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设计说明书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设计说明书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设计说明书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

设计说明书

1范围

1.1标识

1.1.1标识号

版本2. 0。

1.1.2标题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设计说明书》。

1.1.3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在Windows系统上的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设计。1.2系统概述

1.2.1适用系统

Windows XP及更高版本(32位,兼容64位);

CPU:2.4GHz双核以上;

内存:2G以上;

网卡:有线/无线网卡;

1.2.2软件用途

本软件用于Windows系统上进行通信协议的仿真设计与性能评估;软件的输出可作为研发空间通信协议的技术参考。

1.2.3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项目。

项目开发方:北京优诺信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诺科技)。

项目时间:2011年8月至11月。

项目范围:在Windows系统上实现通信协议仿真设计与性能评估。

1.3文档概述

本文档描述了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的界面与功能设计,包括:

2引用文档

[1]《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需求分析》,优诺科技。

[2]《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技术协议》,优诺科技。

[3]《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开发计划》,优诺科技。

[4]Proximity-1 Space Link Protocol - Data Link Layer. Recommendation for Space

Data System Standard, CCSDS 211.0-B-4. Blue Book. July 2006.

[5]Proximity-1 Space Link Protocol - Physical Layer. Recommendation for Space Data

System Standard, CCSDS 211.1-B-3. Blue Book. March 2006.

[6]Proximity-1 Space Link Protocol - Coding and Synchronization Sublayer.

Recommendation for Space Data System Standards, CCSDS 211.2-B-1. Blue Book.

April 2003.

[7]Proximity-1 Space Link Protocol - Rationale, Architecture, and Scenarios. Report

Concerning Space Data System Standards, CCSDS 210.0-G-1. Green Book. August 2007.

3技术指标与设计原则

3.1技术指标要求

本软件模块之间使用统一开放的接口进行相互合作,完成各自的功能。同时,软件系统设计还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3.1.1通用性

软件具备通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软件设计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且符合国军标,符合国际开放标准。

3.1.2可靠性

软件设计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证分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1.3统一性

软件设计要注重在接口统一、使用简单、逻辑清晰、用户界面美观大方等方面的规范性。

3.1.4可扩展性

同时根据软件功能的特性,使用通用的设计方式,保证数据模型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3.1.5内聚性

组件模块的功能性设计要求满足松耦合、高内聚,接口透明和标准的原则。

3.2设计原则

为了满足技术指标,形成以下基本原则:接口设计原则、界面设计原则、代码设计原则。

3.2.1接口设计原则

采用良好的接口设计,保证界面和功能库之间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特别是功能库的接口需要简单明了,便于和其他界面进行交互。

3.2.2界面设计原则

遵循雅观、大方的设计原则,提供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使用简单,功能操作清晰明了。

3.2.3代码设计原则

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的开发,代码编写规整,对每个函数的用法都有注释,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具有低耦合性,部分模块能脱离界面单独运行。

4.1 概述

通信设备的效能检测,往往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估系统,对两端的双向数据进行匹配,计算出通信的参数和效率,达到对结果的分析呈现和效能优化的目的。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主要用于配置和控制通信节点的应用场景,检测通信信道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端到端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丢包率等项目,记录和分析网络数据和传输质量,并提供阈值告警的功能,从而提供全面的效能分析和优化建议。

4.2 系统设计

主要包含数据分析、图表显示模块,及实现系统的通信模块一致性接口,和协同节点的数据采集模块接口,如下图:

数据分析模块

通信模块

图表显示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

显示

显示通信节点通信节点通信节点

通信节点

图 41 软件系统结构

图42 软件界面设计

仿真设计平台性能评估软件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项目窗口、属性窗口和主窗口(包含多个子窗口)组成。

4.3.1标题栏

图43 标题栏

标题栏提供主按钮和标题。

4.3.2菜单栏

图44 菜单栏

菜单栏包括操作子菜单、录制与回放子菜单、视图子菜单、窗口子菜单。

操作子菜单提供任务的启动、暂停和停止操作功能;

录制与回放子菜单提供开始录制、停止录制、打开回放文件、开始回放、暂

停回放、停止回放功能;

视图子菜单提供项目窗口、属性窗口和状态栏的开关;

窗口子菜单提供子窗口的层叠、平铺、排列图标和管理窗口功能,其中管理窗口弹出对话框提供更丰富的子菜单管理功能。

图45 管理子窗口

4.3.3状态栏

图46 状态栏

状态栏显示当前通信节点的连接情况等信息。

4.3.4项目窗口

图47 项目窗口

项目窗口用于管理性能评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端到端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丢包率等子项。

