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专项综合练习卷及答案

电功率专项综合练习卷及答案
电功率专项综合练习卷及答案

电功率专项综合练习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王楠同学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的知识后,决定将自己的台灯改为调光式,于是他从解放碑雅兰电子城买了“1W 2kΩ”的电位器一个,装在台灯(灯泡为“PZ22060”)上,一开灯,确实能调光,但电位器一会儿就冒起烟了,吓得他赶快扯下了插头。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是()

A. 因为一开灯能调光,说明电位器规格正确,主要是电位器的质量低劣

B. 电位器额定功率偏小

C. 电位器额定电流偏大

D. 电位器电阻偏小,应换用20kΩ

【答案】 B

【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利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判断A、B、C是否正确.

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可利用公式R=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再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的公式计算出变阻器的实际功率,从而判断D是否正确.

【解答】因为烧毁了,所以电位器规格肯定不合格;故A错误;

功率偏大不可能,既然烧坏了那肯定是实际功率大于了额定功率,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灯泡为“PZ22060”,

∴灯泡的电阻为RL===807Ω;

接上电位器后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L+R电=807Ω+2000Ω=2807Ω,

∴电位器的功率为:P电=I2R电=()2R电=()2×2000Ω≈12.3W,

从而可知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特点的理解,以及利用电功率的公式分析电路中电功率的大小,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属于难题.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B.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C.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D. 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A

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B不符合实际;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C符合实际;

D、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在40W左右,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3.如图,电源电压恒为4.5V,?的量程为“0~0.6A”,?的量程为“0~3V“,灯泡上标有“2.5V 1.25W”(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Ω 1A”。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

A. ?的示数最大为0.6A

B. 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12W

C. 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为2.7W

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4Ω【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I L===0.5A,A不符合题意;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和电路的总电阻分别为:

R L===5Ω,R总===9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小=R总﹣R L=9Ω﹣5Ω=4Ω,D符合题意;

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P大=UI大=4.5V×0.5A=2.25W,C不符合题意;(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的最小电流:

I小===0.18A,

则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P L小=I小2R L=(0.18A)2×5Ω=0.162W,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I=

求出灯泡的电阻和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

中的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P=I2R求出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4.图示电路中,电源为恒流源,能始终提供大小恒定的电流,R0为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则下列表示电压表示数U、电路总功率P随电流表示数I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图R0与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

若电源提供的电流恒定为I总,

AB、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

U=U0=I0R0=(I总﹣I)R0=﹣IR0+I总R0,

其中I总、R0为定值,由U=﹣R0I+I总R0,可知U与I的图象为一次函数,且﹣R0<0,故

AB错误;

CD、由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路消耗总功率:P=UI总=(I总﹣I)R0×I总=﹣I总R0I+I总2R0,

其中I总、R0为定值,由P=﹣I总R0I+I总2R0,可知P与I的图象为一次函数,﹣I总R0<0,且I不能为0,P不会为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图R0与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

电源提供电流一定,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分别表示出U与I和P与I的表达式,分析判断即可

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4V"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图乙是小灯泡的电流随其电压变化的图象。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10Ω.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5V

B. 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用一个“4V0.5W的灯泡L’替换L,则将正常发光

C. 闭合S和S2,断开S1,当小灯泡的功率为0.8W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17.5Ω

D. 闭合S和S1,断开S2,为保证电路安全,电阻R2的最大功率为8.1W

【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4V时电流为0.5A,那么电源电压

为:U总=U L+U变=4V+0.5A××20Ω=9V,故A错误;

B.“4V0.5W”灯泡电阻为:;原来灯泡的电阻;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变大,那么它两端的电压肯定大于4V,因此它不能正常发光,故B错误;

C.当闭合S和S2,断开S1,根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的功率为0.8W时,灯泡的电压为2V,电流为0.4A;那么变阻器的电压为:U变=U总-UL=9V-2V=7V,变阻器的电阻为:

,故C正确;

D.闭合S和S1,断开S2,变阻器和R2串联,当变阻器的阻值为0时,电流为:

