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国教育史部分

一、基本常识(举例)

1、《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西周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3、西周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4、西周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5、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

以修外也。”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

6、儒家私学、墨家私学并称“显学”。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8、《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

9、《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10、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历史上首次把

“教育”二字连用。

11、孟子确定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2、《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13、《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15、书院是中国自唐末到清代的一种

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16、王应麟《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为四大书院。

17、马端临《文献通考》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为四大书院。18、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洋务学堂

19、1866年创办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和船舰制造学堂

20、“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1、1901年废除武科举;1905年废除文科举。

22、1905年清朝设立学部,成为管理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

二、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2、六艺教育

3、百家争鸣

4、性相近,习相远

5、有教无类

6、学而优则仕

7、化性起伪

8、察举制

9、九品中正制

10、《颜氏家训》

11、科举制

12、苏湖教法

13、《四书集注》

14、朱子读书法

15、文字狱

16、《三字经》

17、《百家姓》

18、《千字文》

19、学以去其昏蔽

20、随人分限所及

21、公其非是于学校

22、“中体西用”

23、壬寅学制

24、癸卯学制

25、壬子癸丑学制

26、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27、“五育”思想

28、生活教育

三、史料分析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2、“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礼论》)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4、“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5、“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春秋繁露》

6、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

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三、简答问答

1、原始社会的特点

2、古代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3、春秋时期官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产生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5、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6、北宋的“三次兴学”

7、宋代书院的特点

8、古代蒙学教材的编撰特点

9、洋务教育的主要举措

10、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1、科举制度的评价

1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1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部分

一、基本常识

1、跑步、跳远、扔铁饼,掷标枪、摔跤等“五项竞技”

2、古希腊文化教育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3、《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

4、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来划分教育分期的教育家。

5、在古罗马共和制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家庭既是经济和生产单位,又是教育单位。

6、公元1世纪左右,在古罗马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出现了基督教。

7、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的特点:落后性、宗教性和等级性

8、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主要教育形式。

9、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09)

10、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成立最早的大学。

萨莱诺大学以医学著称。波隆那大学以法学著称

11、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开始。

12、1806年拿破仑创立帝国大学。它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是掌管

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实际上就是法国中央政府的教育部。

13、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是最早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的一个国家。14、1860年,美国伊丽莎白·皮波迪在波士顿开办了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一般把它称为美国第一所幼儿园。

15、1919年《阿斯蒂埃法》,法国“职业技术教育宪章”。

二、名词解释

1、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哲学之父”。

2、“产婆术”

3、“美德即知识”。

4、《大教学论》

5、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二是教育应该遵循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使每一个人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6、泛智论

7、“兰卡斯特一贝尔制”(导生制)。

8、基佐教育法

9、费里教育法。

10、昆西教学法

11、教育性教学。

12、恩物

13、“八年研究”计划

三、简答问答

1、中世纪大学的地位与影响

2、简述英国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十九世纪美国公立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5、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

6、论述福禄贝尔幼儿园课程体系

7、简述英国《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

8、简述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9、《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10、评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11、评述终身教育理论

12、评述人本化教育理论

13、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

14、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教育学类《中外教育史》网络学习与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考核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知识点 1.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 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P3-4 2.古埃及的三类学校p6,古印度教育的特点p7。 3.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了出现学校的条件(雏形)。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p11。而 商代则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期。商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特创)p12。 4.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p14。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p15。西 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P1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小艺)。 5.斯巴达教育特征——军事体育教育p18;雅典教育的特征——和谐教育p21,但反对专 业化训练。 6.古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重视文字教育,轻音体教育)、中学和高等教育(培 养演说家或雄辩家)p22 7.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教育 (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仁,礼);P32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立志与持志,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因材施教(阐述第一人);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学、思、行结合。 8.孟子提出性善论,性善论(四善——四德)与道德内发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主张 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p39。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存心寡欲;尚志(舍生取义)养气(浩然正气);反求诸己(良心);磨练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p40。9.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防邪近正(注重环境影响);积学积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锲而不舍);虚壹而静p48(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学思行一致。论教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求p49) 10.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兼爱非攻)。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 容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教育;实用科学技术教育(独有);逻辑学知识的传授(处士横议的辩学)——《墨攻》。教育方法——主动说服P50。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主张法制与变法)。绝对的“性恶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作用(慈母败子)。 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基本思想“德生于刑”)p55。 1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p58。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 培养卫国者,即培养哲学家或“哲学王”p60。 12.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 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p67。主张“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亚理士多德把课程分为两类:“实利(用)”的课程(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和“文雅”课程(陶冶人的性情,供闲暇时享受之用)。 13.《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教育的作用(化 民成俗,建国君民)、目的(管理人才和顺民)及地位(“为先”)。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p72;长善救失;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藏息相辅。 14.《雄辩术原理》中的作者为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 就,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p76。提出教育的目的(培养演说家、雄辩家)。对演说家进行教育的要求(德高、识广、技专)和培养(及早施教,内容广泛,教法得当)。 15.汉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 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鸿都门学p83)。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儒

