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31:不等式性质与证明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全部免费欢迎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31:不等式性质与证明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全部免费欢迎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31:不等式性质与证明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全部免费欢迎下

第 31 讲不等式性质及证明

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全部免费欢迎下载】

一.【课标要求】

1.不等关系

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基本不等式:( a,b≥0)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

二.【命题走向】

不等式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于本将来讲,考察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而且还

考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将内容在复习时,要在思想方法上下功夫

预测 2010 年的高考命题趋势:

1.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填空题都有可能考察,把不等式的性质与函数、三角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不等式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解答题以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证明、求解为主;

a

2.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像函数 f ( x )x, ( a0 ) 的单调性或解决有关最值问题是考察的重点和

x

热点,应加强训练。

三.【要点精讲】

1.不等式的性质

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

a b a b0;

a b a b0 ;

a b a b0。

定理 1:若a b ,则 b a ;若 b a ,则 a b .即 a b b a 。

说明:把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异向,称为不等式的对称性。

定理 2:若a b ,且 b c ,则a c 。

说明:此定理证明的主要依据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及两正数之和仍是正数;定理 2 称不等式的传递性。

定理 3:若a b ,则 a c b c 。

说明:(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实数,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2)定理 3 的证明相当于比较 a c 与 b c 的大小,采用的是求差比较法;

(3)定理 3 的逆命题也成立;

(4)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定理 3 推论:若 a b , 且 c d , 则 a c b d 。

说明:( 1)推论的证明连续两次运用定理 3 然后由定理 2证出;( 2)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同

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3)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

定理 4.如果a b 且 c0,那么 ac bc ;如果 a b 且 c0 ,那么 ac bc 。

推论 1:如果a b0且 c d0,那么 ac bd 。

说明:( 1)不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2)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3)推论1可以推广到任意有

限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这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

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 2:如果a b0

n n

( n N 且 n1) 。,那么 a b

定理 5:如果a b0,那么n a n b( n N 且 n1) 。

定理 1:如果a , b R,那么a2 b 2 2 ab (当且仅当 a b 时取“”)。说明:( 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 a , b R ;(2)强调取“”的条件 a b 。

定理 2:如果a , b是正数,那么a b

ab (当且仅当 a b 时取“=”)2

说明:( 1)这个定理适用的范围: a , b

a b

ab 为 a , b 的R ;(2)我们称为 a , b 的算术平均数,称

2

几何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有时要把这个差

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以

便判断其正负。

(2)综合法

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不等式,这个证明方法叫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它们各自

成立的条件。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A B 1 B 2 B n B ,及从已知条件 A 出发,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B 。

(3)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

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断定原不等式

成立,这种方法通常叫做分析法。

(1)“分析法”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

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即“执果索因”;

(2)综合过程有时正好是分析过程的逆推,所以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的形式

写出证明过程

四.【典例解析】

题型 1:考查不等式性质的题目

例 1.( 2009 安徽卷理)下列选项中,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 p: a c >b+d ,q: a > b 且 c> d

B.p:a>1,b>1q: f ( x )

x

b( a0,且 a1) 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a

C.p: x=1 ,q: x2x

D.p:a> 1,q: f( x)log a x( a0,且 a1) 在 (0,) 上为增函数

答案A

解析由 a > b 且 c> d a c >b+d,而由 a c >b+d a > b 且 c> d,可举反例。选 A。

( 2)(2009 四川卷文)已知 a ,b, c ,d为实数,且 c >d .则“ a >b”是“ a - c >b-d”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显然,充分性不成立.又,若 a - c >b-d和 c >d都成立,则同向不等式相加得 a >b 即由“ a - c >b-d”“ 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由于给出的是不完全提干,必须结合选择支,才能得出正

确的结论。

例 2.( 1)( 2009 天津卷理)0 b 1 a ,若关于x的不等式( x b ) 2> ( ax )2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 3 个,则

A. 1 a 0

B. 0 a 1

C.1 a 3

D. 3 a 6

答案C

( 2)( 2009 重庆卷理)不等式 x 3x 1 a 2

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3a

A.( , 1] [4,)B.(, 2][5,)

C.[1, 2]D.(,1][2,)

答案A

解析因为4x3 x 1 对 4 x 3 x2 1 a 对 a3任意 x恒成立,所以

a 23a 4即 a 2 3 a0,解得 a4或 a1

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题型 2:基本不等式

例 3.( 2009天津卷理)设 a0, b0.若3是 3 a与 3b的等比中项,

则11的最小值为

a b

A . 8

B . 4 C. 1 D.1 4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以及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运用,考查了变通能力。答案 C

