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农药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农药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农药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

烟草病害药效试验方法

Methods of pesticide effectiveness rest on tobacco diseas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烟草黑胫病、青枯病、根黑腐病、赤星病、蛙眼病、野火病、白粉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以及病毒病的药效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烟草黑胫病、青枯病、根黑腐病、赤星病、蛙眼病、野火病、白粉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以及病毒病的药效试验方法,也适用于杀线虫剂防治孢囊线虫、褐根腐线虫的药效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635—1992 烤烟

YC/T 39—1996 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防治效果effect of control(相对防治效果relative effect of control)

对照的病情指数或发病率与防治区病情指数或发病率之差与对照区病情指数或发病率之比的百分数。

3.2 实际防治效果actual effect of control

对照区病情增长率与防治区病情增长率之差,与对照区病情增长率之比的百分数。

4 烟草病害药效试验方法

4.1 室内药效试验

4.1.1 抑菌作用测定

将孢子或细菌悬浮液与琼脂培养基混合以后,倾入培养皿中,凝固以后,用打孔机将吸水纸打成直径约5mm纸碟,蘸取不同浓度的药剂,放在培养基表面,观察抑菌圈大小。4.1.2 杀菌作用测定

不同浓度的药剂与孢子处理一定时间后,用离心机使孢子沉落,倾去表面药剂,孢子用清水洗,如此反复三次,将孢子上的药剂完全洗去,然后将孢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使其萌发,记载萌发率。

4.2 田间药效试验

4.2.1 杀菌剂防治烟草黑胫病(Black shank)、烟草青枯病(Granuville wilt)、烟草根黑腐病(Black root rot)药效试验。

4.2.1.1 试验条件

4.2.1.1.1 烟草品种的选择

应选感病品种,如:对烟草黑胫病用小黄金1025。

4.2.1.1.2 环境条件

田间试验应安排在历年来发病较重的地区或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条件(如土壤、肥料、移栽期、生育期和行株距等田间管理)必须一致,灌水也必须统一,并记载灌水方法。

4.2.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4.2.1.2.1 药剂

4.2.1.2.1.1 试验药剂

应注明药剂的通用名、中文名、商品名或代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生产厂家。

4.2.1.2.1.2 对照药剂

对照药剂应采用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要使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法接近于试验药剂,用药剂量为当地常规用量,但特殊试验可视目的而定。供试药剂一般用药剂量为三个以上,并另设不施药或施用清水区作空白对照,对于一般试验至少包括五个处理。

4.2.1.2.2 小区安排

4.2.1.2.2.1 小区排列:采用随机排列。

4.2.1.2.2.2 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30~50m2,植烟3~5行,不得少于四次重复。

4.2.1.2.3 施药方式

根基部病害主要为:灌根用药。

4.2.1.2.3.1 使用器械的类型

选用常用器械进行常量喷淋茎基及根际,应保证药量准确。

4.2.1.2.3.2 施药时间和次数

一般施药1~2次,或按要求施药。施药时间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施用。

4.2.1.2.3.3 使用剂量

通常用公斤(kg)或升/公顷(L/hm2)或克(有效成分)/公顷(g/hm2)表示。浓度用每公顷药液用量。

4.2.1.2.3.4 对其他方面要求

做出该农药有无药害和对其他病虫害的作用,观察、记录。

4.2.1.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2.1.3.1 气象和土壤资料

4.2.1.3.1.1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应从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量、温度(每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和长期干旱,暴雨等均应记录。

4.2.1.3.1.2 土壤资料

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分、前茬等均应记录。

4.2.1.3.2 调查的分级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3.2.1 病害严重度分级应符合YC/T 39的规定,调查试验小区中间行病情。

4.2.1.3.2.2 调查时间和次数

病情基数调查在施药前进行,施药后7、14和21天调查病情。

4.2.1.3.2.3 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率、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应符合YC/T 39—1996附录A的规定,相对防治效果与实际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按3.1及3.2。

4.2.1.4 结果

试验所得结果应用生物统计方法(采用DMRT方法),写出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原始资料应保存。

4.2.2 杀菌剂防治赤星病(Brown spot)、蛙眼病(Frogeye)、野火(Wild fire)、角斑病(Angular spot)、白粉病(Powdery mildew)等叶斑病害药效试验。

4.2.2.1 试验设计和安排

小区安排、小区面积、施药方式、施药方法、使用器械、施药时间、次数、剂量、气象土壤资料同黑胫病药效试验。

4.2.2.2 病害严重度分级、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2.1 病害严重度分级

病害严重度分级应符合YC/T 39的规定。

4.2.2.2.2 调查时间和次数

病情基数调查在施药前进行,用药后7~14天进行药效调查。

4.2.2.2.3 调查方法

应符合YC/T 39的规定。

4.2.2.3 药效计算方法

按4.2.1.3.2.3执行。

4.2.3 杀线虫剂防治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药效试验

本标准亦适合于杀线虫剂防治孢囊线虫(Tobacco Cyst Nematode)、褐根腐线虫(Brown Root rot)的药效试验。

4.2.3.1 试验条件

供试烟草品种应为感病品种(如对南方根结线虫,可用G140或NC82等)。选择线虫量大的且分布均匀田块作试验地,土壤条件要一致。

4.2.3.2 试验设计和安排

4.2.3.2.1 药剂

供试药剂应注明通用名、中文名、商品名或代号、剂型含量、供药单位,试验药剂处理应不少于三个剂量,或根据药剂说明等规定的用药剂量。对照药剂应采用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的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要求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用药剂量为当地常规用量。

