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小学教师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 2. 表象3. 思维定势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四、论述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

(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 正比

B. 反比

C. 正U型曲线

D. 倒U型曲线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 开发潜能

B 寻求发展

C 个案辅导

D 学会调适

5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

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A A D A D A

二、填空题

1. 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__。

2. 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

4.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_。

5.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6.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意识2 诱因 3. 高原现象 4. 多血质5. 宣泄6 从众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三)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5.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6.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 正比

B. 反比

C. 正U型曲线

D. 倒U型曲线

参考答案:B B. C . A . A D

二、填空题

1. 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诱因

2.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高原现象

三、简答题

1. 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2.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四、论述题

1.采用故事启迪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故事启迪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故事。只有好的故事才具有好的教育意义。

在采用故事启迪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要真有真的就不用假的,采用真实的事例,效果更好。

2、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要近,

3、是要新,应尽量选择小学生没有听过的故事。

4、要注意活,心理教育者应该随机应变,知识渊博,反应灵敏。有时教育者还可以准备图片、多媒体等请学生看图编故事等。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四)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参考答案:[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参考答案:[D]

3.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参考答案:[ C]

4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参考答案:[ D]

5.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参考答案:[ D]

6.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

参考答案:[D ]

二、填空题

1.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多血质

2.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宣泄

3.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众

三、简答题

1.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四、论述题

试论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生的形象。抽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一、小学

生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不是立刻实现的在思维过程中,不随意成分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的成分却日益增加。二、小学生思维结构逐渐趋向完善,一般来讲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在给。三、四年级教学中,就渗透形式逻辑的思想。引导学生从事归纳、演绎、类比和对比推理等逻辑思维思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顺向发展到逆向再发展到顺向反复进行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掌握各种概念系统,运算系统和知识系统形成日益发展的完整的思维结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规则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师在算术和语文教学中,逐步地有意识地渗透逻辑规则的思想这对小学生正确思维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五)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根据有关专长发展的研究,有哪些特征可以将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区分开来?()

A.由于新手教师的学科经验不如专家教师丰富,所以新手教师更倾向于信赖一般的教育技能

B.由于专家教师的思维活动较复杂,所以比新手教师有更多的短时记忆加工活动

C.新手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和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专家教师使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D.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专家教师是批判性思维者

E.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它们是()

A.顺服

B.依从

C.行动

D.认同

E.同化

3.学习策略包括

A.资源管理策略

B.强化策略

C.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E.元认知策略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是()

A.自我意识正确

B.获得他人肯定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

E.社会适应良好

5.下列哪些理论是对遗忘的理论解释?()

A.共同要素说

B.痕迹衰退说

C.干扰说

D.同化说

E.动机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首先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______。

4.奥苏伯尔(1963)讨论了机械学习和_____________的区别。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2.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有两种分类标准:

(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论述题

论述个别化教学策略的环节及其主要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六)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B )

A 二年级

B 三年级

C 四年级

D 五年级

2.儿童认知发展到达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D )

A 多维思维

B 思维的可逆性

C 具体逻辑推理

D 守恒观念形成

3.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D)

A 行为―认知主义者

B 认知主义者

C 建构主义者

D 行为主义者

4.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 )

A 不同的学习结果

B 学习层次的高低

C 学习情境的简繁

D 学习水平的优劣

5.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C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6.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

A 学生

B 教学内容

C 教师

D教学环境

7.皇帝―“皇帝就是沙皇”,祖国―“美丽的地方”,说明儿童掌握概念的水平处于(A )

A 第一级水平

B 第二级水平

C 第三级水平

D 第四级水平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8.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_____。

9.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10.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_____学习。

1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___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当心理的发展由量受到质变时便表现出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其发展的阶段不可跳跃,不可逆转。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其发展速度也不同。(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成为个体间的差异。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答案: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答案:(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

四、论述题

论述有哪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七)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C )

A 知觉

B 记忆

C 注意

D 思维

2.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D)

A 50%

B 50%―100%

C 100%

D100%―150%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 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

C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4.在教“写”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C )

A 比较

B 变式

C 正例与反例

D 概括

5.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B)

A 阅读

B 吹拉弹唱

C 运算

D 记忆

6.组织策略属于(B)

A 精加工策略

B 认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调节策略

7.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

A 发散思维

B 推测与假设

C 好奇心

D 独立性

8.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D)

A 6岁

B 7岁

C 8岁

D 9岁

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为()

A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 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 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2.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作系统研究的人是_____。

3.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的动机激起水平。

4.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_____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生解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

(2)题日归类;

(3)重现有关知识:

(4)找出问题的答案。

2、什么叫情感,它是以什么为中介的?

