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中政治社团的作用

政治参与中政治社团的作用
政治参与中政治社团的作用

李达军

论政治参与中政治社团的作用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结构和社会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民对于参与国家政生活治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作为人民政治参与和影响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形式的政治社团,其在更地反映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政治社团的含义入手,简要的分析了政治社团的特征和在我国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团;政治参与;含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D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1-0056-02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和谐社会中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0SB018)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达军(1972-),男(汉),四川资中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深化

和发展,特别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推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致使人们利益的多元化、复杂化,公民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需要更加有效的渠道得以表达。作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政治社团在现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来实现公民自己的利益。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

为了更好的分析政治社团在我国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政治社团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首先,政治社团不同于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取向的人群,为了共同的利益聚集在一起采取社会行动的社会集团。通过利益团体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可以介入政治生活也可以不介入政治生活,而政治社团则是以介入政治生活作为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并且其终极目的是要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实现包括政治利益在内的利益追求。

其次,政治社团不同于压力集团。在西方,压力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政府施加压力来实现自己利益诉求,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社团实现自身利益的最普遍形式,其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因而压力集团不能反映和概括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性质特点。

再次,政治社团不同于院外集团。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院外集团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通过向议会施压来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其外延比压力集团小,比政治社团就更小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政治社团的定义。所谓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在我国,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几个政治社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先进青年和各族各界妇女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重要监督力量。

二、政治社团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据此,我国政治社团的重大和主要的任务着重体现在民主政治与法制化建设、各方利益的协调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等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社团是扩大政治民主的重大补充

伴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向纵深推进,各项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贯穿于这些制度之中并得到普遍遵循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逐渐将民主的气氛真正融人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1]。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对民主制度的理想化设计与现实运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作为间接民主,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性问题、人民对代表的了解性问题以及代表们对普通民众诉求的了解和理解性问题等等,都期待一种制度性手段来解决。政治社团的作用的实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上体现出来种种的新机。

首先,政治社团扩大了政治参与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

理论探讨

THEORY DISCUSSION

56··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

政治学 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 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 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 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 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 (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 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 (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 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 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1、政治学即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论述题 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李老师给我们生动地讲解了政治学,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对政治学的起源、发展、政治关系和政党制度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深刻的理论引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现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简述政治学的起源及现实意义 (一)起源 政治学起源于西方古希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两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学者认为我国政治学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国政治学开始真正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 但是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早已存在,只是没有整理形成一门学说。我国既是政治大国也是政治小国,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垂帘听政”,在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有了后来的吕后临朝;还有宋朝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等都提到过政治。 (二)现实意义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政治知识,也为政治从业人员、政治学从业人员、普通公民提供帮助。政治是一个很抽象的事物,政治似乎离我们太近,又似乎离我们太远;政治有时候很高尚,有时候比较黑暗;政治有时候很伟大,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到又很渺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所以正确对待政治,对我们以后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二、浅谈政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好多人谈起政治学都会说很乏味,没有意思,其实政治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无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政治。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等等,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结合实际谈谈我对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的理解。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领域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其次,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各高校都建立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民族。再次是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所,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学生社团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两个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普遍教育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这些因素把众多的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在一面旗帜之下,使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社团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社团工作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第二,典型示范性。很多社团在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某种示范性效应,引起众人的仿效,重塑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影响全新的人生理念的形成。 第三,无形的组织性。社团活动有着一种强大的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都是在构建无形的教育的组织平台,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和载体。 第四,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众多学生,社团所倡导了思想就更容易,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其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

政治学复习题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定义P9第5自然段;本质:P9倒数第2行至本段末。 2.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特性:P71-74 3.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P80倒数L7—P81 L2 P81 L10—L20; P82第2段 P83 L7—L10 4.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P125“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5.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P182—183 6.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P201—P202 7.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P211最后一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本质的论述 P212—P213 8.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P216;p217—P220 9.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 P230—P231,定义和特点 10.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P237—239 11.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 第五篇前言 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P281倒数L6;P293——294 13.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 第六篇前言