4.2.3.2.2 小区安排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应随机排列,在特殊情况下应加以说明。

小区面积不应少于30m2,最少四次重复。

4.2.3.2.3 施药方式

根据农药标签上注明的方法,或根据其他要求用药。使用器械应为当地常用器械,保证药量准确。土壤施药应保证施药深浅一致,分布均匀。施药时间和次数根据试验计划或合同要求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施药日期。施药剂量用公斤(kg)或升/公顷(L/hm2)或用克(有效成分)/公顷(g/hm2)表示。熏蒸剂、烟雾剂应记录温室的体积或地面面积,记录为每平方米或每平方厘米的剂量。

4.2.3.3 调查、记录和测量的方法

4.2.3.3.1 气象和土壤资料

4.2.3.3.1.1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应从最近的气象站或最好在试验地获得降雨量、温度的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和长期干旱、暴雨均应记录。

4.2.3.3.1.2 土壤资料

土壤的类型、肥力、施肥情况、土壤水分、覆盖物等均应记载。

4.2.3.3.2 调查的方法、时间和次数

4.2.3.3.2.1 线虫种群调查

4.2.3.3.2.1.1 土壤采样方法

线虫基数调查:在施药前,通过土壤采样确定侵染程度,每小区从作物根围(0~20cm 深),5点取样,土样每点不少于50g。采集好的土样应立即分离线虫,如不能分离,可在潮湿条件下或1~7℃下贮存,送到有关研究单位分离鉴定。

4.2.3.3.2.1.2 常见记录

记录土壤采样方法、线虫分离和计数方法。

4.2.3.3.2.2 对作物的观察

不同处理分别计产,并按GB 2635进行分级,统计产值。并在作物收获期按YC/T 39的方法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2.3.3.2.3 药效计算方法

(1) 病指={[Σ(各级病叶×相对极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值)}×100

(2) 相对防效%=[(空白CK病指增长值-处理病指增长值)/空白CK病指增长值] ×100 4.2.3.3.3 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有药害时要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药害根据下列方法记录:

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

b)其他情况下受害的频率和强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1)药害程度分五级,以-、+、++、+++、++++表示。

-: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要求补偿部分经济损失;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必须补偿经济损失。

2)每一试验小区与空白对照小区相比,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同时,应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2.3.4 结果

试验所获得的结果应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DMRT法),写出报告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原始材料应保存备考查证。

4.2.4 杀菌剂防治炭疽病(Anthracnose)的药剂试验

4.2.4.1 试验条件

4.2.4.1.1 烟草品种和试验对象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烟草炭疽病(Anksthracnose)的药效评价。应选用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4.2.4.1.2 环境条件

4.2.4.2 试验设计和安排

4.2.4.2.1 药剂

同4.2.1.2.1。

4.2.4.2.2 小区安排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小区处理应随机排列,在特殊情况下应加以说明。

小区面积7~20m2,一般在苗床期进行。重复不少于四次。

4.2.4.2.3 施药方式

同4.2.1.2.3。

4.2.4.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同4.2.1.3。

4.2.4.3.1 气象和土壤资料

同4.2.1.3.1。

4.2.4.3.2 病害严重度分级

符合YC/T 39的规定。

4.2.4.3.3 调查时间和次数

病情基数调查视情况而定,施药前夕进行,依据病害发展情况和要求决定施药期间的调查时间和次数。

最后一次调查,通常在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天,持效期长的药剂,可继续调查。4.2.4.3.4 药效计算方法

按4.2.1.3.2.3。

4.2.4.3.5 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并记录药害程度,此外记录对作物其他有益影响(刺激生长等)。

药害记录如下内容:

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

b)其他情况下,受害的频率和强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表示并注明。

1)药害程度分五级,以-、+、++、+++、++++表示。

-: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明显药害、可复原,烟苗生长轻微受阻,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高度药害,影响烟苗正常生长,叶片有枯焦斑;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生长延迟,对以后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

2)每一试验小区空白对照相比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同时应准确的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色、畸形等)。

4.2.4.3.6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对其他病虫害任何有迹象的影响应记录,包括有益、无益的影响。

4.2.4.4 结果

试验所得结果用生物统计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试验报告,原始材料必须保存。

4.2.5 药剂防治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的药效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药剂防治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烟草黄瓜花叶病(Cucumber mosaic)、烟草脉带病(Tobacco yeinbanding)等病毒病药效评价。应选用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4.2.

5.1 试验条件

4.2.

5.1.1 烟草品种的选择应选择感病品种。

4.2.

5.1.2 环境条件同黑胫病药效试验。

4.2.

5.2 试验设计和安排

4.2.

5.2.1 药剂

试验药剂注明通用名、中文名、代号、剂型、商品名或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厂家。试验药剂处理应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要求规定的用药量。对照药剂应采用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要求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用药量为当地常规用量。

4.2.

5.2.2 小区安排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应随机排列,在特殊情况下加以说明。

小区面积不得少于30m2,烟株不得少于60株。重复不少于四次。

4.2.

5.2.3 施药方式

4.2.

5.2.3.1 使用方法

施药应和科学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相适应,施药方法通常在标签上已注明,或依据要求进行。

4.2.

5.2.3.2 使用器械的类型

选用常用器械进行喷雾,应保证药量准确,雾滴分布均匀。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工作压力,喷孔口径)。

4.2.

