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
我的非遗之旅——走进传统手工艺

我的非遗之旅——走进传统手工艺作为一名热爱文化传承的年轻人,我一直很向往能够走进各种非遗的现场,亲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气息。
最近,我便得以实现了这个愿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非遗之旅,真实地触摸和体验了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历程及其深远的文化意义。
第一站,是走进了乡间的染坊。
在那里我看到了绚烂的染色过程,和摆设整齐的竹筒绸缎。
经过老师的介绍,我才发现,原来这里所进行的染色技艺,是“硫磺染色”的一种独特技术。
硫磺染色,是一种使用硫磺、天然植物染料和锡元素等材料,经过人工制作染色剂,然后进行染色的传统工艺。
通过这样的手法,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到为什么这种染色工艺,能够得到传承并在现代家居中被人们所喜爱了。
第二站,是走进了缝纫工坊。
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出租车司机大哥,他们厌倦了长时间开车,便开始嗜好缝纫而习得了不少技能。
他的每一个针脚,真正展示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敏锐观察力。
一个小小的手袋,经过他手的缝制,变得更加精致和可爱。
通过这个经历,我体会到了手工艺人对于每一个工艺品的痴情和耐心,更加感受到了那份于若穿着手工绣花旗袍曳地而行的祥和之美。
第三站,是走进了传统竹编工坊。
那里的竹匠们,手拿着竹子,老练地拉扯着,用五彩缤纷的编织线,将一只只既实用又具有装饰性质的编织品拼接起来。
我和朋友甚至还尝试了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熟练的手法,将竹子缠扎在一起,最后完成了一把漂亮的双层茶几。
除了感受到竹编工艺的魅力,我们也意识到了竹编作为一种具有环保特性的手工艺品,对于环境保护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站,是走进了庆历年间中国四大传统瓷窑之一的汝州窑瓷器工坊。
那里的工匠,手持着纯洁如水的泥土,然后放置在精致的窑炉中焚烧数日。
在高温下,泥土会逐渐变为坚硬而洁白的瓷器,这便是著名的汝窑瓷器。
进入工坊内,一股淡淡的烟味在空气里弥散,这里的匠人正在沉浸在长度与技巧之中。
然而,说不定还有什么更令人意外的是,汝窑的工艺不尽止于瓷器,如今还经常被运用在各个领域中。
传统非遗文化作文素材高中

传统非遗文化作文素材高中
《走近非遗,感受传统魅力》
嘿,咱今儿个来唠唠传统非遗文化。
前阵子呀,我去参加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就是去体验咱们的传统剪纸艺术。
到了那地方,哇,好多人都围在那呢!老师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超级精美的剪纸作品,那真是活灵活现啊,什么小动物、花朵啊,就跟真的一样。
然后就开始教我们怎么剪啦。
我拿起剪刀和纸,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
老师先让我们从简单的开始,剪个小蝴蝶啥的。
我就小心翼翼地开始剪,这边折一下,那边剪一刀,哎呀,总是怕剪坏了。
不过慢慢的,我也找到点感觉了,小蝴蝶的形状还真出来了。
当我最后展开剪纸的那一刻,哇塞,虽然没有老师的那么完美,但我可开心了,感觉自己好像也掌握了一门小技艺似的。
在那体验的过程中,我还看到周围好多小伙伴,大家都特别专注认真,每个人都沉浸在剪纸的乐趣当中。
而且你知道吗,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我才知道剪纸背后还有那么多故事和文化含义呢,这可真是不体验不知道呀。
等体验结束后,我拿着我的小蝴蝶剪纸,心里真的感触颇多。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非遗文化真的太了不起啦!它们不仅仅是一些技艺,更是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情感呀。
通过这次体验,我感觉自己和传统非遗文化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现在想想,传统非遗文化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走近它、了解它,就能感受到那无穷的魅力呀!咱可得好好珍惜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哟!。
描写南京非遗绒花的作文