解析因为 3 a 3 b 3 ,所以 a b 1 ,

11( a b)( 1 1)2b a22 b a 4 ,当且仅当b a

即 a b1时“=”成立,

a b a b a b a b a b2故选择 C

例 4.(1)若实数 a、 b 满足 a+b=2,则3a b

的最小值是()+3

A.18

B.6

C.23

D.24

3

(2)若 a> b> 1,P=lg a lg b

1a b

), Q=( lga+ lgb), R= lg(),则(

22

A.R< P< Q

B.P< Q< R

C.Q< P< R

D.P< R< Q

解析:( 1)答案: B;3a +3b≥ 2

a b a b

时取等号。故3a+3b的最小值是3323=6,当且仅当 a=b=1

6;

(2)答案: B;∵ lga> lgb> 0,∴1

lg a lg b ,即Q>P,( lga+ lgb)>

2

又∵ a > b > 1,∴

a b

ab ,

2

∴ lg(

a b

) lg ab

1 ( lga + lgb ),

2

2

即 R > Q ,∴有 P <Q < R ,选 B 。

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平均值定理,要注意判断等号成立的条件。

题型 3:不等式的证明

例 5.已知 a > 0, b > 0,且 a+b=1

求证 (a+

1 )( b+ 1 )≥25

a

b

4

证法一: (分析综合法)

欲证原式,即证 4(ab)2+4( a 2 +b 2) - 25ab+4≥ 0,

2

1

即证 4(ab) - 33(ab)+8 ≥0,即证 ab ≤

或 ab ≥ 8

∵ a > 0, b >0, a+b=1,∴ ab ≥ 8 不可能成立

∵ 1=a+b ≥ 2

ab

,∴ ab ≤ 1

,从而得证。

4

证法二: (均值代换法 )

设 a= 1 +t 1, b= 1

+t 2。

2 2

∵ a +b=1, a > 0, b > 0,∴ t 1+t 2 =0, |t 1 |< 1 ,|t 2|< 1

2

2

1 1 a

2

2

1

( a

1

b

)( b

)

a

b

a

b

1

2

1 1

2

1

1

t 1

t 12

1)(

1 t

2 2

( t 1 )

(

t 2 )

(

t 2

1)

2

2 4

4

1

1

1 t 1 )(

1

t 1

t 2

( t 2 )

2

2

2

2

1

t 1 2

1)(

1 t 2

2

1)

(

5

2

2 2

( t 1

4 t 2

t 2 ) t 2

4

4

1 2

1 2

t 2

4 t 2

4

25 3 2

4 25

16

t 2

t 2

16 25

2

1

1 .

2

4

t 2

4

4

显然当且仅当 t=0,即 a=b= 1

时,等号成立

2

证法三: (比较法 )

∵a+b=1, a > 0, b > 0,∴ a+b ≥ 2

ab ,∴ ab ≤ 1

4

( a

1 1 25

a 2

1 b 2

1 25 4 a

2 b 2 3

3 ab 8 (1

4 ab )( 8 ab )

)( b ) 4

a

b

4

4 ab

a

b

4 ab

( a

1 1 25

)( b b

)

a

4

证法四: (综合法 )

∵a+b=1, a > 0, b > 0,∴ a+b ≥ 2 ab ,∴ ab ≤ 1

4

(1 2

25

1 3

9 ab)

1

(1 ab)

2

1 1 25 1 ab

(1

2

16

1 25

1

4 ab)

16

1

ab

即 ( a

)( b

)

4

4

4

a

b

4

ab

证法五: (三角代换法 )

∵ a > 0, b >0, a+b=1,故令 a=sin 2α ,b=cos 2α , α ∈(0 ,

),

2

( a

1 )( b 1 ) (sin 2

1 )(cos 2

1 )

a b

sin 2 cos 2

sin 4

cos 4

2 sin 2

cos 2

2

( 4

sin 2

) 2

16

4 sin 2

2

4 sin 2 2

2

2 1,

4

2

4 1 3 .

sin sin 2

4

2 sin 2 2

16 25

( 4

sin 2 2 ) 2 25

1 1 4 sin

2 2

4

sin 2 2

4

即得 ( a

1 1 25

)( b b ).

a

4

点评: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 (商 )、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

例 6.求使

x

y ≤ a

x

y (x > 0, y > 0) 恒成立的 a 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解法三利用三角换元后确定 a 的取值范围,此时我们习惯是将