5.2.3.3 施药的时间和次数

应在病害侵染前或病害发生初期用药。一般苗床期用药两次,移栽后团棵和旺长期各一次。

4.2.

5.2.3.4 使用的剂量和容量

表示方法用公斤(kg)、升/公顷(L/hm2),也可用克(有效成分)/公顷(g/hm2)表示,每单位面积的用药量用升/公顷(L/hm2)表示。

4.2.

5.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试验期间从最近气象台(站)获得降雨量、温度资料。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施肥情况均应记录。

4.2.

5.3.1 病害严重度分级、调查时间和次数

4.2.

5.3.1.1 病害严重度分级应符合YC/T 39的规定。

4.2.

5.3.1.2 调查时间和次数

病情基数调查视情况而定,一般在施药前进行,依据病害发生情况和要求,决定施药期间的调查时间和次数。最后一次调查可在最后一次施药后的7~14天。持效期长的药剂可继续调查。

4.2.

5.3.1.3 药效计算方法按4.2.1.3.2.3执行。

4.2.

5.3.2 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观察作物是否有药害,并记录药害程度,此外记录对作物其他有益的影响(刺激生长等)。

药害记录以下内容:

-: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要求补偿部分经济损失;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必须补偿经济损失。

每一试验小区与空白对照相比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同时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2.

5.3.3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对其他病虫害任何有迹象的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无益的影响。

4.2.

5.4 结果

试验所得结果用生物统计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试验报告,原始材料保存、备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

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年)

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 (2007—2020年) 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支撑中式卷烟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指导和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烟科…2006?526号)等精神,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制订本发展战略。 一、工作现状 “十五”以来,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富有成效。 一是标准化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家局)设立了行业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完成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标委)和卷烟、农业、企业、烟机、工程和劳动定额6个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标委)的换届,成立了信息、烟用材料和物流分标委。实行了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的专家评审制。印发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国烟科…2006?90号)、《烟草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烟办综…2005?338号)和《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

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国烟科…2006?379号)等。 二是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制订和发布了一批标准、规程。编制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了烟草机械、烟草信息和烟用材料标准体系。重点组织研究和制修订了《卷烟》国家标准以及一批涉及相关产品安全、卫生、环保和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成本等方面的重要标准。发布各类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189项。依托标准,加强了行业信息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工作,制订了行业发展急需的信息代码类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重在实效的标准宣贯工作。建立了行业用压力、流量和风速计量基准,开展了部分专用仪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 三是标准化示范带动工作初见成效。组织20个烟叶生产县(市)参加了“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了卷烟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设。卷烟商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了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相关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五是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稳步推进。行业已将或正将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和烟草制品技术委员会(ISO/TC126)公布的46项国际标准中的37项转化为国家或行业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烟草农药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吸烟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公共环境的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烟草种植中,农药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科学使用的技术和政策。 关键词:农药;现状;科学方法;政策 Abstract: Tobacco pesticides, directly affect the smok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quality of public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lanting tobacco in China,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esticide 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use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Keywords: Pesticide ;Present situation;The scientific method ;Policy 农药是确保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烟草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用量愈来愈大,环境污染 问题愈来愈重。就烟草生产本身而言,化学农药的使用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化学农药 作为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除了对部分病害和虫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对很多 病害如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病毒病等的防效并不很理想,然而农民和烟草企业在严重的 病虫灾害面前,不得不使用这些农药,暴露出农药本身以及使用技术的局限性。烟草行业 为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要求生产安全、无公害的有机烟叶,来顺应公众对“吸烟与 健康”的呼声。烟草“重金属”事件使烟草行业越来越感到烟叶安全性的严峻性,对烟叶 生产的化学品的使用特别是农药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农药仍 将是与烟草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农药使用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是提高烟叶安全性的根本出路之一。 1 我国烟草农药使用现状 1.1农药产品的选用问题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三令五申,禁止在烟草上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久效磷、甲 胺磷、除草醚、乙草胺等.但在生产上部分烟农仍然在使用。因此,广大科技人员应向烟 农宣传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凡在我国禁止使 用的农药都应在烟草上禁用。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未经国家批准登 记的农药。包括国外正在使用而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第二类是曾经进行农药登记,后因 安全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取消登记的农药。近年来,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每年都予以 公布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禁止或限制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化合物。 1.2 农药用药量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些烟农为提高药效,随意加大用药量,认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杀灭病虫。这样做不仅浪费农药,也增加了农药残留量,植物易产 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因此,各种农药使用时,必须根据使用说明书

度烟草农药使用意见

度烟草农药使用意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03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 为规范烟草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保障烟叶生产,控制烟叶农药残留量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烟叶品质,进一步提高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自1999年开始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烟草新型农药大田药效对比试验。 全国烟草新型农药对比试验网络由分布在13个省的烟草科研单位或生产部门组成。参加试验的农药首先应具备“三证”(即许可在烟草上使用的登记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再经过专家论证确定是否参试、两年14地(一年7地)规范试验、专家论证确定是否推荐使用的一系列严格过程,最后由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颁发每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各级产区应严格贯彻执行。 各级产区要充分重视加强烟草植保工作,进一步加强烟草农药的管理力度;要实行农药统一进货、公开招标、比价采购,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品种的使用;要在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烟草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完善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安全合理用药,避免出现药害;要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综合地、协调地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各种防治措施和手段,构建烟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降低烟叶中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品质和安全性。 表1 2003年度烟草上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安全使用表(每亩施药按搀兑50千克水计算)

