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9091 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 职责

3.1 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派副总经理组织建立重大

危险源控制系统(本单位目前无重大危险源)。

3.2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副总经理协助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综合办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 控制程序

4.1风险的分级管理

4.1.1公司的风险根据《公司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 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 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综合办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综合办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本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

险。

4.1.5风险评价、分析的范围及职责

a.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

b.项目的建设应由综合办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c.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置与开停车等)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d. 设备新增或拆除的风险应由综合办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e.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评价,并做好控制记录;

f.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g.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过程的风险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h.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应由有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风险评价。

4.2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2.1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作危险分析法(JHA);

4.2.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首选工作危险分析(JHA),其次为安全检查表法(SCL);

4.2.3经副总经理批准的其他风险分析法。

4.3 评价准则

公司定性风险评价采用本公司《风险评价准则》,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准则。外部评价由相关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4.4 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4.4.1副总经理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小组。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

4.4.2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资料,提交评价组织。

4.4.3危险源辨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4.4.4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4.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4.4.6得出评价结论。

4.4.7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火灾和爆炸;

b.冲击和撞击;

c.中毒、窒息和触电;

d.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人机工程因素;

g.设备的腐蚀、缺陷;

h.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5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4.5.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4.5.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4.5.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6 风险控制的内容

4.6.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情况;

b.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6.2控制措施应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人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 风险信息更新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8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4.8.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有关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现无重大危险源。

4.8.2有重大危险源时,管理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执行。

4.9 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