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哈工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哈工大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s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40 习题课学时:0 实验学时:24 上机学时:0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汇编语言和计算机原理

一、课程教学目的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使学生较全面的理解操作系统的特点,了解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学习后应对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系统软件,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系统的了解,并且可为以后进行较深层的软件研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序言、操作系统引论(4学时)

(目标、作用、模型、特征、功能和服务、计算机的组成技术和系统结构与OS的联系与支持)。

2、处理机管理和进程的描述(6学时)

中断、中断处理;并发进程特征;前趋图;处理机进程调度;线程的概念,进程及线程的描述与控制

3、进程的同步与通信(10学时)

进程的状态转换;PCB的主要内容;进程的互斥与同步,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量机制,经典进程同步问题,管程机制;进程通信;死锁的概念,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如何防止、解除死锁,银行家算法。

4、存储管理(8学时)

程序的装入和连接: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虚存的概念;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硬件支持,页面分配、页面调度策略,页面置换算法(如OPT、FIFO、LRU、LFU等)、虚拟存储器;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5、设备管理(4学时)

设备管理程序的主要功能:I/O系统的组成(结构,I/O设备,设备控制器,I/O通道),I/O

控制方式,缓冲处理,设备分配,SpooLing技术。

6、文件系统(3学时)

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目录管理、共享和保护。

7、操作系统接口(2学时)

命令接口、程序接口(系统调用及实现过程)、图形接口

8、系统安全性介绍、复习(2学时)

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掌握操作系统课程所述内容的概念、原理、方法、技术,使学生较全面的理解操作系统的特点,了解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学习掌握认识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如何实现对处理机、内存、文件、设备和作业的管理。

2、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和程序。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例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优先数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2)要求深刻领会银行家算法的实质及其实现过程。

(3)要求学生用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构造分区描述器,编制分区分配算法和回收算法,讨论不同放置策略的特点。

(4)要求学生领会文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管理方法。

3、考试形式

期末笔答试卷加平时成绩本课程综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

书面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实验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哈工大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1203601 学号 120360117 姓名乐云 指导教师周学权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1203601 学号 120360114 姓名郭鑫 指导教师周学权

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1 使用虚拟机安装系统 4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虚拟机软件的使用。 2.了解使用虚拟机安装Windows及Ubuntu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1. 安装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 2. 配置VirtualBox环境安装WindowsXP,并在虚拟机中启动windowsXP。 3. 配置VirtualBox环境安装Ubuntu 10.10,并在虚拟机中启动Ubuntu。【实验环境】 VirtualBox4.0 Windows XP Ubuntu 8.04 【实验过程】 一、创建虚拟机 首先运行VirtualBox,单击左上角的“新建”。 单击下一步。

出现如下图的界面,在名称后输入自己起的名字,如test 选择自己想要安装的系统类型和版本,本次试验是安装windows xp系统 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 接下来是设置虚拟机的内存大小,本次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内存为4GB,所以我选择分配给我的虚拟机的内存为512MB,然后单击下一步。 接着创建虚拟硬盘,选择创建新的虚拟硬盘,单击下一步。

