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俄罗斯

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俄罗斯
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俄罗斯

2021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俄罗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半岛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冻土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近年来,岛上陆续发现了数十个“巨坑”,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巨坑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 巨坑的出现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地坑会

A. 引发地表沉降

B. 加剧海水入侵

C. 威胁能源基地安全

D. 加速地表水流失

2. 半岛上液化天然气基地建设采用的是“组装式建设”模式,即部件在其他地方生产,再运至该地组装。采用该建设模式主要是因为半岛

A. 冻土深厚,建设成本高

B. 气候严寒,施工期短

C. 濒临海洋,海运便利

D.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答案】1. C 2. B

【解析】

1. 半岛上巨坑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冻土融化陷落形成。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冻土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结合图例根据巨坑和天然气位置可知,引发了俄罗斯高度关注巨坑,主要是因为担心地坑会是漏气,威胁能源基地安全。故选C。

2. 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带来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是气温低,气候严寒,施工期短,故半岛上液化天然气基地建设采用的是“组装式建设”模式,即部件在其他地方生产。故选B。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俄罗斯地形平坦,平原面积较大,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只有10%左右的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对外贸易特别发达,而俄罗斯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国内生产,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依赖于国内消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据此完成3~4题。

3. 俄罗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只有10%,限制其土地开发的条件主要有

A. 纬度较高、政策限制

B. 地形类型多样、交通不便

C. 气候严寒、水源不足

D. 热量不足、人口分布

4. 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并不发达,其原因可能是

①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高②俄罗斯重工业发达

③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完整④深厚的国内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 D 4. C

【解析】

3. 俄罗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限制其种植业的发展。北部纬度较高地区较寒冷,沼泽广布地势低平,不利于人口生存,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所以,俄罗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集中在南部的伏尔加河流域和东欧平原的部分地区,限制因素主要是热量不足和人口分布,故选D。

4. 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的自给度较高,所以对外贸易不发达,①对,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但俄罗斯轻工业相对较为落后,应当加强国际贸易,促进对外贸易,②错,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历史悠久,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完善,且国内人口众多,具有深厚的国内市场,所以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并不发达,③④对。故选C。

俄罗斯气候复杂多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据此回答5~6题。

5.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6. 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结冰期较长②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

③河流沿岸人烟稀少,无城市④内河航运量小,运费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5. A 6. A

【解析】

5.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但由于俄罗斯领土辽阔,各地区气候有很大的差异.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故选A。

6. 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河流全年结冰期较长。且这些河流大都呈南北流向与俄罗斯境内远东地区与欧洲部分联系路线交叉垂直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故选B。

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为世界重要的金属矿产地(铜、铁、铝土、锰等),炼铝工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在铝土产地(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后,将氧化铝运至贝加尔湖区,在此炼好铝锭后,再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读图,完成7~8题。

7. 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

A. 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

B. 贝加尔湖区附近劳动力丰富

C. 贝加尔湖区附近工业技术力量强

D. 在提炼时污水可排放到湖中净化

8. 铝锭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是因为

A. 当地劳动力丰富

B. 当地技术力量强

C. 当地能源丰富

D. 当地消费市场大

【答案】7. A 8. D

【解析】

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在提炼时污水若排放到湖中,会导致湖泊水污染。莫斯科人口众多,当地消费市场大。铝制品生产,不是高技术产业,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

7. 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A 对。贝加尔湖区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地广人稀,附近劳动力生而知之,B错。开发晚,贝加尔湖区附近工业技术力量较弱,C错。在提炼时污水若排放到湖中,会导致湖泊水污染,D错。

8. 铝锭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是因为莫斯科人口众多,当地消费市场大,D对。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当地劳动力不足,A错。铝制品生产,不是高技术产业,技术要求较低,C错。铝制品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能源不是主要因素,C错。

二、综合题。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材料一图2为沿55°N俄罗斯某湖泊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2017年7月,俄罗斯邀请中国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的东北航道。这条航道是连接东北

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图3为传统航道路线与东北航道示意图。

(1)据图1,描述俄罗斯1月气温分布规律,并从海陆位置角度简要分析其成因。

(2)据图1,分析图中沼泽集中分布区沼泽形成的原因。

(3)读图1,说明莫斯科成为俄罗斯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的主要区位优势。

(4)据图1和图2判断该湖湖水的性质,并简述该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

(1)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0℃到-40℃之间;气温从大陆中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或从东西两侧向大陆中东部地区递减)。成因: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或中部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低)。

