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业务数据分析报告

中医医院业务数据分析报告
中医医院业务数据分析报告

2011年度河南省中医医院

业务信息分析报告

2012年1月,业务处对全省各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度业务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总体情况和主要业务指标

根据全省267家中医医院上报业务信息统计, 2011年全省中医医院开放床位42215张,门急诊量22,777,236人次,出院人数1,093,496人次。床位使用率85.55%,较去年增加1.65个百分点(图1);

床位周转次数28.69次/年,与去年基本持平(图2);

05

1015202530

2010年2011年2010年-2011年床位周转次数(次/年)对比图2

平均住院日数10.88天,与去年基本持平(图3);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0年

2011年

2010年-2011年床位使用率(%)对比图1

2

4

6

8

10

12

2010年2011年2010年-2011年平均住院日(天)对比图3

门诊人均费用87.19元,较去年增加13.75%(图4),

人均住院费用3783.81元,较去年增加8.78%(图5),按住院日均费用计算,增加19.61元。

2010年-2011年门诊人均费用对比表 图

4

2010年-2011年人均住院费用对比表 图5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45.65%,较去年降低了3.72个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48.60%,较去年增加了6.83个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比例为49.64%,较去年增加5.87个百分点。若将饮片收入不计入药品总收入,则全省中医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37.33%(2010年为40.34%)。以上数据显示全省中医医院业务收入结构近年来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状态。近年来,全省中医医院药品收入总体比例处于40%左右的较好状态。2011年,开展全省中医医院管理重点内容进行指标考核,考核过程中计算药占比时饮片收入不记入药品收入,受政策

鼓励影响饮片的应用量有所增加。

2011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 图6

2011年药品收入中各项所占比重 图7

院21家,县级以上中医医院122家,其他中医医院119家。从分级分析结果看,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业务运行情况及主要业务指标明显优于县级中医医院。

(一)省直中医医院5家,2011年开放床位数4,620张,较去年增长31.44%。门急诊量达到2,504,158人次,

较去年增长6.71%。出院人数达到92,331人次,较去年增长24.51%。床位使用率达到101%,较去年降了10.2个百分点。床位周转次数为19.98次,较去年基本持平。平均住院日为18.37天,减少0.87天。人均门诊费用为167.50元,较去年增加20.67%,人均住院费用为10365元,较去年增长10.57%。人均每日住院费用564.24元,同比增长15.81%。

业务收入达到18.04亿元,增长28.6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49.39%,降低2.6个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62.29%,增长个13.14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比例为34.60%,降低了个1.33百分点。

(二)全省三级中医医院19家,较去年增加了5家,2011年开放床位为12,259张,较去年增长27.13%。门急诊量达到7,029,799人次,较去年增长27.93%。出院人数达到249,745人次,较去年增长41.97%。床位使用率达到93.81%,较去年降了2.99个百分点。床位周转次数为21.99次,同去年基本持平。平均住院日为15.57天,减少0.43天。人均门诊费用为116.21元,较去年增加5.91%,人均住院费用为7855.95元,较去年增长7.20%。人均每日住院费用504.56元,同比增长10.16%。

全省三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达到34.09亿元,增长44.02%。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44.22%,降低3.98个

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56.08%,增长9.66个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比例为38.30%,增长0.36个百分点。

根据2011年数据统计,在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方面,全省三级中医医院业务运行情况如下(表1、2)。

2011年三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排序表1

2011年三级中医医院平均业务效率(按照开放床位床均业务收入排序序)表2

(三)全省市级中医医院21家,2011年开放床位8,796张,同比增长11.89%。门急诊量达到5,706,814人次,同比增长8.08%。出院人数达到177,169人次,同比增长17.15%。床位使用率达到87.46%,同比增长4.02个百分点。床位周转次数为22.43次,同比增加1.42次。平均住院日为14.23天,同比增加了0.45天。人均门诊费用为92.36元,较去年增长了2.06%,人均住院费用为6320.11元,较去年增长了12.84%。人均每日住院费用444.14元,同比增长9.25%。

全省市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达到18.53亿元,同比增长28.7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40.87%,同比降低6.59个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48.91%,同比增加4.16个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比例为52.06%,同比增加8.05个百分点。

根据2011年数据统计,从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考虑,全省市级中医医院业务运行情况如下(表3、4)。

2011年市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排序表3

2011年市级中医医院平均业务效率(按照开放床位床均业务收入排序)表4

(四)全省122家县级中医医院,2011年开放床位为22,321张,同比增长14.00%。门急诊量达到1,290,663人次,同比增长16.54%。出院人数达到732,203人次,同比增长18.75%。床位使用率达到86.28%,同比增加了5.19个百分点。床位周转次数为35.19次,同比增加2.39次。平均住院日为8.95天,同比增加了0.14天。人均门诊费用为68.28元,较去年增加了19.52%,人均住院费用为2,431.65元,较去年增长了6.10%。人均每日住院费用271.69元,同比增长4.44%。