注:桃小灵和乙草胺为在烟草上易产生药害而不能在烟草上使用。

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附件1: 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化工作实际,制订本发展战略。 一、工作现状 “十五”期间,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标准研究、制修订以及宣贯和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标准化组织管理机构得到加强,有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家局在科教司设立了标准化处,加强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完成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标委)和卷烟、农业、企业、烟机、工程和劳动定额6个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标委)的换届;成立了信息和烟用材料分标委,强化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实行了标准项目立项专家审查制,提高了标准立项工作的科学性;印发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工作章程》、《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等,进一步规范了相关工作。 二是标准制修订和计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组织开展了一批涉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重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制定了行业急需的信息代码类标准;初步建立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了烟草机械、烟草信息和烟用材料标准体系;建立了压力、流量和风速计量基准,开展了《烟草专用吸烟机风速仪检定装臵》等部分专用仪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加强了卷烟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卷烟商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组织重点骨干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初见成效。组织了20个烟叶生产县(市)参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建设活动,为推进烟叶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启动了卷烟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卷烟》、《烤烟》等重要标准的贯标工作,促进了相关标准的有效实施。 四是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平台和标准数据库,实现了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了相关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服务功能。

烟草农药残留污染成因及应对措施探析

烟草农药残留污染成因及应对措施探析 摘要:烟草在现代生活中成了日常消费品,因为中国地域的广阔,烟草成为全 国农田广为种植的农作物。但是由于地域、农药知识普及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在烟草的种植、制作、保存过程中,农药的残留污染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本文 介绍烟草农药残留污染的主要成因现状以及相对应的措施探讨。 关键词:烟草;农药残留;知识普及;农药降解 前言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烟草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之一。中国 地域广阔,烟草适合广泛种植,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农作物,药剂防治是当前烟 草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应用最广的防治技术,但是由于地域以及知识普及的差距, 一些地区在现阶段的烟草农药使用中形成了很严重的残留污染,该污染包括但不 限于对空气、土壤、烟草本身的污染,因此探究烟草农药残留形成原因并提出应 对措施[1]。 1 烟草农药残留污染成因分析 1.1烟草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成因 烟草的种植过程中受到各个因素如虫害,地域气候等影响,在现阶段的种植 情况下,无论是虫害造成的减产、细菌感染问题还是地域气候造成的生长缓慢等 问题,都需要依靠一定量的农药进行防治,但在农药发挥作用的过程当中就会产 生污染残留,并依靠生物系统在各个生物个体中转移,留下长期的污染。 1.1.1 地理气候导致药物残留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域气候问题,农药的残留问题往往无法被解决。例如湖南云南等地在热量、雨量、光量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在农药使用过程中, 农药挥发至空中,往往遇到湿润的空气和降雨,重新落入土壤和地表水层当中, 导致残留及其难降解。其中在云南烟草种植区进行检验后发现,狄灭威的最高检 出浓度为6.68ug/L,平均浓度为0.27ug/L,地下水残留浓度7.1%;地表水样中则 达到了19.6%,而这仅仅是一种农药残留物;在湖南2011农药残留检测报告中指出,送检的58种烟草样品中农药残留多达37种,超标率23.3%,检测中的农药 有机磷与有机氯的含量分别达78.6%与21.4%,这些残留能够直接对人体造成永 久性损伤[2]。 1.1.2 农药种类过多导致污染来源多样 上百种的烟草用农药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药物的交叉使用,商家往往会因为 仅一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而取差异性极大的农药名字,造成的后果是同一种成 分的多余残留,在特定情况下会造成不同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剧毒类化合 物或者是难以讲解的化学物质。 1.1.3 农药知识的普及不够 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的另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农药用药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烟 草的种植地区广大,上至深山地区,下至广阔平原,种植者的用药知识参差不同。虽然国家专门制定了农药的合理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常规用药以及最高用药量,但是完整的普及到每一个烟草种植者身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直接造成了 在种植过程当中,种植者并未按照种类规定施放或者未按照规定量施放,随意使 用种类以及随意浓度的调配,直接造成农药的大量残留。 1.1.4 农药本身难以降解 农药施用之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有毒代谢物等农药残留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

前言 本标准体系为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评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规范,以及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的修订与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体系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体系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体系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体系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北京蓝泰巨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是指导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推进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和重要基础.通过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可以系统、全面、直观地了解烟草行业相关企业文化标准及企业文化领域当前和未来的标准状况,明确企业文化标准的发展方向。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Tobacco Enterprise Culture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TCM)由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决定着行业企业文化向哪个方向走,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方法和工具,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实施提供支撑服务的有机系统。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组成 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分体系构成,每个分体系根据不同的属性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分支。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标准由标准术语、企业文化评价标准、运作方式指南、总技术要求、附件等五个部分组成。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的说明 术语标准主要包括与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相关的术语标准,以统一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避免引起对它们的歧义性理解。术语标准可分为烟草行业专用术语、

禁用农药清单(2018.8整理)

