养基还是难得的优质有机肥,可以直接还田,而且无污染、无危害。 四、秸秆是新能源的替代材料。农作物秸秆发电既可以缓解农村能源紧张,又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资源,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如果用来发电,每消耗20万吨秸秆,发电量可达1.2亿度,每年可为农民创收4000万元。秸秆通过气化,使秸秆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变成一氧

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可直接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比直接燃烧提高生物质能转化率2-4倍。据测算,每千克秸秆可制气2.2立方米,一个四口之家每天用气量为5-6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15-0.20元计算,每月仅需用25-26元(农户可以用秸秆抵值),比现在农村烧液化气的成本大为节约。利用农作物秸秆还可直接制备沼气,或者利用秸秆饲养畜禽,然后利用畜禽粪污制备沼气。目前,全市沼气池保有量已达5.7万口。充分利用沼气池,沤制秸秆产生沼气,是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良策。 五、秸秆是优质的肥料。如果每亩耕地有效还田农作物秸秆300-500公斤,即可增产粮食25公斤,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利用夏秋秸秆集中、气温偏高的良好时机,开展群众性有机肥积造运动,使用催腐剂、复合菌等快速腐熟秸秆技术,把秸秆集中堆沤,就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料。也可采取特殊工艺生产秸秆复合肥。外地经验表明,施用该肥后对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优化农田生态环境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与普通复合肥相比,可增产粮食10-20%,蔬菜30-40%。 六、秸秆是环保型的工业原料。利用秸秆作为原料,开发建材、轻体板、快餐饭盒、包装材料等,发展环保型绿色产业,都能发挥秸秆的作用,代替木材制成多种产品。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报告 “河南省群益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是经河南省工商局批准设立,总部设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从事全省农村节能及秸秆综合利用的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108万元。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河南省经济产业政策,为服务河南三农,促进河南循环经济发展,拟在全省设立专业合作社分社,建立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一、项目意义: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合作社的目标是:通过基本建立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县、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加工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把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贡献。 二、统一设立专业合作社分社。名称为:“河南省群益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XX分社”,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

三、加工点布局和要求: (一)全省拟建加工场2000个,原则上按每3个行政村为一个加工场进行布点; (二)占地面积约6000亩,全部租用非耕地。每个加工场需要3亩非耕地,用于加工和堆放原料。 (三)位置:选择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居住区的地方。 四、供电要求:全年约耗电4亿千瓦小时。加工场需具备380伏电压,一个加工场需年用电20万千瓦小时。 五、原料供应:全年共需秸秆原料800万吨。每一个加工场年消耗秸秆约4000吨。 六、用工人数:全省用农民工20000人。每一个加工场需要农民工10人(按每天三班计算)。 七、环境评估:本生产工艺采用粉碎----电力驱动液压缩成型,无污染(无三废排泄),噪音小(产品成型时最大噪音不大于50分贝)。 八、秸秆收购:由省专业合作社市场化运作,统一定价,各县分社落实;各加工场分别收集、储藏、加工、结算。 九、产品销售:由省专业合作社统一定价,对外统一销售,统一对分社和各加工场结算。 十、项目投资规模: (一)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按2000个加工场,每个加工场50万元计算。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 - 1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1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2 - (一)秸秆资源量.............................................................. - 2 -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4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总体目标................................................................ - 11 -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 (1)秸秆还田利用 .................................................. - 12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2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2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3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3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3 - (二)建设内容................................................................ - 13 - .

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姚瑶 学号: 2 二级院系部: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 饲料10 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 指导教师:任善茂职称:副教授 企业导师:徐洲职称:技术员 二〇一三年六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现象,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种类、结构,营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并介绍了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现状;饲料加工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Abstract】Crop straw is a valuable renewable resource, but China's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in recent years appeared more severe burning phenomenon, caused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lso caused the accid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effective use of this valuable resource reasonably. In this paper, the type, structure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nutri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roduces the crop straw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troduces the method and way of straw fodder processing and use. 【Key words】The crops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U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Feed processing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写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规划》 核心提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秸秆综合利用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中投信德——专业编写各类商务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贷款融资、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 【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批地、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行业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或法改委大纲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乙丙)级资质 专业编写: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论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为指导“十二五”期间各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在分析全国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一)秸秆资源量 据调查统计,2010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约2.11亿吨,麦秸约1.54亿吨,玉米秸约2.73亿吨,棉秆约2600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吨,豆类秸秆约2800万吨,薯类秸秆约2300万吨。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约 6.15 亿吨,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73%。 (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及特点 201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6%,利用量约5亿吨。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吨,占 31.9%;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吨),占15.6% ;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亿吨,占17.8% ,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1、多元化利用格局形成多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秸秆能源化利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农民低效燃烧发展到秸秆直燃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秸秆工业化利用发展迅速,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会等多项重大工程。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多项技术取得一定突破。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以及秸秆联合收获、粉碎、拾捡打包等机械装备得到成功应用;秸秆直燃发电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化;秸秆清洁制浆等多项技术的应用部分实现了造纸工业污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自主研发的秸秆人造板粘合剂已经实现甲醛零排放。 3、综合效益快速提升。通过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地区的秸秆焚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 年养畜消耗的秸秆相当于节约粮食5000万吨;作为燃料使用相当于节约标煤约6000万吨,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