,而电流表的量程是0.6A,因此通过电阻R2的最大电流为0.6A;它的最大电功率为:P2=I22R2=(0.6A)2×10Ω=3.6W,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乙图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和;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片移到中点时,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根据公式U总=U L+U变计算电源电压;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判断替换灯泡后的电压是否为4V即可;(3)根据乙图判断灯泡功率为0.8W时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的阻值;

(4)闭合S和S1,断开S2,变阻器和R2串联,计算变阻器阻值为0时的电流与电流表的量程比较,从而确定电阻R2的最大电流,最后根据公式P=I2R计算即可。

6.如图所示,将标有“12V6W”的灯泡和“12V3W”的灯泡接在12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路总功率等于9W

B. 电路总功率大于9W

C. 灯泡和一样亮

D. 灯泡比灯泡亮

【答案】D

【解析】【解答】AB.根据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接在12V的电路中,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路总功率:,A 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且,根据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较大,则灯泡较亮,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理清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根据P=求出两灯泡的电阻,再根据灯泡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总功率;根据P=I2R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实际功率大的灯泡较亮.

7.如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闭合前,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

B. 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R的功率变大

D. 开关闭合后,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则电流表没有示数;但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通过变阻器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通,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有示数;A不符合题意;(2)开关闭合后,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

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符合题意;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电路中电流减小了,根据P=UI知,R的功率变小,C不符合题意;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特点即可分别判断;根据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的电流的变化,根据P=UI判断出R功率的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8.有甲、乙两灯,甲灯上标有“2.5V0.75W”,乙灯上标有“2.5V 1.25W”的字样。若只将这两个灯泡接入同一电路中,两灯均未烧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灯一定比甲灯亮

B. 两灯串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最大为0.5A

C. 两灯消耗的总功率一定为2W

D. 若两灯都能正常发光,则两灯一定是并联

【答案】 D

【解析】

【分析】灯泡的亮度决定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只有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亮度才相同;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为保证灯泡不被烧坏,应以额定电流小的数值为电路电流;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实际功率之和;灯泡正常发光,说明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只有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才相等.【解答】

A、甲灯泡的电阻为R甲===8.3Ω

乙灯泡的电阻为R乙===5Ω

当两灯串联时,由公式P=I2R知

P甲>P乙

所以甲灯亮.

B、两灯正常发光时

通过甲灯的电流是I甲===0.3A

通过乙灯的电流是I乙===0.5A

两灯串联时,为保证灯泡不被烧坏

串联电路电流I=I甲=0.3A

C、灯泡必须在额定电压下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若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也低于额定功率,两灯总功率低于2W;

若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也高于额定功率,两灯总功率高于2W.

D、两灯正常发光,说明每个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由上面的计算知,两灯泡电阻值不相等,假设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分得的电压一定不等,所以两灯连接在同一电路且正常发光时,一定是并联.

故选 D.

【点评】此题虽是一道选择题,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全.要解决此题,必须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以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熟练掌握,并选择应用

9.如图是检测酒精浓度的测试仪原理图,图中电源电压恒定为8V,R1为定值电阻,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浓度为0时,R2=60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酒精气体浓度越大,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越大

B.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 酒精浓度为0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6W

D. 若电流表示数达到0.2A时,表示酒驾,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0.8W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若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R2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根据U=IR,电压表示数变大,A不符合题意。

BC.当酒精浓度为0时,R2=60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R2的

电压U2=U-U1=8V-2V=6V,电压表示数为R2电压的倍,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定值电

阻R1的阻值为,B不符合题意。

此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R1+R2=20Ω+60Ω=80Ω,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C符合题意。

D.若电流表示数达到0.2A时,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

,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变大电流减小,结合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电功率的值.

10.将标有“6V 3W”和“6V 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接通电路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只小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甲灯比乙灯亮

B. 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C. 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D. 两只小灯泡的总功率小于2W

【答案】 D

【解析】【解答】甲灯的电阻R1==12Ω,乙灯的电阻R2==18Ω,甲灯的实际功率P甲=I2R1,乙灯的实际功率P乙=I2R2,因为R1<R2,所以P甲<P乙,所以

乙灯亮,

两灯串联后电流相同,但两端的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所以都不能正常工作,故ABC错误,

两灯消耗的总功率P总==1.2W<2W,故D正确.

