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城二模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 一模二模应用文+答案

2015 一模二模应用文+答案

2015 高考+ 2015 一模二模应用文+答案2015高考假如你是红星中学高三李华,请给你的美国朋友Jim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打算参加龙舟训练营,希望他一起参加,邮件的内容包括:1. 介绍训练营的相关内容(例如;时间,地点,参加者等);2. 说明你打算参加的原因;3. 询问对方的意向。

注意:1. 词数不少于50;2.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提示词:龙舟训练营Dragon Boat Training CampDear Ji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Li Hua东城一模你的美国笔友Lucy来信说她最近学习负担重,常常感到疲惫。

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Lucy 写回信。

1. 调整学习方法;2. 积极锻炼;3. 其它建议。

注意:1. 词数不少于50;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Lucy,I learned about your trouble from your mail.Don’t wor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YoursLi Hua你得知故宫免费对教师开放,于是给你校外教写一封邮件,包括以下内容:1. 开放时间:每月的第一个周三;2. 订票方式:提前10天网上预约;3. 入场条件:出示教师证。

注意:1. 词数不少于50;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人总词数。

参考词汇:教师证Teacher Identity Card假设你是校图书馆馆长的学生助理李华,图书馆要进行网络系统升级,请在阅览室向在场的留学生口头通知相关事宜,并请他们转告其他留学生。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4.大家对文段两处横线应填入句子产生了争议,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二、情景默写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理解:用精神的充盈战胜了物质的贫瘠,可看出作者对圣贤之道的执着追求。

13.根据上面两则文字和下面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荀子、诸葛亮和宋濂这三位先贤对学习的看法。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③,輮(róu)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

③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④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⑤规:圆规。

⑥知:同“智”,见识。

五、名著阅读六、现代文阅读22.在第②自然段画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登录,就可以直接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

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

B.上海图书馆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融入与展览古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比如《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书房,《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等,让读者在“移步换景”的漫步中体味典籍的魅力。

C.辽宁省图书馆“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除大规模展出珍本古籍原件外,还设计了古籍修复展示、名家诵读、论坛讲座等活动,做到了线上研讨与线下展览的有机融合。

23.有人认为,古籍晦涩难懂,编辑整理亦存在困难,难以融入当今生活。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七、作文24.对“志”的谈论,我国传统文化里一直都存在。

2015年朝阳二模试卷讲评

2015年朝阳二模试卷讲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出身于东晋名门,即唐诗“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提到的家族。 B.永和九年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同僚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汇诗成集, 王羲之即兴挥毫作书,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C.魏晋书法崇尚“韵”,质朴率真,但同时期的诗歌却追求华美典雅,讲 究藻饰和用典,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D.苏轼博学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答案:C 语言朴实,口语化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境:王羲之本意并不在艺术创造,不是特意追求,而是在恬淡的生活 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不经意地体现出一种端庄而又自然的美,这在后人 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答案:B.②⑤①⑥③④ ①这应该就是晋人之韵的特点, ②一般看来,草书是晋人潇洒的典范, ③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 ④从而留下那种极有韵味的美, ⑤然而王羲之却在其中保持了严谨的法度, ⑥在不经意的潇洒中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
第三大题—诗歌鉴赏
【艳歌行】 (汉乐府诗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借助选项理解文意 A.《艳歌行》中,兄弟几人流浪他乡 ,孤苦无依,旧衣无人补,新衣无人 缝。 B.《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 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 会。
强调:找准语境中的提示信息。 [甲]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行云流水:形容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乙]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 [丙]信手拈来: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 信马由缰:比喻随便走走

房山区2015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房山区2015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房山区2015学年度第二次模拟考试检测试卷初三语文(12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运用。

(共22分)1.汉字、词语的使用灵活多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正确的理解和使用。

请结合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共8分)一个来中国学汉语的外国小伙子和几个中国朋友在饭店吃饭,其中一位中国朋友说:“我去方便一下。

”这个外国小伙子不解其意,便问:“方便,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方便就是去卫生间。

”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国男士,要通过这桌与邻桌之间的夹缝到邻桌用餐,就对阻碍他顺利通过的外国小伙子说:“请您给个方便!”外国小伙一脸的茫然,一位中国朋友及时解了围。

聚餐结束时,一位中国朋友客气地对外国小伙说:“请您方便的时候到我家做客。

”小伙子听了急忙说:“我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就是方便的时候不能去。

”无独有偶....,中国老师带领十来位外国留学生,步行去天津动物园看熊猫等动物。

离开学、校大门得过一条很宽的马路,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

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没想到,几位外国学生立即停住脚步,地注视着来往车辆。

(1)给下面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大腹便便.()夹.缝()(2)根据语境将文段中横线处应使用的词语,用正楷字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分)(3)文中“请您方便的时候到我家做客”中的“方便”,“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中的“看”依次与下面句子中“方便”“看”意思相近的一项()(2分)A.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小孩走路时一定要看.脚底下B.这儿说话不太方便..,换个地方大汉刚走进酒肆就有小二过来看.茶语文试卷第Ⅰ卷第 1 页(共416页)。