所有评估项目在窗口中以树状图方式显示,根节点为“评估项目”,一级子节点为各子项的名称,暂未设计更下层的子节点。

双击评估子项可打开对应的子窗口,显示图表。

右键单击子项可打开右键菜单,对子项进行相应的配置和管理操作。

4.3.5属性窗口

图48 属性窗口

属性窗口显示评估子项的名称和属性,并提供编辑的功能。若改变其中的属性值,子窗口的显示将实时更新。

端到端延迟子项的属性有背景色、线条色、平滑度、统计区间、告警值、刷新间隔;

延迟抖动子项的属性有背景色、线条色、统计区间、告警值上限、告警值下限、刷新间隔;

吞吐量子项的属性有背景色、线条色、统计区间、时间单元、刷新间隔;

丢包率子项的属性有背景色、线条色、平滑度、统计区间、时间单元、告警值、刷新间隔。

4.3.6主窗口区

图49 主窗口区

主窗口区显示各评估子项对应的子窗口,即端到端延迟子窗口、延迟抖动子窗口、吞吐量子窗口、丢包率子窗口。

4.3.6.1端到端延迟子窗口

图410 端到端延迟子窗口

端到端延迟子窗口显示端到端延迟的二维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区间,默认为100秒;

纵坐标为通信端到端延迟,单位为微秒。

其中,在右上角处显示当前的端到端延迟值;在告警值处显示水平线,将位于线上的曲线区域高亮为红色,标识端到端延迟超过告警值的部分。

4.3.6.2延迟抖动子窗口

图411 延迟抖动子窗口

延迟抖动子窗口显示延迟抖动的二维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区间,默认为100秒;

纵坐标为通信延迟,单位为微秒。

其中,在右上角处显示当前的延迟值;在告警值处显示水平线,将位于线外的曲线区域高亮为红色,标识延迟抖动超过告警值的部分;另外,在平均值处显示水平线,标识告警值上下限的中间值。

4.3.6.3吞吐量子窗口

图412 吞吐量子窗口

吞吐量子窗口显示吞吐量的二维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区间,实时滚动;

纵坐标为吞吐量,单位为比特每秒。

其中,在右上角处显示当前的吞吐量值。

4.3.6.4丢包率子窗口

图413 丢包率子窗口

丢包率子窗口显示丢包率的二维曲线。

横坐标为时间区间,实时滚动;

纵坐标为对数坐标的丢包率,单位为百分比。

其中,在右上角处显示当前的丢包率值;在告警值处显示水平线,将位于线外的曲线区域高亮为红色,标识丢包率超过告警值的部分。

4.4功能设计

4.4.1概述

软件完成对通信系统的数据分析、效能评估演示等功能。

数据分析模块完成来自通信节点的数据包分析,主要进行收发数据包的匹配,计算出双方的端到端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丢包率等项目,维护接收到的数据和统计结果,并将统计结果交给图表显示模块;

图表显示模块完成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示,通过多样化的图表形式呈现,如曲线图、色阶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从而辅助效能优化分析;

另外,数据采集模块位于通信节点端,实现了一致的数据接口,负责采集数据和进行预定义的封装,并调用通信接口发送,完成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

4.4.2网络连接功能

软件接入需要进行性能评估的通信网络,通信的两端需实现性能评估软件所要求的连接接口。

5主要技术要求:

评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端到端延迟(Delay):接收端和发送端数据包的延迟,提供可配置的统计区间和告警值;

延迟抖动(Jitter):端到端延迟对区间内平均值的抖动,提供可配置的统计区间和告警值上下限;

吞吐量(Throughput):单位时间内成功收发的数据速率,提供可配置的统计区间和时间单元;

丢包率(Loss Ratio):一定时间内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比例,提供可配置的统计区间、时间单元和告警值。

6软件质量控制

6.1准确把握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软件满足需求,准确把握需求分析,制定如下质量保证计划:

1) 产品质量保证

按照项目管理规范开发活动,保证所有开发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项目设立独立的项目管理的专员,在每个阶段对开发和文档进行审计活动,保证了符合项目管理的流程得到切实的执行。

2) 过程质量保证

在项目管理方面,会定期审查项目进度,保证按照计划进行,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审计将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提交;在项目实施方面,会组织项目开发人员进行培训,把控代码的质量,定期对代码进行内部讨论,安排人员对系统进行相关测试。

6.2软件测试方案与计划

根据开发规划和项目进度要求,指定如下测试计划:

1) 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测试,保证功能模块的完整性。

2) 进行两大模块之间的集成测试,保证模块之间的协作性良好。

3) 进行用例测试,主要是保证软件的健壮性。

4) 进行系统集成测试,保证软件具有良好的平台支持性。

软件项目详细设计文档示例模版

XXX软件/项目/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拟制日期 评审人日期 批准日期 编写单位或个人

