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改性

合集下载

纳米sio2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能

纳米sio2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能
Zhang Minghui1,Sun Qiling1,Feng Yuzhi1,Xu Jianmin2,Tang Xudong1
(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2. Tianjin Rijin Technology Co.,Ltd.,Tianjin 300304,China)
. 22 .
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2020 年第 37 卷
广州穗欣化工有限公司;纳米SiO2,分析纯,粒径20 nm,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KQ5200B型超声 波清洗器,昆山舒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G16G型 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含氟硅氧烷的合成
关键词: 含氟硅氧烷 二氧化硅 接触角 疏水 粗糙度 中图分类号: TQ 320.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1396(2020)01-0021-05
Preparation and hydrophobicity of nano-SiO2 modified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纯度≥98%,哈尔滨 雪佳氟硅化学有限公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550),纯度≥98%,济南国邦化工有限公司;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纯度 99%,道康宁公司;苯丙乳液,固体质量分数48%,
收稿日期: 2019-07-29;修回日期: 2019-10-28。 作者简介: 张明晖,男,1994年生,在读研究生,现主要从 事纳米二氧化硅研究工作。E-mail:1592939719@。 基金项目: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新材料重大专项(18ZX CLGX00070)。 * 通信联系人。E-mail:tangxd@。

丙烯腈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丙烯腈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第4 1卷第 1 5期 2 0
V o 1 . 41 No . 1 5
Au g u s t . 201 3
G u a n g z h o u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丙 烯 腈 改 性 苯 丙 乳 液 的 合 成 与 性 能 分 析
Abs t r a c t :S t y r e n e,bu t y l a c yl r a t e,a n d me t h y l me t h a c yl r a t e a s t he r e a c t i o n mo n o me r s,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a s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mo n o me r s.t he c o r e—s h e l l po l y me iz r e t e c h n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o f s t y r e ne—a c r y l i c e mul s i o n wa s s t u d i e d.Th e a mo u n t o f a c r y l o — ni t r i l e,t h e r a t i o o f ha r d mo n o me r t o s o t f mo n o me r ,e mu l s i ie f r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e f f e c t s o n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t y r e n e—a c yl r i c e mu l s i o n a n d c o a t i n g we r e e x p l o r e d . Th e s a mp l e s we r e c h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FF I R a nd TG.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t he r m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l l t h e mo d i ie f d me mb r a n e s i n c r e a s e d, wi t h t h e s o l v e n t r e s i s t a n c e, a b r a s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wa t e r r e s i s t a n c e a nd h a r d n e s s be i n g i nc r e a s e d.Th e o pt i mu m p r o p o ti r o n f o r t h e a mo u n t o f a c yl r o ni t r i l e wa s 8 %. Ke y wo r ds:a c yl r o n i t r i l e;s t y r e n e—a c yl r i c e mu l s i o n;mo d i ie f d

《苯丙乳液合成技术苯丙乳液合成工艺苯丙乳液合成配

《苯丙乳液合成技术苯丙乳液合成工艺苯丙乳液合成配

《苯丙乳液合成技术苯丙乳液合成工艺苯丙乳液合成配设计了用于合成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实验配方,并进行了乳液的合成。

在本体系中,软单体丙烯酸丁酯与硬单体苯乙烯的比例为195/165时制出的乳液涂膜性能较好。

功能性单体对乳液的性能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其用量对乳液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经实验所得,丙烯酸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

单纯采用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都可能使聚合反应失稳,应采用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使用,乳化剂的量占单体总量的4%左右时反应较稳定,且MS-1/OP-10的最佳比例为2/1。

过硫酸盐用作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引发剂,其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0%时反应稳定.共60页2、纳米无机物\苯丙复合乳液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应用接枝机理(偶联剂机理),即用有机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

硅烷偶联剂的烷氧基团水解后生成-Si(OH)5,与二氧化硅、金属及其氧化物等无机物质的表面产生化学的以及物理的结合,而其中可聚合的有机官能团(碳碳双键)则和有机组分生成化学键。