故选D.

11.酒驾易造成交通事故,利用酒精测试仪可以检测司机是否酒驾,其电路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气敏传感器”,它的电阻值与它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60Ω,电源电压恒为12V.若酒精气体浓度≥0.2mg/mL时,则判定被检者为酒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被检者的酒精气体浓度越高,电流表示数越小

B. 电流表的示数为0.12A时,判定被检者为酒驾

C. 电压表示数为3V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0.45W

D. 被检者酒精气体浓度为0.2mg/mL时,电压表的示数是4V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电路图甲可知,传感器R1和定值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传感器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当酒精浓度增大时,传感器R1的阻值会减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加,即电流表示数增大,故A错误;

B、由I= 得:

电路中的总电阻R= = =100Ω,

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R1=R﹣R2=100Ω﹣60Ω=40Ω,

由图象乙可知,此时酒精气体浓度为0.1mg/mL<0.2mg/mL,所以此时被检者不是酒驾,故B错误;

C、电压表示数为3V时,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U﹣U1=12V﹣3V=9V,

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P2= = =1.35W,故C错误;

D、根据图象乙可知,被检者酒精气体浓度为0.2mg/mL时,气敏电阻的阻值为R1=3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流为I= = = =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气敏电阻两端电压U1=IR1= A×30Ω=4V,即为电压表示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传感器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传感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可知气敏电阻的性质,由电阻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

电流的变化;(2)根据I= 求出电流为0.12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阻特点求出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图象乙判断此时是否酒驾;(3)根据串联分压特点求出定

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根据P= 求出R2消耗的电功率;(4)被检者酒精气体浓度为0.2mg/mL时,根据图象乙读出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气敏电阻两端电压,即为电压表示数.

12.将规格都是“220V 180W”的一台电冰箱、一台电脑和一床电热毯,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若通电时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冰箱产生的热量最多

B. 电脑产生的热量最多

C. 电热毯产生的热量最多

D. 三者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答案】C

【解析】【解答】∵接在家庭电路中,U=220V,

∴三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又∵,用电器工作时间t相等,

∴三种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相同;

∵电冰箱与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的热量很小,电热毯工作时电热丝产生热量,把电能全部转化为热量;

∴产生热量最多的是电热毯。

故答案为:C。

【分析】功率相同的用电器相同时间消耗的电能相同,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产生的热是最多的.

13.关于家里的用电器,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 白炽灯的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1A

B. 遥控器的干电池电压约为220V

C. 空调制冷时的功率约为10W

D. 电扇正常工作1h耗电约为1KW?h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白炽灯的额定功率为40W,正常工作电流约为I= =

≈0.18A,0.1A相差不大,故A符合实际;B、遥控器的干电池电压约为1.5V,故B不符合

实际;

C、空调制冷时的功率约为1000W,故C不符合实际;

D、电扇的额定功率为100W,正常工作1h耗电约为W=Pt=0.1KW×1h=0.11KW?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和必要的计算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14.如图甲,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电阻R的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改变环境温度,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R两端的电压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道,R0与R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R0的电压;由图乙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R0两端的电压降低,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加,由串联分压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R的阻值的阻值增加,R两端的电压增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随着R的阻值的阻值增加,电路的总电阻增加,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总电流减小,由P=UI知道,电源电源不变,总电流减小,所以电路的总功率减小,D不符合题意,由图乙知道,电路的电流与温度呈线性变化,所以总功率与温度也呈线性变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由于电阻R的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图乙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电阻R0两端的电压线性变小,定值电阻的电流线性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判断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因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根据P=UI判断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再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变化了,则同时闭合、后,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之比是

A. 3:4

B. 4:3

C. 7:3

D. 4:7

【答案】A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若只闭合S1,则是只有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的是R1 的电流,此时I1=0.3A;当再闭合S2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仍然是I1=0.3A,由于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4A,则说明通过R2的电流是I2=0.4A,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 =U2,由W=UIt知道,在相同时间内R1、R2消耗的电能之比是: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开关通断时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利用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功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16.现有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两个定值电R1、R2.先将这两个电阻以某种形式连接到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P0;再将它们以另一种形式连接到该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9P0.两种连接形式中均有电流通过R2,则先后两种连接形式中()

