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细菌耐药性分析
2010---2012年民航总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药物均敏感 。 仅有 1 株光滑念珠菌对伊 曲康唑中介 , 对伏立康 唑为耐药 。
3 讨 论
我院近 3年所采集 的 2 7 7 1 份血培养中 ,共 分离出致病 菌3 0 3 株, 阳性率 占 1 0 . 9 4 %, 与文献【 2 】 报道基本一致 。 其中革
真菌 以白色念珠 菌为主 , 2 1 株 白色念珠菌对 常见抗真 菌
2 0 1 0 - -2 0 1 2 年 我院疑为血流感染 的患者 , 经血培养共分 离出的 3 0 3株病原 菌 , 其 中同一患者连续两 次分离 同一菌 株 者不重复计入。
1 . 2 仪 器 和 试 剂
B a c f A l e  ̄3 D全 自动血 培养仪 、 V i t e k 2全 自动微 生物 分 析系统及配套用细 菌鉴 定卡和药 敏卡、 哥伦 比亚血平皿均 为 法 国生 物 梅 里 埃 公 司 产 品 。 质 量 控 制 菌 株 大 肠 埃 希 菌 A T C c 2 5 9 2 2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 A T C c 2 5 9 2 3 、铜绿 假单 胞 菌 A T C C 2 7 8 5 3 购 自卫生部 临床检验 中心 。
色 葡 萄球 菌 和凝 固酶 阴性 葡 萄球 菌 , 占革 兰 阳性 球菌 的 3 9 . 3 %和 3 8 . 6 %。其 中耐 甲氧 西林金 黄色 葡萄球 菌 ( b l R S A) 与耐 甲氧西林 凝 固酶 阴性葡萄球 菌 ( Ma C N S ) 的分 离率分别
为6 6 . 7 %和 8 6 . 2 %; 未 发现 万古霉 素 耐药株 ; 屎肠 球菌 耐药
率 明显 高于粪 肠球 菌 , 对 多种 抗生 素 耐药率 为 1 0 0 %, 见第
2010年~2011年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真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司 生产 的 A I0 U P2 C A X酵 母 菌 鉴 定 到 种 , 用 A B U G S 菌 药 敏 板 条 进 行 MI 药 敏 试 验 。 利 T F N U 3真 C法
作者 单位:30 0乌鲁木齐 , 8 00 新疆 自治区人 民医院血液内科 通讯 作者: 王晓敏 , — a : mgi mig E m i w  ̄xa n@mema .o c l o d i Gm.n l
1对 象 : 2 1 . 从 00年 1 ~ 0 1年 4月新疆 自治 区 月 21
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 6 8 3 例中共
检 出真菌 标本 3 7株 , 出率 5 . % , 4 检 4 4 同一 患者 、 同一
来 源 的标本 中培养 出相 同的菌株 不重 复列入 统计 。其
WHO E 5 5软件对 药物敏感试验 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N T.
高为 5 .0 , 62 % 其次大便 占 1 .3 , 3 8 % 尿液及分泌物各 占 1.4 、0 0 % ; 12 % 1 .9 真菌感染标本分别 主要
来 源于 IU、 C 呼吸科 、 血液科 、 妇产科等临床科室 ;4 3 7例 真菌感染 中 , 白色假丝酵母 菌 占 4 .4 、 52%
VT K3 IE 一2全 自动微 生 物分析 仪进 行鉴 定 。 ( ) 敏试 验 : 萨 布 罗培 养 基 中挑 取 单 个 菌 落 2药 从
于 3m .5 N C du 中 , l 8% a1 0 Me i m 调制成 2个麦 氏浊 度
疆 自治 区人 民医院真 菌 感 染现 状 及 耐 药情 况 , 导 临 指 床合 理用药 , 我们 对 2 1 00年 1月 ~ 0 1 4月住 院患 21 年 者 的真菌感 染状 况 、 临床 分 布 及 药敏 监 测 进 行 回顾 性
2010-2012年宁波地区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其他抗菌药物 的耐药程度非 常高 。结论
儿科 I C U细菌耐药形势不容乐观, 监测病 区细菌颁布及 耐药状况 , 依据
病 原 学及 耐 药 性 资 料 合 理选 择 抗 菌 药 物 非 常 重 要 。 【 关键词】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 细菌 分布 ; 耐 药 性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1 . 0 1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7 2 5 ; R 9 6 9 _ 3 【 文 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1 - 1 2 2 1 — 0 3 2 . 2 . 1 主要 G一 杆 菌 对 常 见 抗 菌 药物 的 采 用 美 国 临床 实 验 室标 准 化委
儿科 重症 感 染 是严 重 威 胁 儿童 健 康 2 . 1 检 出菌 分 布 趋 势 . 1 . 1 病 原菌 分 离 的疾病 , 也是儿童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 2
送 检 标本 3 7 2 2 份, 耐药率
NC L S) 标准, 判 断 药敏 试 验 结 果 。 由于 临床 抗 菌 药物 的滥 用 以及有 创 检 查 共 分 离 出细 菌 7 0 8 株, 阳性 率 为 1 9 . 0 %。 员会 ( 7 6株 , 占 鲍 曼 醋 酸钙 不 动 杆菌 、 肺 炎克 雷伯 菌 、 大 和治疗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开展 , 耐 药 菌 其 中 经 气 道 吸 取 的 深 部 痰 4 头 群 的 规 模 日益 扩 大 , 使 得 儿 科 重 症 监 护 6 7 . 2 %: 血液 1 5 4株 , 占2 1 . 8 %; 其 他( 包 括 肠 埃 希 菌 及 阴沟 肠 杆 菌 对 氨苄 西林 、 病房 ( I C U) 内 的细 菌 耐 药 问题 尤 为 严 静脉 导 管 、 尿液、 粪便 等 ) 7 8 株, 占1 1 . 0 %。 孢 唑啉 耐 药 率较 高 , 均> 5 7 . 1 %, 其 中鲍 重, 如 何 既 有效 地 控 制 感 染 、 又避 免滥 用 2 . 1 . 2 病 原 菌 构成 所 分离 出的菌 株 总 曼醋 酸 钙 不动 杆 菌对 亚 胺 培 南耐 药 率 呈