聚合后,无机相与有机相之间在纳米范围内以化学键的形式紧密结合。

本文还应用另一类无机材料(溶胶)合成复合乳液,以传统的离子交换法制备纳米硅.共65页3、玻璃纤维网格布用耐碱丁苯丙乳液制备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用耐碱乳液粘结剂.文中讨论了丁苯与丙烯酸酯的比例、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极性官能团单体用量、多官能团单体用量、丙烯酸酯单体的滴加速度及交联剂的用量对乳液和乳液涂层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结构,检测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粒子的粒径分布,对乳液共聚物做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搅拌下向丁苯乳液里滴加含有丙烯酸酯单体和极性官能团单体的混合物预乳液并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向聚合物中加入交联剂制得玻璃纤维网格布用耐碱乳液粘结剂,它在网布上形成的涂层强度高、抗腐蚀.共45页4、防腐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的合成采用预乳化的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可用于金属防腐用的苯丙乳液,并针对目前市场上苯丙乳液致密性差、常温成膜时吸水率高且膜的介电常数大等缺点,运用了核壳微乳液聚合技术和粒子设计的思想,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合成了一种交联度较高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的丙 烯 酸酯类 的共
丁酯 ( A) 甲基 丙 烯 酸 ( A 、 一 甲基 丙 烯 酰 B 、 M A) N 羟 (. NMA)均 为 工 业 品 ; 硫 酸 钾 、 拉 通 X 10 过 曲 .0 (P 、 O ) 十二烷基 苯磺 酸钠均为 分析纯 ; 环氧树 脂 ( 一 E 4) 4 为工业 品 ; 离子水 。 去 激光 粒度 分 析 仪 ( IE20 ) 数 字 旋 转 粘 度 RS -08 ; 计 ( D-S ; N J ) 电子 天 平 ( A 04 ; 度 计 ( H 一 5 F 20 N) 酸 P S 3 ; C) 离心 机 (0 80型 ) 电热 鼓 风 恒 温烘 箱 ; ; 电动搅 拌器 ; 口烧瓶 ; 口烧瓶 ; 三 四 恒压 滴液漏 斗 ; 冷凝 回流
wa % .t ec n e t f p x e i s5 .T e s r n — c l mu s n mo i e y e o yr sn p s e s d hg — s2 h o t n o y r s wa % oe n h t e e a r i e li d f d b p x e i o s s e ih y y c o i
管; 离心管 。 12 环氧一 . 苯丙乳 液的合成
聚物乳 液 , 苯 乙烯 取代 部分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可 大 用 幅度 降低乳 液产 品的成 本 , 丙 乳液 具 有 良好 的耐 苯
候性 、 耐水性 和耐化学 品性能 , 但易产 生热粘 冷脆现
象 ,抗 回粘 性 、 热性 不 佳 。而环 氧 树脂 具 有 强度 耐
21 00年第 3 9卷第 1 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环氧 改性 苯 丙乳 液 的制备 及性 能研究
郭文录 ,朱华伟 ,张 莉

苯丙乳液的聚合及其聚合工艺

苯丙乳液的聚合及其聚合工艺

关于苯丙乳液的聚合1.1 苯丙乳液聚合机理乳液聚合的机理HarKins首先做了定性的描述了。

他认为,当乳化剂溶于水时,若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则乳化剂分子聚焦在一起形成乳化剂胶束。

在乳化剂溶液中加入难溶于水的单体并进行搅拌时,单体大部分分散成液滴,部分单体则增溶于乳化剂胶束中。

当水溶性的引发剂加入后,引发剂在水中生成自由基并扩散到胶束中去,并在那里引发聚合反应。

HarKins将理想乳液聚合机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乳胶粒生成期从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这一期间为聚合第一阶段。

在此阶段中,由于水相中引发剂分解出的自由基不断的扩散到胶束中,并在那里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单体、聚合物粒子,既乳胶粒,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新乳胶粒不断产生,使聚合反应进行一个加速期。