各国禁用农药清单(2018.8整理) 国家禁用药物备注全球范围 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蚊灵、毒杀芬、多 氯化联苯和六氯苯 中国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 艾氏剂,狄氏剂,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敌枯双,氟乙酰 胺,汞制剂,砷类,铅类,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和毒鼠硅。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通用)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 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和苯线磷 蔬菜、果树、茶叶、 中草药材上禁止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茶树上禁用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六六六、林丹、2,3,4,5-双(2-丁烯)四氢 -2-呋喃醛(忌避剂)、溴苯腈丁酯、含镉化合物、敌菌丹、四氯化碳、四 氯对醌、杀虫脒、毒杀酚、滴滴涕、2,4,5涕丙酸、滴滴滴(TDE)、2,4,5- 涕、二硝丁酚(地乐酚)及其盐类、桃小灵、苯硫磷、溴苯磷、速灭磷、内 吸磷、久效磷、八甲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胺、乙基已稀 乙二醇、六氯苯、氯丹、七氯、氯乙烯、五氯酚、灭蚁灵、除草醚、2,4,5- 涕苯酯钾盐、Pyrinuron(Vacor)、黄樟素、聚氯化茚(氧 化松节油)、硫酸亚铊、克百威(呋喃丹)、比久、汞化合物、赛力散(PM A)、砷化合物、氰化合物、乐杀螨、二氯乙烷、环氧乙烷、除草定、氯 化苦、氟乙酰胺(敌蚜胺)、草枯醚、2,4-D丁酯、乙草胺、三氯杀螨砜 烟草上禁用 欧盟杀虫杀螨剂30种,除草剂20种,杀菌剂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3种,杀螺剂 1种。杀虫杀螨剂:杀螟丹、甲氰菊酯、乙硫磷、胺菊酯、苏云金杆菌δ- 内毒素、氯唑磷(米乐尔)、氧化乐果、丙溴磷、三唑磷、甲拌磷、喹硫磷、 双硫磷、嘧啶磷、特丁硫磷、定虫隆、治螟磷、久效磷、磷胺、溴螨酯、 稻丰散、残杀威、氟氰戊菊酯、丁醚脲(宝路)、四溴菊酯、苯螨特、丙烯 菊酯、双胍辛胺、三氯杀螨砜、杀虫环、地虫硫磷。除草剂:扑草净、环 嗪酮、吡氟禾草灵、莠灭净、稀禾啶、氯炔草灵、丁草胺、灭草猛、苯噻 草胺、哌草丹、异丙甲草胺、野燕枯、恶唑禾草灵、氰草津、三氟羧草醚、 草除灵、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喹禾灵、吡氟氯禾灵(盖草能)。杀菌 总计320种,涉及到 涉及我国正在生产、 使用及销售的农药有 64个品种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2)

目录 说明 (3) 前言 (4) 1.范围 (5) 2.术语与定义 (6) 2.1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6) 2.2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指标 (6) 2.3精神文化 (6) 2.4行为文化 (6) 2.5制度文化 (7) 2.6物质文化 (7) 3.应用 (8) 4.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9) 4.1精神文化评价标准 (9) 4.1.1企业理念体系 (9) 4.1.2理念内部传播 (10) 4.2行为文化评价标准 (11) 4.2.1员工行为 (11) 4.2.2领导行为 (11) 4.2.3团队行为 (12) 4.2.4学习型组织构建 (12) 4.2.5履行社会责任 (13) 4.3制度文化评价标准 (15) 4.3.1文化建设 (15) 4.3.2管理运行 (16) 4.3.3人本发展 (17) 4.4物质文化评价标准 (19) 4.4.1品牌建设 (19) 4.4.2企业形象标识 (20) 4.4.3硬件设施 (20) 4.4.4文化产品 (21) 4.5附加项评价标准 (22) 4.5.1加分项 (22) 4.5.2减分项 (22) 4.5.3一票否决项 (23) 5.评价方法 (24) 5.1问卷评价 (24) 5.2企业自评 (24) 附录 (25) 附录一:企业文化要素指标列表 (25)

附录二:附加项指标列表 (27)

说明 本标准为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评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规范,以及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的修订与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北京蓝泰巨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国烟草农药残留的现状

我国烟草农药残留的现状、 摘要:本文分析了烟草农药残留的形成过程和影响烟草农药残留的相关因素,介绍了农药残留对烟叶安全性的影响,列举了国内外针对烟草农药的限量标准,并综述了我国主要烟区农药残留的现状和烟草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农药残留是影响烟叶安全性的重要内容,应该在生产中重视烟叶农药残留的控制。 关键词:农药残留;烟叶;安全性;控制 病虫害是影响我国烟草产质的重要因素,烟草在种植和存放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据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和全国烟草昆虫调查,发现我国的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害虫200多种[1],其中为害较重并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等,以及害虫烟蚜、烟青虫等。烟叶受害后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生产过程中针对病虫害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防治,全国烟草生产中每年使用的农药为4500~8000吨。但是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药效与残毒的不协调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广泛、大量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烟叶中农药残留的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再度猖獗,即“三R”(Residue, Resistance, Resurgence)问题。随着对卷烟安全性认识的提高,人们对烟叶农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1烟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农药的数量叫做残留量,常以农药占物体重量的百万分比浓度(mg/kg)来表示[2]。烟草的农药残留,烟草科学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目前关注的有14种,主要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生长调节剂类(见表1)。国内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青州烟草研究所通过资料调研,掌握了国内外烟草农残限量要求现状及国内外烟草农药使用基本情况,确定44种农药作为农药残留的检测对象。 二氨基甲酸酯类 菊酯类 氯氰菊酯 生长调节剂 马来酰肼 ? 1.1 烟草农药残留的形成过程 农药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同时在生态系统中产生很大的移动,最理想的是施用的农药在其对害虫产生作用后立即分解。难分解的稳定性农药特别是有机氯农药在土壤污染中占有特殊地位,其副作用在施用的农药只有一部分对靶生物产生药效,而其余部分则残留在环境中。例如杀虫剂平均只有3%产生药效,其余97%丧失,亦即进入土壤、植物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其他有机体;除草剂有效利用的部分占5~40%[3]。毫无疑问,极大数量未被有效利用的农药物质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及植物体农药残留问题。 烟草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4]。一方面,烟草和其它农产品一样,也要使用农药保护烟草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常采用喷雾方式对烟草施药,施药后一部分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降解或挥发到大气中,另外一部分粘着在烟草叶面的绒毛上,或渗透到烟叶蜡质层,通过吸收、疏导进入到烟株汁液中。这些农药在烟株内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消失,但速度比较缓慢,在收获时烟叶中往往尚有微量的农药及有毒代谢产物的残留,特别是施药不当,如烟叶在采收前施药,大浓度、大剂量多次施药,更容易导致烟叶中有过量的农药残留。因此,直接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会造成烟草的农药残留。另一方面,由于烟草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产的,它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土壤、灌溉水的影响,土壤、灌溉水中的农药残留也会污染烟草,造成烟草的农药残留。即使在当年未施药的烟田,对于