修订历史

目录 XXX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1)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2)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参考资料 (1)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1) 2设计概述 (1) 2.1任务和目标 (1) 2.1.1需求概述 (1) 2.1.2运行环境概述 (1) 2.1.3条件与限制 (1)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1)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1) 3.1详细需求分析 (2)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2) 4总体方案确认 (2)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2)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2)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2)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2) 5系统详细设计 (2) 5.1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3)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 5.3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3) 5.3.1外部界面设计 (3) 5.3.2内部界面设计 (3) 5.3.3用户界面设计 (3) 6、数据库系统设计 (4) 6.1设计要求 (4) 6.2 信息模型设计 (4) 6.3数据库设计 (4) 6.3.1设计依据 (4) 6.3.2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4) 6.3.3数据库逻辑结构 (4) 6.3.4物理结构设计 (4) 6.3.5数据库安全 (4) 6.3.6数据字典 (4) 7非功能性设计 (4) 8 (5) 9环境配置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制的目的是,大体上介绍一下软件系统中各层次中模块或子程序、以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表明此文档是主要是为编码人员提供服务,并且其他类型的项目参与人员也可以通过此文档对软件/项目有更深入了解。 1.2背景 说明此软件或系统的项目背景、需求背景、开发目的等,还可以列出参与人员等相关信息。 1.3参考资料 列出本文档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标准等相关信息(一般是具有出版或版权性质的文件)。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文档中用到的和开发有关,或与行业、业务、需求有关的专业术语,并进行解释。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运行库、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数据库设计工具、界面设计工具、原型设计工具等。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软件著作权设计说明书范本资料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范本(二) 设计说明书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接收登记的文档包含两种:操作说明书或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适合没有界面的嵌入式软件,插件软件,后台运行软件以及游戏软件。一般包含结构图,软件流程图,函数说明,模块说明,数据接口,出错设计等。 操作说明书适合管理类软件,有操作界面,一般应包含登录界面,主界面,功能界面截图,截图之间有相应的文字说明,能全面展示软件的主要功能。 格式要求:一、说明书应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不足60页的,应当全部提交。 二、说明书页眉应标注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应当与申请表中名称完 全一致,页眉右上应标注页码,说明书每页不少于30行,有图除 外,另外截图应该清晰完整。 范例如下: 设计说明书

一、引言 目的 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是软件开发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开发人员在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基础上完成概要设计规定的各项模块的具体实现的设计工作。 二、软件总体设计 2.1软件需求概括 本软件采用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 本软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连接设备 (2)提取数据 (3)保存数据 (4)删除仪器数据 (5)查看历史数据 定义 本项目定义为一个典型的多点互动探伤软件。它将实现多点设备和系统程序的无缝对接,以实现多点互动功能。 2.2需求概述 1.要求利用PQLib硬件商提供的SDK开发出对应的触摸屏系统。 2.系统要显示图片,并实现图片相关所有的多点操作,包括放大,缩小,旋转,平移的功能。 3.要提供美观的图片菜单,在菜单中要提供必要的图片简介信息。 4.系统图片的维护更新要方便。 2.3条件与限制 系统开发的条件是普通PC以及相对应的系统,本次开发所用的系统是WINDOW SERVER2003以及ADOBE FlashCS4。由于硬件开发商提供的开发文档不是很详尽,这对系统开发产生了一定限制影响。 总体设计 2.4总体结构和模块接口设计 系统整体结构框架如图

常见军事仿真软件

常见仿真软件介绍 软件名称(中文):系统仿真和分析 软件名称(英文):AMESim 软件发行单位:法国IMAGINE公司 软件应用于研究的方向: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软件背景及主要的用途:AMESim提供了一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使得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建立复杂的多学科领域系统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和深入的分析。用户可以在AMESim平台上研究任何元件或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AMESim处于不断的快速发展中,现有的应用库有:机械库、信号控制库、液压库(包括管道模型)、液压元件设计库(HCD)、动力传动库、液阻库、注油库(如润滑系统)、气动库(包括管道模型)、电磁库、电机及驱动库、冷却系统库、热库、热液压库(包括管道模型)、热气动库、热液压元件设计库(THCD)、二相库、空气调节系统库;作为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工具,AMESim还具有与其它软件包丰富的接口,例如Simulink?, Adams?, Simpack?, Flux2D?,RTLab? , dSPACE?, iSIGHT?等。 软件名称(中文):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软件名称(英文):ADAMS (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 软件发行单位:原由美国MDI公司(Mechanical Dynamics Inc.)开发,目前已被美国MSC公司收购成为MSC/ ADAMS,是最著名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 软件应用于研究的方向:ADAMS软件的仿真可用于预测机械系统的性能、运动范围、碰撞检测、峰值载荷以及计算有限元的输入载荷等。 软件背景及主要的用途:目前,ADAMS已在汽车、飞机、铁路、工程机械、一般机械、航天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己经被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大多制造商采用。根据1999年机械系统动态仿真分析软件国际市场份额的统计资料,ADAMS 软件占据了销售总额近8千万美元的51%份额。ADAMS软件由核心模块、功能扩展模块、专业模块、工具箱和接口模块5类模块组成。ADAMS一方面是虚拟样机分析的应用软件,用户可以运用该软件非常方便地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另一方面,又是虚拟样机分析开发工具,其开放性的程序结构和多种接口,可以成为特殊行业用户进行特殊类型虚拟样机分析的二次开发

