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农历甲子纪年对照表(1804年-2103年)

公历、农历甲子纪年对照表(1804年-2103年)
公历、农历甲子纪年对照表(1804年-2103年)

公历年、农历年属生肖对照表(1804年-2103年)

说明:如计算1840年以前的年份属相对照公历年份,就将该属相公历年份减去60的倍数就行了。

阳历转化成农历法

阳历转化成农历法

————————————————————————————————作者:————————————————————————————————日期:

c++中怎样将阳历转化成农历 已关闭20[ 标签:c++, 阳历, 农历 ] 小^鱼、2011-05-03 11:06 推荐答案 一、原理篇 1.公历转换农历的算法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与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转换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完成,其中的转换比较复杂,原因是农历的制定相当复杂,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 比较常用并且比较简单的公历转换农历算法就是查表方法。首先要保存公历农历的转换信息:以任何一年作为起点,把从这一年起若干年的农历信息保存起来(在我的C++类中,是从1900年作为起点的。选择一个起始点的思想十分重要,在下面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中也体现到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来转换公历农历的呢?是查阅历书,历书中有每一天的公历农历,直接一查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当然可以,但是这样做要收录每一天的信息,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简化这些信息。如何简化呢? 要保存一年的信息,其实只要两个信息就可以了:(1)农历每个月的大小;(2)今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闰月的大小。用一个整数来保存这些信息就足够了。具体的方法是:用一位来表示一个月的大小,大月记为1,小月记为0,这样就用掉了12位,再用低四位来表示闰月的月份,没有闰月记为0。比如说,2000年的信息数据是0x0c960,转化成二进制就是1100100101100000,表示的含义是1、2、5、8、10、11月大,其余月小,低四位为0说明没有闰月。2001年的农历信息数据是0x0d954,其中的4表示该年闰4月,月份大小信息就是0x0d95,具体的就是1、2、4、5、8、10、12月大,其余月小。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在我的C++类中是用m_lunarInfo这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的。 下面就是公历转换成农历的具体算法: (1)计算所求时间到起始年正月初一的天数。 (2)从起始年份开始,减去每一月的天数,一直到剩余天数没有下一个月多为止。此时,m_lunarInfo的下标到了多少,就是减去了多少年,用起始年份加上这个下标就可以得到农历年份,然后看减去了几个月。如果本年不闰月或者闰月还在后面,就可以直接得到农历月份,如果在闰月月份数后面一个月,则这个月就是闰月。剩余的天数就是农历日。(具体实现时有所改进。) 2.利于泰勒公式巧算星期 在应用数学中有一个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的公式,这就是泰勒公式。公式如下: w = [c÷4] - 2c + y + [y÷4] + [26(m+1)÷10] + d - 1,其中w就是所求日期的星期数。如果求得的数大于(小于)7,就减去(加上)7的倍数,直到余数小于7为止。式子中c是指公

中华干支纪年对照表

中华干支纪年对照表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对照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对照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公元前:299729962995299429932992299l29902989298829872986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公元前:298529842983298229812980297929782977297629752974 干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 公元前:29732972297l297029692968296729662965296429632962 干支: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 公元前:296129602959295829572956295529542953295229512950 远古代:伏羲01 羲02羲03羲04 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公元前:294929482947294629452944294329422941294029393938 伏羲代:羲05羲06羲07羲08羲09羲10羲11羲12羲13羲14羲15羲16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公元前:293729362935293429332932293129302929292829272926 伏羲代:羲17羲18羲19羲20羲21羲22羲23羲24羲25羲26羲27羲28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公元前:292529242923292229212920291929182917291629152914 伏羲代:羲29羲30羲3l羲32羲33羲34羲35羲36羲37羲38羲39羲40 干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 公元前:291329122911291029092908290729062905290429032902 伏羲代:羲4l羲42羲43羲44羲45羲46羲47羲48羲49羲50羲51羲52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我也尝试过。曾读过「高平子」天文前辈所着「学历散论」了解古历的变更和阴阳历的缺陷。才知道由於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确定无公式可寻。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阴历最大的问题是在如何置闰。好像不难,因为阴历基本法则如下: * 月朔日即是初一 * 月以中气得名 * 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 * 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 如果,日月转动循还有规则的话,推演一套阴阳历转换的公式并不难。问题在有时一个太阴月比一个太阳月还要长。如此一个太阴月就有可能包括两个中气。此双中气月後的阴历月名就全部乱掉了,直到下一个「假」闰月後才调整过来。 一般人接触到的阴阳历是民用历法,它是政府颁令的以东经120度计算的历法或称中原标准时间或北京时。如果,我们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来重新计算阴阳历,民用历法的置闰法则出了很大的问题。不同时区的闰月可能落在不同月。换言之,在一百年内,任何两个时区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高平子前辈书中提到了「历理置闰法」。如果应用历理置闰法到不同时区,则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如此不同时区、不同经度的阴