x 、 y 与 cos θ 、sin θ 来对应

进行换元,即令 x

=cos θ ,

y =sin θ(0 < θ <

=,这样也得

a ≥sin θ +cos θ ,但是这种换元是错误的

2

其原因是: (1) 缩小了 x 、 y 的范围; (2) 这样换元相当于本题又增加了“ x 、y=1”这样一个条件,显然这是不对的。

除了解法一经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外,解法二的方法也很典型,即若参数

a 满足不等关系, a ≥f (x),则

a min =f( x)ma x 若 a ≤f( x),则 a max =f (x)min ,利用这一基本事实,可以较轻松地解决这一类不等式中所含参数

的值域问题。还有三角换元法求最值用的恰当好处,可以把原问题转化。

解法一:由于 a 的值为正数,将已知不等式两边平方,

得: x+y+2

xy

≤a 2 (x+y),即 2 xy ≤ ( a 2- 1)(x+y),

∴x , y >0,∴ x+y ≥ 2 xy ,

当且仅当 x=y 时,②中有等号成立。

比较①、②得 a 的最小值满足 a 2

-1=1 ,

∴a 2=2, a= 2

( 因 a > 0),∴ a 的最小值是 2

x

y

( x

y ) 2

2 xy 解法二:设 u

x y 2 xy

1

x y x

y

x y

x y

∵x> 0, y> 0,∴ x+y≥ 2xy(当 x=y 时“ =”成立 ),

∴ 2

xy ≤1, 2

xy

的最大值是 1。x y x y

从而可知, u 的最大值为 1 1 2 ,

又由已知,得a≥u,∴ a 的最小值为 2 ,解法三:∵ y> 0,

∴原不等式可化为x

+1 ≤ a x 1 ,y y

x

设=tanθ,θ ∈(0 , )。

y2

∴tanθ+1≤ a tan 21

,即 tanθ +1≤ asecθ

∴a≥ sinθ +cosθ = 2 sin(θ+ ),③

4

又∵ sin( θ +)的最大值为1(此时θ =)。

44

由③式可知 a 的最小值为 2 。

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证明、求最值函数思想、以及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

的题目,所求 a 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 a 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题目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函数思想和重要不等式等求得最值

题型 4:不等式证明的应用

例 7.已知函数f(x)=x 3 + x 3,数列| x n| (x n>0)的第一项x n= 1,以后各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x=f(x)在( x n 1, f ( x n 1))处的切线与经过(0,0)和( x n ,f (x n ))两点的直线平行(如图)

.

求证:当 n N*221n 11n 2

时, (Ⅰ)x n x n 3 x n 1 2 x n 1 ; (Ⅱ) ()x n ( )。

22

证明:( I)因为f' ( x) 3 x 2 2 x,

所以曲线 y

f ( x ) 在 ( x n 1 , f ( x n 1 )) 处的切线斜率 k n 1 3 x 2

2 x n 1 .

n 1

因为过 (0, 0) 和 ( x n , f ( x n )) 两点的直线斜率是 x n 2 x n ,

所以 x n 2

x n

3 x n 1 2 2 x n 1 .

(II )因为函数 h ( x) 2

x 当 x 0 时单调递增,

x

而 x n 2 x n

3 x n 1 2

2 x n 1 4 x n 1 2 2 x n 1 (2 x n 1 ) 2

2 x n 1 ,

所以 x n

2 x n 1 x n 1

1

,即

,

x n

2

因此 x n

x n

x n 1

x 2 1

n 1

x n

x n

x 1

(

) .

1

2

2

又因为

2 x n

2

x n 1 ), 令 y n

2

x n , 则 y

n 1

1

x n

2( x

x n

.

n 1

y n

2

因为 y 1

2

x 1

1

n 1

y 1 1 n 2 .

x 1

2, 所以 y n ( )

( )

2 2

因此 x n

x n 2

x n

( 1 ) n 2 , 故 ( 1 ) n 1

x n

( 1 )n 2 .

2

2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不等式的证明,同时考查逻辑推理

能力

例 8.已知 a > 0,函数 f (x )= ax - bx 2。

(1)当 b > 0 时,若对任意

x ∈R 都有 f ( x )≤ 1,证明 a ≤2 b ;

(2)当 b > 1 时,证明:对任意 x ∈[ 0, 1], | f ( x ) | ≤ 1 的充要条件是 b - 1≤a ≤ 2 b ;

(3)当 0< b ≤ 1 时,讨论:对任意

x ∈[ 0, 1], | f ( x ) | ≤1 的充要条件。

(Ⅰ)证明:依设,对任意

x ∈ R ,都有 f ( x )≤ 1,

a

2

∵f ( x )=

b( x

2

a

2 b )

4 b

a 2

a

≤ 1,∵ a >0, b > 0,∴ a ≤ 2 b .

∴ f (

)

2b

4b

(Ⅱ)证明:必要性:对任意 x ∈[ 0, 1], | f ( x ) | ≤ 1

- 1≤ f ( x ),据此可以推出- 1≤ f ( 1),

即 a - b ≥- 1,∴ a ≥ b - 1;

对任意 x ∈[ 0,1], | f ( x ) | ≤ 1

f ( x )≤ 1,因为 b > 1,可以推出 f (

1 1

)≤ 1,即 a ·-1

b

b

≤ 1,∴ a ≤ 2 b ;

∴b- 1≤ a≤2 b .

