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新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新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全册教案

《笔墨千秋》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画表现意境的主要元素。

2、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具体作品。

3、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

本课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些画画的工具材料,你们认识吗?是的,这就是笔、墨、纸、砚, 合称"文房四宝", 中国画就是用它们画出来的。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国画独特表

现效果的重要部分。

作为中国人, 我们都很熟悉中国画, 但是, 要完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今天, 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题来进行探讨, 为我们认识、欣赏、学习中国画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步认识中国画

1、简单介绍中国画的流变

2、比较工笔画和写意画, 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 敷色层层渲

染, 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

三、用笔——状物传情:线描、书法比较。

四、用墨赋彩:运笔时的水分多少、速度疾缓、提按使转等等,造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尽致。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以" 运墨而五色具" 一语概括。

作业与课堂评价:

1、由学生归纳中国画的表现特点, 教师进行补充。

2、参照教材上的一幅作品, 撰写一篇分析笔墨特点的短文。

3、尝试中国画笔墨感觉。

教学回顾:

用语言表达视觉感受需要借助比喻、借喻等修辞手段, 需要用联想进行转换。

《梅竹言志》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梅花和竹子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竹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梅花、竹子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学具——课本、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朗诵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去,一树独先天下春”引出课题——梅

竹言志。

二、呈现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欣赏梅竹,咏颂梅花竹,赏析梅花、竹子作品。

三、趣味操练,尝试笔墨

1、教师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2、学生体验笔墨的韵味。

3、教师演示梅的画法:画主干——画旁枝——画花——调整。(多媒体展示画每步骤图

例;教师画梅过程的录像;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梅枝的结构与画法;梅干的结构与画法。

4、学生临摹梅花作品。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画梅。)

四、展评、拓展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布置下节课任务,安排学生收集有关竹子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下节课画竹做准备。

3、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

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评价与总结: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不少的美术作品,其中又以竹子和梅花的作品见多!但是学生

多数对他们并不能够很好的欣赏,这是由于他们的美术知识还十分的欠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美术基本的创作技法与欣赏手段,

并能够初步的绘制一些简单的梅竹作品。

《寄情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

二、课堂讨论

1、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2、教师总结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

四、学会表现作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

用画笔触摸细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发现静物线的美感。

2 、学习写生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3、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分析列宾的油画《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板书课题《用画笔触摸细节》。

二、讲授新课:

1、再次欣赏《西藏女孩》: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的线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感情?

板书:构图丰满、线条丰富、刻画精细

2、欣赏精细的描写其他作品:

(1)通过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2)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5)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6)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3、引导学生欣赏《血衣》,分析画面的细节描写。

4、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分析人物动态、环境、道具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写一篇鉴赏短文。

三、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写出《西藏女孩》的鉴赏短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提示学生画的大一些。注意线的疏密变化。

作业与课堂评价:

线条有秩序又有变化,表现出对象的特征。画面构图方法及物体前后关系的表现。表现出物体特点,注意线条的变化与精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静物画有声》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线造型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2、要学会并初步掌握线造型过渡画法的基本要求。

3、在组合静物写生中要注意对物体的形象观察,理解,比较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并掌握线造型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提高线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线造型是素描重要语言之一,是素描教学中不可少的过渡画法,要基础,是我们学习绘画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二、精讲点拨:

(一)素描静物写生(线造型)方法:

1、确定构图:位置、大小、长短、高低等。

2、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运用直线的好处是可度量出物体比例

3、充分表现物体基本形与特征:结构、质感、前后位置、透视关系、空

(二)演示教学:绘画演示。

三、课堂练习:

1、部分学生临摹教材28 页最后一幅。

2、部分学生直接写生。

四、小结:抽取习作讲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布置作业:课下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板书设计:

素描静物写生

1、确定构图

2、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

3、充分表现出物体基本形与特征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公益招贴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标志设计的过程,并学会用最基础的方法设计一个标志。是画好一幅素描画的重

位置、长短、走向。

间关系、比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