A. 两端的电压比为1:2

B. 两端的电压比为1:3

C. 消耗的功率比为1:9

D. 消耗的功率比为2:9

【答案】 B

【解析】【解答】(1)将这两个电阻以某种形式连接到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P0= --------------①

另一种形式连接到该电源上R1消耗功率为:9P0= --------------②

由①②可得:

=9× ,

解得R1两端的电压比为:

U1:U1′=1:3,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⑵因为R1、R2接到同一电源上,且第2次R1两端的电压更大,所以,第一种以串联方式连接;第2次以并联方式连接,如下图:

则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前面的解答可得,电源电压U=U1′=3U1;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所以,串联时,R2两端的电压U2=U-U1=3U1-U1=2U1,

并联时,R2两端的电压U2′=U=3U1;

则第一种连接时,R2消耗的功率:P2= ;

第二种连接时,R2消耗的功率:P2′= ;

则 = =()2=()2= ,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P=表示出两种情况下R1消耗的电功率,然后求出R1两端的电压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的电压,进一步可知连接方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求出串联时R2两端的电压,根据P=表示出R2消耗的电功率,进一步得出两次功率之比.

17.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05安的是()

A. 空调

B. 洗衣机

C. 电视机

D. 节能灯【答案】D

【解析】【解答】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若电流是0.05A,即此时的功率是:P UI 220V×0.05A 11W;

空调功率在1kW左右;洗衣机的功率500W左右;节能灯的功率在十几瓦左右;电视机在100W左右.

故答案为:D.

【分析】先由P=UI计算用电器的功率,再根据对常用电器的功率的认识判断即可.

18.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灯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V,L1、L2的I﹣U图象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逐步调大电源电压至电路允许的最大值,此时()

A. L1正常发光

B. 电源电压为12V

C. 电路总电阻为30Ω

D. 电路总功率为

2.4W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乙可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0.6A、I2=0.3A,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I2=0.3A,则L2正常发光,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L1两端的电压U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1′+U2=2V+6V=8V,故B错误;

由I= 可得,电路总电阻:

R= = ≈26.7Ω,故C错误;

电路的总功率:

P=UI=8V×0.3A=2.4W,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图乙可知两灯泡额定电流下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两灯泡额定电流中较小的,即额定电流较小的灯泡能正常发光,根据图象读出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19.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A. L1和L2都变亮

B. L1变暗,L2变亮

C. L1变亮,L2变暗

D. L1和L2都变暗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由I=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

由U=IR可知,L1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变小,L1的亮度变暗,故AC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P= 可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和并联部分电阻的变化以及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L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L1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亮暗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并联部分电压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

特点和P=UI= 可知L2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其亮暗的变化.

20.如图所示是加热器的电路图,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均为发热电阻丝,通过开关通断组合,可得到不同加热档位。该加热器最大电功率为12W,只闭合开关S1时,加热器的电功率是8W。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加热器只有两个加热档位

B. 加热器两个发热电阻丝的阻值之比R1∶R2=1∶3

C. 加热器功率最大时,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1

D. 该加热器的最小电功率是8W

【答案】 C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知道,R1与R2并联连接,且均有一个开关单独控制,这样电加热器能有三个加热档位,即R1单独工作、R2单独工作、R1和R2同时工作,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知道,开关S1、S2均闭合时,R1与R2并联,由于并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所以,R2的发热功率是:P2 =P-P1 =12W-8W=4W,又因为并联电路中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知道,两个发热电阻的阻值之比是:

;B不符合题意;C.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P=UI知

道,加热器功率最大时,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C符合题意;D.由于P1=8W,P2=4W,所以,当只有R2工作时,该加热器的电功率最小,即最小电功率是4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

求出两个发热电阻的阻值之比;根据P=UI可得电流之比;根据R1的发热功率和R2的发热功率判断得出最小电功率.