充分性:因为b>1, a≥ b-1,对任意x∈[ 0, 1],

可以推出: ax- bx2≥ b( x- x2)- x≥- x≥- 1,即 ax- bx2≥- 1;

因为 b>1, a≤ 2 b ,对任意x∈[ 0,1],

可以推出ax- bx2≤ 2 b x-bx2≤1,

即ax-bx2≤1。

∴- 1≤ f( x)≤ 1。

综上,当 b> 1时,对任意x∈[ 0, 1], | f( x) | ≤ 1 的充要条件是 b-1≤ a≤ 2 b .(Ⅲ)解:因为a> 0, 0< b≤ 1 时,对任意 x∈[ 0, 1]:

f( x)= ax- bx2≥- b≥- 1,即 f( x)≥- 1;

f( x)≤ 1f( 1)≤ 1a- b≤1,即 a≤ b+ 1,

a≤b+ 1

2

≤ 1,即 f( x)≤ 1。f( x)≤( b+ 1)x- bx

所以,当 a> 0, 0< b≤ 1时,对任意x∈[ 0, 1], | f( x) | ≤ 1 的充要条件是a≤b+ 1.

22.解:原式(x- a)( x- a2)<0,∴ x1= a,x2=a2。

当a=a2时, a=0 或 a=1, x∈,当 a<a2时, a>1 或 a< 0,a< x< a2,

当a> a2时 0< a< 1, a2< x<a,

∴当 a<0 时 a< x< a2,当 0<a< 1 时, a2< x< a,当 a> 1时, a< x<a2,当 a=0 或 a=1 时, x∈。

点评:此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及分类讨论思想

题型 5:课标创新题

例 9.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x 的不等式x

2

+ 25+ | x3- 5x2 | ≥ ax 在[1,12] 上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x 的函数,右边仅含常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x 的函数,作出函数图像” ;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即 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a≤10。

点评:该题通过设置情景,将不等式知识蕴含在一个对话情景里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10.在 m( m≥2)个不同数的排列 P1P2 ,P n中,若1≤ i<j≤m 时 P i> P j(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 P i与 P j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

( n 1) n ( n 1) 321的逆序数为a n,如排列 21 的逆序数a11

,排列 321的逆序数 a 3 6 。

(Ⅰ)求 a4、 a5,并写出a n的表达式;

(Ⅱ)令 b n a n a n

1

,证明 2 n b 1 b 2 b n 2 n 3 ,n=1,2, ,。

a n1 a n

解(Ⅰ)由已知得 a 410 , a 5, a n n( n 1 )

15n(n1)21

2

(Ⅱ)因为 b n

a n

a

n 1n n 2

2

n n 2

,a

n 1 a n n 2n n 2n

2 , n 1,2 ,

所以b

1

b

2 b n 2 n .

又因为 b n n n2222, n1,2 ,,

2n n n

n2

所以 b 1 b 2 b n 2 n

111111

2[()(

4

)()] 132n n 2

= 2n 3

22

2n 3 。n1n 2

综上, 2 n b1 b 2 b n 2 n3, n1,2,。

点评:该题创意新,知识复合到位,能很好的反映当前的高考趋势

五.【思维总结】

1.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

(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 (商 )、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

(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

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

2.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

法等。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放缩性是不等

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有些不等式,从正面

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 、“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

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若a R , 则 | a | 0 , a 20

(2)若a、b R , 则 a 2 b 2 2 ab (或 a2 b 2 2 | ab | 2 ab ) (当仅当a=b时取等号)

(3)如果 a,b 都是正数,那么ab a b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2

最值定理:若x, y R, x y S , xy P , 则:

○1如果 P是定值,那么当 x=y 时, S 的值最小;○2如果 S 是定值 , 那么当 x=y 时, P 的值最大;

1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 ,如果没有满足前提,则应根据题目创设情境;还要注意选择注意:○

恰当的公式;○2 “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可用来求最值;○ 3 均值不等式具有放缩功能,如果有多处用到,请注意每处取等的条件是否一致

(4) 若 a、 b、 c R, 则a

b c3 abc(当仅当 a=b=

c 时取等号);

3

(5) 若 ab0, 则b a

2 (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 b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A版)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基本不等式起到重要的铺垫. 课程目标 1. 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进一步掌握作差、作商、综合法等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测、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逻辑推理:不等式的证明; 3.数学运算:比较多项式的大小及重要不等式的应用; 4.数据分析:多项式的取值范围,许将单项式的范围之一求出,然后相加或相乘.(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5.数学建模:运用类比的思想有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不超过或不少于等.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 阅读课本37-4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 2.比较两个多项式(实数)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3.重要不等式是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a?a>0?a>a a?a=0?a=a a?a<0?a