(2)原因:纬度高,蒸发弱;冻土发育,水分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河水易泛滥。(3)煤、铁等资源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国内外市场广阔;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有众多科研机关和高等学府,科技力量雄厚。

(4)性质:外流湖或淡水湖。成因: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为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气温分布规律,要说明气温的变化范围和递增或递减的趋势方向。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俄罗斯1月气温分布状况。中部气温最低,低于-40℃,从中部向东西两侧,气温递增。从气温数值分析,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0℃到~-40℃之间。

题目要求从海陆位置度简要分析其成因,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砂石,因此温度变化剧烈,受其影响,沿海

地区冬暖夏凉。读图可知:俄罗斯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海洋比陆地降温慢,气温较高。中部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温快,气温较低。

(2)沼泽指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其形成要考虑四个因素:水源、地形(排水)、蒸发量、下渗。沼泽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关,成因的分析也从来水和流走两方面分析;俄罗斯的沼泽主要分布在:鄂毕河和叶尼塞阿之间(或者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俄罗斯纬度高,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分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河水易泛滥。

(3)工业中心的形成优势条件要从煤、铁等资源丰资源、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莫斯科附近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莫斯科地处东欧平原中部,有便利的水陆交通,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国内外市场广阔;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莫斯科有众多科研机关和高等学府,科技力量雄厚,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湖为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或淡水湖;由图2可知,该湖断层发育,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积水成湖。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70°N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地带,主要树种为针叶树,木材蓄积量丰富,成熟林和过熟林比重达到80%,但发展林业却比较困难。读“俄罗斯主要地形和水系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伯利亚的纬度位置对发展交通运输的影响。

(2)勒拿河中、下游每年晚春时期,常常河水猛涨,请分析其原因。

(3)分析东西伯利亚地区发展林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答案】

(1)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冻土厚且广,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积雪深,时间长,运输时间短。(2)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季节性积雪量多,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晚春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会出现大量冰凌阻塞河道(凌汛);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3)气候寒冷,不利于工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距离市场遥远;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

【解析】

本题考查俄罗斯的交通、河流和林业。

(1)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对发展陆上交通运输的影响,包括线路建设及线路运营两方面。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运输时间短,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2)勒拿河地处中高纬度,河流水源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半年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造成大量融雪水补给河流。河流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冰雪融化,纬度较高的北部河道仍然封冻,所以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形成凌汛灾害。勒拿河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引发水灾。

(3)发展林业的主要障碍可从工业区位因素方面分析,如交通、市场、劳动力、气候等。东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不利于工作。该区域有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距离俄罗斯发达的欧洲部分距离远,市场需求遥远;该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这些都是该区域发展林业的障碍。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覆盖1700 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是平坦的地形并且气候湿润。其西西伯利亚拥有5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泥炭地系统湿地,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发现了一片有多条湖泊和广阔河谷的沼泽。

(1)简述俄罗斯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

(2)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分析连通中俄的石油管道的修建对中俄双方的意义。

【答案】

(1)多为东西走向:多分布于国土南部: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

(2)①蒸发: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②下渗: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排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水源:河水定期泛滥、凌汛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所以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3)对中国:①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局面②有利于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加强我国能源安全③距离近,线路短,进口运费较低(任写2 点即可)

对俄罗斯: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③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④有利于扩大石油出口渠道;扩大市场⑤距离近,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低【解析】

(1)读图可知,俄罗斯领土东西距离远,为加强东西部联系,所以铁路走向多为东西走向,俄罗斯纬度高,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是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分布区,铁路多分布于国土南部,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铁路密集,亚洲部分开发晚,人口少,铁路稀疏。

(2)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从地形条件分析,该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导致积水;因地处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易导致积水;因温度低,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使地表积水;河流因水位上涨,使两岸积水。

(3)连通中俄的石油管道的修建对中俄双方的意义注意要从对中国及俄罗斯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我国的影响注意从对我国能源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能源供应紧张,有利于实现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且中俄距离近,管道线路短,进口运费低。对俄罗斯的影响主要从管道建设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能源资源丰富,中俄管道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有利于扩大石油出口渠道;扩大市场,距离近,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低所以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