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程的半年时间里,偶得机会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所领会,特写下这篇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全文共分为15个主题,分别从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驳资产阶级专政、驳“左”倾空谈主义、驳顽固派、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四个时期、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面解释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构拟了中国未来社会的蓝图、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与纲领、对于推动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不仅科学地分析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其特点、世界形势和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而且他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阶级关系等基本国情,根据世界背景下中国历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变化态势,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在于“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已认识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时间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的真理。而历史也充分证明,正是坚持了这一体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本质特征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引领中国革命不断发展、中国人民不断前进和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正确理论。因此,在今天,学习、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促使我们以科学的精神去探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强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坚持解放思想精神的自觉意识。

如果现在问起来:为什么中国在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我想,这就由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决定。而毛泽东能站在最宏观的位置考虑中国国情,并从分析中国社会着手,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应用了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全面辨证的看问题的方法,以及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清晰地把握住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当时来说这真是不简单。

现今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中还是需要把握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不是说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的陈年旧事就没有它存在利用的价值了,历史的车轮不

停在转动,如果现在人把优秀的忘记了,反而把腐败的铭记了,那社会就真的倒退了。毛泽东何以在28年间缔造一个中国?他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也没有留过洋,就这么一个文弱书生为什么能够缔造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从此改变世界格局,改变几十亿人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重新学习、认识毛主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及他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正确处理在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完整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理解邓小平理论,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方针政策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