备战2019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题04不等式的证明理

专题04 不等式的证明 知识通关 1.基本不等式 (1)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基本不等式):如果a ,b>0,那么 2 a b a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用语言可以表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定理3:如果a ,b ,c 为正数,那么 3 3 a b c abc ++≥a =b =c 时,等号成立. 用语言可以表述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4)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定理(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 12123n n n a a a a a a a n ++ +≥??,当且仅当 a 1=a 2=···=a n 时,等号成立. 2.柯西不等式 (1)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若a ,b ,c ,d 都是实数,则2 2 2 2 2 ()(+)()a b c d ac bd +≥+,当且仅当 ad=bc 时,等号成立. (2)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α是零向量或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 (3)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设x 1,y 1,x 2,y 2∈R ,22 221212x x y y ++≥211222()()x y x y -+- (4)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1212,, ,,,, ,n n a a a b b b 是实数,则 (22212n a a a ++ +)(222 12n b b b + ++) ≥()2 1122n n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a i =0或b i =0(i=1,2,···,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 a i =k b i (i=1,2,···,n )时,等号成立. 3.不等式证明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可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两种.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42:高考选作部分(4-1、4-4、4-5) 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42讲 高考选做部分(4-1、4-4、4-5) 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 全部免费 欢迎下载】(2007 广东理)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3 3x t y t =+??=-? (参数t ∈R ), 圆C 的参数方程为cos 2sin 2x y θ θ=?? =+? (参数[0,2]θπ∈),则圆C 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 为______. 答案:(0,2);22解析:直线的方程为x+y-6=0,222 =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设函数()|21|3,f x x x =-++则(2)f -=_____;若()5f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答案:6;1[,1]2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所示,圆O的直径为6,C为圆周上一点。BC=3,过C作圆的切线l,过A作l的垂线AD,垂足为 D,则∠DAC=______;线段AE 的长为_______。 答案:6 π ;3。 解析:根据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很容易得到答案; AE=EC=BC=3; (2007广东文)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 的方程为ρsinθ=3,则点(2,π/6)到直线l 的距离为. 【解析】法1:画出极坐标系易得答案2; 法2:化成直角方程3y =及直角坐标3,1)可得答案2.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4所示,圆O 的直径AB=6,C 为圆周上一点,BC=3过C 作圆的切线l ,过A 作l 的垂线AD ,垂足为D ,则∠DAC=. 【解析】由某定理可知60DCA B ∠=∠=?,又AD l ⊥, 故30DAC ∠=?. (2007海南、宁夏) 22.请考生在A B C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22.A(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AP 是O 的切线,P 为切点,AC 是O 线,与 O 交于B C ,两点,圆心O 在PAC ∠的内部, M 是BC 的中点. (Ⅰ)证明A P O M ,,,四点共圆; (Ⅱ)求OAM APM ∠+∠的大小. (Ⅰ)证明:连结OP OM ,. 因为AP 与O 相切于点P ,所以OP AP ⊥. l O D C B A A P O M C B P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一、基础知识 1.性质 对称性a>b?b<a 传递性a>b,b>c T a>c 加法单调性a>b T a+c>b+c 乘法单调性a>b,c>0 T ac>bc;a>b,c<0 T ac<bc开方法则a>b>0 T移项法则a+b >c T a>c-b 同向不等式相加a>b,c>d T a+c>b+d 同向不等式相乘a>b>0,c >d>0 T ac>bd 乘方法则a>b>0 T a n>b n倒数法则a>b,ab>0 T 2.证明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换元法 证明技巧:逆代,判别式,放缩,拆项,单调性 3.主要公式及解题思路 公式:a2+b2≥2ab(a,b∈R) a3+b3+c3≥3abc(a,b,c∈R+) 思路:① ② ③ ④正数x,y且x+y=1,求证:≥ 二、例题解析 1.(1)a,b∈R+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B. C.D. (2)若0<x<1,0<y<1且x≠y,则x2+y2,x+y,2xy,中最大的一个是() A.x2+y2B.x+y C.2xy D.

(3)若a,b为非零实数,则在①a2+b2≥2ab ②≤ ③≥ ④≥2中恒成立的个数为() A.4B.3C.2D.1 (4)下列函数中,y的最小值是4的是() A.B.C.y= D.y=lgx+4log x10 (5)若a2+b2+c2=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2+b2+c2>1 B.ab+bc+ca≥ C.|abc|≤ D a3+b3+c3≥ 2.(1)已知x,y∈R+且2x+y=1,则的最小值为 (2)已知x,y∈R 且x2+y2=1,则3x+4y的最大值为 (3)在等比数列{a n}和等差数列{b n}中,a1=b1>0,a3=b3>0,a1≠a3,试比较大小:a5b5 (4)已知a>0,b>0,a + b=1,则的最小值为 (5)已知:x+2y=1,则的最小值为 (6)已知:x>0,y>0且x+2y=4,则lg x + lg y的最大值为 (7)若x>0,则,若x<0,则 (8)建造一个容积为8 m3,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造价分别为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元。 (9)某工厂生产机器的产量,第二年比第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a,第三年比第二年增长的百分率为b,第四年比第三年增长的百分率为c,设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P,且a+b+c 为定值,则P的最大值为 3.求证:a2+b2≥ab+a+b-1 4.已知a>0,b>0,c>0,求证:≥ 5.已知:a,b,c∈R+且a+b+c=1,求证: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1 .不等式的定义:a-b>0 a>b, a-b=O a=b, a-b a0, X1-X2<0,可得 f(X l)b三bb, b>c 二a>c (传递性) ⑶ a>b = a+c>b+c (c € R) (4) c>0 时,a>b A,ac>bc c<0 时,a>b acb, c>d —a+c>b+d。 ⑵ a>b>0,c>d>0 ac>bd。

