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提取黄姜皂素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化合物,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目前,已经发现姜黄素能够作为肿瘤细胞的潜能膜张力抑制剂,使肿瘤细胞处于一个不好的生长状态,从而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减少肝硬化的发生率,并且还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防止血管生成,降低血流量,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因此,姜黄素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疾病以及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姜黄素提取和纯化。
本研究将应用分离、纯化、结晶等方法获得高纯度姜黄素。
2、制备姜黄素脂质体。
通过脂质体的制备研究,可以改善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高姜黄素的药效。
3、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组织中姜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了解姜黄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研究姜黄素的药效提供重要知识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姜黄素提取和纯化。
使用超声波法和皂化-萃取法分别提取姜黄素,再通过凝胶过滤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
2、制备姜黄素脂质体。
使用反应物浓度、脂质体组分、质量比等因素进行优化实验,通过薄膜法制备优良姜黄素脂质体,然后以纳米粒子为形式进行尺寸和分布的测定。
3、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织中姜黄素的含量,统计并分析每个组织的姜黄素含量,建立姜黄素在体内的分布图谱。
四、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提取和纯化姜黄素并获得高纯度。
2、获得优良的姜黄素脂质体,证实脂质体制备能够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
3、了解姜黄素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为研究其药效提供重要基础知识。
五、研究实施计划阶段 | 内容 | 时间----|----|----第一阶段 | 实验前期准备,收集姜黄素的研究文献资料、制备生化试剂及材料等 | 2个月第二阶段 | 姜黄素的提取及纯化,分离出高纯的姜黄素 | 3个月第三阶段 |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偏光显微镜、分子分布分析 | 4个月第四阶段 | 姜黄素组织分布的研究及统计分析 | 2个月第五阶段 | 实验结果总结、论文撰写及提交 | 3个月六、研究所需经费本研究所需经费预计为XXX元。
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其中的姜辣素是生姜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提取姜辣素的工艺研究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获取高效、高品质产品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姜辣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目前,姜辣素的提取主要采用溶剂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生物法等方法。
溶剂提取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溶剂溶解姜辣素,然后利用该溶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酸乙酯、差别醇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其原理是以超临界流体为媒介,在超临界条件下对姜辣素进行分离和萃取。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酶解姜辣素,通过生物转化过程来提取。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提取姜辣素的工艺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
对提取溶剂进行了优化选择。
乙醇是当前应用较广的提取溶剂,但也有研究表明其他溶剂如乙酸乙酯和差别醇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姜辣素的提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具有优良的温和条件、高效、环保等优点。
还有研究人员利用超临界流体和溶剂的复合处理提取姜辣素,进一步提高了提取效果。
生物法在姜辣素的提取中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微生物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条件,提高了姜辣素的生产效率。
还有研究人员在提取工艺中引入了响应面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
响应面法能够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和加快提取速度的优势。
姜辣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优化提取溶剂、引入新技术和改进传统提取方法,可以提高姜辣素的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姜辣素的应用和开发。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进一步深入探究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生物法在姜辣素提取中的应用,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姜辣素提取工艺。
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摘要】姜黄素属多酚类物质,为植物姜黄的根茎提取物。
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
由于它在不同的肿瘤实验中展示出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使得姜黄素成为癌症治疗剂的可能性。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进展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去除自由基、抗微生物、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由于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及转移,进一步说明了姜黄素在肿瘤治疗中的生物学价值,同时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抗肿瘤研究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对其抗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关姜黄素抗癌机制现认为主要是通过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下调核转录因子-ΚB的活性,抑制环氧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抑制尿激酶的活性,抑制血管生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等。
1 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范婷婷等【1】发现姜黄素能够抑制细胞PTN的表达和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有研究说明【2】,姜黄素可抑制乳腺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停滞在G2和G2/S期。
低浓度的姜黄素就可以抑制未成熟的淋巴瘤细胞增殖,且其作用与作用时间及剂量呈正比,同时下调p53基因、早期生长反响基因-1等的表达【3】。
提示姜黄素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用于癌症治疗。
2 姜黄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其中包括耐药的肿瘤细胞株;同时还能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在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有研究【4】证实姜黄素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抑制胸苷激酶活性来阻断细胞DNA的合成从而将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
生姜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生姜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摘要]运用超声波协同双水相的方法研究姜黄素的萃取条件。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不同有机溶剂体积、无机盐的质量、固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及提取温度对姜黄素提取的影响。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上相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值线图。