阳历置闰之问题就消失了。民用置闰和历理置闰的不同是: * 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简言之,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由此可知,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了。 基於这些理由,我着手寻找天文公式计算精确的太阳和月亮在纬度的时间。当年没有网路,发了大半年於美国南加州各大图书馆及大学,找寻答案。1993年出版了「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书中精确的天文日月时间只从1900到2010年。因恐2011後时间误差超过一分钟,不够精确,不敢印出。今年2002从网路资讯,确定太阳和月亮时间的精确度後,百忙中重新整理资料,提供给需要阴阳历转换公式的朋友。 整理出的太阳和月亮时间数字是从西元1年到2246年。有历理和中国民用两套历法。数字内容清清楚楚的看出民用历法的敝端。例如,从西元1600年到2246年,民用历法双中气的阴历月有22个,历理历法只有5个。民用历法甚至在2033、2128和2242年中,三个月之间居然跑出两个双中气;换言之,三个月中多出两个「假」闰月。前後12个阴历月中有三个闰月,闰月的去留造成许多学者的讨论和困恼。历理历法在此三年中,却没有发现到双中气阴历月。闰月的去留只要把双中气月後的「假」闰月取消,则历理历法近乎於完美。 由此可知,民用历法问题很大,应该废除。上次阴阳历重大改历在1645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公元前1122 -公元前77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周武王发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己卯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121年庚辰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120年辛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119年壬午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118年癸未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六年公元前1117年甲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乙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115年丙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114年丁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113年戊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12年己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111年庚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六年公元前1110年辛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109年壬辰年周成王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108年癸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7年甲午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106年乙未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105年丙申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二年公元前1104年丁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三年公元前1103年戊戌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四年公元前1102年己亥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庚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六年公元前1100年辛丑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七年公元前1099年壬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八年公元前1098年癸卯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九年公

元前1097年甲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年公元前1096年乙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1095年丙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94年丁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93年戊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92年己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年庚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90年辛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七年公元前1089年壬子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八年公元前1088年癸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1087年甲寅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年公元前1086年乙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085年丙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1084年丁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83年戊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1082年己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081年庚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1080年辛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七年公元前1079年壬戌年周康王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78年癸亥年周康王周康王二年公元前1077年甲子年周康王周康王三年公元前1076年乙丑年周康王周康王四年公元前1075年丙寅年周康王周康王五年公元前1074年丁卯年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戊辰年周康王周康王七年公元前1072年己巳年周康王周康王八年公元前1071年庚午年周康王周康王九年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周康王周康王十年公元前1069年壬申年周康王周康王十一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1、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 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 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 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2.公历换算为农历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 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 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 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 (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 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 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 (2099-922)×12.36827=1455.45379月 余数为0.45379月×29.530588日=13.4O日 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 3.计算结果的订正 实际上上列公历换算为农历时常有较大的误差,如熙宁三年四月初一日为公历1070年5月13日,而不是5月19日。通过中国历法所用的于支记日法求算所用两历的干支,对所 求结果加以订正。 如,马依泽公生于回历310年3月20日,自回历历元起算共历日数为: 自回历元旦至其3月20日,共历79日。 自回历元年元旦至309年元旦,共历113个闰年196个平年。又回历历元在公历622年7月16日,已知该日的干支序数为50,癸丑日,减1(因自甲子起算),余49应加入下列算式中, (309 ×354+113+79+49)÷60=1827.116667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公 元 干 支 纪 年 对 照 表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 甲子 1894 1954 2014 甲午1865 1925 1985 乙丑 1895 1955 2015 乙未1866 1926 1986 丙寅 1896 1956 2016 丙申1867 1927 1987 丁卯 1897 1957 2017 丁酉1868 1928 1988 戊辰 1898 1958 2018 戊戌1869 1929 1989 己巳 1899 1959 2019 己亥1870 1930 1990 庚午 1900 1960 2020 庚子1871 1931 1991 辛未 1901 1961 2021 辛丑1872 1932 1992 壬申 1902 1962 2022 壬寅1873 1933 1993 癸酉 1903 1963 2023 癸卯1874 1934 1994 甲戌 1904 1964 2024 甲辰1875 1935 1995 乙亥 1905 1965 2025 乙巳1876 1936 1996 丙子 1906 1966 2026 丙午1877 1937 1997 丁丑 1907 1967 2027 丁未1878 1938 1998 戊寅 1908 1968 2028 戊申1879 1939 1999 己卯 1909 1969 2029 己酉1880 1940 2000 庚辰 1910 1970 2030 庚戌1881 1941 2001 辛巳 1911 1971 2031 辛亥1882 1942 2002 壬午 1912 1972 2032 壬子1883 1943 2003 癸未 1913 1973 2033 癸丑1884 1944 2004 甲申 1914 1974 2034 甲寅1885 1945 2005 乙酉 1915 1975 2035 乙卯1886 1946 2006 丙戌 1916 1976 2036 丙辰1887 1947 2007 丁亥 1917 1977 2037 丁巳1888 1948 2008 戊子 1918 1978 2038 戊午1889 1949 2009 己丑 1919 1979 2039 己未1890 1950 2010 庚寅 1920 1980 2040 庚申1891 1951 2011 辛卯 1921 1981 2041 辛酉1892 1952 2012 壬辰 1922 1982 2042 壬戌 1893 1953 2013 癸巳 1923 1983 2043 癸亥 收藏分享