⑶ a>b>0 —a n>b n(n € N, n>1)。 ⑷ a>b>0= 川>w (n € 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 ”和“ ”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禾U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⑵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2020-2021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2021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22ac bc > B .若22a b >,则a b > C .若,0a b c ><,则a c b c +<+ D .若a b < ,则a b <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 39522,1a a a a ?==,则1a = ( ) A . 12 B .2 C .2 D . 22 3.已知在 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最小角,且, , ,则 的面积等于( ) A . B . C . D . 4.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 21 sin 2n n a n π+=(),则12310a a a a ++++=L A .110 B .100 C .55 D .0 5.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 3S S =, 则9 6S S =( ) A .2 B . 7 3 C .83 D .3 6.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36y x x y y x ≤??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4 D .9 7.数列{}n a 中,对于任意,m n N * ∈,恒有m n m n a a a +=+,若11 8 a = ,则7a 等于( ) A . 7 12 B . 7 14 C . 74 D . 78 8.设实数,x y 满足242210 x y x y x -≤??+≤??-≥? ,则1 y x +的最大值是( ) A .-1 B . 12 C .1 D .32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 sin (12cos )2sin cos cos sin B C A C A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a b = B .2b a = C .2A B = D .2B A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

不等式证明基本方法 例1 :求证:221a b a b ab ++≥+- 分析: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作差法和作商法,此题用作差法较为简便。 证明:221()a b a b ab ++-+- 2221[()(1)(1)]02 a b a b =-+-+-≥ 评注:1.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与0的关系——结论 2.作差后的变形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有理化等,应注意结合式子的形式,适当选 用。 例2:设c b a >>,求证:b a a c c b ab ca bc 2 22222++<++ 分析:从不等式两边形式看,作差后可进行因式分解。 证明:)(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 =)()()(a b ab c a ca b c bc -+-+- =)()]()[()(a b ab c b b a ca b c bc -+-+-+- =))()((a c c b b a --- c b a >>Θ,则,0,0,0<->->-a c c b b a ∴0))()((<---a c c b b a 故原不等式成立 评注:三元因式分解因式,可以排列成一个元的降幂形式: =++-++)(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2a b ab b a b a c a b c -++-+-,这样容易发现规律。 例3 :已知,,a b R +∈求证:11()()2()n n n n a b a b a b ++++≤+ 证明:11()()2()n n n n a b a b a b ++++-+ 11n n n n a b ab a b ++=+-- ()()n n a b a b a b =-+- ()()n n a b b a =--

2018年高三数学(理科)二轮复习完整版【精品推荐】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为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阶段,时间为3月10——4月30日。 2.第二阶段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为5月1日——5月25日。 3.最后阶段学生自我检查阶段,时间为5月25日——6月6日。 三、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因此,每位教师要研究2009-2010湖南对口高考试题. 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1.形式及内容: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7)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复数。此专题中概率统计是重点,以摸球问题为背景理解概率问题。 ((9)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 (二)、做到四个转变。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一)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 大. 2.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教材中方框内的三个等价关系). 3.差值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二) 1.掌握差值比较法. 2.会用差值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三) 1.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在两个实数a、b之间具有以下性质:a>b?a-b>0;a=b?a-b=0;a<b?a -b<0.这是不等式这一章内容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性质证明、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值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差值比较法是比较实数大小的 基本方法,通常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差值的符号.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在客观世界中,不等关系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表述和研究数量取值范围的重要工具.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Ⅱ.

(一)打出投影片§6.1.1 A [师]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师]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从小到大排列: 213-,5-,0,-4,2 3 [生] ∴213-<-4<0<2 3<|-5|. [师生共析]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二)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教师打出投影片§6.1.1 A ,§6.1.1 B),在解决了投影片 §6.1.1 A 问题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 [师]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 [生]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反之亦然. [师]“a >b ”与“a -b >0”等价吗? [生]显然,“a >b ”与“a -b >0”等价. [师生共析] 此等价关系提供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即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查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例1]比较(a +3)(a -5)与(a +2)(a -4)的大小. [师]比较两个实数a 与b 的大小,可归纳为判断它们的差a -b 的符号(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由此,把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 本题知识点:整式乘法,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生]由题意可知: (a +3)(a -5)-(a +2)(a -4) =(a 2-2a -15)-(a 2-2a -8) =-7<0 ∴(a +3)(a -5)<(a +2)(a -4) [例2]已知x ≠0,比较(x 2+1)2与x 4+x 2+1的大小. [师]同例1方法类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作答. 本题知识点:乘法公式,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生]由题意可知: (x 2+1)2-(x 4+x 2+1) =(x 4+2x 2+1)-(x 4+x 2+1) =x 4+2x 2+1-x 4-x 2-1 =x 2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专题六十三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专题六十三不等式的证明 【高频考点解读】 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 2.了解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以及贝努利不等式. 3.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重点知识梳理】 一、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1)求差比较法: 知道a>b ?a -b>0,ab 只要证明a -b>0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 (2)求商比较法: 由a>b>0?a b >1且a>0,b>0,因此当a>0,b>0时,要证明a>b ,只要证明a b >1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商比较法. 二、综合法与分析法 1.综合法 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这种方法叫综合法.即“由因导果”的方法. 2.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经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叫作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方法. 3.平均值不等式 定理:如果a ,b ,c 为正数,则a +b +c 3≥3 abc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 a + b + c 3 为正数a ,b ,c 的算术平均值,3 abc 为正数a ,b ,c 的几何平均值,定理中的不等式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简称为平均值不等式. 4.一般形式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如果a1,a2,…,an 为n 个正数,则a1+a2+…+an n ≥n a1a2…an ,当且仅当a1=a2=…=an 时,等号成立. 【高考考纲突破】