东城二模

东城二模

18.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的关系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 料作简要概括(5分)
要点一:书法艺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书写的可辨读性原则。 P3 要点二:书法艺术遵循着实用书写的效率原则,保持单 向时空的书写顺序。P4
要点三: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从形成到演变,其推动力 都来自实用书写的发展需要。P5 要点四: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缺少书法艺术时间 上的连续性,不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变化。P链接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 4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象形
福祉
形声
比比皆是
会意,一个挨着一个
D.癖好Pǐ形声Fra bibliotek刨根问底
páo形声
步履
会意
两脚在大路上交替迈进
甘之如饴
指事
口中含甜美食物
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合而为一 B.提纲挈领 C.娴熟 D. 勾通
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
勾通:暗中串通。贬义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褒义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项是(2分) ① 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 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 然不是适合小学识字的读本。 ② 近代章太炎编了一个《部首歌》,“一 、上、三、示;王、玉、珏……”煞费苦心, 谁能背得上来? 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 首就会使得人晕头转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20.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 深处的震撼。P5”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3分)
要点一:托尔斯泰属于贵族,是久负盛名的作家, 却愿热情而慷慨地帮扶那些求助的贫苦人。P6 要点二:竟然有那么多穷人带着内心的酸楚和温 暖的希望来找托尔斯泰倾诉。P7 要点三:这棵能把托尔斯泰与穷人平民“扯拉” 在一起的树,随着托翁的去世,因寂寞而干枯了。 P8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 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015鼓楼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鼓楼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鼓楼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时间120分分值1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本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4)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6)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7)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8)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倜.傥挑剔.涕.泗横流B. 眩.目炫.耀绚.丽多姿C. 休憩.默契.锲.而不舍D. 栖.息晨曦.奴颜婢膝.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驻足静谧苍穹因地治宜B. 点缀梦寐暄腾抑扬顿挫C. 惬意心扉追朔别出新裁D. 咫尺酝酿睿智心无旁骛班级开展以“文学与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分)【名著与酒】元、明、清的文学作品大多与酒有不解之缘,。

从《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到《水浒传》的“醉打蒋门神”,从《西游记》的“大闹天宫”到《红楼梦》的“群芳夜宴”,作品借酒写人,以酒壮景,既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

4. 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酒的历史与文学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B.四大名著里更是觥筹交错,酒香四溢。

C.中国的文学几乎是蘸着酒写成的。

D.四大名著中的酒是时代化的酒、艺术化的酒。

5.下列名著中关于酒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2分)A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选自《三国演义》)B.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选自《水浒传》)C.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选自《警世通言》)D.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琥珀杯浓斟。

(选自《红楼梦》)【书法与酒】6.(1)下列关于“酒”的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2)(3)(4)A.(1)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语文本试卷共7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粹挥豪泼墨编纂.(cuán)斐.(fěi)然成章B.防犯家长里短苍劲.(jìn)乳臭.(xiù)未干C.袒护明察暗访湖泊.(pō)奴颜婢.(bì)膝D.费时精减节约绮.(yǐ)丽返璞.(pú)归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予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则,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而造成的。

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C.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

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

4.对下面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它具有浓厚的雄辩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2015青岛二模打印版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青岛二模打印版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青岛二模打印版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主诊断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上面的文段,完成1~2题。

著名作家XXX的作品像一块块色彩斑斓、剪裁有度的语言丝锦,追求语言的甲(细致/精致)和醇美,经作家不断磨励和淬炼的词句,闪耀着纯洁、光润和晶莹之美。

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乙(限制/限定)了作品的视界、规模和精神体积,使其对特殊事物、现象和经验的吸纳与融会贯通能力明明不足,难臻厚重浑融之境,但却从诗性的角度找回了早已丙(淹没/湮没)在粗俗伧俗的时尚文化之中的汉语的那种美感,从头榫接上了那条曾在秦汉流韵、唐宋风雨的浸润下璀璨无比的美学线索。

他创作的分布在各个篇目中的格言箴句,每每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哲思弥漫,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富含厚实的道德内涵,具有直击内心的精神力量和鞭僻入里的话语势能。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淬炼(cuì)融会贯通B.粗鄙伧俗(cāng)磨励C.榫接(zhǔn)鞭僻入里D.格言箴句(jiān)璀璨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精巧限定淹没B.精巧限制湮没C.细致限制湮没D.细致限定淹没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 -XXX的老师XXX当年在纽约授课备受欢迎,所讲内容本属公家性子,不涉功利,没希望付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二模语文试题2015.5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

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文人谢肇制却认为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

“本草”的名称含有“以草为本”之意。

是指草药的数量大,是指中药采制以及行医疗病的整个过程都贴近自然、取法自然。

中药“五味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古医书记载,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可别小看这“五味”,中药学将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和缓滋补,苦味能泻火清热,咸味能软坚润下。

