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三讲科学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难题
关于“李约瑟问题”,通常有两种表述形式:第一、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 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人较之西 方更为有效。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 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 的欧洲,原因是什么?第二,这问题的另一种提法 是一种why not(为什么不)式的,就是为什么近 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 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这是 “李约瑟问题”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表述形式。
第三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知识的构成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对科学性质的多视角考察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 从人类活动论的角度看科学 从文化的角度看科学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人的科学 观 李约瑟难题 二、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对科学性质的多视角考察
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的几个世纪,人们一直
想给科学下一个完备的定义,可是发现没有 一个定义可以完全令人满意,因为世界上有 很多东西是无法用一个静态的定义来完全把 握的。 对科学的看法就是个动态的、逐渐增加观察 视角的过程。
对科学性质的多视角考察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是人类对整个客观
世界的探索与认识。既表现为追求对客观世 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又表现为理论化、系 统化的知识体系。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是采用一套严密的 实证观察与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等方法, 所得到的关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的知 识。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胡适1933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格致与科学》,
其中写道:“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没有相 当的译名,当时的学者就译做‘格致’。格 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大学里有一句 ‘致知在格物’,但没有说明‘格物’是什 么或是怎样做。到了宋朝,许多哲学家都下 过‘格物’的解说,后来竟有六七十家的不 同界说。其中最有势力的一个解说是程子(程 颐)朱子(朱熹)合作的。他们说,‘格’就是 ‘到’,格物就是到物上去穷究物的理。”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 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却有一种很大的差 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 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 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培根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传统
培根倡导经验论,即认为所有的科学知识应
该来自实际的经验,如何从经验中导出科学 知识,他又归功于归纳法。 尽管他的学说并未直接为同时代的科学家们 所运用,但间接为科学界所采纳,并在后世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人认为美国的实用主 义思潮,就来自培根学说的影响。
复兴》(其中第二部即著名的《新工具 论》)。 马克思誉其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 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根论说文集》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 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 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鸟 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 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 寡断和忧郁。”
笛卡尔
笛卡尔还于1641年出版了《形
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出版 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除了解析几何,他还在宇宙演 化、物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做 出了有益的贡献。 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 父”。他的学说在西方哲学史 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理名言:“我的努力求学并 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愈 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儒家的八条目指出的是
人认识和体悟理想道德观念的途径,并将其 推广至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责任。 其中的“格物致知”,其目的乃是从天地万 物之理中认识道德伦理,用此来修身养性并 推动经世致用。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另外,格物中的“物”,其实也未必就一定
科学是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关于自然
的知识体系。
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
从前面的两个观点可以看出,近代科学有
两种典型的传统形象,有人建议称之为所 谓笛卡尔形象和培根形象,分别代表了古 典的理性主义传统和经验主义和功利传统。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当我怀疑
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
弗兰西斯·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贵族出身的哲学家,提
出了实验和归纳为主的科学 方法论,并反对在科学方法 中使用数学和演绎。他竭力 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 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和《学术的伟大
李约瑟
Joseph Needham(1900~
1995),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 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 术院院士、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 首批外籍院士。 早年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出版若 干专著。1937年,在中国留学生 的影响下, 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 学、技术与医学。经过一系列准 备后,于1948年开始编写系列巨 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培根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传统
另外,近代科学自诞生以来,不但作为
现代工业社会的奠基者,曾经并且一直 还在以其“效用”服务于人类社会。 培根就强烈主张科学应该为增进人类的 物质福利服务,否则就是些空洞的论证 和言词游戏。他曾因此批评希腊人的科 学大部分只是些“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 的谈话”,因此而提出“知识就是力 量”。
李约瑟的贡献
确实,李约瑟以前的西方人对中国古代
文明的了解非常有限,其主要兴趣是在 伦理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通过李约瑟的工作,人们知道中国古代 的科学和技术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是不应将李约瑟 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的研究,片面地 理解成替中国的科学传统和技术成就树 碑立传。