高三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2013.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87分)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 第1卷共20小题,1-13题每小题4分,14-20题每小题5分,共87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C1 35.5 Cu 64 —、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53蛋白是由P53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在细胞内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知它与人类50%的肿瘤有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53基因的损伤或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过程中,P53基因不会表达 C.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高 D.神经细胞不能分裂,故细胞内无P53蛋白,也不含有P53基因 2.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含有细胞器①的细胞必然含:有细胞器② B.细胞器①②都具有双层膜结构,都与能量代谢有关 C.若同一植物细胞在I~IV状态下,Ⅳ中的CO 2 浓度最高 D.置于光照条件下的为图I和III,置于黑暗条件下的为图II和Ⅳ 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C.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均用到龙胆紫溶液 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始终在低倍镜下进行4.取某植物的茎,切成等长的茎段若干,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用生长素(IAA)、赤霉素(GA)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和茎段的生 长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组为对照,茎段内不含有IAA和GA. B.相同浓度的IAA和GA对茎伸长影响 相同 C.IAA能促进根和茎的伸长,GA仅能促 进茎的伸长 D.IAA和GA两种激素促进茎段的伸长 具有协同作用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 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B.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 共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D.同一种群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6.人类的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出的患病症状轻于纯合子。下面是某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异常 B.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II 4 和II 5 与正常异性结婚都会生出健康孩子 D.若II 5 同时携带色盲基因,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l/ 8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绝密★ 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 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0-2021中考物理电功率的综合计算问题-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功率的综合计算问题 1.如图所示是一电动机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装置示意图。假设电源电压380V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电阻为1Ω,不考虑电动机各处摩擦。当电动机将540kg重物匀速提升16m 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为20A,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电动机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 A.10s B.15s C.20s D.25s 【来源】【初中科学2026】【初三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 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mgh=540kg×10N/kg×16m=8.64×104J, 拉力所做的功(总功): W总= 4 8.6410J = 80% W η ? 有用= 1.08×105J, 电动机线圈电阻的发热功率: P热=I2R=(20A)2×1Ω=400W, 因能量守恒,电动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P=P总-P热=20A×380V-400W=7.2×103W,电动机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 t= 5 3 1.0810J 7.210W W P ? = ? 总=15s, 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用电器,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发热)。 2.小明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电加热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1、R2、R3为发热电阻,三个灯泡为上述发热电阻相应的工作指示灯,其消耗的电功率可忽略不计。小明设想通过开关的组合,使电加热器具有多档功率。当只S1闭合时,测得功率为200W;当只S2闭合时,

测得功率为100W ;此电热器最大发热功率为800W ,则( ) A .当只S 3闭合时,电热器功率为500W B .此电热器共有六档不同的功率 C .电阻R 1、R 2、R 3的阻值之比为5∶10∶2 D .正确使用此电热器,在连续用电1min 内可能耗电24000J 【来源】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三个发热电阻并联,由并联电路特点可以求出各电阻的功率,求出只有S 3闭合时的功率; (2)三个开关的通断组合成不同的连接方式,其发热功率不同; (3)由电功率的变形公式求出三个发热电阻的比值; (4)由电功公式W Pt =分析电热器消耗的电能。 【详解】 A .三个开关都闭合时,三个发热体并联,功率等于三个功率之和,最大为800W ,所以当只S 3闭合时,电热器功率为 312800W 200W 100W 500W P P P P =--=--= 故A 正确; B .三个开关的通断组合成的连接方式有:只S 1闭合;只S 2闭合;只S 3闭合;只S 1、S 2闭合;只S 1、S 3闭合;S 2、S 3闭合;只S 1、S 2、S 3都闭合;共七种组合方式,即为七个档位,故B 错误; C .由2 U P R =可得,三个发热电阻的阻值之比 222123123 111 ::::::5:10:2200W 100W 500W U U U R R R P P P === 故C 正确; D .只S 1闭合时,工作1分钟,该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 411200W 60s 1.210J W Pt ==?=? 只S 2闭合时,工作1分钟,该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 322100W 60s 610J W P t ==?=? 只S 3闭合时,工作1分钟,该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 433500W 60s 310J W Pt ==?=?