描写南京非遗绒花的作文【篇1】描写南京非遗绒花的作文在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里,有一种传统工艺如同时光中的诗意之花,静静地绽放,它就是南京非遗绒花。
绒花,谐音“荣华”,寓含着吉祥祝福的美好寓意。
这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它以天然蚕丝和铜丝为原材料,经过炼丝、染色、晾晒、勾条、烫绒、打尖、传花、粘花、包装等一系列繁琐而精细的工序,才能最终呈现出一朵朵精美绝伦的绒花。
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朵绒花都是匠人精神的结晶。
走进南京的绒花作坊,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这里的绒花题材广泛,寓意深远,造型大多取自民间生活符号祥瑞,如牡丹富贵、莲花高洁、梅花坚韧等,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
这些绒花不仅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而且质感柔软,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温柔与匠人的匠心。
然而,绒花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制作周期长,过程艰辛,这一传统工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
但幸运的是,有一批工艺设计师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大胆创新,将绒花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其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合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中。
如今,绒花不仅成为了工艺品市场的宠儿,更成为了南京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南京的街头巷尾,你或许能偶遇一位手捧绒花的行人,那绒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
它不仅是南京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一同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绒花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彩,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篇2】描写南京非遗绒花的作文在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有一种传统工艺如同古城墙下的野花,虽历经风雨,却依然顽强地绽放着,它就是南京非遗绒花。
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与祝福。
这种由天然蚕丝和铜丝精心制作而成的花朵,不仅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走进场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悄然展开,绒花作为其中的主角,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华夏文明的辉煌与传承。
非遗游江西走进吉安博物馆作文

非遗游江西走进吉安博物馆作文“非遗”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而非遗项目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貌,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让我们一起走近非遗!吉安是赣江畔的一个城市,吉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傩戏、弋阳腔、民歌、罗汉拳、婺源灯、黄桥茶插、古井贡酒、赣南布鞋、青原酒、吉安土特产品、罗田麻糖、罗田陶艺、玉山黑陶等。
吉安人讲究吃喝玩乐。
吉安人对吃也很讲究,有吉安人有一句谚语:吃酒不忘吉安茶!一、吉安古井贡酒在吉安,有很多有名的酒,如:古井贡酒、红梅酒、井冈红酒等等,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井贡酒和红梅酒香味浓厚、醇厚甘甜、回味悠长、令人难忘。
古井贡酒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酒之一,从西汉开始一直被作为宫廷贡酒进献周武王。
《诗经》有云:“无酒不成席”,说明酒在我国古代社会已是必不可少了。
在我国古代,能有此佳酿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楚国、秦朝、汉代,都有酿酒,而他们家酿造好酒就必须是产自这个地方。
相传,在宋朝,一个叫黄道周的读书人写诗讽刺当时宰相欧阳修:“文章未成身先死,一笑百家恨不休”。
因此欧阳修在担任宋高宗赵构身边秘书时经常带着吉安籍文人写诗喝酒,这就是著名的“吉安题咏”。
而吉安籍名人最喜欢饮茶品茗。
古井贡酒在吉安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期就闻名天下。
它曾是古代四大名酒之一;其酒之味甘爽润香、饮后余香长久、回味悠长是人们对它喜爱和称赞之原因;更因为吉安自古就是“吉安名酒”之乡、“四大名酒”之首。
二、赣南布鞋赣南布鞋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的一种传统布鞋。
赣南布鞋主要以粗布为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根据脚型不同可分为五大类:一类是单排布鞋,这种鞋既有单排布鞋也有双排布鞋,既适合穿着又不笨重,主要流行于青原区及临川区。
另一类是三角布鞋(又称双排布鞋),这种鞋在鞋面上用不同尺寸、不同颜色或图案的布制作成方块和方形图案,鞋底上用针脚绣花做各种图案花纹,并在鞋底上采用多种花纹图案织成方块,便于穿着使用。
非遗文案短句