选择虚拟硬盘的类型,默认选择了VDI类型,单击下一步。 接下来选择为动态扩展类型,因为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不大。单击下一步。 动态扩展:如果你为你的虚拟磁盘分配的是10G空间,虚拟磁盘占用真实磁盘空间的范围就为0~10G。 固定大小:如果你为你的虚拟磁盘分配的是10G空间,虚拟磁盘占用真实磁盘空间永远不是10G,不管虚拟磁盘空间是否被全部使用。 选择虚拟机在本地磁盘中的位置和大小,单击下一步。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正式版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4 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功能 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熟练掌握: 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作业管理 内容: 1.作业的基本概念 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 3. 用户接口 4. 分时作业管理 熟练掌握: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哈尔滨工业大学操作系统2001真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操作系统考研试题 一.判断改错题(10分)(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认为正确在括号内打“√”;若不正确打“╳”,并改正。) 1.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中断处理和系统资源共享。() 2.临界区是进程执行程序中对临界资源访问的那一段程序代码。() 3.可执行目标程序是在经重定位后装入产生的。() 4.采用spooling技术,就可使独占设备增加,使用户同时面对独立的同类设备。() 5.打开文件的目的是把该文件的有关目录表复制到主存中约定的区域,以建立用户和该文件的联系。() 二.填空(15分) 1.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进行()的程序,是() 和用户的接口。 2.操作系统中进程的状态有许多种,但最基本的代表其生命周期的三种状态为()、()、()。这三种状态间的转换称为()。 3.调度算法中,FIFO算法,也称为()法,它总是将处理机分配给()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 4.存储管理的目的是()和(),它的功能是 ()、()和()。 6.通道是一种硬件设施,它是一种专用的、有很强()的部件。 7.文件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设置()来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三.简答题(30分) 1.程序顺序执行与并发执行有什么不同? 2.父进程创建子进程是否等价于主进程调用子程序?为什么? 3.什么是“内存碎片”?应怎样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4.缓冲技术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5.文件具有哪三大基本特征? 6.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是,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四.单项选择题(15分) 1.对于给定的信号量s ,等待操作wait(s)(又称P操作)定义为:if s>0 then ( ) eles挂起调用的进程。唤醒操作signal(s)(又称V操作)定义为: if 存在等待的进程 then 唤醒这个进程 else()。 当s 被初始化为1时,代码段:(); {临界区} 定义了一个临界区,();这种临界区通常称为()。 选择:A~D:①s:=0②s:=s+1③s:=s-1④s:=1⑤signal(s+1) ⑥wait(s-1)⑦signal(s)⑧wait(s) E:①模块②类程③管程④线程 2.虚拟存储器的作用是允许(),它通常使用()作为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调度算法与( )基本相似,即把要经常访问的数据驻留在

操作系统习题集[哈工大]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响应时间)、(可靠性)。 2、Windows98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得操作系统。 3、当前作为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是(c) a、Windows b、UNIX c、Linux d、OS/2 4. 操作系统的地位: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既管硬件,又管软件,它为其它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5.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最初是手工操作阶段,需要人工干预,有严重的缺点,此时尚未形成操作系统 2. 早期批处理分为联机和脱机两类,其主要区别在与I/O是否受主机控制 3.多道批处理系统中允许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与单道批处理系统相比有质的飞跃 6.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多道批处理系统 1)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多道、成批 2)批处理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3)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 1)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它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的。共享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 2)分时系统的特征: 同时性:若干用户可同时上机使用计算机系统 交互性:用户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独立性:系统中各用户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或破坏 及时性: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响应 3)优点主要是: 响应快,界面友好 多用户,便于普及 便于资源共享 3.实时系统 1)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很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立即处理 2)典型应用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3)与分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4.个人机系统 1)单用户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特征: 个人使用:整个系统由一个人操纵,使用方便。 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的方式,图形界面。 管理方便:根据用户自己的使用要求,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 适于普及:满足一般的工作需求,价格低廉。 2)多用户操作系统多:代表是UNIX,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多优点。 ①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哈工大威海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1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 110420x 学号: 1104202xx 姓名: xxx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实验一进程同步和互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临界资源、临界区概念及并发进程互斥、同步访问原理。 2.学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多线程编程的方法。 3.掌握利用VC++或Java语言线程库实现线程的互斥、条件竞争,并编码实现P、V操作,利用P、V操作实现两个并发线程对有界临界区的同步访问。 4.通过该实验,学生可在源代码级完成进程同步互斥方案的分析、功能设计、编程实现,控制进程间的同步、互斥关系。 二、实验要求 1.知识基础:学生应在完成进程和线程及调度等章节的学习后进行。 2.开发环境与工具: 硬件平台——个人计算机。 软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VC++语言或Java语言开发环境。 3.运用高级语言VC++或Java语言线程库及多线程编程技术进行设计实现。 三、实验内容 1.实现临界资源、临界区、进程或线程的定义与创建。 2.利用两个并发运行的进程,实现互斥算法和有界缓冲区同步算法。