2018年高三最新 高三数学综合测试 精品

综合训练 ( 7 )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 共60分。并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了解有关家用轿车购买力的某个指标,现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为①;从13名男运动员中选出3人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为②。那么完成上述两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 、①用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 、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随机抽样法 C 、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 、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2、函数)1(log 2 85.01 -+-=+x y x 的定义域为 A 、}1| {>x x B 、}2|{≤x x C 、}21|{<< x x D 、}21|{≤-x x 的解集为 。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已知i ai a 4421+-=+-(i 为虚数单位),求复 数a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要点重温之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 ?a n >b n ; 当a<0,b<0时,a>b ?a 2b 2?|a|>|b|。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 x 1<2推得的应该是:x>21或x<0,而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 00即可。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31x f ->31或3-f(x)<0得)(31x f -<0, ∴g(x )∈(-∞,0)∪(31,+∞);f(x)+3>3?0<3)(1+x f <31?1③b a <;④2>+b a a b 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 2>bc 2;②若ac 2>bc 2,则a>b ;③若a>b,c>d 则a -d>b -c ; ④若a>b,则a 3>b 3;⑤若a>b,则),1lg()1lg(22+>+b a ⑥若aab>b 2; ⑦若a|b|;⑧若a;⑨若a>b 且b a 11>,则a>0,b<0; ⑩若c>a>b>0,则b c b a c a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迁移]若a>b>c 且a+b+c=0,则:①a 2>ab ,②b 2>bc ,③bc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等式 (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 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新课导入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 )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2v ),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1v ). 12v v v ≤< (二)新课讲授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40km /h ;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 /h ,“限速40km /h ”就是v 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 ≤40. 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2.5%2.3% f p ≥??≥? 对于(3),设△ABC 的三条边为a ,b ,c ,则a +b >c ,a -b <c . 对于(4),如图,设C 是线段AB 外的任意一点,CD 垂直于AB ,垂足 为D ,E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D 的任意一点,则CD <CE .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接着, 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错误!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必考题】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70a >,390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为( ) A .4S B .5S C .6S D .7S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n S n =,()1n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满足 ( ) A .()1n n T n =-? B .n T n = C .n T n =- D .,2,. n n n T n n ?=? -?为偶数, 为奇数 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 2?a b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 三角形 4.已知函数223log ,0(){1,0 x x f x x x x +>=--≤,则不等式()5f x ≤的解集为 ( ) A .[]1,1- B .[]2,4- C .(](),20,4-∞-? D .(][] ,20,4-∞-? 5.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5628a a +=,则10S =( ) A .140 B .280 C .168 D .56 6.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26a =-,86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 .45S S < B .45S S = C .65S S < D .65S S = 7.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3,若2 29m n a a a =,则 212m n +的最小值等于( ) A .1 B . 12 C . 34 D . 32 8.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0,2 121,1, 2n n n n n a a a a a +? ≤

高三数学-30道压轴题及答案 精品

1.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0F c (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2OF 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0OP OQ ?=,求直线PQ 的方程; (3)设AP AQ 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 证明FM FQ λ=-. (14分) 2. 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x 都有1)()1(=++x f x f ,且当]2,0[∈x 时, |1|)(-=x x f 。 (1) )](22,2[Z k k k x ∈+∈时,求)(x f 的表达式。 (2) 证明)(x f 是偶函数。 (3) 试问方程01 log )(4=+x x f 是否有实数根?若有实数根,指出实数根的个数;若没有实数根,请说明理由。当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点F (0,1),直线L :y=-2,及圆C :1)3(2 2 =-+y x 。 (1) 若动点M 到点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2) 过点F 的直线g (3) 过轨迹E 上一点P 求点P 的坐标及S 4.以椭圆 222 y a x +=1

