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解析:图中b是年龄组成,a为性别比例,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即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

答案:B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解析: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振荡,以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数;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过多时,无法计数,应适当稀释;操作过程中,应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答案:C

3.(2015·高考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解析: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D正确。

答案:D

4.(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分析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答案:D

5.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K值是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该种群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捕捞剩余量达到K/2时停止捕捞,种群恢复最快

A.②B.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S”型增长达到K/2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到K值时变为0,②错误。

答案:A

6.(2016·合肥质检)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解析: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期间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

答案:D

7.(2016·惠州模拟)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

答案:D

8.(2016·皖南联考)比较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①年龄结构②生态位③空间结构④次生演替⑤基因频率⑥食物链⑦信息传递

A.①③⑥B.②③④

C.③④⑤D.⑤⑥⑦

解析:年龄结构和基因频率属于种群层次;食物链和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层次;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

答案:B

10.(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

答案:D

1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