非遗文案短句1. 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大地的千年智慧。
2. 非遗,是一道有温度的文化符号。
3. 走近非遗,是一次情感和灵魂的碰撞。
4. 非遗,让文化延续,让传统更有生命力。
5. 非遗,是一种美的传承,是文化的积淀。
6. 非遗,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悠远和深沉。
7. 传承非遗,传承文化的重任需要我们共同肩负。
8. 非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道闪耀的明珠。
9. 非遗,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10. 非遗,更需要赋予它现代的内涵和价值。
11. 非遗,是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宝贵文化财富。
12. 非遗,是我们民族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传承非遗,需要我们用心传承和挖掘文化价值。
14. 非遗,是一个从历史到现代的时间隧道。
15. 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
16. 非遗,是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17. 非遗,是一张给世界看的中华文化名片。
18. 非遗,是我们民族独特之美的代表。
19. 传承非遗,是继承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使命。
20. 非遗,是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的文化宝藏。
21. 非遗,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
22. 传承非遗,是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建设。
23. 非遗,是我们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
24. 非遗,是我们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财富。
25. 非遗,需要我们以细致的心思和真挚的情感去承载它。
26. 非遗,是一种崇高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追求。
27. 非遗,是一面旗帜,号召我们重新审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28. 非遗,是我们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世界的闪光点。
29. 传承非遗,让我们懂得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内在联系。
30. 非遗,是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层探索与思考。
逛非遗市集作文

逛非遗市集作文作文1:闲逛非遗市集最近非遗市集开了,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去逛逛。
非遗市集是一个体现传统文化的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艺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们一进入市集,就看到了许多非遗展示区,里面有刺绣、剪纸、陶瓷等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样式精美,而且制作讲究,让人惊叹于传承了那么久的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市集的特色小吃也很吸引人。
我们品尝了传统糖画、糖葫芦、豆腐脑、冰糖葫芦等美食,让我们惊喜不已。
同时,市集里面的非遗表演也很值得一看,有各种民间舞蹈和器乐表演,让我们流连忘返。
此外,市集里有许多工艺美术家在现场制作和教学,让我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他们的技艺和心得。
每当看到他们灵巧的手艺,我便倍感神奇。
总之,逛非遗市集是一次非常愉快、有意义的经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现在的传统文化、风俗等,也可以学习到那些刻苦钻研的美术家们的技艺和才情。
这个市集不仅是带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走进了传统手工艺人的世界,看到他们的可能性,这是为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希望市集能够经久不衰。
作文2:走进非遗市集听说非遗市集里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我和家长一起来到这里,顿时被各种各样的文化震撼到了!非遗市集中的展品之丰富,包含了中国的传统的工艺业。
我甚至难以想象它们的制作是怎么样的,从哪里学到的。
我被一件展品吸引住了,它是一个巨大的木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艺术家为市集展示手工制作成的木偶,在行人与游客中吸引了不少眼球。
其手怀里抱着乐器,结构紧凑,小巧精致,别有传统韵味,风靡全场!当我靠近手工制作台时,看到了老先生正在老鼠玩布制作。
老先生的动作流利、稳定轻松,每一个细节按照教法,都显出特殊的手艺。
布老鼠环环相扣,手法那么细腻,眼睛闪闪发亮,让我看着也激动不已。
我还听到了针线响声,我走近看到一位女性专业的功夫和手法更是十分出色,她说,她早就在布艺制作上钻研多年。
除了手工制作以外,市集里还有传统戏剧表演和广场舞表演,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非遗文化特别表演。
关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作文你知道吗?咱们老祖宗留下了一堆超级厉害的东西,这就是非遗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打开一看,全是惊喜。
先说说剪纸吧。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拿把剪刀在纸上乱剪一通。
那巧手的剪纸艺人,就像拥有魔法一样。
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们手里,咔嚓咔嚓几下,就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
你看那剪出的小老鼠,尖嘴圆耳,眼睛滴溜溜转,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里钻出来偷香油吃;还有那花朵,层层叠叠的花瓣娇艳欲滴,比真花还多了几分灵动。
我就纳闷了,他们的手咋就那么巧呢?难道是吃了什么巧手果实不成?再讲讲京剧。
那台上的角儿一亮相,嚯!立马就把人带入到另一个世界。
脸上花花绿绿的脸谱可大有讲究,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白脸的曹操多奸诈。
那唱腔更是绝了,高音飙起来的时候,感觉能冲破屋顶,直上云霄。
我每次听京剧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戏园子,周围是一群摇着扇子、品着香茗的老票友,跟着台上的节奏摇头晃脑。
不过我刚听京剧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一样,那词儿转得比陀螺还快。
但听多了,还真就上瘾了,就像吃辣椒,一开始觉得辣得受不了,后来是越吃越香。
还有那刺绣,这可是针线在布上的舞蹈。
绣娘坐在那儿,安静得像一幅画,手里的针却像灵动的精灵。
一针一线之间,山水、花鸟、人物都在布上活了起来。
你要是仔细看那刺绣作品,会发现连鸟儿的羽毛都根根分明,花朵上的露珠都仿佛能滚动起来。
我想啊,这绣娘肯定是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都绣进了这一针一线里。
可是呢,这么棒的非遗传统文化,现在却有点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明珠。
好多年轻人都跑去追那些流行的东西了,什么网红打卡、流行音乐啥的。
这非遗传统文化就像个被冷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一边。
其实非遗传统文化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和哲理,只要我们走近它,就会发现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咱可不能让这些宝贝失传啊。
学校里可以多搞点非遗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小孩子们从小就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近常州三宝状物作文