四、程序流程图 1. 2.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

消费者: 五、实验结果 1.互斥问题

2.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六、结果分析 有上述程序运行结果可知,此次试验已经基本达到了实验要求,在互斥问题中,由于采用了“模拟一个竞争条件——全局变量”来建立互斥,所以不会明显的条件来判断2个线程是否正确、独立的运行,所以,在运行时间上加以限制,让2个线程在有序运行时只能持续15秒。 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最大上限为10,并且生产者只能生产“同一种物品”,而消费者也只能购买“同一种物品”。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实用操作系统试验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X13 课程类型:学科通修课程 课程名称:实用操作系统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Operating Systems 课程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徐虹何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及Windows 和Unix 操作系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建立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的并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此外,操作系统用到的各种算法也是学生加强算法锻炼的好机会,对日后从事系统开发方面的工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门实验课程是对《实用操作系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实用操作系统》教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加强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深入而直观地理解操作系统使用的各类算法,提高学生自适应能力,为将来使用各类新出现的操作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1 进程管理 【实验要求】 掌握子进程的创建、父子进程的通信及其原理。 【实验内容】 ●熟悉linux环境的基本使用命令,熟悉使用vi、gdb、gcc等编程工具或软件 ●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子进程并发执行,输出并发执行的消息, 如: 父进程正在执行….. 子进程1正在执行….. 子进程2正在执行….. 一段时间后,父进程杀死子进程,然后结束自己的进程,分别显示: 子进程1被父进程杀死 子进程2被父进程杀死 父进程结束 实验2 使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

安全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安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Security Oper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TX104060适用专业:信息安全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学分数:3 总学时数:48 实验(上机)学时:8 考核方式:院系考 执笔者:赵锋编写日期: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安全操作系统》是面向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它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一般维护,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 1、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特性和主要功能。 2、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UNIX命令行格式,分时概念。 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主要操作系统产品系列。 第二章:进程管理 1、掌握:进程定义,临界区概念,进程的状态及其变化,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2、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概念,进程的组成,进程管理的基本命令,信号量和P、V操作及其应用。 3、了解:进程间的通信。 第三章:作业管理 1.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先来先服务法、时间片轮转法、优先级法。 2.理解:调度级别,性能评价标准,UNIX常用调度命令。 3.了解:Shell命令执行过程,其他调度算法。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1、掌握: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及相应概念,分页和分段的概念,虚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

学分:3 学时:54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于其中的重要部分辅之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体系结构和重要算法;对深入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工作的原理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和运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软件设计水平和计算机应用的技术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 后续课程: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 二、教学方法 1、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借助PPT课件展示必要信息。 2、在一种操作系统环境下,通过演示相关的命令以及运行前期准备的程序代码来辅助学生理解实际系 统的构造机理。 3、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章节安排必要的实验。 4、随课堂内容布置并批改课后作业。 5、实验教学环节:结合一种实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实施相关实验,强化实验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 动手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教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教学周为十八周,每周3个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12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通讯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进程的概念,并以进程管理为主线,协调组织计算机内的硬软件资源。结合进程的管理分析存储管理机制、系统调度机制、文件存储和访问机制以及设备驱动机制。 五、教材编选原则及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选择教育部组编教材或权威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N16103010 总学时(实践学时):45(10) 执笔者:郭迎九 修(制)订日期:2015.9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审阅者: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养成踏实认真、刻苦钻研的基本素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操作系统概论(讲授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列举已有的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的分类,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及配置、"生成"概念。掌握至少一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定义及发展;操作系统的形成和五大类型;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表征操作系统的属性;操作系统的配置、"生成"概念。至少一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教学要求 1. 了解如何认识、熟悉和解剖操作系统; 2. 掌握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3.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选择一种); 5.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重点: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难点: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二)进程管理(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通过讲解进程PCB结构以及进程的状态转换图,使学生掌握进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通过讲解多进程管理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例子使学生掌握进程的通信、进程调度以及同步、互斥防止死锁的算法。 教学内容 进程的定义;进程的五个基本特征;程序与进程的对比;进程与线程;进程控制块;进程的描述;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信号灯;死锁及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教学要求 1. 掌握操作系统核心运行与“进程”的基本概念及“进程”的基本转换状态与应用特点; 2. 掌握操作系统进程的概念及与线程的关系; 3. 掌握作业的概念; 4. 了解操作系统核心运行及状态转换; 5.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程序编制; 重点:操作系统进程的概念及与线程的关系; 难点:作业的概念。 (三)文件管理(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列举C程序中文件操作的例子函数,讲解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使学生掌握文件的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以及文件的存储目录和存取方法以及安全机制。 教学内容 文件管理的任务与功能;文件的结构与分类;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文件的目录结构;文件的存取控制和安全机制;文件系统与模型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件系统的编程设计; 2.理解文件系统的目录分类管理特点; 3.掌握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统管理; 重点:文件的基本存取控制和系统管理 难点:文件系统的目录分类管理特点;文件系统的编程设计 (四)存储管理(讲授4学时)