《烟草及烟草制品 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烟草及烟草制品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本项目名称为“烟草中多农残分析体系的研究”,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9年下达(国烟科[2009]100号)。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共同承担单位包括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的提出是为了顺应烟草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农药残留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国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将烟叶原料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其中烟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技术是急需研究的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烟草农药残留提出最高限量要求,这一方面无形中形成烟草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也对烟草农残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农残分析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望通过研究、开发、建立分析方法体系,不断丰富我国烟草行业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成果,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分析方法,促进农残分析水平的不断进步。 1.2 项目实施方案的执行 2009年7月,项目组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组会议,讨论制定实施方案。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方案供与会者讨论。根据这个方案,项目组首先要确定本项目需要确定的研究目

标物。CORESTA 2008年公布的农用化学品指导性残留限量名单共有118种农药,此外还有大量的同分异构体或降解产物未被计算在内。项目组最后决定以这个名单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我国烟草农药使用以及农残分析技术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现行的11个烟草及烟草制品农药残留量测定标准方法决定项目的具体研究对象。经讨论,项目组决定保留两个现行农残标准方法不进行新方法研究,分别是《YC/T 180-2004 烟草及烟草制品毒杀芬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和《YC/T 181-2004 烟草及烟草制品有机氯除草剂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两个标准方法共涉及毒杀芬、麦草畏、2,4-D和2,4,5-T四种农药。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方法体系的构成,即面对大量的目标物具体采用何种适合的技术手段建立多农残分析方法。由于项目涉及的农药种类较多,涉及的检测方法则以LC-MS/MS为主,结合GC-MS及GC,HPLC等仪器分析手段,项目组最终讨论决定,以具体的检测方法为依据将多农残分析体系分为三个多农残分析方法和两个单一农残分析方法,共五个专题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这三个多农残分析方法涉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而马来酰肼及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两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不宜与其他类别农药合并,且存在前处理相对繁琐,检测灵敏度有待提高的问题,项目组决定对这两类农药分别进行单独研究,以提出更好的分析方法。 项目组还针对各个不同测定方法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充分讨

烟草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专论与综述 ◆ 烟草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 燕,陈 丹,王春琼,李 苓 (云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昆明650106 ) 摘要:近年来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烟草中农药残留现状,重点介绍 了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烟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前处理方法;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S 481.8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1-5284.2017.06.003 Research Progress on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obacco ZHANG Yan, CHEN Dan, WANG Chun-qiong, LI Ling (The Tobacco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St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106,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 the analysis technology on pesticide residue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spects of sample preparation and instrument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field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tobacco;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pre-treatment method; progress; summarize 收稿日期:2017-05-23;修回日期:2017-06-22作者简介:张燕(1963—),女,合肥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烟草化学分析和检测。E -mail :yanzhkm@https://www.360docs.net/doc/f0325560.html,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烟叶生产过程中, 为防治各种病虫害和田间杂草,必然会使用各种化学农药,长期的农药使用造成烟叶中农药残留增加。随着人们对烟草与健康的关注,消费者对烟草制品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严格控制烟草中农药残留,提高烟草制品吸食安全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农药残留检测体系日趋完善,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在烟草农药残留分析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烟草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烟草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1烟草中农药残留现状 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和全国烟草昆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害虫有200多种[1]。化学防治是烟草生产上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农药的长期过量施用导致烟叶中残留农药增加。烟草中残留农药种类主要有有机氯类、 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酰胺类农药。 牛柱峰等[2]对山东五莲烟区农药残留现状进行研究。烟叶中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多菌灵、甲霜灵等杀菌剂残留较低,部分有机磷类杀虫剂残留较高。其中,甲胺磷检出率为71.4%,平均残留量为0.09 mg/kg ;速灭磷检出率为100%,平均残留量为0.19 mg/kg ;磷胺和久效磷检出率分别为42.9%和28.6%,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13 mg/kg 和0.67 mg/kg 。李义强等[3]对全国10个省份烟叶主产区的141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林丹检出率为27.7%,残留量在0.02~0.54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09 mg/kg ;灭多威检出率为22.0%,残留量在0.04~1.37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38 mg/kg ;氟氯氰菊酯检出率为29.1%,残留量在0.04~1.48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46 mg/kg ;克百威检出率为19.1%,残留量在0.03~1.34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38 mg/kg ;涕灭威检出率为14.9%,残留量在0.07~0.87 mg/kg 之间,平均值为0.30 mg/kg 。李薇等[4]对玉溪12个烤烟样品中有机 第16卷第6期2017年12月 现代农药Modern Agrochemicals Vol.16No.6 Dec. 2017 万方数据