软件设计说明书范本

编号∶______ 版本∶______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子系统 委托单位: 承办单位: 编写: xxxxxx 2002 年05 月01 日 校对: xxxxxx 2002 年05 月10 日 审核: xxxxxx 2002 年05 月15 日 批准: xxxxxx 2002 年05 月25 日

目录 1.引言 (3) 1.1目的 (3) 1.2背景 (3) 1.3参考资料 (3) 2.总体设计 (4) 2.1软件描述 (4) 2.2设计方法 (4) 2.3软件结构 (4) 2.4模块设计说明 (10) 2.4.1总控模块 (10) 2.4.2所长室模块 (10) 2.4.3综合室模块 (18) 2.4.5 机械一室模块 (27) 2.4.6 机械二室模块 (31) 2.4.7 化工一室模块 (36) 2.4.7化工二室模块 (40) 2.4.8电器室模块 (40) 2.4.9轻工室模块 (40) 2.4.10统计汇总模块 (41) 2.4.11领导查询模块 (41) 2.4.12公共查询模块 (42)

1.引言 1.1目的 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是软件开发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开发人员在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基础上完成概要设计规定的各项模块的具体实现的设计工作。 1.2背景 一、软件名称 检测信息系统质量监督检验子模块 二、相关单位 委托单位∶技术检测中心 承办单位∶石油大学(华东) 主管部门∶技术检测中心信息中心 1.3参考资料 1、<<石油工业应用软件工程规范>> SY/T 5232-1999 2、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清华大学出版社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作者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氛问题,而且在军事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庄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对虚拟作战仿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作战仿真 1. 引言 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训练仿真系统(以1929 年美国空军飞机练习器-林克机为代表)以来,经过了以机电解算装置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模拟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数字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等几个阶段,系统仿真技术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也更加迅猛,而且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记VR)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在很多行业开始有了实际应用。在军事领域,美国最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作战仿真。其研究人员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的数字化地形、地貌和敌情数据库上进行作战仿真和武器装备性能的评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美国军方始终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于《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中,并将虚拟现实技术视为建设21 世纪军队和培训21世纪人才以及发展新一代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的“革命性”手段。 目前,我军对作战仿真的研究日趋深人,但与先进的军事大国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极有可能为未来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我军应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虚拟作战仿真及其军事应用。2.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虚拟现实技术是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方法、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立体影像技术、光电技术以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诸多科学技术成果融合一体的崭新的人工合成的“虚拟环境”。 2.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人机和谐仿真环境具有“沉浸-交互-构思”的基本特征。它利用并集成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和各类传感器,在多维信息空间创造一个使研究者处于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仿真信息环境。VR 的主要特征为: (1)多媒体感知性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将感觉不到身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融合”到虚拟世界中去,即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2)交互性 用户可以通过三维交互设备直接控制虚拟世界中的对象,并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 (3)自主性 指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物体可按各自的模型和规则自主运动,即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客观规律动作的程度。 2.3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依据交互界面的不同,可将VR 系统分为下几种类型: (1)世界之窗(Window on World

范例-软件设计说明(详细部分)

软件设计说明

目录 1范围 (1) 1.1标识 (1) 1.2系统概述 (1) 1.3文档概述 (1) 2引用文档 (1) 3CSCI 级设计决策 (1) 4CSCI 体系结构设计 (2) 4.1CSCI部件 (2) 4.2执行方案 (3) 4.3接口设计 (3) 4.3.1接口标识和接口图 (3) 4.3.x (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4) 5CSCI 详细设计 (6) 5.X (软件单元的项目唯一标识符,或者一组软件单元的标志符) (6) 6需求可追踪性 (9) 7注解 (11) 附录A (11)