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我国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天 干 地 支 十 二 生 肖 对 照 肖属: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干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干支: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干支: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干支: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干支: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97 2996 2995 2994 2993 2992 299 l 2990 2989 2988 2987 2986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85 2984 2983 2982 2981 2980 2979 2978 2977 2976 2975 2974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73 2972 297 l 2970 2969 2968 2967 2966 2965 2964 2963 296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61 2960 2959 2958 2957 2956 2955 2954 2953 2952 2951 2950 远古代 伏羲01伏羲02伏羲03伏羲0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949 2948 2947 2946 2945 2944 2943 2942 2941 2940 2939 3938 伏羲代 伏羲05伏羲06伏羲07伏羲08伏羲09伏羲10伏羲11伏羲12伏羲13伏羲14伏羲15伏羲16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37 2936 2935 2934 2933 2932 2931 2930 2929 2928 2927 2926 伏羲代 伏羲17伏羲18伏羲19伏羲20伏羲21伏羲22伏羲23伏羲24伏羲25伏羲26伏羲27伏羲28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25 2924 2923 2922 2921 2920 2919 2918 2917 2916 2915 2914 伏羲代 伏羲29伏羲30伏羲3l伏羲32伏羲33伏羲34伏羲35伏羲36伏羲37伏羲38伏羲39伏羲40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13 2912 2911 2910 2909 2908 2907 2906 2905 2904 2903 2902 伏羲代 伏羲4l伏羲42伏羲43伏羲44伏羲45伏羲46伏羲47伏羲48伏羲49伏羲50伏羲51伏羲5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01 2900 2899 2898 2897 2896 2895 2894 2893 2892 2891 2890 伏羲代 伏羲53伏羲54伏羲55伏羲56伏羲57伏羲58伏羲59伏羲60伏羲61伏羲62伏羲63伏羲6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889 2888 2887 2886 2885 2884 2883 2882 2881 2880 2879 2878 伏羲代 伏羲65伏羲66伏羲67伏羲68伏羲69伏羲70伏羲7l伏羲72伏羲73伏羲74伏羲75伏羲76

北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北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庚申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辛酉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戌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癸亥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癸亥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甲子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乙丑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丙寅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丁卯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戊辰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戊辰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己巳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庚午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辛未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壬申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癸酉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甲戌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乙亥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丙子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丙子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戊寅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己卯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庚辰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辛巳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壬