烟草知识

烟草基础知识 一、烟草的起源及传播 烟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及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屿。早在4000年前,当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烟草就已进入拉丁美洲人的生活。当时的玛雅人(居住在今天墨西哥)就开始了烟草的种植和吸食。他们在摘取植物时尝到烟草有醉人的香气,能提神解乏,便把烟草当作刺激物咀嚼,渐渐成为一种嗜好。人类的吸烟是从咀嚼烟叶演变过来的。 烟草在500多年前就已在世界上传播开来,这主要借助于15世纪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对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烟草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明政府允许与外人通商,我国与亚洲各国商业活动充分发展。因此,烟草能在这时大量传入我国。由此形成了中国烟草种植业和吸烟兴盛的风气。 世界卷烟史上三次革命:卷烟机器的出现,促进了烟草工业的大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在烟草产业进步的进程中,出现了三次革命性的发展变化,第一次革命是美国混合型卷烟的问世,第二次革命是1954年过滤嘴香烟的出现,第三次革命是1976年美国生产出低焦油卷烟。 中国烟草的发展轨迹:中国烟叶种植从明代万历年间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的卷烟工业企业开始进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烟草行业历经了建国之初和六十年代初期的较快增长阶段;也经过了“二五”期间、“文革”期间直至八十年代初的企业管理混乱、产销失调、效益低下的阶段。1981年全国卷烟总产量1704万箱,上缴税利75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家对烟

草行业赋予了特殊的改革政策,建立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2年1月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1984年1月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1990年以后,中国卷烟市场基本饱和。烟草行业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调整产品结构上。全行业经济效益持续高增长。目前一、二类卷烟已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卷烟的产量增长两倍。 2004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已达到2100亿元。同实行专卖制度前一年的1981年相比,在卷烟产销量增长1倍基础上,实现税利增长了28倍。自1987年以来,烟草每年给国家上缴税利已连续18年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中国烟草行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烟草分类及主要烤烟品种 1、烟草植物学分类 烟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管花目,茄科,烟属。目前栽培的主要有两个种,即普通烟草(红花烟草)和黄花烟草。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属于普通烟草种,黄花烟草有兰花烟、蛤蟆烟等。例如,烤烟的植物学分类就是茄科、烟属、红花烟草种。 2、烟草按调制方法不同分为烤烟、晒烟、晾烟、熏烟。 3、我国一般将栽培烟草分为烤烟、晒烟、白肋烟、马里兰烟、香料烟、黄花烟6种类型。 4、烤烟知识 烤烟是卷烟的主要原料,是世界和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全球生产烤烟的主要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目前,我国的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几年来我国的烤烟总产量均稳定在4000多万担,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在蔬菜生产上禁用农药品种

在蔬菜生产上禁用农药品种 在蔬菜生产上禁用农药品种 禁止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蔬菜生产上禁用农药有75种。 在蔬菜生产上禁用农药品种: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呋喃丹、甲基1605、久效磷、磷胺、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杀虫脒、水胺硫磷、六六六、滴滴涕、敌枯双、普特丹、万灵粉、哒甲乳油、多灭灵、虫(虫兹)灵、甲甲磷、高效磷、敌甲畏、马甲磷、特杀灵、乐胺磷、双甲马拉磷、大灭乳油、速胺磷、速灭畏、速扑杀、久敌乳油、敌甲治乳油、治螟磷乳油、敌甲乳油、甲基异柳磷、高渗氧乐果、增效甲胺磷、喹硫磷(爱卡士)、高渗喹硫磷、灭多威、氧乐氰乳油、克蚜螟乳油、3911、苏化203、1605、1059、杀螟威、异丙磷、氟乙酰胺、砒霜、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二溴氯丙烷、401、二溴乙烷、氯丹、培福朗、18%蝇毒磷乳粉、汞制剂、赛丹、益舒宝、铁灭克、速蚧克、大风雷、万铃灵乳油、丹氯乳油、杀螟灭乳油、氧乐酮、叶胺磷、跳甲绝、马拉硫磷、杀虫威。 问:无公害绿色蔬菜可用什么农药,又什么农药禁用。 答:小昂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无公害蔬菜施农药技术: 1、尽可能选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如农用抗生素等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 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天敌安全、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这类农药主要有井岗霉素、春雷霉 素、农用链霉素、BT乳剂、农抗120等。 2、积极推广土农药土农药配制较为简单,对某些病虫害可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8 00~1000倍液的尿洗合剂(由1份尿素、0.2份洗衣粉、100份水混合而成)、石 灰烟草水(石灰少许,溶解后浸泡烟草一昼夜,取其滤液)等,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达85%以 上;用100~150克碳酸氢铵加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将20~30克大 蒜捣碎成泥状,加10公斤清水后充分搅拌,取其滤液喷雾,对蚜虫、红蜘蛛均有很好的防治 效果。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蔬菜上严禁使用的高毒农药有:甲胺磷、呋 喃丹、1605、1059、3911、氧化乐果、杀虫脒、杀扑磷、六六六、甲基异柳磷、 甲胺磷、磷化锌、久效磷、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等。有些农药毒性虽然较弱但残留期长,也 不宜在蔬菜上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允许限量使用某些低毒化学农药,如敌百虫、杀灭菊酯、 辟蚜雾、克螨特、功夫乳油、波尔多液、DT、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锰锌、乙 磷铝、硫酸锌、磷酸三钠、弱病毒疫苗N14等。 不论选用何种农药,使用前都要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所防治病虫害的种 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扑虱灵防治白粉虱若虫有特效,但防治同类害虫蚜虫效果较 差;劈蚜雾对桃蚜有特效,但防治瓜蚜效果较差;甲霜灵、瑞毒霉防治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 病、晚疫病等有特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为降低湿度,可灵活选用 烟雾剂或粉尘剂。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茶黄螨、白粉病时容易产生药 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最后一次的使用日期距离蔬菜采收的日期之间应有一定的间 隔天数,以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农药。间隔天数在夏季至少为6~8天,在春秋季至少为8~ 11天,在冬季则应在15天以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珍珍2009年8月24日)