软件设计说明 1范围 1.1标识 要求:本节应包含这个文档所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全标识,(若适用)应包括标识号、名称、缩略名、版本号及发布号。 1.2系统概述 要求: 1)本节主要描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 2)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 3)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保障机构; 4)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 5)列出其它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 本节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和内容,描述与它的使用有关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考虑。 2引用文档 列出引用的所有文档,包括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 3CSCI 级设计决策 要求:本章应根据需要分节给出CSCI 级设计决策,即CSCI 行为设计的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系统将怎样运转以满足需求)和其它影响组成该CSCI 的软件单元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如果在需求中所有这些决策是明确的,或者这些决策要推迟到CSCI 的软件单元的设计时指出,则本章应如实陈述。 针对关键性需求(例如对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等需求)作出的设计决策,应在专门的章节中加以叙述。 CSCI 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 1)关于CSCI 将接收的输入和将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它系统、HWCI、CSCI 和用户的接口(本文档的4.3.x 节指出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 2)有关响应每个输入或条件的CSCI 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CSCI 要执行的动作、响应时间和其它性能特性,模型化的物理系统的说明,选定的方程式/算法/规则,以及对不允许的输入或条件进行的处理; 3)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档的4.3.x 节标识了本说明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

XX概要设计说明书

文档修改记录

填写说明 1. 系统结构的定义 本体系对整个软件系统按如下结构方式进行划分:系统子系统模块子模块 其中: (1)“系统子系统”划分属于“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说明书中予以描述。 (2)“子系统模块”划分属于“概要设计”,在本说明书中予以描述。 (3)“模块子模块”划分属于“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说明书中予以描述。如果系统相对简单,可以省略“子模块”这一层次。 2. 如果填写了系统设计说明书,则在本说明书中略过“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相关内容(即第2章)。 3. 如果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做“系统子系统”划分,这种情况下,取消填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只须填写本说明书,直接套用“子系统模块”划分(即第3章)进行“系统模块”划分(把其中“子系统”一词替换为“系统”),并删除本说明书中“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相关内容(第2章)。

目录 1. 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背景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术语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约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外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系统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物理架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子系统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间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子系统1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约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系统外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子系统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模块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一、概述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 随着仿真技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重要,特别是军事科学,随着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对军用仿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军事强国竟相在新一代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不断完善仿真方法,改进仿真手段,以提高研制工作的综合效益。军用仿真技术在武器系统战技指标论证、方案选择、研制、试验、鉴定、改进提高以及部队维护保养和训练中的应用,已得到研制方和使用部队的承认和重视。它对提高新一代武器系统综合性能,减少系统实物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维护水平,延长寿命周期,强化部队训练等方面都可大有作为。 二、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1.国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态 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仿真技术的发展,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将建模与仿真列为重要的国防关键技术。1992年公布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倡议,并成立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负责倡议的实施:1992年7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综合仿真环境被列为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七大推动技术之一;1995年10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建模与仿真主计划,提出了美国防部建模与仿真的六个主目标;1997年度的美国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将建模与仿真列为有助于能极大提高军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并计划从1996年至2001年投资5.4亿美元、年均投资0.9亿美元。同时美国国防科学局(Defense Science Board)认为建立集成的综合仿真环境和仿真系统,必须解决五个层次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即应能解决实现的技术) 第一层次基础技术。 包括:光纤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工具、人的行为模型、环境模型等。 第二层次元、部件级技术

系统仿真技术简介

何为仿真? 1定义 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多 学科综合性技术。它是它具有经济、可靠、实用、安全、可多次重 用的优点。 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某一层次的问题做出决策。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传统的仿真方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即针对实际系统某一层次的特性(过程),抽象出一个模型,然后假设态势(输入),进行试验,由试验者判读输出结果和验证模型,根据判断的情况来修改模型和有关的参数。如此迭代地进行,直到认为这个模型已满足试验者对客观系统的某一层次的仿真目的为止。 模型对系统某一层次特性的抽象描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逻辑关系;在某些输入条件下系统的 输出响应等。根据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变化的特征,又可把系统模型分为:连续系统模型——状态变量是连续变化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状态变化在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上发生 变化;混合型——上述两种的混合。

2发展历程 仿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研究手段。20世纪初仿真技术已得到应用。例如在实验室中建立水利模型,进行水利学方面的研究。 40~50年代航空、航天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仿真技术的进步。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仿真技术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加速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于系统的仿真研究不仅方便、灵活,而且也是经济的。因此计算机仿真在仿真技术中占有重 要地位。50年代初,连续系统的仿真研究绝大多数是在模拟计算机上进行的。5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利用数字计算机实现数字仿真。计算机仿真技术遂向模拟计算机仿真和数字计算机仿真两个方向发展。在模拟计算机仿真中增加逻辑控制和模拟存储功能之后,又出 现了混合模拟计算机仿真,以及把混合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联 合在一起的混合计算机仿真。在发展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已研制出大 量仿真程序包和仿真语言。70年代后期,还研制成功专用的全数字并行仿真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自于军事领域,但它不仅用于军事领域,在许多非军事领域也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军事领域中的 训练仿真;商业领域中的商业活动预测、决策、规划、评估;工业 领域中的工业系统规划、研制、评估及模拟训练;农业领域中的农 业系统规划、研制、评估,灾情预报、环境保护;在交通领域中的 驾驶模拟训练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医学领域中的临床诊断及医用 图像识别等。 3主要仿真技术