另一方面,随着放映的进行,乳胶粒的体积渐渐的增大,其表面积也随之增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乳化剂分子从水相被吸附到乳剂粒表面上,因而破坏了乳化剂与胶束间的平衡。

胶束中的乳化剂分子不断补充入水相,直到转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水相中的乳化剂浓度下降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下,胶束即告消失。

此时,不再有新的乳胶粒生成,聚合体系中的乳胶粒不再变化,至此反应转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反应恒速期从胶束消失到单体液滴消失这一期间为第二阶段。

此阶段由于胶束的消失,体系中不再有新的乳胶粒生成,总的乳胶粒数目保持不变。

且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单体液滴中的单体不断扩散入乳胶粒中,使粒子中的单体浓度不变,所以此阶段聚合速率保持不变,直至单体液滴消失,聚合速率下降,反应转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降速期从单体液滴消失至聚合反应结束为第三阶段。

此阶段由于单体液滴的消失,不再有单体经水相扩散进入乳胶粒,故乳胶粒中进行的聚合反应只能靠消耗粒子中贮存的单体来维持,使聚合速率不断下降,直至乳胶粒中的单体耗尽,聚合反应也就停止1.2 乳液聚合工艺生产聚合物乳液和乳液聚合物有多种工艺可供选择。

如间歇工艺、半连续工艺、连续工艺补加乳化剂工艺及种子乳液聚合工艺等。

苯丙乳液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苯丙乳液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行业动态2018·03141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苯丙乳液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夏 伟(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海南 571126)摘要:本文对最近几年苯丙乳液改性的运用和发展进行探究,详细阐述了有机氟、有机硅、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材质等几种苯丙乳液的改性,并指明苯丙乳液改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改性;苯丙乳液;探究;发展中图分类号:O 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ModificationXia Wei(Hainan V 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571126)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mod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expounds themodification of several kinds of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such as organic fluorine, organosilicon, epoxy resin, montmorillonite, nano material and so on,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ification of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Key words :modification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exploration ;development苯丙乳液是由丙烯酸酯单体与苯乙烯聚合而成,在金属层涂料、建材涂料、粘合剂等领域被普遍运用。

实验24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实验24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实验24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乳液聚合的原理;2.学习聚苯乙烯乳液的合成方法;3.掌握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的红外特征峰;4.利用热失重分析仪(TGA )研究共聚物的热稳定性;5.掌握凝胶渗透色谱仪(GPC )的原理、使用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苯乙烯-丙烯酸酯(苯丙)乳液是苯乙烯(St )、丙烯酸酯类、丙烯酸类的多元共聚物的简称,是一大类容易制备、性能优良、应用广泛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聚合物乳液[1]。

单体是形成聚合物的基础,决定着其乳液产品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

合成苯丙乳液的共聚单体中,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硬单体,赋予乳胶膜内聚力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性和结构强度;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等为软单体,赋予乳胶膜以一定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可提高附着力、润湿性和乳液稳定性,并赋予乳液一定的反应特性,如亲水性、交联性等。

除了丙烯酸以外,功能性单体还有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氰等[2, 3]。

苯丙乳液是用苯乙烯部分或全部代替纯丙烯酸酯系乳液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一种共聚乳液。

由于纯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极性酯基,其耐水性较差,胶膜吸水后易发白;在一定条件下酯基还会分解而影响产品性能。

另外,丙烯酸酯聚合物特别是线性聚合物容易高温发粘,耐沾污性下降,低温变脆,韧性变差,即所谓“低脆高粘”,其耐热性也较差,高温下易泛黄。

St 与MMA 的均聚物T g 相近,采用St 替代部分MMA ,在共聚物中引入苯乙烯链段,可有效提高胶膜的耐水性、耐碱性、抗污性和抗粉化性;同时刚性苯环抑制了聚合物分子的运动,从而可提高聚合物的硬度和耐热性。