午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癸未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甲申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年宋太宗赵炅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乙酉年宋太宗赵炅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丙戌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丁亥年宋太宗赵炅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戊子年宋太宗赵炅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己丑年宋太宗赵炅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庚寅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年宋太宗赵炅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癸巳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甲午年宋太宗赵炅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乙未年宋太宗赵炅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丙申年宋太宗赵炅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丁酉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戊戌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庚子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辛丑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壬寅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癸卯年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年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乙巳年宋真宗赵恒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丙午年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丁未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元年公元1008年戊申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二年公元1009年己酉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三年公元1010年庚戌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四年公元1011年辛亥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五年公元1012年壬子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唐朝(公元618—907年) 高祖(李渊)公元农历年号公元农历年号633癸巳贞观七年618戊寅武德元年634甲午贞观八年619已卯武德二年635乙未贞观九年620庚辰武德三年636丙申贞观十年621辛巳武德四年637丁酉贞观十一年622壬午武德五年638戊戌贞观十二年623癸未武德六年639已亥贞观十三年624甲申武德七年640庚子贞观十四年625乙酉武德八年641辛丑贞观十五年626丙戌武德九年642壬寅贞观十六年太宗(李世民)643癸卯贞观十七年公元农历年号644甲辰贞观十八年627丁亥贞观元年645乙巳贞观十九年628戊子贞观二年646丙午贞观二十年629已丑贞观三年647丁未贞观二十一年630庚寅贞观四年648戊申贞观二十二年631辛卯贞观五年649已酉贞观二十三年632壬辰贞观六年

高宗(李治)公元农历年号公元农历年号670庚午咸亨元年650庚戌永徽元年671辛未咸亨二年651辛亥永徽二年672壬申咸亨三年652壬子永徽三年673癸酉咸亨四年653癸丑永徽四年674甲戌上元元年654甲寅永徽五年675乙亥上元二年655乙卯永徽六年676丙子仪凤元年656丙辰显庆元年677丁丑仪凤二年657丁巳显庆二年678戊寅仪凤三年658戊午显庆三年679已卯调露元年659已未显庆四年680庚辰永隆元年660庚申显庆五年681辛巳开耀元年661辛酉龙朔元年682壬午永淳元年662壬戌龙朔二年683癸未弘道元年663癸亥龙朔三年684甲申嗣圣元年664甲子麟德元年文明元年665乙丑麟德二年光宅元年666丙寅乾封元年685乙酉垂拱元年667丁卯乾封二年686丙戌垂拱二年668戊辰总章元年687丁亥垂拱三年669已巳总章二年688戊子垂拱四年

公历、农历甲子纪年对照表(1804年-2103年)

公历年、农历年属生肖对照表(1804年-2103年)公历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828 1829 1930 19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公历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公历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干支年对照表

干支年对照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年干支纪年对应公历年代推算表(公元后)对应属相甲子甲子 4 64 124 184 244 304 364 424 484 544 604 664 724 784 844 904 964 1024 1084 1144 1204 1264 1324 1384 1444 1504 1564 1624 1684 1744 1804 1864 1924 1984 鼠 乙丑乙丑 5 65 125 185 245 305 365 425 485 545 605 665 725 785 845 905 965 1025 1085 1145 1205 1265 1325 1385 1445 1505 1565 1625 1685 1745 1805 1865 1925 1985 牛 丙寅丙寅 6 66 126 186 246 306 366 426 486 546 606 666 726 786 846 906 966 1026 1086 1146 1206 1266 1326 1386 1446 1506 1566 1626 1686 1746 1806 1866 1926 1986 虎 丁卯丁卯7 67 127 187 247 307 367 427 487 547 607 667 727 787 847 907 967 1027 1087 1147 1207 1267 1327 1387 1447 1507 1567 1627 1687 1747 1807 1867 1927 1987 兔 戊辰戊辰8 68 128 188 248 308 368 428 488 548 608 668 728 788 848 908 968 1028 1088 1148 1208 1268 1328 1388 1448 1508 1568 1628 1688 1748 1808 1868 1928 1988 龙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明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明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明(公元1368-公元166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己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庚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辛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癸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甲寅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乙卯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丙辰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丁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戊午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己未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庚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辛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壬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癸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甲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乙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丙寅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丁卯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戊辰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己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庚午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辛未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壬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癸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甲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乙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丙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丁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戊寅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辛巳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壬午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甲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丙戌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丁亥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戊子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己丑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庚寅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辛卯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壬辰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癸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甲午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乙未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丙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丁酉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戊戌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己亥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庚子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辛丑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壬

清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清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清(公元1616-公元1911)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丙辰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二年公元1617年丁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戊午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己未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壬戌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癸亥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甲子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乙丑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丙寅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己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庚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辛未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壬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癸酉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甲戌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乙亥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丁丑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戊寅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己卯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庚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壬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年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