2019全国1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理科综合选择题测试试题(含答案)

理科综合选择题测试试题 本试卷共12页,满分为424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8小题,每小题4分。共2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媒体报道的“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还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一定是C、H、O、N B.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遇苏丹III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D.可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C.线粒体基质中有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 D.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B.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D.氧气消耗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右图为某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结构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B.结构1和4中会发生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 C.结构1和3均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D.结构2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复制倍增 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6.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 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均具有双层膜结构 B. 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C. 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7.下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 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 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

电功率经典计算40例(含问题详解)

1、小明学了家庭电路知识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的做法是:打开标有 “220V 1210W”的热水器,关掉家里的其他用电器,测得电能表(标有“1800r/kW·h”)的铝盘转过200 转所用的时间是400s。(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不变) 求:(1)热水器消耗的电能(2)热水器的实际功率。(3)通过热水器的电流。 2、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的发热效率较高.PTC有一个人为设定的温度,当它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会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小;当它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图(a)所示的陶瓷电热水壶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它的工作电路如图(b)所示,R0是定值电阻,其阻值不受温度的影响.RT是PTC的电阻,RT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c)所示.该电热水壶在RT设定温度状态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A. (1)电热水壶RT的设定温度是多少? (2)R0的阻值为多少? (3)当RT的温度为130℃时,电路中RT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3、如右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220V的理发用电吹风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且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W。 (1)要送冷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位置;要送热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_位置。(填“A”、“B”或“C”) (2)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冷风时,通电8min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 (3)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热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60W,则电热丝R的阻值应为多大?

4、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1=40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且保持不变。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滑到b 端时,电流表 A1 、 A2的示数之比为3:2;当S1 、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 L的功率为10W。求: (1)电阻R2 的阻值;(2)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3)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设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上标有“6V,3W”字样,当K1闭合,单 刀双掷开关K2接a时,灯泡L正常发光;当K1断开,单刀双掷开关K2接b时,电压表 示数为3V.(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求:(1)电源电压是多少伏? (2)电阻R的阻值是多少欧? (3)K1断开,K2接b时,该灯泡L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耳? 6、如图为一台两挡式电热水器的内部简化电路,S为温控开关,当S接a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A;当S接b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W.求:(1)R1的电阻; (2)高温挡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3)在低温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以及10min,R2产生的热量; 7、山区某工地施工时,照明电路需用导线从离工地250米处的电源引来,工地上要用一只“220V 100W”和一只“220V 200W”的灯泡来照明,所用导线的电阻为每米0.018欧,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为220伏,且保持不变,试求照明时导线上所消耗的功率和每只灯泡实际所消耗的功率。(计算时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数值只取整数,小数可四舍五入) 8、山区某工地方程式时,照明电路需用导线从离工地250m处的电源引来,工地上要用一只“220V 100W”和一只“220V 200W”的灯泡来照明,所用导线的电阻为0.018Ω/m,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为220V,且保持不变,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初中物理电功率经典计算题100个

初中物理电功率经典计算题100个 1、一根阻值为20Ω的电炉丝做成电热器,接上10V电源能正常工作;用这个电热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人该电源时,电热器消耗的功率是其额定功率的0.64倍。求: (1)电热器正常工作的电流和额定功率; (2)小灯泡的电阻值。 2、用R1=121Ω、R2=60.5Ω的两根电阻丝,两个开关(S1、S2)设计有低、中、高三档不同的电功率的取暖器,简化如图求: (1)取暖器工作于低档时,S1、S2的断开或闭合情况是怎样的?此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功率各多大? (2)电取暖器工作于高档时,S1、S2的断开或闭合情况是怎样的?此时电路的干路电流和电功率多大? 3、小灯泡L标有“6V6W”字样,R2=3Ω,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2A,这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U ; (2)电阻R1的阻值; (3)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消耗的功率. 4、电源电压U=7.5v , R 为保护电阻,L为标有“6 V 3w”的小灯泡,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闭合开关S 后,要求灯L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各自的量程,则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5、L是标有“6V3W“的电灯,电压是8伏特的电源求: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W的阻值各是多大时,才能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加在电灯两端的电压都不超过3~6伏特的范围。 6、有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30Ω的电阻在电路中,请你任意补充一个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至少选择两种解。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7、闭合开关后,用电器R1、R2均能正常工作。已知R1的额定功率为1.5 W,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5 A。求(1)R1的电阻大小。(2)R2的额定电功率 8、“220 V500 W”的小电炉子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求: (1)半个小时内它能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 (2)你还能算出该电炉子的哪些物理量?请任意选择两个计算出来。 9、接在家庭电路上的一盏灯,在10 min内消耗的电能是2.4×104 J.求这盏灯的电功率和通过灯丝的电流. 10、一个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2 A,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小灯泡发光时的灯丝电阻;

