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的大厦是由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基础知识构成的,而概念更是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石。因此,搞好概念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DOI:

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f114035141.html,ki.issn1673-9132.2016.01.045

初中数学知识的大厦是由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基础知识构成的,而概念更是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石。因此,搞好概念教学意义重大。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

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接受间接经验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学生的认识又必须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要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不断深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表象,引起丰富的想象,形成新的表象,帮学生顺利掌握新概念。而且,形象生动的直接经验往往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设计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出概念。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比如:

引入“负数”时,我们可以举出生活中温度有零上5℃、零下3℃;家庭生活中的月收入2000元、支出800元;商业行为中的盈利300元、亏损200元等等。使学生认识到,仅仅用小学学过的数表示这些量很繁琐,负数的引入成为必然。

二、借助于实物、模型、图形等帮学生直观的建立概念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发达,因此,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经常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为了降低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应当尽量利用实物、模型、图形等媒体,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他们获得生动的表象,为学生深刻地掌握概念铺路搭桥。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解“面”的概念时,先做了一个实验。在一杯水里面倒入油以后,油与水之间就有了一个分界面。然后问:“这个面有多厚呢?是1mm?还是0.1mm呢?”而后指出,事实上我们无法说出它的厚度。几何学中所说的“面”是没有厚度的,也就是说,“面”的厚度为零!这样的讲解过程,可以使学生非常容易地建立起“面”的概念。

三、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留本质特征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加强概念形成过

程的教学,尽力再现概念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看到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亲身经历这一过程。这不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非常重要,而且,对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进行绝对值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利用数轴说明一个具体的正数(比如5)的绝对值的意义,初步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由师生共同练习几个正数的绝对值,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的是它的本身。而后,由学生自己进一步得出零和负数的绝对值的情况。最后,再得到完整的绝对值的概念。

四、多角度对比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要真正透彻地理解概念,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前后、左右、正反多角度的对比,澄清错误认识、加深正确理解。既要对已有知识在纵向的、动态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加以阐述,又要对知识的横向联系给予广泛的解释。通过与其他分支、学科的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把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再刚刚学习完一次函数后,学生对它的理解不会十分透彻。如果我们能适时的通过一两个具体函数实例,从它的定义、图像的画法及性质、一次函数与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