此外,引入St 还使成本大为降低[4]。

单体的组成,特别是硬单体与软单体的比例,会使苯丙乳液的许多性能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乳胶膜的硬度和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会有显著的变化。

共聚单体的组成与所得的玻璃化温度g T 的关系如式(1)所示:3121231...i g g g g giw w w w T T T T T (1) 式中,i w 为共聚物中各单体的质量分数,g T 为共聚物玻璃化温度(单位为K ),gi T 为共聚物中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苯丙乳液合成工艺_朱晓滨

苯丙乳液合成工艺_朱晓滨

近 75. 6 mgKOH/ g 时, 开始降温。得到半酯
114 g , 收率 98. 3% 。
在另一只四口瓶内加入 18. 8 g 无水亚
硫酸钠和水, 通入 CO2, 搅拌, 使亚硫酸钠全
溶, 再加入上面制得的半酯, 保温 1- 1. 5 h。
取样测碘值为 13. 3- 17. 6 m gI2/ g 时即为终
4 孟庆升. 涂料工业, 1981; ( 5) : 26-30 ( 镇江市化工研究设计院 212003) 刘 正 朱晓滨 朱小玲
生命体 系中传播 信号的气 体分子 —— 一氧化氮
1998 年度诺贝 尔生 理学、医学 奖已于 10 月 12 日在斯德哥尔摩揭晓。因发 现了“一氧化氮是心血管 系 统 中 传 播 信号 的 分 子”, 美 国科 学 家 Ro ber t F . Fur chg ot t, L o uis J. Ig narr o 和 Fer id M ur ad 分享此 殊荣, 共同获得了 97. 8 万美元。诺贝 尔奖评选委员 会在 公告中高度 评价了 三位科 学家对生 理学、医学 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科学家 的这一工作使 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气体分子可以在生 物体内发挥传 递信 号的作用, 从而开 辟了一 个完全 崭新的 医学研 究领 域—— 一氧 化氮生 物化学, 并为 深入研 究探讨 一氧化氮在调节血压、控制血流、抵御 感染和传输心 血管 系统和神经 系统信 号方面 的作用奠 定了基 础。 对一 氧化氮的进 一步深 入研究, 正在 深层次 上向人 们展示其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许 多困扰人类已 久的 问题将逐渐 被阐述, 有关 的研究 成果正 在成为
凝管的 500 mL 四口烧瓶中。置于冰水浴锅
中, 冷却到 15 °C以下, 然后在搅拌下逐渐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v .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高分子合成实验 实验项目 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改性 专业 应用化学 班级 10应化 学号 1005100073 邓亚中 指导教师 宋建华 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 2 学期 时 间 2013 年 5 月 9 日 . /

/ v . 一、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 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改性 实验时间 2013.5.9 实验室 小组成员

1. 实验目的: (1) 熟悉乳液聚合,掌握用双羟基四配位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学会测定乳液的粘度、粒径分布、凝胶率、稳定性等的方法; (3)学会测定乳液成膜后的各种性能,如吸水率、附着力等,根据其性能分析产品。 (4)研究苯丙乳液改性后与改性前的差异。

