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望天门山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望天门山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望天门山教案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总第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以前都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二、整体感知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知识拓展,天门山简介。

2.第一步: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3.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三、课文解读,体会情感

1.天门中断楚江开(注解以及意思,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诗句大意: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2.碧水东流至此回(注解以及意思,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诗句大意: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3.前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在诗人笔下,楚江(长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4.两岸青山相对出(注解以及意思,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诗句大意: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5.孤帆一片日边来(注解以及意思,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诗句大意:一叶孤舟从天边悠悠驶来

6.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

四、课堂提问

1.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指名回答)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思考:文中体现了天门山的气势,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3.思考:再次朗读诗歌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指名回答)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4.思考:朗读诗歌第四句,哪个字最传神?(指名回答)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五、归纳总结(先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现了李白宽阔的胸襟。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断楚江开碧水回青山出孤帆来热爱祖国山河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