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德江县天麻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

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天麻的适宜生长地之一。

近年来,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发展迅速,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

黔东南州积极推广天麻种植技术和良种,加强种植面积的扩大。

近年来,天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年产量逐年提高。

目前,黔东南州是贵州省天麻的主要产区之一。

2. 品质提高,产品销售广泛。

黔东南州天麻的品质稳步提高,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目前,黔东南州天麻产品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黔东南州的天麻产品以其优质、独特的口感和药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 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业发展迅速。

为了提高天麻的附加值,黔东南州逐步延伸天麻产业链,发展天麻加工业。

目前,黔东南州已经建设了一批天麻深加工企业,从而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一体化发展。

天麻产品的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迅猛。

天麻种植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天麻的种植和加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

天麻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5.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为了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黔东南州政府加大了对天麻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提供财政补贴、技术指导和市场推广等支持,为天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发展现状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随着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天麻高产的栽种技术

浅谈天麻高产的栽种技术

Z i x u n t a i一、高产天麻栽种中的菌材选择。

一要选用优质、健壮的密环菌,具有“三高三新”的特征。

即:成活率高、发芽率高、产量高;新菌材、新麻种、新方法。

二要选择和制造培养菌材的段木。

以青杠、麻栎、栓皮栎、小板栗、锥栎等亮斗科树种为好,直径以12厘米为宜,直径大于10厘米的应劈开,同时用刀斧每5寸砍一小口。

三要讲究培养方法。

即采用堆培、坑培和半坑培等方法,接种量应适当多些,同时在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浇水和注意通气。

培养温度保持在15℃左右,菌材含水量在80%左右3个月左右便可成熟。

四要选取良好的菌材,要木质较硬,不易腐烂;要菌丝体生长旺盛,尖端有白色生长点,菌丝分布均匀;要菌材新鲜未腐烂。

注意菌素变黑的菌材不能用于栽种。

二、栽种中的麻种与场地选择。

用于栽种的麻种最好是白麻,个体要完整,没有损伤,单个以40克左右为宜。

麻米也可以作种,用种少,繁殖快,但收获较晚。

用于作种的天麻应贮藏在地下室或凉爽的地方,地温不能高于15℃,否则会萌动。

运输时既要止撞伤,又要严防强光暴晒。

理想的场地要温暖湿润,不要阴冷干燥,一般是林间空隙荒地,沙质土缓坡地,并要有稀疏荫蔽。

也可充分利用室内、地下室、窑洞、庭院、房前屋后、木本与藤本植物隐蔽下等空闲隙地栽种,每分地可挖6穴,每穴可种三层,可产干品18公斤左右。

也可利用小穴、短棒、细材,人工创造可适应任何地区的气候、环境等新的种植方法。

三、高产天麻的栽种方法。

由于露天栽种容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为确保天麻的高产、稳产,生产中多采用室内栽种。

一般在在早春或秋冬季节边收边种。

天麻栽种方法分箱栽和平栽。

箱栽:一般用0.75立方米的木箱,为了便于通气,板皮之间要留有空隙。

木箱具体尺寸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栽种箱底要铺一层填充料,两边各放一根树材,中间位置放上菌材,紧靠菌材的位置上放上天麻种子(块茎),以便尽早接菌,最后放上填充料,这样第一层就种好了。

放一层填充料后,可继续照样种上第二层天麻种子,但第二层的树材跟第一层的树材位置要错开。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唯一的东南地区,是贵州省较贫困的地区之一。

然而,该地区因为天麻的种植和开发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天麻是一种国家级珍贵中药材,具有益气养血、平肝潜阳、祛风止痉等功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养生保健需求。

黔东南州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天麻生长,有着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该地区天麻的种植发展得十分迅速。

黔东南州在天麻种植方面非常重视科技创新,采用了现代化的天然培养技术和绿色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天麻的质量和产量,还降低了天麻种植对地球造成的环境影响。

特别的是,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天干地支”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将农民的天然种植经验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提高了天麻的品质和效益。

天麻产业的发展对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天麻的种植和加工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已经带动了30万余名农民参与到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创造了约20亿元的产值。