2.实验原理 (1) 乳液聚合借助于表面活性剂使单体(乙烯基单体)在水相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能当场乳化为均一的、相当稳定的乳液。乳液聚合是非常复杂的过程。Harkin 以苯乙烯为单体提出了乳液聚合的机理。在一个水、单体和乳化剂的混合物中,乳化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所以在这体系中有胶束存在,在搅拌下,单体将会在水相中乳化成单体液滴,胶束亲油的核将会包含着单体。这样的体系. / / v . 内有两个平衡存在,一个是在胶束上的、 在界面上的和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三者之间的平衡;另一个是在胶束中的、在单 体液滴界面上和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着的三者之间的平衡,这两个平衡是动态的,是不断地在交换着乳化剂,有吸附和脱吸附;有交换、在增加着或减少着。当这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投入水溶性引发剂后,就产生自由基,引发了溶解在水中的单体,并进行链增长,经过几次的增长,形成了有一个亲油基和亲水基(水溶引发剂的断列基)的低聚物。这样的分子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因而进入了表面的平衡中,移向包含单体的胶束(胶束的个数最多,面积最大, 故几率也最大),引发了胶束内的单体。当单体进入胶束,使胶束内的聚合反应继续进行,聚合物的颗粒也随之增大,即表面积也随之增大,也即界面随之增大,使表面活性剂的分配不平衡,导致溶解在水相中的表面活性剂移过来,胶束中的进入水中,以建立新的平衡。 随着聚合反应的行进,胶束最终全部消失。从此时起不再有在胶束内形成的聚合物了。这就是说,反应体系中的聚合物颗粒数从此开始恒定了。这称为第一阶段。 在这阶段以后,聚合反应的速度就受控于单体从单体液滴经水相移向成长中聚合物颗粒的速度了,在这阶段中,总的反应速度是加速的,因为成长中的聚合物颗粒是在不断地增加着的。 随着自由基不断地在水相中产生,低聚物自由基也不断地产生,不断进入聚合物颗粒。如果进入的是一个正在链增长的聚合物颗 1粒,由于自由基的高反应性,那么两个自由基相互反应会立即使链终止,待另一个低聚自由基再次进入后使链增长重新开始。这样,从整个体系统计地说,有一半颗粒处于链增长状态,另一半处于链终止状态。这样反复地进行,直至液滴中单体耗尽,这称为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由于颗粒数基本上是恒定的,所以反. / / v . 应速度也基本上是恒定。 液滴中单体耗尽后,聚合反应只在残存于聚合物颗粒中的单体上进行,而这些单体也逐渐减少,所以反应速度就逐渐减慢了,直至这些单体耗尽,于是聚合反应就终止了,这称为第三阶段。 乳液聚合技术重要的特征为分隔效应,即聚合增长中心被分隔在为数众多的聚合场所内, 这一特征使得乳液聚合过程具有较高的聚合速度以及产物分子量高等优点, 同时还使生产工艺乃至产品结构和性能易于控制和调整,通过聚合工艺来实现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优化。 乳液聚合方法及聚合产物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例如,自由基碎片及乳化剞的存在使得乳液聚合产物不能高于高纯领域;与本体聚合相比,乳液聚合的反应器有效容积量由于分散介质的存在而被降低。 (2)本课题的聚合机理:使用含乙烯基的有机硅烷改性苯丙乳液,是直接利用乙烯基有机硅氧烷单体中的双键和苯丙乳液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其分子结构较小,相对聚有机硅氧烷大单体来说更容易与苯丙乳液共聚,因此使用较少的用量就可以达到改性要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一方面可通过烷氧基的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提高共聚物的强度,改进性能;另一方面, 共聚物中未反应完的 Si-OH 基可与无机基材表面的羟基等作用,形成氢键或化学键,提高与被粘表面的粘接强度。

3.实验装置与材料 (1)实验设备 三口烧瓶、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电动搅拌器、恒温浴、温度计、玻璃棒、烧杯、分析天平 . / / v . (2)实验药品

设备装置图 药品名称 分子量 规格 用量 苯丙乳液 苯丙乳液改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 288.38 A.R 1.7g 3.4g

JS86 1.7g 3.4g 丙烯酸 1.4ml 1.4ml 甲基丙烯酸甲酯 6.6ml 6.6ml

丙烯酸丁酯 128.17 A.R 15.6ml 15.6ml 苯乙烯 104.14 A.R 15.7ml 15.7ml 氨水 -- -- 适量 适量 有机硅(KH-570) -- -- -- 1.44ml

