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章节测试: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试01(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8.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 .依次增加B .依次减少C .基本不变D .没有规律9.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单元练习卷: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3.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年龄组成可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B.出生率和死亡率只与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C.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的变化不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4.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5.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样方法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发生显著变化D.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7.十九大提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列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体现了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人口数量的变化C.国家施行的“二孩”政策,可缓解此种现象D.此种现象的出现,是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可以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调查某块田地中的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使用样方法C.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有利于样方中生物个体的计数方便【答案】B【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好计数,所以一般选取双子叶植物,A错。
对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B正确。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错。
要做到随机取样,D错。
2.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阴生植物在强光下通常不能正常生长B.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影响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C.沙漠植物的生命活动通常只受水分影响D.温度的变化常常伴随湿度的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之间可能相互作用【答案】C【解析】3.3.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N1和N2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N1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N2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N1排挤掉,故A项正确;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N1与N2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错误;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也有分层现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常呈镶嵌分布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D.不论哪种演替,最先出现的都是地衣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4.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①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①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 ①①①①B . ①①①①①C . ①①①①D . ①①①①①6.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 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 .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 . 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7.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受到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 )A . CD 段B . DE 段C . EF 段D . FG 段8.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 ①B . ①C . ①D . ①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 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①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B. 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2.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常在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农业害虫,这种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是利用了昆虫的()A. 遗传性B. 适应性C. 应激性D. 向光性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的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 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 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 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③⑤B. ②④C. ②④⑤D. ③⑤6.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7.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 种群处于稳定期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 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8.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 种群密度B. 年龄结构C. 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 衰退型和增长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10.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B. 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C. 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 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C【解析】C2.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解 A.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原来有植被存在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错误故选 C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B.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C. 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中国政府对毛乌素沙地的绿化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答案】B【解析】解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 A 正确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正确D.中国政府对毛乌素沙地的绿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D正确故选 B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B.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可能会变化C. 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都有关D. 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解 A.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A正确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 B正确C.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C正确D.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温带草原在一年中其组成和外貌发生较大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 D错误故选 D5.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其中a、b是种群的两个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迁入率B.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一段时间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C. 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不会受到其密度的影响D. 种群除数量特征外还存在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等【答案】B【解析】解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A错误B.预测种群数量未来一段时间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年龄组成 B正确C.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其密度的制约 C错误D.图中显示的特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除此以外种群还有空间特征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 D错误故选 B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 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失去生殖能力B. 成虫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立刻减少【答案】C【解析】解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其种群密度会下降故选 C7.“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降低出生率B. 调整年龄组成C. 降低人口密度D. 改变性别比例【答案】B【解析】解A.“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 A错误B.“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正确C.“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 C错误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别比例 D错误故选 B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越靠近热带的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越高【答案】A【解析】9.某农田弃耕后演替过程如下弃耕农田→阶段Ⅰ→阶段Ⅱ→森林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阶段Ⅰ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B. 阶段Ⅱ与阶段Ⅰ的优势种不相同C. 森林与农田相比不同的是森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该过程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答案】C【解析】解 A.该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阶段Ⅰ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 A正确B.阶段Ⅱ与阶段Ⅰ的优势种不相同 B正确C.森林群落与农田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 C错误D.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而弃耕(停止人类管理活动)后农田会演替成森林这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 D正确故选 C10.图中横坐标Y和纵坐标X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 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营养供应区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种生物在区域④都将无法生存在区域①能长期共存B. 若两种生物生活在区域③ 则导致A生物在竞争中处于弱势C. 若引进一新物种C 在区域①~⑥都能长期生存则A、B可能被淘汰D. m点是平衡点 A、B两生物分别受营养物质Y和X的限制都不会大量增长【答案】A【解析】解 A.据图示可知区域①低于A、B两种生物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故两种生物在区域①都将无法生存在区域④能长期共存 A错误B.区域③接近A生物对营养物质Y的最低浓度要求故若两种生物生活在区域③ 则导致A生物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B正确C.若引进一新物种C 在区域①~⑥都能长期生存则说明该生物对营养物质X、Y没有浓度要求更适应环境该生物可能与A、B两种生物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导致A、B两种生物缺少食物和生存空间 A、B两种生物可能被淘汰 C正确D.m点是平衡点 A、B两种生物分别受营养物质Y和X的限制都不会大量增长 D正确故选 A1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 温度B. 光照强度C. 湿度D.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答案】D【解析】解森林中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的影响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选 D12.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C. 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 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错误C、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错误D、草原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只是分层现象没有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明显 D错误13.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条件不同故并非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D错误故选 D14.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 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天山各种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 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 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答案】D【解析】A、群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A错误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包括了多个垂直带的不同的群落因此反映的是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 B错误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导致的 C错误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D正确15.某实验小组统计某地区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玉米种植80天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B. 该农田玉米长势整齐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 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当平均株高达到160cm 后玉米不再生长D. 玉米种植45天左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解 A.题图表示玉米种植天数与平均高度的关系没有体现种群数量的变化 A错误B.玉米田除了玉米以外还有其他植物和动物及微生物故可构成一个群落具备群落垂直结构 B错误C.玉米的高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C错误D.题图中玉米植株在45天左右对应的斜率最大因此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16.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年生杂草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B. 多年生杂草会逐渐取代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类群C. 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D. 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答案】D【解析】解 A.一年生杂草腐烂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 A正确B.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B正确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C正确D.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弃耕的农田也不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如气候不适宜、干旱等条件下不会演替成森林 D错误故选 D1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 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解析】解 ABCD、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 ABC错误 D正确.故选 D.18.下列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某湖泊范围和边界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最重要特征C. 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 A 、研究某湖泊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A错误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是区分种群的重要特征 B错误C 、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长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1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出生率高的种群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会增长D.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答案】B【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但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A正确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错误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种群的数量才会增长 C正确D.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 B20.