在天麻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黔东南州积极探索和创新天麻的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保健品和药物领域,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天麻被广泛运用于姜汁鸭、白切鸡、沙鱼汤等特色美食的烹饪中,不仅增加了食品的口感和特色,还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同时,天麻也被用于饮料和化妆品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综上所述,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优势,同时掌握了现代化天然培养技术和绿色种植技术,还积极探索和创新天麻的应用领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片新的天空。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内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文化旅游区。

天麻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的现状。

一、天麻种植规模逐年增加黔东南州地势较高,气候湿润,适合天麻的生长。

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推行天麻种植,种植规模逐年增加。

目前,黔东南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产区之一,年产量逾千吨。

天麻种植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凯里市、黎平县、施秉县等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地。

二、天麻加工业蓬勃发展随着天麻种植规模的扩大,黔东南州的天麻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该地已建设了多家天麻深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天麻的加工和销售。

这些企业和合作社采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天麻的附加值,并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天麻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黔东南州积极开展天麻品牌建设,推动天麻进一步走向市场。

近年来,该地区的天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许多品牌的天麻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该地区通过参加各类展览和推广活动,提高了天麻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天麻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天麻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就业,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许多农户将天麻种植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出售天麻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天麻的加工和销售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农民和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增收机会。

五、加强科技支持,推动天麻产业升级黔东南州加强科技支持,推动天麻产业的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推动天麻的高效种植和深加工。

注重科技创新,在病虫害防治、品质提升、科研攻关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天麻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麻种植规模逐年增加,加工业蓬勃发展,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带动了就业增收。

未来,黔东南州将继续加强科技支持,推动天麻产业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天麻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天麻作为当地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对于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对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天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黔东南州有丰富的天麻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天麻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生长。

近年来,随着天麻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黔东南州加大了对天麻的种植规模,通过建立天麻种植基地和推广天麻种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目前黔东南州每年种植天麻的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亩,产量超过5000吨。

二、天麻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天麻不仅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还可以加工为各种天麻产品。

黔东南州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开展天麻深加工,推动天麻产业链的延伸。

目前,黔东南州有多家天麻加工企业,涉及天麻提取物、天麻片、天麻胶囊等多个产品种类。

这些天麻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需求,还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天麻加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黔东南州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天麻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黔东南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天麻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的乡村经济发展。

一些天麻种植区建设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游客可以在欣赏天麻美景的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天麻食品,购买天麻产品。

这种乡村旅游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为天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四、天麻产业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是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天麻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机会。

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专业培训,贫困户可以参与天麻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

天麻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善,还为贵州省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在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是贵州省下辖的一个州级行政区,位于中国西南部。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发展潜力巨大。

天麻产业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天麻的生长。

这里天然优势独特,是黔东南州天麻种植的理想地点。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越,黔东南州的天麻品种多样、生长迅速、品质上乘。

天麻产业在黔东南州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黔东南州政府高度重视天麻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政府加强了对天麻产业的宣传推介,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前来投资和开展天麻种植和加工业务。

政府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激励农民和企业从事天麻种植,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和产量。

政府还加强了对天麻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农民和企业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天麻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黔东南州的天麻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地区有着广阔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种植资源。

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黄秧天麻、白秧天麻、黑秧天麻等。

与此该地区的天麻加工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黔东南州的天麻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地位,并远销国内外市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天麻产业的兴起,该地区的农业、物流和旅游等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种植天麻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天麻产品的销售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繁荣。

丰富多样的天麻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天麻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天麻生长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对从事天麻种植的农民和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天麻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求。

一“麻”当先 致富花艳

一“麻”当先 致富花艳

一“麻”当先致富花艳作者:***来源:《源流》2024年第02期“参与袋装天麻的种植,我一天有100元的工钱,地里活做得来,离家近也很方便,我觉得不错。

”七星关区文阁乡海坝村村民何开琴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海坝村贵州润科菌业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村民们翻挖天麻,一派丰收景象。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娴熟的种植技术,贵州润科菌业有限公司产出的新鲜天麻走俏市场。

同时,该公司延伸产业链,不仅购进设备制作干天麻销售,还扩大产品种类,联动发展香菇、木耳、竹荪等特色农产品。

“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公司负责人、海坝村天麻种植大户张光勋介绍说,公司为海坝村8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低纬度,高海拔,好山好水出好麻。

七星关区依托气候环境、林地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天麻种植产业,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级第一。