2010年中国CHINET尿液标本中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朱 德 妹 , 汪 复 胡 付 品 , 倪 语 星 , 孙 景 勇 王 传 清 。 王 爱 敏 , 俞 云 松 , , , ,
徐 元 宏 , 沈 继 录 , 孙 自镛 , 陈 中 举 徐 英 春 张 小 江 , 单 斌 杜 , , ,
ZHU De i,WANG Fu,H U Fu n, NI Yu n me pi xi g,
S UN ig o g , Jn y n yU u sn Y n o g,
NG h  ̄ qn ,NG mi C u n ig, A Ai n, NG n ,XU u n o g, S EN Q g Y a hn H
安徽省铜陵地区2010年细菌耐药性监测

酵 糖 革 兰 阴性 杆 菌 对 常 用 抗 菌 药 物 的 耐 药 率 较 往 年 上 升 , 加 强 抗 菌 药 物 的合 理 使 用 和 医 院 感 染控 制 。 应
To gl n Pe pl H o pial,A n n i g o e s t huiTo nglng 2 0 i 44 09,Chi a) n Ab ta t Obe t e Toiv sia et eb ce il eitn eo l ia s ltsc l ce nTo g ig ae .Meh d tmir b src : jci n e t t h a tra ssa c fci c 1 oae ol td i n l ra v g r n i e n to s Ani co i
关 键 词 : 细 菌 ; 耐 药 性 ; 抗 菌药 物
中 图 分 类 号 : 7 R3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7 0 2 1 ) 3 0 I - 5 1 0 —7 8( 0 2 0 — 2 7 0
S r e la c f b c e i lr s s a e i hu ng i g Ar a d r ng 2 0 u v il n e o a t r a e it nc n An iTo ln e u i 01
a u c p i i t e twa o d c e y Kib - u r me h d Reu t h 1 l ia s l t s r m o ii eo g n s sa — ls s e tb l y t s s c n u t d b r y Ba e t o . i s l Of e 2 2 7 ci c l o a e ,g a p st r a im e s t n i v
某院1998—2010年两种非发酵菌耐药率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分析

t na drssa c ae fwon n fr e t gb ce a P e d mo a eu ioaa dAcn tb ce a ma ni b . i eitn ertso o . m ni a tr 。 su o n sa rgn s n ieo atrb u n i o n t e n i 。 e
【 关键词 】 抗菌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 白质类 ;相关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An i i r b a e it n e o wo n n f r n i g b e e i n o r l t n wi t i t o s m p o e we n t c o i lr ssa c ft o -e me tn a t ra a d c r ea o t a i o c c n u m i hn b i i t nb t e
d mo a e u i o a a d Ac n t b c e a ma n i a d t e c rea in b t e t it sc n u t n a d a t eo o n sa r g n s i e o a trb u n i n o r lt ewe n a i oi o s mp i n n i r . n . h o n b c o mi b a e i a c a e e w e 9 8 a d 2 1 . M e h d A er s e t e a a y i sp ro e a e n t e ioa i l ss n e r t sb t e n 1 9 n 0 0 r t to s r t p c i l sswa e f r d b s d o h s l . o v n m
1 9 d2 1 optl E r J -ag D Ⅳ¥ q . e a m n hr ay Sc n f l tdHo il 9 8a 0 0i ah si G ^G i y n, n n a a n u D p r e tfP am c, eo dA i e s t t o i a p ao f
我院2010年临床常见病原细菌的药敏分析

希 菌 、 炎 克 雷 伯 对 亚 胺 培 南 的 耐 药 率 分 别 为 肺 表 3 临床 常见 前 5位 G一 茵对 常用 抗菌药 物 的耐药 率 ( % ) 。
18 00
Me ia o /, AH 2 2。 Z 3 No dc l u7 Z . 01 . 4. .8 J / a
,
表4 G 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 ,
注: “一” 未做检测
3 讨
论
21 0 0年我 院检 验 科 共 收 到 临 床 标 本 1 2 10 3份 , 培 养 出 病 原 菌 4 6 0株 , 中 革 兰 阳 性 菌 株 , 3 其 占