结果表明,姜黄素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液体加入量20 mL,固液比0.1:20、K2HPO4 6g、超声提取功率150 w、超声提取时间为30.2 min、乙醇体积9.86 mL、提取温度56.6℃,浸提1 h时,姜黄素的收率Yt为98.9%,有机相中提取率为0.054%。
对比乙醇- K2HPO4双水相提取率0.05%,收率为97.7%,提取率提高了8%;而直接用乙醇浸提,提取率为0.024%。
[关键词]姜黄素,超声波,双水相,响应面A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Curcumin in Ginger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ultrasonic synergy aqueous two-phase researches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curcumin.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examined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 volume, the quality of the inorganic salt, solid-liquid ratio, ultrasonic power, ultrasonic time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effect of curcumin.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using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rocess conditions factor, the top phase of extraction rate as response values for the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ma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curcumin extraction is: when the fixed liquid adding amount of 20 mL,ratio of solid to liquid0.1∶20, K2HPO4 6g, ultrasonic extraction power 150 w, ultrasonic extraction time 30.2 min, volume of 9.86 mL of ethanol,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6.6 ℃, extracting 1 h,Yt yield of curcumin was 98.9%, the organic phase of extraction rate 0.054%.Comparison ofK2HPO4 ethanol -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rate by 0.05%, the yield was 97.7%, extraction yield increased by 8%;and the direct use of ethanol extraction, extraction rate was 0.024%.Key Words curcumin, ultrasonic, aqueous two-phase, response surface前言生姜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1 前言1.1 生姜与姜黄素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生姜是一种常见的香辛料和药用植物,其中的姜辣素(6-shogaol、8-shogaol、10-shogaol等)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功效。
因此,姜辣素的提取工艺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目前最常见的姜辣素提取方法之一。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醚等。
其中,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安全性。
乙醇提取方法可以用冷浸、温浸和热浸法三种方法,其中温浸和热浸法的提取效果更好。
此外,还可以采用超声波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和缩短时间。
水提取法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方法,它不需要有机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姜辣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提取效率不高。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提取条件来改善提取效果。
例如,采用高压水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能够提高提取效率。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
它采用超临界CO2或其他气体作为提取剂,具有溶解度和渗透力强、提取效率高、提取过程无残留等优点。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高压设备和专业技术,成本较高。
4. 其他提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微波辅助萃取、酸水萃取、固相萃取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提取效率、简便性和经济性上有一定优势。
总之,姜辣素的提取工艺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提取效率、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因素。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提取方法将不断涌现,为姜辣素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姜黄素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姜黄素的提取及应用进展作者:王善钰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14期◎ 王善钰(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00)Wang Shanyu(Schoo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255000, China)摘?要:在姜黄素提取过程中,需要对姜黄素的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我国现有的提取技术现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提取经验,对提取措施进行改善和优化,本文就姜黄素的提取及应用进展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姜黄素;提取;应用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curcumi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curcumi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combined with advanced extraction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traction measures are improved and optimized. Relevan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Key words:Curcumin; Extraction; Progress in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284姜黄属于姜科植物,传统中药,可以通经、止痛,其中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等。
姜黄素的抗氧化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综述姜黄素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1期—198—综述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干预措施沈柳宏(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实施临床监测,并加强护理治疗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感染多重耐药菌,其需要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查和药敏实验地方式来确定,由此提供理论判断依据。
其一共对51例感染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从检测结果上看,涉及到大肠杆菌2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大肠埃细菌10例、肺炎克雷伯4例、阴沟肠杆菌2例、荧光假单胞菌2例。
除此之外,从科室情况上看,多数患者为重症监护病房,其次则为神经内科和呼吸内分泌科,其发生率较高。