操作系统试卷A

哈工大华德学院 年 季学期 试题( 卷) 考试时间: 分 考试形式: 卷 适用班级: 1.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分类,( )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A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B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C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D .分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2. 下面关于并发性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 A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B .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C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 3.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发生变化,不可能出现的状态变化情况是( )。 A .运行变为就绪 B .运行变为等待 C .等待变为就绪 D .等待变为运行 4. 死锁的预防是根据( )而采取措施实现的。 A .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 B . 使进程的推进顺序合理 C .破坏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D . 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5. 在操作系统中,P 、V 操作是一种( )。 A . 机器指令 B . 系统调用命令

6.若信号量S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等待进程。 A.0个B. 1个C. 2个D. 3个 7.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 )。 A. 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 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 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 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8.把作业地址空间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主存的物理地址称为()。 A. 加载 B. 重定位 C. 物理化 D. 逻辑化 9.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虚拟存储 B. 保存用户和系统的各种信息 C.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D. 都不对 10.关于通道、设备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关系,下面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控制器和通道可以分别控制设备 B. 控制器、通道和设备可以并行工作 C. 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控制设备进行工作 D. 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 2. 网络操作系统把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有机地互连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 3.信号量代表某类资源的实体,当信号量大于0时,其物理意义是();当信号量的值小于0时,其物理意义是 ()。

哈工大《操作系统》实验6

输入命令“c”,continue程序的运行,Bochs一如既往地启动了Linux 0.11。 )在Linux 0.11下输入(或拷入)test.c,编译为test,运行之,打印如下信息:

使用命令“u /7”,显示从当前位置开始7条指令的反汇编代码,如下: “sreg”命令: 可以看到ldtr的值是0x0068=0000000001101000(二进制),表示LDT表存放在GDT表的1101(二进制(十进制)号位置。而GDT的位置已经由gdtr明确给出,在物理地址的0x00005cc8。用“xp 0x00005cb8”查看从该地址开始,32个字的内容,即GDT表的前16项,如下:

sreg输出中,ldtr所在行里,dl和dh的值一致, 52d00068 0x000082fd”将其中的加粗数字组合为“0x00fd52d0”,这就是LDT表的物理地址。“xp 下,页目录表的位置由CR3寄存器指引。“creg”命令可以看到: 说明页目录表的基址为0。看看其内容,“xp /68w 0”: 其中第65个页目录项就是我们要找的内容,用“xp /w 0+64*4”查看: 从该位置开始查找3号页表项,得到(xp /w 0x00fa7000+3*4): 067是属性,显然P=1, 线性地址0x10003004对应的物理页框号为0x00fa6,和页内偏移0x004接到一起,得到0x00fa6004,这就

这个数值确实是test.c中i的初值。 现在,通过直接修改内存来改变i的值为0,命令是:setpmem 0x00fa6004 4 0,表示从0x00fa6004地址开编写producer.c、consumer.c,编译运行 问题回答: )对于地址映射实验部分,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几步(不超过4步),并给出你获得的实验数据。 第一步是:寻找保存变量i的虚拟地址ds:0x3004所对应的LDT,ldtr的值是0x0068=0000000001101000(二进制),表示LDT表存放在GDT表的1101(二进制)=13(十进制)号位置。 GDT的位置已经由gdtr明确给出,在物理地址的0x00005cb8。dl和dh的值分 0x52d00068,0x000082fd。组合出LDT表的物理地址0x00fd52d0。 第二步是:由ds:0x0017=0000000000010111(二进制),所以RPL=11,可见是在最低的特权级(因为在应用程序中执行),TI=1,表示查找LDT表,索引值为10(二进制)= 2(十进制),

教学大纲2-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第2版)-文东戈-清华大学出版社

《Linux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0204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执笔人:审核人:审批人: 一、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1. 课程简介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实践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能灵活运当今主流的操作系统构建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管理、搭建各种网络服务、不同平台下的软件开发及移植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并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Linux是自由软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研究、软件技术研究、网络服务后台系统等需要高可靠性、高复杂度的环境之中。因此,学习使用Linux也成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所必备的技能之一。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控制管理、系统性能优化管理及软件系统的架构分析及不同平台移植等知识,对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课程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毕业要求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实践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平台的组网、建网、管网以及软件程序设计、平台移植的基本知识,提高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目标分解为以下子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内核和管理,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 (2)理解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以及不同操作系统与其平台下软件的关系,掌握不同的操作系统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 (3)掌握类Uni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分时终端下的系统管理、网络服务构建以及该系统下的编程开发等知识。 (4)具备不同网络操作系统下的各种服务的构建与维护能力、网络编程、多平台软件开发与移植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不同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平台上的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