2 5 G 球菌耐药率 培养出 G 球菌 98株 , . 3 万古 8 .2 、7 2 % 、1 3 % 、1 2 % , 头 孢 类 药 物 10 % 8 . 4 3 . 5 9 . 5 对 霉素 对表 皮葡 萄球 1 .% ~ 00 。见表 4 50 6 .% 。 肠球菌耐药率为 100 % , 0 .0 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参 考 文 献 物敏感试验对糖肽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B内酰胺 一 类 抗菌药物可能呈敏感 , 而临床治疗是无效 的。因此 , 万 [ ] Mo P rsA, li J e a. netei i h e d- 1 msC,er Ke ,t 1A as s amoy i n h an 古 霉素是治疗 MR A的最好的抗菌药物 。 S J n mia l o r mie me g n y p te t : o s k tmie a c l c mp o s d e r e c ain s d e ea n y
东莞地区2010~2012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b a c t e r i a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o n g g u a n
敏 试验 , 参照2 O 1 o年 c I s I 标 准判 读 结 果 。 结 果 该 院 2 0 1 0 ~2 0 1 2年 尿 液 标 本 共 分 离 出 1 5 5 7株 病 原 茵 , 革 兰 阴性 杆 茵 中以 大 肠埃希菌 、 肺 炎 克 雷伯 菌 为 主 , 分别 占 4 2 . 7 、 6 . 2 。 未 发 现 碳 氢 酶 烯 类 药 物 耐 药株 , 这 两 种 菌 对 舍 酶 抑 制 剂 药 的 耐 药 率 都 偏 低, 对氨 苄 西 林 的 耐 药 率较 高 。 革 兰 阳 性球 菌 以 粪 肠球 菌 、 屎肠球 菌为主, 分别 占 9 . 2 、 3 . 5 。除四环素 以外, 屎 肠 球 菌 对 其 他 抗 茵 药 物 的 耐 药率 均 高 于粪 肠 球 菌 。 未发 现 利 奈 唑 胺 和 万 古 霉 素 的 耐 药株 , 这 两种 茵 对 红 霉 素 和 四 环 素 的 耐 药 率 较 高 。 结 论 临床 医生 应 结 合 本 地 区尿 路 感 染病 原 菌 分 布特 征 及 药敏 试 验 结 果 合 理 应 用 抗 菌 药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细菌耐药性分析
标签:细菌;耐药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各种细菌出现多重耐药的现象日益严重,
不同菌群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又有所差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
各种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
以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949株细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现报道
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细菌分布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集细菌1949株,其中革兰氏阴
性菌1035株(53.11%),革兰氏阳性菌671株(34.42%),真菌243株(12.47%),
前十种细菌构成见图1。
1.2细菌来源分离的细菌来源于:痰、咽拭子773株(39.6%),生殖道568
株(29.1%),中段尿163株(8.4%),分泌物161株(8.3%),全血100株(5.1%),
穿刺液73株(3.7%),粪便59株(3.0%),其他52株(2.7%)。2药敏结果
2.1细菌耐药情况分离到极少或未分离到嗜血杆菌、奈瑟氏菌、志贺菌、沙
门菌,其他常见细菌耐药率见表1、表2、表3、表4和表5。
2.2耐药情况分析
2.2.1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和大环内酯
类的耐药率都在70%以上,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达60%以上;对克林霉素类
耐药率均达54%以上;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5%,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38.5%和31.6 %,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达66%以
上,利福平对葡萄球菌保持较好的抗菌作用,敏感率达85%;对利奈唑烷,替
加环素敏感率达98%以上,未发现对糖肽类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
图1前10种细菌构成2.2.2肠球菌属屎肠球菌除对各抗生素的敏感率明显
低于粪肠球菌,如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粪肠球菌敏感率分别是82.8%和47.8%,
而屎肠球菌仅为10%和18.1%;对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粪肠球菌敏感率
分别为57.8%和46.3%,而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不敏感,对环丙沙星仅为
9.09%,无论哪种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敏感率均低于13%;有4.54%的屎肠球菌
对万古霉素耐药。
2.2.3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46.8%、肺炎克雷菌为50.9%,
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比肟耐药率均达60%以上,碳青酶烯类敏感率均达98%以
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大肠埃希菌为95.1%,肺炎克雷伯菌为94.9%,
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大肠埃希菌为85.6%,肺炎克雷伯菌为73.2%,对氟奎诺酮类
耐药率大肠埃希菌达57%,肺炎克雷伯菌达45%以上。
2.2.4非发酵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