两大传统构成科学发展的主线
笛卡尔理性传统和培根经验传统,经常被概
括成科学的理论传统和实验传统。不同的历 史时期,科学发展的主流可以侧重不同的传 统。但总体来看,近代科学的总形象是由这 两种科学形象合成而来的。
两大传统构成科学发展的主线
经验加理性、实验加数学,通常就被认
为是近代科学的两大要素。 两种传统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和冲突,相 反,也许正是它们之间的对立构成了近 代科学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张力。它们相 互制约,维持微妙的平衡。 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共同驱动科学的发 展。
李约瑟的贡献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原文的题目
叫做《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这本书在李约瑟本人生 前并未完成,现在仍然由他的学生继续进行。 长期以来,就有两种误解,其一即李约瑟的著作只 是揭示了不为西方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 学技术成就;其二是他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其宗 旨就是要解开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样一个 历史迷题。
是自然界的、实在的物,在更大的程度上指 的是心性。 到了19世纪末,修身养性的儒家学说一统天 下的局面,为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 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西方的科学技术逐 渐成为中国的显学。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是一个学术界正在争
论的问题,其焦点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来 衡量。 如果用西方的近代科学的系统标准来看,中 国古代没有科学,至少没有系统的、理论化 的、符合逻辑的科学。 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毕竟有很多科学 认识,有卓越的技术发明。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 是力量”分别是这两种传统形象的宣言。
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笛卡尔
Descartes,1596-1650 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在
其1637出版的《方法论》 (包括它的三篇附录“折 光”、“气象”和“几 何”)一书中,论述了正 确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认 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最 可靠的思想方法,只有借 助于数学而得出的结论才 是可信的。
从文化的角度看科学
科学研究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条件下进
行的,通过比较,便可以把西欧的由希腊、 犹太、基督教、罗马传统因素所产生的科学 的特点,从比较普遍的因素中区别出来。 创新文化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论题。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近代科学对中国人而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外
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
这个形象强调,近代科学是希腊理性思维和自由精
神的继承与发扬。 笛卡尔的“我思”就凸显这种理性,而作为近代科 学肇始的将自然科学进行数学化的活动正是体现这 种精神的一个实际案例。 特别是演绎法和康德的认识先验结构等认识和方法 论问题的提出,以及被科学家群体的消化,将科学 从方法论的方面与其他知识形式相区别,更显示了 科学的理性思维的特点。
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
爱因斯坦是理性主义传统的代表,在他看来,科学
的基础是理性而不是经验数据,科学本质上是“人 类理智的自由发明”。 据说当爱丁顿的日全食考察队证实了他的广义相对 论的预言时,他不动声色的说:“我知道这个理论 是正确的”,当一位学生问他假如他的预言没有得 到证实该怎么办,他回答说:“那么我只好向亲爱 的上帝道歉了——但那个理论还是正确的。”
的精神气质、实现方法区别于其他人类文化, 从而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种特殊的品种。 科学又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在现代人类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中 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科学的精神和认知方法 的规范。
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
两种典型的观点:
科学是人类理性所把握的系统化的关
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对科学性质的多视角考察
但科学也是人类的活动,所以: “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新知识的
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 “科学是一种社会化地组织起来探求自然 规律的活动。”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是最高 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对科学性质的多视角考察
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它以自己特有
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 《大学》的思想一般被概括为所谓“三纲领” 和“八条目”。 三纲领见于《大学》的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大学》与格致
关于“八条目”, 《大学》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 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 谓知之至也。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接触到西方的近代科学,
但二十世纪前,西方传入的科学技术知识一 直被称为“格致”。 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简称,它为儒学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前两条。
格致的来源
如前胡适所言,格致最早来源于中国的儒学
李约瑟的贡献
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
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 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 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 批评。
李约瑟的贡献
现代的历史学家对李约瑟的工作有一种
更高层次的认识,即他的最终目的是推 进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开创了将非西方的传统和成就整合到科 学的世界史中去的先河。 对于李约瑟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 于学人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 而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 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来的东西。现代汉语中的“科学”一词译自 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 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起初被译为“格致”, 后来受日本影响才译为“科学”。
从“格致”到“科学” ——中国人的科学观
1897年,康有为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引进
了这个词。日本人用这个词表示西方分科的 学问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对应,这个理解 被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界所接受。1915年, 留美学生创办的科学刊物取名为《科学》, 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科学”一词 成了science的定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