试判断并推证能作出多少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5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及一次函数g (x )=-bx ,其中a 、b 、c ∈R ,a >b >c ,a +b +c =0. (Ⅰ)求证:f (x )及g (x (Ⅱ)设f (x )、g (x )两图象交于A 、B 两点,当AB 线段在x 轴上射影为A 1B 1时,试求|A 1B 1|的取值范围. 6 已知过函数f (x )=12 3++ax x 的图象上一点B (1,b )的切线的斜率为-3。 (1) 求a 、b 的值; (2) 求A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f (x )≤A -1987对于x ∈[-1,4]恒成立; (3) 令()()132 ++--=tx x x f x g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 ,使得当]1,0(∈x 时,g (x ) 有最大值1? 7 已知两点M (-2,0),N (2,0),动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H ,︱︱是2和→ → ?PN PM 的等比中项。 (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 若以点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C 过直线x+y=1上的点Q ,求实轴最长的双曲线C 的 方程。 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a a a b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设,2),0(3221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 }的前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 8 7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2,0(A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又知C 的一个焦点与A 关于直线x y =对称.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 (Ⅱ)设直线1+=mx y 与双曲线C 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另一直线l 经过M (-2,0)及AB 的中点,求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取值范围; (Ⅲ)若Q 是双曲线C 上的任一点,21F 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两个焦点,从1F 引 21QF F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 ,试求点N 的轨迹方程. 10. )(x f 对任意R x ∈都有.2 1)1()(= -+x f x f (Ⅰ)求)21 (f 和)( )1 ( )1(N n n n f n f ?-+的值. (Ⅱ)数列{}n a 满足:n a =)0(f +)1()1 ( )2()1(f n n f n f n f +-+++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吗?请给予证明;

2011届高三数学精品复习之(20)多面体与球

2011届高三数学精品复习之多面体与球 1.三棱锥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外心?三侧棱相等或三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内心?三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垂心?相对的棱垂直。正三棱锥中相对的棱垂直;三棱锥三侧棱(侧面)两两垂直?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三棱锥一个顶点在对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三棱锥其余顶点在对面上的射影也为三角形的垂心。 [举例1] 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点A 在侧面SBC 上的射影H 是△SBC 的垂心,SA=a ,则此三棱锥体积最大值是 解析:∵点A 在侧面SBC 上的射影H 是△SBC 的垂心,∴点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为△ABC 的垂心;又△ABC 为正三角形,∴O 为△ABC 的中心, 即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记SO=h (h< a ),则AO=22h a -, 于是有:AB=)(322h a -,记三棱锥S -ABC 体积为f(h),则f(h)= h h a )(4 322 -, f / (h)=)3(432 2h a -,∴f max (h)=)33(a f =6 3a . [举例2] 下面是关于三棱锥的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的面积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解析:①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O 是底面的内心,又底面是等边三角形,故O 是底面三角形的中心,所以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②在三棱锥S -ABC 中,令AB=BC=CA=SA=SB=2,SC=3,该三棱锥不是正三棱锥;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的面积都相等,则顶点到底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O 到底面三边的距离相等,但这不意味着O 是底面三角形的内心,还有可能是旁心(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一个角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故三棱锥未必是正三棱锥;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O 是底面的外心,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则O 是底面的内心,底面三角形的内、外心重合,则必为正三角形且O 为其中心,故该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巩固1]已知三边长分别为4、5、6的△ABC 的外接圆恰好是球O 的一个大圆,P 为球面上一点,若点P 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三棱锥P-ABC 的体积为: ( ) A . 8 B .10 C .20 D .30 [巩固2]对于四面体ABCD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C ,BD=CD ,则BC ⊥AD ②若AB=CD ,AC=BD ,则AD BC ⊥ ③若AB ⊥AC ,BD ⊥CD ,则BC ⊥AD ④若AB ⊥CD ,BD ⊥AC ,则BC ⊥AD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关注长方体对角线的性质:①长方体的对角线与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角的余弦的平方和为1;②长方体的对角线与过一个顶点的三个面所成角的余弦的平方和为2; [举例]已知锐角α、β、γ满足:cos 2α+ cos 2β+ cos 2 γ=1,则tan αtan βtan γ的最小

2020年高三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2)

2020年高三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已知2a i b i i +=+ ,,a b ∈R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a b =( ) A .-1 B .1 C .2 D .3 2.在复平面内,O 为原点,向量OA u u u v 对应的复数为12i -+,若点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点B ,则向量OB uuu v 对应的复数为( ) A .2i -+ B .2i -- C .12i + D .12i -+ 3. ()()3 1i 2i i --+=( )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4.若设a 、b 为实数,且3a b +=,则22a b +的最小值是( ) A .6 B .8 C .D .5.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2 8y x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20x +=相切,则此动圆必过定点( ) A .(4,0) B .(2,0) C .(0,2) D .(0,0) 6.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A .{0} B .{1} C .{1,2} D .{0,1,2}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问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两位优秀,两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B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8.已知236a b ==,则a ,b 不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A .a b ab += B .4a b +> C .()()2 2 112 a b -+-< D .228a b +> 9.设F 为双曲线C :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 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B C .2 D 10.已知,a b ∈R ,函数32 ,0()11(1),03 2x x f x x a x a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