全省县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达到29.73亿元,同比增长24.92%。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46.10%,同比降低2.29个百分点。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37.82%,同比增加了4.96个百分点。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的比例为59.47%,

同比增加了12.08个百分点。

根据2011年度数据统计,全省业务运行情况较好县级中医院如下(图5、6、7)。

2011年县级中医医院业务收入前30家表5

2011年县级中医医院(前30家)平均业务效率(按照开放床位床均业务收入排序)表7

(五)纳入本年度业务信息统计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共108家,其中二级以上中医医院12家。民营中医医院数约占全省中医医院数量的40%,达到二级以上规模的有12家,约占全省中医医院数量的12.5%。据统计,2011年民营中

医医院开放床位数5057张,占全省中医医院开放床位总数的11.98%,门急诊量1,989,828人次,占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量的8.74%,业务收入约为5.4亿元,仅占全省中医医院业务收入的7.6%。

2011年民营中医医院业务运行情况占全省中医医院业务运行情况的比重(图13)

通过2011年数据分级分析显示,全省三级、市级及县级中医医院床位数增长速度较快,业务收入、门急诊人次及出院人数均呈现大幅度提高。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各级中医医院发展良好,在这种良好的势头下,各级中医医院如果能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将会在良性轨道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民营中医医院对社会提供的中医药服务比较有限,民营医院的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三、与同级西医医院比较

据统计,2011年我省三级中医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116.21元,是同级西医院的62.67%;每出院病人费用7855.95元,为同级西医院的95.58%;二级中医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68.28元,是同级西医院的47.80%;每出院病人费用2431.65元,为同级西医院的62.13%。住院患者每床日平均费用三级中医院为504.56元,是同级西医院的

77.17%,二级中医院为271.69元,为同级西医院的68.03%。中医药服务价格较低,单纯指标看有一定优势。但需要从收治病种、外埠病人比例、疑难危重比例方面进一步综合考虑,各医院应据此进行本单位具体分析,以寻找定位,确立优势。

三、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总体情况分析

从2011年统计数据看,我省中医医疗机构与床位均呈快速增长趋势,门急诊总量及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床位使用率略有增长,控制在85%左右,处于相对合理状态,有助于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可能因中医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医疗环境的改善,服务内容的优化,病人结构的变化,中药材价格大幅度增长等因素,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和每出院病人日均费用有所增长。提示我省中医药服务发展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同时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释放的医疗需求已基本处于稳定,医疗机构今后要把竞争的重点放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来。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中医医院收入结构得到改善,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逐年提升,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逐年增长(2009年15.16%、2010年18.28%、2011年24.13%),中医药特色淡化的趋势逐渐得到遏制。从分级数据看,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各自存

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市级以上医院仍需注意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县级医院近一段时期则要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发展中解决好特色优势问题。

(二)中医医院规模及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省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规模(开放924张床位)是同级省级西医医院的30%左右,市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规模(381张)是同级西医医院的43.6%。县级中医医院平均床位(170张)是同级县级人民医院床位的20%左右。西医院床均固定资产比中医医院多11.15万元,院均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为1023.12万元,是中医医院的近两倍。

中医医院与西医院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设施条件上还是综合实力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这一差距正在快速扩大,竞争的不对称性日益显著,给中医医院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对县级医院的建设投入大部分投向了县人民医院,且单体投入资金规模较大。若投入用于建设病房楼,则县人民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床位增量将大于县中医院发展后的存量,县级中医院必须在积极寻求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依靠差异性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策建议:

积极争取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千方百计改

善基础设施,尽快扩大医院至合理规模,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中医医院规模,能够迅速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竞争力,有利于中医医院扩大医疗服务比重,有利于降低社会医疗费用,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减少社会整体卫生支出,有利于遏制医疗垄断和技术垄断,增加广大群众就医选择。

(三)中医医院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7年的医院管理评价,大多数医院管理趋于规范,但精细化管理有待深入,制约医院良性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部分医院运行指标与医院发展方向、办医理念脱节,重效益、轻效率,重收益、轻结构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体现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指标不高。

分析:

一是合理的病床使用率、合理的床位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日代表着比较理想的工作效率。省级医院的指标中过高的床位使用率与床位周转次数偏低意味着收治病种结构不合理,分级治疗体现不佳。县级中医医院床位周转次偏高,周转次过高说明医院在诊疗住院指征等方面把关不严,存在过度治疗行为。

二是医院业务绩效及结构有待改善。全省中医医院人均业务收入仅为西医院的48.91%,省市两级超过30万元的医院有4家,低于15万元的省市两级医院共有10家,占省市

两级医院总数量的38.5%。县级低于人均业务收入低于5万元医院有的17家,占县级中医医院数量的15.32%。人均业务收入偏低的医院,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偏低,二是非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过大。

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细化管理内涵,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遴选医院运行核心指标实行动态考核评价,积极引导医院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医院良性发展。

二是通过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调整、项目建设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增强医院发展动力。医院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医院,要制定措施,压缩非医疗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医院绩效,提升医院发展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