走近常州三宝状物作文
走近常州三宝状物作文
今天下午,我们实小的小记者一行四十余人来到了常州非遗博物馆参加寻访活动。
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常州“三宝”:梳篦、乱针绣、竹刻。
更有幸的是,我还亲眼看到了它们的'制作过程。
我们首先来到了留青竹刻工作室,里面的奶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制作竹刻的复杂工序:取竹、防蛀防裂处理、暴晒、雕刻……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如果有一道工序出错,那就前功尽弃了,我边听边记,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接着我们又去了“乱针绣”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创始人是杨守玉先生,她用针线绣出来的画是那么形象生动,简直以假乱真,我忍不住想要摸一摸那彩色的丝线。
这里的作品都是那么动人心弦,难怪能名扬海外呢!
最后,我们去了梳篦博物馆。
让我意外的是,那小小的一把梳子居然需要经历28道工序才能完成,而篦箕那么要经历72道半的工序,才算完工。
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这么长时间的打磨一定很辛苦吧。
这时,我看到一位工匠师傅正在梳子上画画,走近一看,哇,这画的简直跟打印的没有区别,师傅技术真是高超。
这次的常州非遗寻访体验活动让我收获多多,既认识了常州“三宝”,更感受到了它们无穷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走近“非遗”
大家议论纷纷。 我知道! 一位同学叫起来, 就是非物质文化
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呢? 一位同学追问道。
有的人说: 是向我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
不对!应该是一种奖品发给表现好的班!
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为庆祝些什么而定的一个标题罢了。 教
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抹红色飘了过来!这是个 危
险 的信号 向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向老师轻轻地说: 带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场去看看我们家乡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向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 老
师耐心地解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 非遗 ,相对于有形的财产
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它是很有价值,值得传承下去的一种民族
技艺。用心去看看,你就会明白的! 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凳子,冲
出了教室。
操场就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们直冒汗。但我们仍目不转睛地
盯着搭建在操场正前方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介绍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接着,孽龙表演开始
2
了。两个身着侗族服装的小伙子出场了,一人舞龙,一人舞球。龙在
舞台上上下翻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仿佛感受到了龙的朝气和生
命力。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体育刘老师和张老师实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跃跃欲试。我
们立即用掌声表示支持。看似简简单单的随手挥舞,可要做到真正的
配合,却有天大的难度。你瞧,刘老师往左,张老师就往右,真是太
惨不忍睹 了!他们边舞,同学们边笑,连一向严肃的向老师也忍不
住捧腹大笑起来!看来,这条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好的。
主持人说: 同学们大概笑累了,听一段奇特的音乐放松放松吧!
接下来是芦笙演奏。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它主要流传于通道侗
族自治县。芦笙用几块铁片,几根竹子就可制作。芦笙构造简单,吹
出来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请欣赏! 只见几位侗族小姑娘,边跳边吹
着出来了。她们的舞姿优美,我们从没见过。乐声低沉浑厚,十分舒
缓,保你听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
逸骏有点不服气,想上去试一下。他自信满满地上了台,接过
芦笙,摆好姿势,鼓起腮帮,用劲吹了一下,什么声音也没有。他不
信邪,再试了一次,终于吹出一声。大家都笑了。不知谁喊了一句:
哇!终于放出来了! 更逗得我们轰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 没关系,
练一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的。 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今天,我们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
们家乡还有很多,要了解它们,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们是我们怀化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技艺没了传承,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
3
河中,这将是多大的损失。我们誓言: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让它永
远活下去!
五年级:张焱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