高考理综全国卷含答案完整

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2015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试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题,共40卷(选择题)和第II (非选择题)两部分,卷本试卷分第I 分,共共300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注意事项: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1. 在条形码区域内。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毫米黑色字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22.选择题必须使用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 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5.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正带、刮纸刀。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23 AI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2 N 1 C H 14 O 19 Na 16 F 56 32 CL 31 S 27 P 35.5 Ca 40 Fe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Zn 65 Br 80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卷第I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13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6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全解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Cl 35.5K 39Cr 52Mn 55Ge 73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电功率经典计算40例含答案

. 1、小明学了家庭电路知识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的做法是:打开标有“220V 1210W”的热水器,关掉家里的其他用电器,测得电能表(标有“1800r/kW·h”)的铝盘转过200转所用的时间是400s。(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不变) 求:(1)热水器消耗的电能(2)热水器的实际功率。(3)通过热水器的电流。 2、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的发热效率较高.PTC有一个人为设定的温度,当它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会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小;当它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大.如图(a)所示的陶瓷电热水壶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它的工作电路如图(b)所示,R0是定值电阻,其阻值不受温度的影响.RT是PTC的电阻,RT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c)所示.该电热水壶在RT设定温度状态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5A. (1)电热水壶RT的设定温度是多少? (2)R0的阻值为多少? (3)当RT的温度为130℃时,电路中RT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3、如右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220V的理发用电吹风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且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W。 资料Word . (1)要送冷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位置;要送热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_位置。(填“A”、“B”或“C”) (2)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冷风时,通电8min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 (3)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热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60W,则电热丝R的阻值应为多大? 4、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1=40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且保持不变。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滑到b 端时,电流表A1 、A2的示数之比为3:2;当S1 、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L的功率为10W。求: (1)电阻R2 的阻值;(2)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3)整个电

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全国历年高考试题真题集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018九年级物理电功率经典计算题

2018九年级物理电功率计算题 1、一根阻值为20Ω的电炉丝做成电热器,接上10V电源能正常工作;用这个电热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人该电源时,电热器消耗的功率是其额定功率的倍。求: (1)电热器正常工作的电流和额定功率; (2)小灯泡的电阻值。 2、用R1=121Ω、R2=Ω的两根电阻丝,两个开关(S1、S2)设计有低、中、高三档不同的电功率的取暖器,简化如图求: (1)取暖器工作于低档时,S1、S2的断开或闭合情况是怎样的此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功率各多大 (2)电取暖器工作于高档时,S1、S2的断开或闭合情况是怎样的此时电路的干路电流和电功率多大 3、小灯泡L标有“6V 6W”字样,R2=3Ω,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这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1的阻值; (3)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消耗的功率. 4、电源电压u=, R 为保护电阻,L 为标有“6 V 3w”的小灯泡,电流表量程为0~,电压表量程为0~3v 。闭合开关S 后,要求灯L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且两电表的示数

均不超过各自的量程,则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5、L是标有“6V 3W“的电灯,电压是8伏特的电源求: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W的阻值各是多大时,才能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加在电灯两端的电压都不超过3~6伏特的范围。 6、有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30Ω的电阻在电路中,请你任意补充一个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至少选择两种解。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答案: (1)补充条件:电源电压为12 V。求电路中的电流。(2)补充条件:20 Ω的电阻的功率为3.2 W,求30 Ω的电阻的功率。 7、闭合开关后,用电器R1、R2均能正常工作。已知R1的额定功率为1.5 W,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5 A。根据以上所给条件,逐一列式计算出与该电路有关的物理量。 8、“220 V 500 W”的小电炉子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求:

2018全国高考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 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 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 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 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 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 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与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