结论:采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检验分析,能够认为其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细菌,需要加强针对性护理关注,特别是在耐药菌监测和消毒隔离改善上,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的院内环境。
【关键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中图分类号】R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1-198-02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做好院内感染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从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上看,包括侵入性诊疗操作、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取法规范性等[1],而多重耐药性感染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病原菌可能存留在医院物品、人体表面等,其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加强注意。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感染多重耐药菌,其需要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查和药敏实验地方式来确定,由此提供理论判断依据。
其一共对51例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更好地控制危险源,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12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感染多重耐药菌,其需要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查和药敏实验地方式来确定,由此提供理论判断依据。
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 72 •山东化工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2017年第46卷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进展张娜〃,翁伟锋1(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2.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健康产品分中心,广东中山528436)摘要:本文对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姜黄色素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S 20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021X (2017)21 -0072-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Edible CurcuminZhang N a 1,2 ,Weng Weifeng 1(1.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36, China ;2. Zhongshan Health Products Center,National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shan 528436, China)Abstract ; In this paper,it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natural edible curcumin,with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dible curcumin.Key words : natural edible curcumin ; research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 色素与食品的关系密切,色素赋予食品特殊的色泽,消费 者选购食品时,最吸引人的眼球,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感官刺 激和强烈购买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通过介绍生物技 术在 筛选和培 育高含量黄姜皂素品种以及 黄姜皂素提取过程 中的应用 , 并对 比不 同生物 法提取
工艺对黄姜皂素 的提取得率影响 , 分析 了影响生物法提取 皂素收率的主要 因素 , 发现酶解 法在提取黄姜皂素上相 比传统 的酸解工艺具有 明显的得 率优势和环保优势。因此, 提 出了一种综合利 用生物技 术提取黄姜 皂素的发展 思路及 评价 方 法, 对黄姜皂素工业化推 广具有很好 的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 : 黄姜皂素 ; 生物技术 ; 酶解 ; 评 价方法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c i d h y d r o l y s i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s t u d y p r o p o s e s n e w t h o u g h t s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d i o s g e n i n f r o m y e l l o w g i n g e r u s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I t h a s p r a c t i c a l g u i d a n c e t o p r o mo t e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d i o s g e n i n .
t h e h i g h c o n t e n t o f d i o s g e n i n a n d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p a p e r c o mp a r e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s o n t h e
o bv i o u s a d v a n t a g e s i n e x t r a c t i n y e l l o w g i n g e r i n t h e y i e l d a n d e nv i r o n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c o mpa r e d wi t h t h e
K e y a n d O p e n L a b .o f F o r e s t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F A,N a n ! i i n g 2 1 0 0 4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i o l o g i c l a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b r e e d i n g y e l l o w g i n g e r v a r i e t i e s w i t h
・
综 述 评伦 — — 生物 质 活性 成 分 ・
生物 技 术提 取 黄 姜皂 素 的研 究进 展
李文君 , 王成章
(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 究所; 生物质化 学利 用国 家工程 实验室 ;
国 家林 业局 林 产 化 学 工程 重 点 开放 性 实验 室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2 )
b y Bi o l o g i c a l Te c h n o l o g y
L I We n - j u n , WA N G C h e n g - z h a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o f F o r e s t P r o d u c t s , C A F ; N 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a b .f o r B i o m a s s C h e m i c l a U t i l i z a t i o n ;
第4 7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生 物 质 化 学 工 程
Bi o ma s s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4 7 N0 . 6 NO V .2 Ol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8 5 4 . 2 0 1 3 . 0 6 . 0 0 9
中 图分 类号 : T Q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5 8 5 4 ( 2 0 1 3 ) 0 6— 0 0 4 6— 0 7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Ex t r a c t i n g Di o s g e n i n f r o m Ye l l o w Gi n g e r
y i e l d o f d i o s g e n i n a n d a n My z e d 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y i e l d w i t h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me t h o d s .E n z y me h y d r o l y s i s h 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