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第一大门,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85%以上,分布极广。

要求: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棉蝗,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并掌握甲壳纲,蛛形纲(虾、蟹)、多足纲(蜈蚣)和昆虫纲的主要特点,基本掌握三叶虫纲、肢口纲、原气管纲的简要特征以及昆虫纲的主要目的鉴别特征,主要经济昆虫的生态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有经济意义的节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异律分节、附肢分节及其意义,体被几丁质外骨骼、生长与脱皮,肌肉系特点,体腔及血液循环、呼吸、排泄及神经感觉器官特点,生殖发育,节肢动物的高度适应性。

一、身体异律分节及附肢分节

1、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自前而后各体节发生分化,并且相邻体节相互愈

合形成体区,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异律分节。

头部(6节体节):感觉、摄食中心

如:昆虫胸部(3节体节):运动中心

腹部(其余体节):代谢、生殖中心

意义:使各种机能更集中与分化,提高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内

有发达的肌内,活动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

意义:大大加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其适应多种功能。

触角:感觉

口器:摄食、咀嚼

如:步足、游泳足:运动这些功能与附肢有关

双枝型附肢:节肢动物原始的附肢呈双枝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

外肢:

原肢(前基节、基节、底节)

内肢:座节、长节、胫节、跗节、趾节单枝型附肢:由双枝型附肢的外肢节退化而形成,如昆虫的3对步足。

二、体被具几丁质的外骨骼(角质膜),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1、外骨骼:节肢动物体壁包括一层上皮细胞,整齐地排列在底膜之上,由上

皮细胞向外分泌坚实的角质膜,覆盖着整个身体,起着保护、支持运动(与附着的肌肉一起)、感受刺激和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功能)。

外骨骼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

不透水性: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上表皮:蜡质层(薄)防止化学物质的侵入

角质膜外表皮:几丁质+骨蛋白(或钙),坚硬

体(外骨骼)内表皮:几丁质+蛋白质,富弹性

壁上皮层:细胞层,向外分泌外骨骼,向内分泌基膜。分泌酶基膜:(几丁酶、蛋白酶)

角质膜:上角质膜(或上表皮)、外角质膜(或外表皮)、内角质膜(或内表皮);2、蜕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虫体的增长,

这样身体长到一定限定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在新皮还未骨化之际,大量吸水迅速扩大身体,这种蜕去旧皮的现象称为蜕皮。

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蜕皮现象,但昆虫成熟后不再蜕皮,而甲壳动物终生都可蜕皮。

三、由横纹肌组成的成束状,收缩强劲有力。

外骨骼(肌肉的附着点、起杠杆作用)、肌肉、关节相互配合,使运动更加迅速而强有力。

四、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心脏在消化道背方。

混合体腔: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体腔囊,但这些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中胚

层细胞分别发育成组织和器官,而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由囊内的真体

腔和囊外的原始体腔形成,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开管式循环: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

头部,再由前而后进入血窦,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心脏。

血体腔: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因此又称为血体腔。

五、具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并以气管、鳃、书鳃、书肺和体表进行呼吸。

气管:是陆栖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由外胚层发生,是体壁的内陷物,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体内延伸分枝,伸入组织间,直接与细胞接

触,可以运输氧气和排放碳酸气。

书肺:为蛛形纲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腹部体表内陷的囊状构造,内有很薄的书叶状突起,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六、排泄系统为与体腔管同源的触角腺(绿腺)、颚腺或基节腺(水生种类),

或为与消化管相连接的马氏管(陆生种类)

马氏管:指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即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的多个细管,直接浸浴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之

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蛛形纲动物的马氏管由中胚层衍生而成,而昆虫的来自外胚层。

七、消化管完全、发达,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多种多样)。

前肠:口、咽、食道外胚层后肠:直肠、肛门。直肠垫可从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适应陆生 (蜕皮) 中肠: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内胚层

八、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等)和发达的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趋势。具神经内分泌系统(昆虫的咽侧体能分泌保幼激素,胸腺能分泌蜕皮激素。)。

九、雌雄异体,一般雌雄异形;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直接

和间接发育,也有孤雌生殖。

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节肢动物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成功地登上陆地以后,就几乎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境。这是因为它们一面产生适于陆栖生活的新结构,一面又发展原有的器官系统,以增强运动,适应陆地上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

具体表现在如下:

1)、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是异律分节,

体节间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具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这

也是节肢动物对广泛生活环境有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

3)、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作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

多功能,如爬行、游泳和跳跃,还利用翅作远距离飞行。

4)、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

陆栖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

的。

6)、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增强了

取食的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

需要。

9)、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愈

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生境的生活。

10)、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

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渡过不良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