软件设计说明书嵌入式软件范例

一、XXXXX-XXX 热压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LCD—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微功耗、平板化等一系列显著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计算机显示终端、各类电子显示装置等各个方面。LCD的后工序生产工艺包括COG、COF、FOG、FOB,XXX-XXX 热压机正是为FOG段工艺而开发设计的。 XXXXX-XXX热压机自动控制动系统软件(以下简称XXX系统)是由PLC、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组成,其特点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外部信号,输入到PLC内部进行计算处理,以控制外部执行元件,使之完成一系统的机构动作,达到生产所需的工艺要求。 ㈠ XXX 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XXX 系统主要由PLC、GOT(触摸屏)、伺服电机、气缸电磁阀、电磁继电器、光电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温度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种按钮组成。 1、XXX 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主机电源:Vac-----220VAC/50HZ ●传感器电源:Vdd-----+24V ● PLC接口:40位输入、32位输出、1个RS232通信串口 ●工作温度:-10℃~+55℃ ●存储温度:-20℃~+60℃ 2、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 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及主要功能部件: ●输入继电器— X ●输出继电器— Y ●辅助继电器— M ●定时器— T ●计数器— C ●数据寄存器— D ●变址寄存器— Z 3、XXX 系统的外部引线功能定义 XXX 系统共有82根引脚,具体定义如下: ㈡指令描述 XXX 系统主要有如下指令: ㈢人机界面(GOT) 1、参数设置

人机界面(GOT)可用于参数设置和数据的显示(如图所示) 2、手动操作 人机界面亦可制作手动调试所需的各种按键,以替代繁琐的按钮(如图) 3、生产信息 人机界面还可用于显示生产时的各种数据以及PLC内部的信息,比如外部引脚的通断 信息、生产时产生的报警信息等(如下图) ㈣ XXX 系统的接口及编程 1、硬件接口 XXX系统与电脑的接口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控制方式和间接控制方式。直接控制方式就是将PLC的RS232接口直接与电脑的RS232接口对接(如图1-1);间接控制方式就是将PLC的RS232接口与触摸屏的RS232接口对接,然后将电脑的RS232接口与触摸屏的RS422接口对接,然后对该外设进行间接操作而实现控制(如图1-2)。 2、程式流程方框图 A、系统回原点流程图 B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 李大光 2006年12月04日15:1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自从我国东汉名将马援 积米为山筹划山地进攻,古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沙盘 上作几何图形推演城市防 御,人们开始用模拟分析的 方法寻找打开战争的“黑 箱”。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 美国率先大量将虚拟现实技 术用于军事领域。在1995 年10月为解决波黑冲突的 “代顿谈判”中,美国成功地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让参加谈判的穆、克、塞三方领导人在计算机和大屏幕前,通过计算机虚拟演示,形象地显示了继续角逐的后果,迫使他们都不得不放弃了各自的方案,结果三方只好按照美国制定的方案达成协议。 部队训练仿真模拟 训练仿真模拟是一种物理模拟技术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车、实兵或实战环境,来培养单兵或小范围作战编组的作战技能,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驾驶模拟仿真系统、多用途复合激光作战仿真系统等。这些仿真系统的准确性和逼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像的仿真程度也已经与实物、实景相差无几。特别是训练仿真系统具有在危险小、消耗低的条件下训练出较强作战技能的部队的特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极大重视。 通过在模拟实

验室里进行训练,可使部队不需进行实际操作就能理解现代战争的概念和流程,士兵在战前就可确切知道他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从而提高了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且,分散在各地的部队不需集中就能通过模拟器材一起训练。从排到营的机械化分队可演练协同作战,攻击机可演练从不同基地起飞执行同一任务,舰只可演练相互间的配合和策应,特种作战部队可反复演练预定作战任务中的每个细节。此外,仿真模拟演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大规模实兵演习,节省大笔经费。 在部队训练方面,模拟仿真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外军的“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美国陆军到上世纪80年代末,训练士兵还是采用野战训练和模拟训练两种方法。野战训练的主要问题是燃料、弹药消耗大,场地、安全都有困难,组织大规模演习费时又费力;模拟训练,所用的模拟器可能比它所模拟的真实装备还要贵。为了解决部队训练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l983年开始实施模拟器联网计划,把分散在各地的训练器用计算机联成网络,形成分布式交互仿真,实现异地联通与互操作。 美军已研制的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可以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逼真地显现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使没有打过仗的指挥官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战争,可以使驻扎在世界各地的部队通过互联网络同时演练同一想定,可以在同一模拟系统上演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作战对象的各种战争行动。如美海军陆战队的模拟网络可将分布在全球执行各种任务的陆战队特遣队司令部连接起来。一支远征部队陆战营可与4800公里之外的另一支远征部队的团级司令部进行诸军兵种联合演练。在美国肯塔基州克斯堡的乘车作战实验室里,坦克驾驶员不必离开房间,就可操纵“艾布拉姆斯”坦克模拟器穿森林,过雪地,开上一节列车。驾驶员甚至能感受到实战环境中的声音、气味和碰撞。使用这种模拟器,可使受训者在一小时内获得比6个月实车驾驶还要多的经验。据报道,美军在海湾战争前的临战作战训练中,美军飞机、坦克、装甲车辆均使用了模拟器材,只有一名飞行员在训练中打了实弹。以往坦克打一发实弹需要花费1800美元,而用模拟器材训练即可大大节约武器装备的磨损和弹药消耗,还可保证人身安全。