目前,全区累计种植天麻12万亩,培育家庭农场661个、合作社及企业27个,预计产值达12亿元。

天麻是毕节市的优势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人工天麻种植成功至今,形成了七星关—大方—赫章天麻产业带,毕节市天麻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毕节市着力把天麻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推动实现集群发展,推动毕节由天麻产业大市向天麻产业强市跨越。

天麻产业的强劲发展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毕节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发挥优势天麻产业“强筋壮骨”“以前,群众都是去山上采挖野生天麻,1957年,大方县就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

20世纪70年代,全县普及天麻人工种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天麻种植技术和仿野生天麻育种技术,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得到突破,才开始大量人工种植。

”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庆兰介绍,大方天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日益成熟,用好优势推动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作为黔草灵药的代表之一,大方天麻在明代就已是进贡皇室的珍品,素以“滋补之王”的美誉而名扬中外,无论野生或家种,主要药用成分天麻素和人体所需元素的含量都很高。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天麻发展现状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最东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简称。

这里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上,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民族风情。

天麻是黔东南州的一种特产药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对黔东南州天麻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黔东南州的天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栽培和利用天麻。

而如今,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完善,天麻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统计,目前黔东南州天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0多亩,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而且,天麻的种植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可观的税收和经济收入。

天麻的种植对于当地农民和地方经济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除了种植天麻之外,黔东南州还将天麻作为重点产业进行了规划和布局,通过加强科研、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升了天麻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天麻的加工制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药材,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化妆品等多种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这为天麻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黔东南州还大力推动天麻产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通过制定规范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升天麻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地方政府还大力扶持天麻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营销,参加各种展会和交易会,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天麻品牌企业。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天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的发展现状可谓是蒸蒸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发展。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天麻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德江县天麻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杨先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
摘要:通过对德江天麻生态立地环境、自然生活史的分析,人工栽培技术的梳理,天麻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的阐述,指出德江天麻产业未来需要在基地培育、病虫害防治以及产业政策支撑上做好筹谋。

关键词:德江县;天麻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66-0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兰科植物干燥块茎。

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尚有“赤箭脂”、“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阎狗”、“定风草”、“白龙皮”、“赤箭”等别称。

德江天麻于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根据《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定》对德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其保护区域为贵州省德江县高山乡、沙溪乡、泉口乡、长丰乡、楠杆乡、平原乡、堰塘乡、合兴乡、复兴乡、煎茶镇、枫香溪镇等十一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德江天麻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德江天麻生境
中国天麻属发现有六种,作为药用的主要有四种变形。

即原变型—红天麻、黄天麻、乌天麻和绿天麻,德江天麻以红天麻和乌天麻为主,个大、肥厚、质坚实,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微、无农药残留、污染、食用安全等特点使德江天麻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维生素C的含量4.4mg/g,1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

1.德江天麻的立地条件: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娄山系交界处,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

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d。

平均日照时数1 115h,年降水总两1 127mm~1 253mm,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河溪众多,共有河流179条,均属乌江水系。

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缓,东部波状起伏,由碳酸类岩石和碎屑岩石覆盖,发育黄壤、石灰土、紫色土等。

在纵横山脉和沟谷之间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上有高大灌木、茅草作为天然屏障,下有5cm~30cm 厚的枯枝落叶层、腐殖层,生态条件优越,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江天麻的立地条件。

2.德江天麻的自然生活史:德江天麻山区自然条件下一代生活史的完成所经历的时间为36个月,其中包含“种子形成原生球茎→次生球茎→箭麻→抽蓑→开花→形成蒴果→种子成熟”[1]全过程。

3.德江天麻人工栽培:野生或抚育的优质箭麻,通过开花、授粉、受精后,由花的脂肪形成果实,胚珠成熟形成种子,种子在萌发菌的作用下,形成原生球茎,继而在蜜环菌的作用下,形成米麻、白头麻、箭麻。

用箭麻块茎抽薹开花而接出的种子进行繁殖的方法,是天麻的有性繁殖;用天麻的营养器官米麻、白头麻做种进行的繁殖,是天麻的无性繁殖。

两种方法截然分开称两段式栽培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称一段式栽培法。

二、德江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在铜仁地区“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德江天麻已作为中药材示范基地进行打造。

为加快推进天麻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围绕“天麻强县”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县政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共整合国家扶贫项目资金1 000多万元,按《2011年德江县天麻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与德江县天麻自然资源分布和天麻生产发展实际,在过去20余万m2基础上,新增天麻栽培面积15万m2,布局在高山、沙溪等八个乡镇。