行为调节学说认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满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他不利的地段(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或者往其他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其出生的子代数量多B. 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种内斗争C. 种群密度较低阶段种群的迁出率通常也较低D.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再改变【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物种b最可能是________阶段的优势物种21.(2)从第10年开始物种a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21.(3)表中第30年时物种c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2.(1)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 若表示某城市人口制约其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22.(2)若图乙中甲、乙、丙都是种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_______.22.(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最初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 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 很有可能导致当地________锐减.22.(4)据此推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________有积极意义.【答案】种群密度, ②③【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图甲中①表示种群密度.若表示某城市人口制约其增长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答案】甲【解析】若图乙中甲、乙、丙都是种群甲种群繁殖前期的比例最大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乙种群繁殖前期和后期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丙种群繁殖后期和后期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甲.【答案】24cdot (a+ 1)^9,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解析】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最初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 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24\cdot (a+ 1)^9 很有可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解析】据此推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有积极意义.23.(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3.(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3.(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________23.(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迁出率【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率【答案】(2)引入鼠的天敌【解析】(3)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鼠的天敌【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4.(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二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4.(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 (“增加”、“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24.(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答案】样方, 数学, 垂直【解析】调查植物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增加, 竞争【解析】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答案】6, 次生, 提前【解析】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25.(1)大别山全部生物可称为一个____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表示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5.(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 A~I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25.(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25.(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答案】(1)群落, 年龄【解析】解(1)大别山的全部生物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属于群落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先增加后减少, 中【解析】(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分析图中曲线可知 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答案】(3)竞争, 分层,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解析】(3)群落发育晚期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使某些物种消失最终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方向和速度【解析】(4)冰盖融化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所以其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是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的过程其有机物含量也逐渐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磨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不可能与之有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4.下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5.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图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 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 与曲线图相比数学方程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 A错误B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 B错误、D正确C.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C错误故选 D2.如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 CO_2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 CO_2释放减少B.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 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C.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 CO_2吸收减少 fh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D.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 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是m【答案】D【解析】解 A.a点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释放的 CO_2减少 A正确B.由题图可知 b点是光合作用开始的点 m点之后 CO_2释放速率不变说明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C.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O_2吸收减少 fh段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的时间段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 C正确D.h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减少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大的点是h 点 D错误故选 D3.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 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C. 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C. 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B.抗生素不能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B错误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 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2018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8.9‰B.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 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D. 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答案】D【解析】8.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最近新迁移来了一群兔子兔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当兔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种群数量维持恒定不再变化B. 此时的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C. 兔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D. 若此时有狐狸迁入兔群个体数量将继续增加【答案】C【解析】解 A、当兔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不会恒定不变 A错误B、稳定后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是稳定型而不是增长型 B错误C 、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 C正确D、狐狸迁入后兔群的生存阻力增大因此兔群的数量应该下降 D错误.故选 C.9.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该是()A.B.C.D.【答案】A【解析】解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即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会造成该种鱼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环境的容纳量因此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K值会下降 A符合题意故选 A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D.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B正确C.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正确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改变但劣势种也不会完全消失 D错误故选 D11.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1850年\sim 1940年的90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型【答案】C【解析】 A 、由图可知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周期波动 A错误B、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B错误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C正确D、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其存活曲线为直线型人类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存活曲线为凸型 D错误12.自然状态下种群保有一定的数量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但是种群的社群压力会随本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变大社群压力限制自身数量增长的机制及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离不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B. 社群压力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 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D. 种群数量大于K/2后社群压力迅速加大、种群死亡率升高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解 A.社群压力调控生物种群的繁衍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社群压力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激素、免疫系统和血糖代谢的改变进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正确C.由题干得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较大种群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使得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 C正确D.种群死亡率升高不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D错误故选 D13.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14.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分层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 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 S'型增长; 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剧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答案: D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答案: D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 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 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答案:C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
弃耕的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多年后演替成树林;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原因是灌木更能适应环境,不是因为草本较低等;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往往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既可以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前进,也可使其向有害的方向发展,但不能说人类活动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 B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该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刚形成的岛屿上从来没有被植被所覆盖,所以在这个条件下进行的是初生演替。
答案: B6.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 2〜4 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C。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 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 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2 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 A错误。
答案:A7.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高解析:顶级群落若受到强烈的干扰,其群落可能发生改变;由于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
答案:C8.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乙种群甲种群温度CC彳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湿、高温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答案:D9.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答案:C10.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灯灯罩土壤样詁金属筛网广口瓶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70%勺酒精溶液解析: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勺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答案:D11.(2017 •山东青岛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C12.(2017 •四川成都七中模拟)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883年火山爆发几年后地衣苔藓阶段蜘蛛1909年草本阶段202种动物1919年灌木阶段621种动物1934年森林阶段880种动物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逐渐增加, B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腐生不是种间关系,D错误。
答案:A13.(2015 •新课标全国卷I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 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
答案: D14 (2015 •海南单科 )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
物质循环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 C 正确;群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 正确。
答案:B15 . (2015 •四川理综)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吊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 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 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 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 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A16. (2015 •浙江理综)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 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 方面的知识。
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 结构发生变化, A 项正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 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10离m 100806040200 mTn 10离o I 8 6 4 2 oi642086420 物*-■禾扌 1*虫-群落的重要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 B 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分布, C 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株,易造成集群分布,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