计算机仿真技术介绍

计算机仿真技术介绍 一、视景仿真及其相关技术的概念1前言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计算机技术 自其诞生之日起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而作为计算机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因其有效性、经 济性、安全性、直观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仿真应用技术。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当前 应用最广泛的实用技术之一,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是计算机世界最 热门的一个词汇。视景仿真技术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与生成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合成技术、显示技术等诸多高新 技术的综合运用。2计算机图形学人认识自然首先是靠眼睛观察事物的外表形象,人脑擅长形象思维,而计算机擅长逻辑思维。例子:孩子认识妈妈和学会 1+1=2。让计算机观察、认识表达物体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数字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成长、普及滞后 于计算机发展很多年。但目前随着硬件(光栅扫描式显示器)和图形软件(如cad、3dmax等)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图形学进入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计算机图形学的 任务:是用计算机从无到有生成景物的数字模型,并将它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或者绘制成纸张和胶片上的图形。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景物的几何建模方法,数字模型的绘制技术,图形输入和控制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计算机动画。3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计算机动画和科 学计算可视化成为计算机图形学最为成功的两大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可以处理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每 天从地面、海上、空间传来大量数据,远远超过人脑分析解释这些数据的能力,由于缺乏对大量数据的有效分析手段,大约95%的信息被浪费掉,严重阻碍了 科学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惊呼"我们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收集部分数据。",这样,一门全新的技术"可视化"(visualization)应运而生。可视化的本质是"用 图形与图象表征数据"。直观地讲,是研究:如何把科学数据,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从测量获得的数值,或是从卫星传回来的图象,或是医学CT(计算机层面X 射线照相)和MRI(核磁共振成像)转换成可视的、能帮助科学家理解的信息的计 算方法。简而言之,科学计算可视化是把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 计算科学的学科。它研究两方面的内容:(a)如何把科学数据-数值与图像,转

军事仿真虚拟现实系统制作方案

军事仿真 虚拟现实系统制作方案(保密、仅供客户参阅禁止外传)

一.项目概述 军事虚拟仿真是从武器装备仿真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泛指与军事有关的所有仿真技术、仿真系统或仿真方法。由于它来源于系统仿真领域,所以它只能是系统仿真中的一个应用领域,与工业仿真、能源仿真等相对应。军事仿真可以说是工业界的一个概念,更多地从技术角度强调武器装备的仿真与应用,但近年来也逐步增加了作战仿真的内容。而战争模拟则是军方的概念,更多地从战争、作战的角度进行研究,尽管两者研究的方法和范围有很多相近之处。 国外军事仿真以美国最为先进,回顾近二十几年来美国军事仿真大事记, 从其国会立法中明白了美国为什么把仿真放在战略位置而倍加重视。根本原因就在于仿真的经济有效性和能够带给高技术工作机会。军费开支总是有限的,基于仿真的采办就能更快、更好、更省地实现武器系统采办。联想到我国军事仿真的发展情况,形势喜人,但要再接再厉,抓住现代军事仿真的主题,发展我国军事仿真技术,让我国军事仿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持续发展,在数字化、科学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协同化的方向上大踏步地前进!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世界各先进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对其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加以研究。而目前铁路系统正在进行的传统模式向高新技术的更新过程,其特点就是高速、高效和安全,显然虚拟现实技术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的若干同题作一些基本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建立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一种在系统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级接口技术,但是它与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项目名称: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 日期:年月日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1) 2 总体设计 (2) 2.1 需求概述 (2) 2.2 软件结构 (2) 3 程序描述 (4) 3.1 下面对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进行具体描述 (4) 3.2 算法 (9) 3.3 程序逻辑 (9) 3.4 接口 (12) 3.5测试要点 (12)