A-2006-2020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附件1:烟草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化工作实际,制订本发展战略。 一、工作现状 “十五”期间,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标准研究、制修订以及宣贯和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标准化组织管理机构得到加强,有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国家局在科教司设立了标准化处,加强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完成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标委)和卷烟、农业、企业、烟机、工程和劳动定额6个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标委)的换届;成立了信息和烟用材料分标委,强化了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实行了标准项目立项专家审查制,提高了标准立项工作的科学性;印发了《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章程》、《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等,进一步规范了相关工作。 二是标准制修订和计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组织开展了一批涉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重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制定了行业急需的信息代码类标准;初步建立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烟草行业标准体系表”;建立了烟草机械、烟草信息和烟用材料标准体系;建立了压力、流量和风速计量基准,开展了《烟草专用吸烟机风速仪检定装置》等部分专用仪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加强了卷烟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卷烟商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组织重点骨干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初见成效。组织了20个烟叶生产县(市)参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建设活动,为推进烟叶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启动了卷烟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卷烟》、《烤烟》等重要标准的贯标工作,促进了相关标准的有效实施。

[7]烟草农药残留限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展_赵百东[1]

收稿日期:2012-08-12作者简介:赵百东,男,博士,Email :baidongzhao@https://www.360docs.net/doc/f0325560.html, 。 基金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专项(110201101006ts -06);湖南省烟草公司重大项目(10-13Aa07)。 烟草农药残留限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展 赵百东1,尹莉丽2,杨虹琦2,赵松义3,李晓忠3,汤若云 3 (1中国烟草专卖局,北京100045;2湖南农业大学烟草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 3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410000) 摘 要:农药残留是影响烟叶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烟草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及其残留的降解途径、目前国内 外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烟草生产、加工和燃吸过程中农药残留消解动态等方面,对近年来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消除消费者对卷烟抽吸安全性的顾虑,控制卷烟烟气中农药残留,提高烟叶及卷烟吸食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烟草;农药;农药残留;消解动态 中图分类号:S572;S481+ .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2)05-0611-05DOI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5.56 我国烟草每年都会因为病虫害的侵染而造成一 定损失。有资料表明, 2007年全国烟草病虫害发生面积83.15万公顷,产量损失9418.63万千克,产值损失101700.9万元。2008年全国烟草病虫害发 生面积83.86万公顷, 产量损失6957.01万千克,产值损失77355.34万元。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和 昆虫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害虫200多种[1]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各种病虫害和杂草,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必然使用各种化学农药。目前我国烟区普遍使用的农药主要有4大类,即用来防治田间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地 老虎等害虫的杀虫剂, 如吡虫啉、敌百虫、辛硫磷等;用来防治烟株青枯病、根黑腐病、赤星病、黑胫病等病害的杀菌剂,如菌核净、百菌清、甲霜灵、精甲霜 灵、 病毒特、赤斑特、代森锰锌等;用来防除田间杂草的除草剂,如除草通、宝成等;还有一些生长调节剂,如氟节胺、抑芽敏等。 作为一类烟草中存在的非烟有害物质,农药残留必然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随着人们对吸烟与健康的关注以及我国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 有关 “烟草制品成分管制”、“烟草制品披露的规定”约束条款的逐步实行,社会舆论对烟草安全的质疑声和烟草消费者对烟草制品安全性的要求日益高 涨。因此, 烟叶中农药残留的量及其对吸烟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在烟叶生产中农药残留如何加以严格控制并消除,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众多学者非常关注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源有害 物质农药残留的研究, 提高烟草制品的吸食安全性,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在烟草和其他农作物农药残留消 解动态方面所取得的研究结果, 并从我国烟草生产中所广泛使用的农药及其残留降解途径、 目前国内外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烟草生产、加工和燃吸过程中农药残留消解动态研究等方面加以综述。 1我国烟草生产中主要使用的农药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烟草生产上使用的农药主要以杀虫剂为多,占总用量的68%,其中有机磷农 药又占杀虫剂用量的70%以上[2] 。按照其化学结 构划分, 杀虫剂主要有5类,即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新烟碱类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是由碳元素、氯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分为以苯为原料合成和不以苯为原料合成的有机氯农药两种。以苯为原料的品种,如DDT 、六六六,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在水中溶解度低,脂溶性强,易被植物和动物等有机体吸附,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残留时间久,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