乙二醇 62.07 A.R -- 0.4ml 过硫酸钾 170.32 A.R 1.5g 1.5g . /

/ v . 4.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流程图

(2)实验详细步骤 a.苯丙乳液的合成: i.单体预乳化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ml水,1.7g十二烷基硫酸钠,1.7gJS86,搅拌溶解后在依次加入1.4ml丙烯酸,6.6ml甲基丙烯酸甲酯,15.6ml丙烯酸丁酯,15.7ml苯乙烯,室温下搅拌乳化30min。 ii.聚合 称取0.5g过硫酸钾于锥形瓶中,用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置于三口烧瓶中。将所有的单体预乳化液置于恒压滴液漏斗中,搅拌并升温至78℃后,缓慢滴加至单体预乳化液的2/3,约20min滴完,使三口瓶中的溶. / / v . 液呈微蓝色。然后加入由0.5g过硫酸钾和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并将剩余的单体预乳化液,2.5h内滴完。当单体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再加入由0.5g过硫酸钾和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缓慢升温至90℃,熟化1h,冷却反应液至60℃,加氨水调pH至8(微碱性),出料。 iii.各项性能测试

b.苯丙乳液改性: i.单体预乳化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ml水,3.4g十二烷基硫酸钠,3.4gJS86,搅拌溶解后在依次加入1.4ml丙烯酸,6.6ml甲基丙烯酸甲酯,15.6ml丙烯酸丁酯,15.7ml苯乙烯,室温下搅拌乳化30min。取2/3的单体预乳化液,加入1.44ml有机硅(KH-570)和0.4ml乙二醇,室温下搅拌乳化30min,配置成单体改性预乳化液。 ii.聚合 称取0.5g过硫酸钾于锥形瓶中,用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置于三口烧瓶中。将1/3的单体预乳化液置于恒压滴液漏斗中,搅拌并升温至78℃后,缓慢滴加完毕,使三口瓶中的溶液呈微蓝色。然后加入由0.5g过硫酸钾和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并滴加2/3的单体改性预乳化液,2.5h内滴完。当单体改性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再加入由0.5g过硫酸钾和10ml水溶解配成引发剂溶液。缓慢升温至90℃,熟化1h,冷却反应液至60℃,加氨水调pH至8(微碱性),出料。 iii.各项性能测试 . / / v . (3)实验注意事项 i. 严格控制好温度(80℃左右),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产品性质改变。 ii. 刚开始聚合的时候,要缓慢的加入单体预乳化液(每滴4秒左右),直到溶液呈微蓝色,才能加快滴加速度(每滴2秒左右),总的来说不宜过快。 iii. 引发剂溶液一定要到用的时候才能配置,不能预先配好。(过硫酸钾遇水会分解)。 iv.乳化搅拌时间:越长越好,反应前总时间多于 1 个半小时。

(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a.乳液凝胶率:将制备的乳液过滤,残余物置于烘箱中烘干称重。 凝胶率=[(凝胶物质量)/(单体总质量)]*100% b.乳液固含量:将大约1ml产品滴加到玻璃片上,并称量其质量,然后将产品置于烘箱中烘干称重。

固含量=[(烘干后总质量)/(烘干前总质量)]*100% c.乳液Ca离子稳定性:分别量取1ml产品和10ml的5%氯化钙溶液,加入到小烧杯中,并观察现象。 . / / v . d.耐水性:分别量取1ml产品和10ml的水,加入到小烧杯中,并观察现象。 e.乳液粘度:使用NDJ-4型旋转粘度计测量产品的粘度。 f.涂膜附着力:将产品涂抹在铝片上,烘干,制作成膜,并用尺子和刀在铝片上画0.5*0.5的正方格,最后观察膜的脱落情况(拿起来看掉落几格)。

g.涂膜吸水率:将产品涂抹在铝片上,烘干,制作成膜,取下膜,称重,然后将膜放进水中,浸泡2h,用滤纸将膜表面的水吸干,称重。

吸水率=[(吸水前总质量)/(吸水后总质量)]*100%

h.成膜形状:将产品涂抹在铝片上,烘干,制作成膜,取下膜,观察膜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