14.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300最后一段。P299—300 15.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321 16.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P322—323 17.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有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特征:首先,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认同,这是集团相对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共同的观点和目标,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和观念,或者是直接间接的社会关系。其次,利益集团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集团内部行动一致。利益集团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有自己的目标和框架,内部对于所要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再次,利益集团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制定,以维护并增进自身的利益。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形成基础:一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冲突。在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就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了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成员结盟。另一方面,在一个稳定开放、法治宽容的政治体系中,利益集团是多样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是多层次的、利益集团内部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于是就会形成网络状、动态化,平衡有序的利益集团体系。二是现代利益集团的生成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法的制度空间。现代利益集团所指的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传统社团、封建社会的秘密结社以及宗教团体、为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党组织,也不同与其他一些行政化、垄断性的社团组织。虽然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提供了现代利益集团成长的土壤,但只有当一定的政治结构和体系能够容纳、确认、允许它的合法存在,它才能够得以发展。 18.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政治学学习感悟

政治学学习感悟 “政治”一词一直贯穿于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以为对它不陌生,本学期学习了政治学课程,聆听了曹文振、弓联兵两位老师的讲解,将政治上升到一门学科,始觉自己才疏学浅。下面,结合课堂、课余学习以及工作、生活实际,浅谈一下我对政治学的理解和学习本门学科的感悟。 一、何为政治学 谈到政治学,我们必须先明确何为政治。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正直”即政治,它是一种需由贤人从事的行为,正如柏拉图认为必须由哲学家来掌握政权;政治是一种权术,是指主体利用法律、制度等手段进行的治理行为;政治包含一种特殊的人际关起,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关系;政治还是一个决策过程,通过对税收等政策的决策维护国家的正常发展运行……概括起来,我认为,政治是指政府等政治主体为维护统治、维持国家、团体正常运转进行的社会治理行为,它是社会关系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政治学是将政治上升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更加系统、辩证、细分的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等政治相关领域。它起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之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后来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而西方政治学引进我国,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洋务运动时。 二、为何要学习政治学 身为一名公务人员,每天忙于繁琐的公共事务,虽从事的与政治有关,但从未系统、宏观、深入的考虑过政治。课程中,老师给了勾勒了一副政治学蓝图,不仅传授了政治学知识,还启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第一,关于自由。自由并不是简单的没有束缚,而是在有序规范下的一种相对自由。原始时代没有现在相对完善的制度,那不叫自由,是野蛮。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发展到文明时代的产物。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一个小团体可以没有制度,依靠相互间的关联关系维持正常运转,但当其发展到150至200人时,就必须由制度来规范其运转,所以大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司章程。与此可见,制度规范对团体运行的重要性,一个团体、社会、国家,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才能正常有序运转,而团体、社会、国家的稳定有序是获得自由的前提。 第二,关于批判的看问题。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值不值得提倡”这一问题。大禹治水是我们从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导论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广义地理解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地理解,国际政治学即指有关国际政治的学说。 ?国际政治:是指行为主体间围绕权力和利益实施对外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与关系的总称。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 马列主义基本观点: ? 1.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系 ? 2.要依据时代性质及其特征来认识世界的发展阶段,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条件的政策 ? 3.殖民地理论 ?殖民主义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双重作用。灾难;积极意义。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 4.帝国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 5.世界各国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系 ? 6.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要用一切力量来维护和平 ?7.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列宁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产生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且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则是战争时期政治的继续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见ppt) 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4.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5.合作共赢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第二,国际新秩序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 ?第三,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不得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

政治学原理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 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 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A、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B、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C、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5.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 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7.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游说、决策咨询、社交活动、支持竞选、主导舆论、非常规方式 8.政治社团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 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9.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 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 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 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 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 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 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0.政治参与的意义有哪些?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 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 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 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 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 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11.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 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 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 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 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 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 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1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 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 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 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 识。 13.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 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 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 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 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 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 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3)每 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 有的责任。15、政党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1)实 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 的渠道;(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4)组 织政府的手段。 1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色彩 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 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17.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们:1)崇尚自由,反 对干涉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 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 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18.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有哪些? 1)轻视个人权力,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 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20.民主应有哪些限度?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 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 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21.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 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力保障网络。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 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 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2.现代民主观念与古代民主观念有何不同? 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 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 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 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 “参与制民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 23.政治权力具有那些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 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 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 量。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 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 其他权力的介入。 20.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 职能规定性 2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 么样的意义?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 “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 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 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 的平衡砝码。 23、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色彩 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 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政治学》读书心得

