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等方式,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成果检测】

《知识与能力训练》知识要点部分

巴黎和会 1919 5 4 北京学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二十一条6 上海工人被捕学生曹汝霖巴黎和约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工人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课导入】

(情境式导入)播放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教师讲述:歌词中有一句这样唱道:“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你知道这指的是哪一事件的发生吗与共青团又有什么关系呢

【开始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观看视频1,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是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

2、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提出了什么要求?

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力转让给日本

3、请思考,英、法、美为什么不愿意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

不符合英法美在华利益

4、中国合理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弱国无外交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引发了哪一运动的爆发?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

(二)观看视频2,填写下列信息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地点:北京

3、游行主力:爱国学生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诉求: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阅读教材P60“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理由: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社会各界民众坚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誓死抵抗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问:材料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通过对比历次革命运动口号得出结论。

反封:“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太平天国运动

反帝:“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反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阅读教材P61相关内容,思考:

(1)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商人、学生、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点拨: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直接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P61、P6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思考: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答案提示:爱国:可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的精神。

(2)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答案提示:“新”姿态: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原因可从五四运动前后的时代特点和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谈。

2.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外,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

答案提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

课堂练习答案:

知识点填空:

日本 1919 外争国权陈独秀工人商人工人阶级上海北洋政府巴黎和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工人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选择题:

D C D D

非选择题:

(1)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2)工人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

(3)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