中外教育史试题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卷 1、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驱。(30分) 2、试述20世纪以来欧美诸国进行的两次较大的课程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40分) 3、试评述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30分) 1. 孔子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创始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虽然字数不多,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苏格拉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驱。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答: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2. 第一次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20年代未、止于50年代中期。第一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青年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为稳定动荡的社会秩序。这次课程改革以现代教育派,主要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观为基础而展开。改革的突出特点主要有四个。其一,强调教育应使人能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中外设计史复习提纲

1.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沙利文)将“形式追求功能”作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发展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3.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4. 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性设计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5.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国) 6. 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7. 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PH灯具)被世界公认为北欧设计的典范之作。 8. 国立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 9.针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设计大师是(文丘里)。 10. 世界现代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11.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12. “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 14.(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 15. 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16. 国立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是(格罗佩斯)。 17.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高技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18. 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是年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 19.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以及官窑。 20. (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21. “正身侧面律”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22. 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中外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得名词解释:1、庶富教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平民教育思潮 4、朱子读书法 满意回答 1.指的是孔子提出的人口,经济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 3.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打破官学,开办私学,让更多的人来受教育。这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4.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4、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5、朱子读书法: 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口号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这句话出自魏源写的那部《海国图志》。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

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2014年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全国2014年4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代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始于 A.汉高祖时B.汉武帝时 C.文景之治时D.东汉灵帝时 2.唐代确定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B.独尊儒术 C.遵用汉法D.崇玄重道 3.《问孔》《刺孟》的作者是 A.董仲舒B.王充 C.颜之推D.韩愈 4.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先河的是 A.顽固派B.革命派 C.维新派D.洋务派 5.提出“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陶行知 C.陈鹤琴D.黄炎培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是 A.中体西用B.中体中用 C.西体中用D.西体西用 7.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是 A.顽固派B.洋务派 C.革命派D.维新派 8.洋务派创建的外国语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 A.外语教师B.外语研究人员 C.翻译人员D.文秘人员 9.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学部B.教育部 C.提学使司D.学务处 10.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家是 A.毛泽东B.杨贤江 C.张骞D.蔡元培 11.在彼得一世进行教育改革以前,俄国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是 A.天主教教会B.东正教教会 C.国家机构D.地方机构 12.1879年日本颁布的《教育令》,放宽中央对地方教育的限制,主要依据是 A.美国经验B.法国经验

C.德国经验D.俄国经验 13.卢梭认为,促进人的才能和器官内在发展的是 A.自我的教育B.事物的教育 C.人的教育D.自然的教育 14.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被称为 A.理想主义教育时期B.人本主义教育时期 C.进步主义教育时期D.结构主义教育时期 15.现在日本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是 A.教育部B.文部省 C.科学部D.科学教育部 16.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是 A.美国人B.英国人 C.意大利人D.德国人 l7.存在主义教育流派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A.“我与你们” B.“我与你” C.“我与物” D.“我与它” 18.在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为 A.宫廷学校B.城市学校 C.体育馆D.教会学校 19.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旨在控制教会的条约,一般称为 A.教会公约B.教务专约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 教育机构:泥板书舍 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 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 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 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内容:《吠陀经》 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 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 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 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 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 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 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 ③教育内容较丰富; 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 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 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中外教育史试题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 4、四书五经 5、朱子读书法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同文馆 8、癸卯学制 9、杨贤江 10、陕北公学 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 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 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 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997年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孔子的“求放心” 2、荀子的“化性起伪” 3、教学相长 4、九品中正制 5、苏湖教学法 6、洪仁玕 7、京师大学堂 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 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 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 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 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 8永恒主义 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 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10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2)

2011年10月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2011年10月(全国)中外教育简史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均无分。1.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 A.B.尹文 C.老子D.庄子 2.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 C.荀子D.老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B.兼士 C.大丈夫D.大儒 4.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 A.废先王之教B.绝圣弃智 C.述而且作D.述而不作 5.秦王朝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 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 C.书同文D.严订学规 6.魏晋“玄学”属于