其中高山、长丰和泉口乡片区实施7万m2,沙溪、楠杆和平原乡片区实施7万m2,合兴和堰塘乡片区实施1万m2。

高山天麻示范场、康奇药植开发公司和天宇天麻公司分别承担3个片区的供种与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公司+示范”的核心示范推动、“示范+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和“大户+小户”的拓展示范联动等方法,分别抓好任务乡镇的核心示范点,通过核心示范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小户,按连接序列为天麻种植户提供优质麻种、菌种和技术服务,以合同保护价回收农户所生产的鲜品天麻,调动广大天麻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带动产业发展。

同时,每个核心示范点就近辐射联系对应多个大户,形成核心示范点与种麻大户的发展网络,推动片区天麻规模发展。

按照全县发展15万m2的要求,县政府决定采取夏季有性繁殖栽培增种源,冬季无性繁殖栽培扩规模的发展模式,有性繁殖栽培10.5万m2,无性繁殖4.5万m2。

仅高山片区有性繁殖栽培就达4.9万m2,“凤凰山天麻示范基地”建成,标志着该乡境内已有了两大天麻示范基地,其中今年新建的凤凰山天麻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3.33 hm2。

德江天麻目前已经列入国家标准委下发的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且获得了国家商标局下发的《德江天麻商标注册证》,标志着德江天麻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行轨道。

三、德江天麻产业发展对策
1.建设天麻种植基地。

(1)生态化建设德江天麻良种繁育基地:贵州德江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该发挥其后发优势。

作为生态环境优越拥有2 071km2的国土资源,应当因地制宜的发展天麻生产,建议在德江县建立野生天麻种源保护地,通过有性繁殖培育优质天麻种子。

摈弃“砍伐一片、火烧一片、种植一片”的原始种植方式,严格保护野生天麻生态林,维护天麻良性生态环境。

(2)科学性建设德江天麻规模化种植基地:德江县野生天麻规模种植,是充分发挥德江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形成德江县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提高县域整体经济实力。

但德江天麻之所以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最重要是德江县独特的地质、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以及光、热、水、气等条件的组合。

“海拔
800m~1 400m山地杂木混交林、竹林、灌丛地、遮阴度65%~80%,土壤为黄砂壤、砂壤,地表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2cm,pH值4.5~6.5的地域”[2],才是德江地道天麻的产区。

必须按照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要求,种植要符合标准操作过程SOP,要融入中医药配伍理论研究,搞清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代谢对土壤微环境及微气候的影响,适时调整种植策略。

在种植基地品种栽培过程中,要顾及重要理论中“整体观念”、“辩证思想” 理念和“阴阳互补”观点,从中医学的角度指导中药材天麻的种植。

杜绝泛种滥栽,使杂菌滋生蔓延,或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相关部门要详细调查、规划,制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3)集约化保持适度种植规模: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的组织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德江天麻生产应该走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道路。

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克服分散、粗放经营的弊端,壮大天麻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2.加强对天麻病虫害的研究和预防:“瘤座孢科真菌尖孢镰刀菌、暗梗孢科柱孢属的真菌、球盖菇科真菌白环锈伞菌、绿霉菌、链孢菌、曲霉菌等”[3]都会引起天麻块茎腐烂,中科院在云南昭通天麻基地采到了五种真菌实体,它们对天麻块茎腐烂都有影响,另外虫蚀、鼠害对天麻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新的病虫害肯定会不断出现,我们必须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天麻病虫害的机理,及时进行防治处理,关键做好预防工作。

3.统一协调,合力打造德江天麻产业的联合舰队:德江县经济基础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是“欠发达、欠开发”的县域,在这样条件下,必须整合林业、农业、质检、药监、卫生、计划、科技、扶贫、工商、税务、财政、气象、生物创新等相关联部门单位,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形成合力,发挥群体势能效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云南昭通天麻产业发展模式为借鉴,以“毕节模式”为楷模,打造德江天麻产业辉煌明天。

参考文献:
[1] 周铉.天麻[M].昆明:云南省科技教育厅,2006:107.
[2] 孙志国,周学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江天麻的保护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2).
[3] 张光明,杨廉玺.昭通天麻的研究与开发[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