《黄帝内经》中将五味与五脏相联,并与五行相类:辛入肺,类金;酸入肝,类木;苦入心,类火;咸入肾,类水;甘入脾,类土。

中医讲求慎察五脏的变化,了解其顺逆情况,处理好阴阳、表里的对应和联系。

五味子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王公贵族和中药名师普遍采用,当作强身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中国人不但将目光放之四野,将生长于自然的药草用于人的药补食疗,同时也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自然之体,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生相制的和谐整体,是天地之气蓄之、养之的自然机体。

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然草木的茁壮生灵相呼应,人与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顺应自然法则而得养生大道。

这就是以五味调五脏、以本草调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适应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

(取材于《中华遗产》)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蓬蒿.(hāo)B.葳蕤..(wēiruí) C.寄喻. D.浑.然一体2.下面说法不属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朵娇艳,亭亭玉立,被文艺作品歌咏。

B.百合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

C.“百合”喻指“百年好合”,被古人视为吉兆。

D.百合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调之病。

3.下面是唐三藏抒怀诗中提到的四味草药,请你从中任选一种,简述《西游记》中与药名相关的内容。

(可参考例句)(2分)三棱子马兜铃竹沥茴香例: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阅读“本草的哲学”部分,完成4-5题。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参悟灵动不仅更B.参悟灵性不仅更C.参看灵动不而D.参看灵性不而5.分析“五味子”这一药名怎样体现了中医学的哲思。

(4分)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8题。

6.在②—⑤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7.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诚恳 B.招待 C.样式 D.轻缓8.听了大臣的话,谢安为什么会感到惭愧?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材料二】①本草的命名有一套规律。

最常见的以药物的自然形态来取名,听其名,知其貌。

比如“七叶一枝花”,它只有一根独茎,茎上生有一轮叶子,共七片,花也只有一朵,就生在这七片叶子围护的植株顶端,越发显得娇俏艳丽——药名与药草甚是合拍。

还有半边莲、猫爪草,它们不仅是药名,也是采药的识别特征。

②其次是考虑。

譬如以根入药得名的板蓝根,以叶入药得名的枇杷叶,以皮入药得名的陈皮,以花入药得名的藏红花等等。

③还有很多是以来命名的。

如白芨、黄芩、红花、青黛、麝香、乳香等。

④命名的药物也不少:决明子、千里光,听其名,用以明目一定疗效不错;续断、骨碎补,治骨折有奇效;伸筋草,顾名思义,当然是舒筋通络的。

还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诸如此类的药名会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鼓励,有益于疗病。

⑤每到严冬时节,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小草会开出黄艳艳的小花。

它虽然没有腊梅那清雅、高洁,却能润心肺、益五脏,是化痰止咳的良药。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款冬花”。

款,在此本为古意“至”,然而却因为它的另一个常用意“□□”,令人对花儿有了动态美感的联想。

命名的,除了款冬花,还有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经霜采收的冬桑叶等等。

⑥本草的命名美妙而质朴,探求药名的玄机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⑦例如,有些药名以“胡”“海”“番”等字做为标志。

从这些不同的标志中,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地域。

农史学家认为,凡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如“海藤”;凡冠以“番”字的,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如“番木鳖”。

有些药名除了摹形外,又进一步作联想类比,产生异名。

如“金灯花”别名“无义草”,“金灯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以“无义”代指草药,反映出了古人类比的思维方式及对无义之人的憎恶之情,表现出了古人朴素的道德观念。

⑧要说本草药名之玄妙,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例子。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味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的药草——“远志”。

此药乃用其根,而地上之苗则称“小草”,药效不如根部强。

相传东晋名相谢安早年曾立志在东山隐居,后来不得已出山当了权臣桓温的司马。

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些草药,其中就有“远志”。

桓温拿起它问谢安:“这味药又叫‘小草’。

为什么一种东西有两个名称呢?”另一位大臣看了谢安一眼,答到:“这很容易解释:在山里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

”谢安听后甚为惭愧。

“远志”,这药名中蕴含的意趣,又岂止是中医药学的哲理呢?9.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两篇材料都表现了中药的命名既包含自然之美、又富有文化意蕴的特点。

B.《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都是古代药学著作。

C.中药“玉竹”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长得像竹子,光莹有节,华美如玉。

D.按中药命名规律判断,“胡荽”“海桐皮”“番泻叶”很可能是外域传入的药草。

E.以“本草”称中药,突出了中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10.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动物、矿物都可入药。

请从下面的三种中药中任选一种,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展开联想,谈谈这个药名的妙处。

(4分)刘寄奴:一种菊科植物。

刘寄奴即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

此药草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

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其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凤凰衣:鸡蛋壳的内膜。

别名鸡子白皮、凤凰蜕等。

干燥后多为褶皱的纸样薄膜,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

有化痰止痛、护疮生肌的功效。

云母:一种呈晶体状、有玻璃光泽的矿物,古人认为“此石乃云之根”《神农本草经》:“安五脏,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屈原塔苏轼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