比肟耐药率低于3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91.9%、鲍曼不动杆菌对
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4.9%和3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
胺培南耐药率低于2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所测药物耐药率很高,仅对左氧
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均达95%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100%。
2.2.5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
和55.5%,对咪康唑耐药率分别为22.2%和30.4%,对5-氟胞嘧啶耐药率分别为
16.2%和13%,其余耐药率均低于5%。
3讨论
3.1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检出的各种细菌来源,菌种分布较之去年同期无明
显变化,送检科室以ICU为主,各种标本以痰、咽拭子标本检出阳性细菌最多,
共检出773株,反映笔者所在医院主要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3.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
分别为53.8%、71.5%,较之去年同期有所降低。除糖肽类,利奈唑烷外,对葡
萄球菌抗菌作用稍好的为利福平,耐药率在15%以下,万古霉素依然对葡萄球
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没有高度耐药菌株发现,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第
一位。
3.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占分离细菌
的20.9%,为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腹腔及全
身感染,耐药现象严重,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69.1%、肺炎克雷菌为
68.49%,较之去年同期有大幅度上升,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比肟耐药率均达60%
以上,临床医生在治疗时,要慎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未获得药敏
结果前,经验治疗失败后,要考虑产ESBLS菌株的产生,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
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甚至对碳青酶烯类也有耐药,属于高度耐药菌株。
3.4由于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如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
氟奎诺酮类药物等,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革
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被大量选择成为感染病原菌,比列高达20.9%,其中铜绿假
单胞菌位于笔者所在医院检出细菌第二位,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
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占高达10%;铜绿假单胞菌占7%。临床可供
选择的药物仅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等有限的几种,
而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仅对奎诺酮类和加酶抑制剂的复
合制剂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外,对其他药物高度耐药,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1]。
3.5真菌感染占12.47%,其中以白假丝酵母检出率最高,有94株,比例较
之去年有所降低,无明显耐药菌株。反映笔者所在医院抗生素应用过多,以白假
丝酵母为主的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占据主导地位。
3.6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血培养共送检934例,其中需氧793例,厌氧141
例,共检出阳性菌株100株,阳性率10.71%,较之去年高3个百分点,血培养
双瓶送检率不到5%,整个血培养送检率相对于感染患者和新增发热患者比例有
所增加。
3.7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细菌培养送检数量与检出阳性率较之去年同期明
显增加,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除极个别有所上升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减低。
总之,可能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用药习惯以及临床标本送检的差异等因
素,而出现各种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临床及时送检
标本并根据培养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刘春贵.浅析细菌耐药性.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