1 引言 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商品经济化的高效益,使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虽然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还有人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继续用手工劳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学籍管理系统软件将会为教学办公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1编写目的 本需求的编写目的在于研究学籍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主要是为了对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进行使用和维护。 本需求的预期读者是与学籍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有联系的决策人,开发组成人员,扶助开发者,支持本项目的领导和公司人员,软件验证者。 该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实现对系统管理、信息录入、信息查询,信息打印等的自动化控制,将会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大大减轻,方便友好的信息管理用户界面,简便的操作,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将会使得信息管理系统极大限度地应用于现代化学生成绩管理,成为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 1.2 项目背景 ●项目的委托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主管部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与学生管理相关联。 1.3 定义 本需求的编写目的在于研究学籍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 本需求的预期读者是与学籍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有联系的决策人,开发组成人员,扶助开发者,支持本项目的领导和公司人员,软件验证者。 专门术语: Data processing 数据处理feedback反馈 DTE数据终端设备transmission传输介质 DCE数据数据设备LAN局域网 1.4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基础教程》---- 刘文,朱飞雪主编:粘新育,陶洁副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1256305.html,程序设计》---- 尚俊杰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军事上的模拟仿真技术 ●李大光 2006年12月04日15:13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自从我国东 汉名将马援积米 为山筹划山地进 攻,古希腊数学 家阿基米德在沙 盘上作几何图形 推演城市防御,人们开始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寻找打开战争的“黑箱”。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美国率先大量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军事领域。在1995年10月为解决波黑冲突的“代顿谈判”中,美国成功地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让参加谈判的穆、克、塞三方领导人在计算机和大屏幕前,通过计算机虚拟演示,形象地显示了继续角逐的后果,迫使他们都不得不放弃了各自的方案,结果三方只好按照美国制定的方案达成协议。

部队训练仿真模拟 训练仿真模拟是一种物理模拟技术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车、实兵或实战环境,来培养单兵或小范围作战编组的作战技能,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驾驶模拟仿真系统、多用途复合激光作战仿真系统等。这些仿真系统的准确性和逼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像的仿真程度也已经与实物、实景相差无几。特别是训练仿真系统具有在危险小、消耗低的条件下训练出较强作战技能的部队的特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极大重视。通过在模拟实验室里进行训练,可使部队不需进行实际操作就能理解现代战争的概念和流程,士兵在战前就可确切知道他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从而提高了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且,分散在各地的部队不需集中就能通过模拟器材一起训练。从排到营的机械化分队可演练协同作战,攻击机可演练从不同基地起飞执行同一

任务,舰只可演练相互间的配合和策应,特种作战部队可反复演练预定作战任务中的每个细节。此外,仿真模拟演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大规模实兵演习,节省大笔经费。 在部队训练方面,模拟仿真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外军的“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美国陆军到上世纪80年代末,训练士兵还是采用野战训练和模拟训练两种方法。野战训练的主要问题是燃料、弹药消耗大,场地、安全都有困难,组织大规模演习费时又费力;模拟训练,所用的模拟器可能比它所模拟的真实装备还要贵。为了解决部队训练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l983年开始实施模拟器联网计划,把分散在各地的训练器用计算机联成网络,形成分布式交互仿真,实现异地联通与互操作。 美军已研制的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可以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逼真地显现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使没有打过仗的指挥官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战争,可以使驻扎在世界

软件设计说明书嵌入式软件范例

软件设计说明书嵌入式 软件范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XXXXX-XXX 热压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LCD—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微功耗、平板化等一系列显着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计算机显示终端、各类电子显示装置等各个方面。LCD的后工序生产工艺包括COG、COF、FOG、FOB,XXX-XXX 热压机正是为FOG段工艺而开发设计的。 XXXXX-XXX热压机自动控制动系统软件(以下简称XXX系统)是由PLC、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组成,其特点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外部信号,输入到PLC内部进行计算处理,以控制外部执行元件,使之完成一系统的机构动作,达到生产所需的工艺要求。 ㈠ XXX 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XXX 系统主要由PLC、GOT(触摸屏)、伺服电机、气缸电磁阀、电磁继电器、光电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温度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种按钮组成。 1、XXX 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主机电源:Vac-----220VAC/50HZ ●传感器电源:Vdd-----+24V ● PLC接口:40位输入、32位输出、1个RS232通信串口 ●工作温度:-10℃~+55℃ ●存储温度:-20℃~+60℃ 2、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 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及主要功能部件: ●输入继电器— X ●输出继电器— Y ●辅助继电器— M ●定时器— T ●计数器— C ●数据寄存器— D ●变址寄存器— Z

3、XXX 系统的外部引线功能定义 XXX 系统共有82根引脚,具体定义如下:

㈡指令描述 XXX 系统主要有如下指令:

软件设计说明书格式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运行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人工处理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尚未问决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接口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用户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外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3内部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其它专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数据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概念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逻辑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物理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数据字典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安全保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4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出错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