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作中介的。

四、论述题

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概括

答案:知识概括指的是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和活动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类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可以从以下寄给方面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引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八)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A 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 行为产生的条件

C 行为的标准

D 具体目标

2.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 引导

B 促进和维持

C 反馈

D 评价

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D)

A 开发潜能

B 寻求发展

C 个案辅导

D 学会调适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主要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_____ 。

2.性别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 差异两个方面。

3.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_____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四、论述题(10分)

1.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答案:(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漫”的特点。

(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2.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答案:(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为五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实现的。

四、论述题

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九)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参考答案:20. B 21. D 22. B 23. C 24. D

二、填空题

1.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

3.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_。

4.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5.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诱因 2. 高原现象3. 多血质 4.. 宣泄 5. 从众

三、简答题

1. 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3.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十)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3.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4.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 正比

B. 反比

C. 正U型曲线

D. 倒U型曲线

5.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参考答案:1. A 2. A 3. A 4. D 5. A

二、填空题

1. 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__。

2.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3.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4.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5.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意识2. 选择性3. 表象 4. 思维定势5.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

(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2.简述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3.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参考答案:(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2)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四、论述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芳馨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富庶shù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题直接考查生“方言误读”,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ò”,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ún”或“xún”; 万壑争流的“壑”,方言中就是念“hu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ù”“chún”“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

而又品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 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 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B项朗颂―朗诵;C项膨涨―膨胀;D项堰旗息鼓―偃旗息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B. 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依据历

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D. 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 A.“澳门你好”应该用引号;C.问号应改用句号;D.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

教师招考教材重点(山香版)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师范生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 (附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1

《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 2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

小学教师招聘 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规定,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2、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是() A. 教科书 B. 课程标准 C. 教材 D. 教学目的 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作业布置与批改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什么教学规律()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D. 教师主导与学生为 5、小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实验法 6、少年期是() A. 学龄前期 B. 学龄中期 C. 学龄前期 D. 学龄后期 7、《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 1951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2年 8、创造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是() A. 聚合思维 B. 求同思维 C. 形象思维 D. 发散思维 9、会打篮球的人,学扎飞镖学的快,运用的是() A. 同化 B. 内化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10、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德国家是() A. 日本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正确,多选,少选,不选均不得分)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划分为() A. 基础性课程 B. 拓展性课程 C. 经验课程 D. 活动课程 E. 研究课程 2、小学德育内容包括() A. 理想教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集体主义教育 D. 劳动教育 E. 个性发展教育 3、运用直观性原则的教学方法有() A. 讨论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参观法 E. 谈话法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A. 基础性 B. 阶段性 C. 顺序性 D. 互补性 E. 平衡性 5、?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练习法是以实际练习为主的教学。() 2、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 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普通大专以上学历。() 4、讨论法就是启发式教学。() 5、现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教学。() 6、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生。() 7、创造性与情商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8、? 9、? 10、?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3. 思维定势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题题库(最新)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题题库(最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 )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

D.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 )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A.一般化 B.具体化C.分化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 卑鄙bǐ 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 B.咱俩liǎ 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 车辆liàng D.泡沫pào 陌生mò 宁肯níng 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C)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D )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B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答案:1.D(“宁肯”的“宁”应读nìng)2.C(另三项中分别有别字“度”“在”“拂”)3. 4.C(应是“高屋建瓴”)5.D 6.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5.1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偶然的表现。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5.1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故事: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特训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 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 变式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 。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__ 。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 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 3. 思维定势 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四、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 (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选择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 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 。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45825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 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