《政治学》读书心得 ①体系的结构性 与其他西方学科的基础教材相似,体系的结构性非常明显,呈现了政治学基础框架,同样也使自己对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自己感觉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相关,所以对第2章----政府、体系和政体;第4章----民主;第5章----国家;以及第11、12、13、14、17和19章均重点关注了,其他章节有的部分没有认真阅读,但即使如此,也使我对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广感到惊叹不已,而且也感到自己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建立自己的学习框架。 ②内容的包容性 书中对某一概念与观点进行了详尽的理论介绍,特别是对学派观点的阐述与比较,有时甚至是极为简单的概念,作者依然将其进行详实罗列,当然,不可否认作者对概念进行的简练性表述是独到的而且是启发性的。 读书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现象,作者似乎执着于提出一条不同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第三条路径或选择,或者说作者有着一种多元主义倾向,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尝试,而且经常以与读者讨论的方式提出,似乎是一种选择,但有时又给予否定,当然这也给我以一些启示,也许自己也可以尝试思考一些陈例之外的东西。 ③观点的启发性 通读全书,有时感觉有一点枯燥,但当作者的观点对自己深有启发时,又感到应该好好读完,并且是认真地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与思考。比如: ?赋予投票活动民主特征的,是它授予民众‘将坏蛋踢出去’的权力,由此使政治人物能对民众负责------前提是选举具有竞争性?1。简练而又形象地使我对选举作用与核心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联系实际生活,深感选举特征的泯灭与选举权利的受无视,使得政府责任变得缺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权力的无所限制与无可监督,而衍生出了行为腐败。 ?联邦制的第二个优点是,分散政府权力形成了有助于保护个人自由的制衡网络?2。虽然我国不是联邦制政府,可能这一观点未有益处,但保护个人自由是不可忽视的权力与权利自由,任何政府与社会均需有着强烈的责任去实践与恪守,而不是肆意践踏公民自由与权利,这一点无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政府都必须切实谨守。 作者对大众传媒的谴责性倾向与亨廷顿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媒体是自由社会的牧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像是其终极价值的守护人,他们揭露并谴责对这些根本价值离经叛道的行为,他们赋予反映这些价值的人和体制以合法性?3。两者的不同角度给了我对大众传媒不同的情感倾向,当然自己依然不可否认两者都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自己也并不是都认同作者的概念或观念,因为他与我在本科阶段的经济学经典观点不同,比如对?倍数?的概念表述为:?当总需求的变动在经济中传递时对国民收入产生增大影响的机制?4,其实这是对经济乘数理论的单一解释,因为乘数也可以为负,即对经济的负面作用,由于一个概念的差异就导致了对凯恩斯主义理解的偏向,这是我在此的一个保留观点-----这只是自己的一点班门弄斧。 总而言之,获益之处的观点与见解不胜枚举,这些对开拓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学习兴趣都十分有益。 ④人物的新理解 由于本科是金融专业,所以在看到本书对哈耶克的描述时,使自己想有机会拜读哈耶克的几部著作----《通往奴役之路》、《法律、立法和自由》、《自由秩序原理》。自己只是知道,哈耶克是有效资本市场 1[英]安德鲁·海伍德著;张立鹏译.《政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P69 2[英]安德鲁·海伍德著;张立鹏译.《政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P150 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瑞译.失衡的承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9:P102 4[英]安德鲁·海伍德著;张立鹏译.《政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P167

高校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领域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全面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助手和平台,是加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课题。那么此次,我们小组通过走访调查和自己的社团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校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其次,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学生社团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

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两个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普遍教育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这些因素把众多的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在一面旗帜之下,使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社团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社团工作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第二,典型示范性。很多社团在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某种示范性效应,引起众人的仿效,重塑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影响全新的人生理念的形成。 第三,无形的组织性。社团活动有着一种强大的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都是在构建无形的教育的组织平台,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和载体。 第四,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众多学生,社团所倡导了思想就更容易,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其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