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合集下载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中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动作、道具、服装等综合手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2.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琴”。

古琴艺术以其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弹琴者通过琴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手工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川剧以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和剧情生动为特点,是四川地区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5.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图案来标识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6.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华丽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讲究的化妆服饰而闻名。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以演员的嗓音和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7.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将泡茶、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相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以其细腻的动作和美妙的茶汤味道而闻名。

8.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包括很多方面,如刺绣、编织、漆器制作、纸艺、木雕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赞誉。

9.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致力于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10.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丰富的音乐、精彩的唱腔和抒情的表演而闻名。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长期传承的。

今天我们将列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好好看看。

第十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简单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流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名: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名: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

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名: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

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项目:
1.古琴艺术
2.京剧
3.中国传统医学
4.中医针灸
5.皮影戏
6.昆曲
7.泥塑艺术
8.雕版印刷技艺
9.宜昌竹编技艺
10.北京豫剧
11.帝王将相庙会音乐
12.苏州刺绣技艺
13.吴语歌仔戏
14.广东木偶戏
15.江南丝弦音乐
16.巴马瑶族芦笙
17.彝族火把节
18.蒙古族古书画艺术
19.傈僳族摆手舞
20.瑶族苗族歌舞
这些项目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音乐、戏剧、手工艺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历史传承。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以下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琴艺表演和制作方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昆曲:昆曲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4.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5. 传统手工艺技艺,如中国的剪纸、陶瓷、丝绸、刺绣等,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6. 中国国画:中国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
热爱和独特的品茗礼仪。

8.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
文化俗。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
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18世纪的北京,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和音乐元素。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华丽的戏装和面具。

京剧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2.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茶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意义。

中国茶文化强调茶的品质、制作过程和品尝方式,同时也注重烹饪和医药价值。

中国的茶具和茶道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

3.中医: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主张通过平衡身体的阴阳和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治疗方法,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

4.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以其古老的历史、多样的曲调和独特的乐器而著名。

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和戏曲配乐等。

著名的乐器有古琴、二胡和琵琶等。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5.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用毛笔和墨汁在纸上书写汉字,追求书写的美感和意境。

不同的字体风格和书法门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观。

6.中国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包括京剧脸谱、木偶戏、民俗舞蹈和传统戏剧等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传承和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

7.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食品和民俗活动。

8.中国传统匠人技艺:中国的手工艺品传统独特而精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技术。

如陶瓷、丝绸、漆器、剪纸和玉雕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美学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

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

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1.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天坛:是古代中国帝王用来祭祀天神的地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陵墓,以其独特的规模和精美的兵马俑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被列为世界遗产。

2.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以其奇特的山峰、___和温泉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九寨沟:以其绚丽多彩的湖泊、瀑布和彩林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美丽的自然景点之一。

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的峡谷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河流景点之一。

古城丽江:以其独特的纳西古城和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是世界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武陵源:以其奇特的石峰、溶洞和植被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美丽的自然景点之一。

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思想,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国画:中国传统国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之一。

瓷器制作技艺:中国瓷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独特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艺术遗产一览表,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这些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10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10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有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总长达2.1万公里。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

其次,故宫是另一个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建于明朝和清朝时期,是当时皇宫的所在地。

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拥有9000多间房屋,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

故宫内的文物收藏丰富多彩,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再来说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则是陵墓中的一处重要景点,它是一支规模宏大的地下军队,由成千上万个陶制战士组成。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历史和军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颐和园、苏州园林、黄山、布达拉宫等等。

这些遗产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二)中国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这些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例子:长城:这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屹立在中国的土地上。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象征着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 的历史。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 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如何保护和发扬 这一民族瑰宝是我们当今的重要思考。
学校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好,锻炼同学们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特开设剪纸特色课程。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 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 2005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 年命名了七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中国涉及30项。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剪纸分为折叠剪纸和刻纸,最初学习都是需要 画稿的,剪的时候需要右手持剪刀,左手捏着 纸,最好使用尖头剪刀剪里面的花纹,最后剪 外形,刻纸的顺序也是先里后外,最初学习可 以模仿别人的作品,一般的剪纸艺人都是独出 心裁,大胆利用剪纸符号(剪纸语言)进行创作, 高深的剪纸需要有一定的绘画构图基础,首先 设计外形,然后添加里面的花纹,注意里面的 花纹一定是首尾相连的镂空的,这样才能保持 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来说,北方剪纸比较粗犷, 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剪的时候要刀刀相透,线 线相连。
中国的十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端午节 2009 2.活字印刷 2010 3.京剧2010 4.书法2009 5.针灸2011 6.二十四节气2016 7.珠算2013 8.古琴2008 9.剪纸2009 10.皮影2011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

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1、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1、古琴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

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

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

“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其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2、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四.2009年申报成功1、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

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

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

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

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

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

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

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

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

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