A.儒家B.儒道兼综 C.法家D.墨家 7.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 A.《急就篇》B.《凡将篇》 C.《苍颉篇》D.《爰历篇》 8.北宋第二次兴学的主持人是 A.范仲淹B.王安石 C.宋徽宗D.蔡京 9.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A.1840年B.1862年 C.1898年D.1902年 10.黄埔军校创立于 A.1921年B.1923年 C.1924年D.1927年 11.《论雄辩家》的作者是古罗马的 A.西塞罗B.托马斯 C.昆体良D.奥古斯丁 12.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的掌管者应该是 A.哲学家B.商人 C.手工业者D.军人 13.在西欧中世纪早期,除了教会学校外,出现了培养封建统治接班人的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 C.世俗教育D.教会教育 1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也称为 A.“儿童之家” B.“快乐之家” C.“劳动之家” D.“生活之家”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报馆经理雷克斯创办的学校被称为A.“公学” B.“星期日学校” C.“文法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08年,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的德国教育家是 A.赫克B.魏玛 C.席姆勒D.费希特 17.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B.《教育论》 C.《论教育》D.《爱弥尔》 18.英国在1902年颁布的教育法案即 A.费舍法案B.斯宾斯法案 C.巴尔福法案D.巴特勒法案 19.首次提出“成绩测验与量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赖伊B.莫伊曼 C.杜威D.桑代克

中外广告史复习提纲

1、你对广告史研究中的泛传播论倾向怎么看? 2、中文报刊中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是哪份报纸? 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 3、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在国出版的报纸是什么? 《申报》 4、广告史在广告学学科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广告史是广告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 (1)“温故而知新、温故而创新”。(2)广告史对于广告从业人员起着类似个人记忆的作用,让我们知道努力的目标与方向。(3)勾勒世界广告发展的概貌,了解对广告业发展有所影响的事件及其人物。(4)了解古今中外丰富多样的广告表现形态,并窥视到世界广告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广告艺术独特的魅力。 5、你认为中国广告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传统广告时期或古代广告时期。前工业文明时代是中国广告史上的传统广告时期。 二、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文革”这一百余年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广告的艰难发展时期。 三、1979年后,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广告的蓬勃发展时期。 6、名词解释: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 一、母系氏族公社后期,随着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有些人们专门从事农业,有人专门从事畜牧业,渐渐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二、原始社会末期,由于手工业的重大发展,结果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三、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商业与生产的分离。 7、商人、商品、商业有何来历? 公元前2034年左右,阏伯的子相土接替阏伯做了火正,当上了商部落的首领,继续观星授时。大约公元前2020年的时候,相土发明了马拉车。出现了部落与部落之间大规模的物物交换----商业、商品、商人。相土是生意人的鼻祖。 8、商人阶级在中国是何时、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前106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纣的儿子武庚为原商地的诸侯——武庚叛乱被平定——商遗民迁往一带——不事耕作,贩运物产——商人阶级形成 9、经济广告的出现要具备哪些因素? 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 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 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10、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广告形式主要有哪些? 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 11、何谓商和贾?各自采用何种广告形式? 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扯噪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又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贾是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坐商,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 12、人类社会广告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征? 13、战国至隋朝时期商业广告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悬帜广告、悬物广告、中医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包装广告、名人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14、中国古代为何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广告发展有何影响?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1、4、7、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C )上2-19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六经 2.春秋末期学术扩散到民间的主要原因是( B )上3-25 A.学术官守 B.士阶层的崛起 C.官学不修 D.王室内部斗争 3.以下诸子中,最早创办私学的是( A )上3-31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D )上3-43 A.孝 B.礼 C.忠 D.仁 5.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其文教政策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C )上4-72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 C )上4-74 A.汉武帝 B.公孙弘 C.董仲舒 D.王充 7.元代书院在管理上的主要变化是( D )上4-99 A.具有民族特色 B.管理松弛 C.八股文 D.出现官学化倾向 8.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上5-151 A.性即理 B.心即理

C.即物穷理 D.天理 9.《劝学篇》的作者是( C )上6-197 A.冯桂芬 B.沈寿康 C.张之洞 D.孙家鼐 10.“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确定于( B )上7-208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新政”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1.古希腊非常重视女子教育的城邦国家是( B )下1-286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古埃及 12.亚里士多德提出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C )下1-299 A.心理学 B.逻辑学 C.灵魂说 D.哲学 13.在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儿童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 C )下2-312 A.3—5年 B.5—8年 C.8—10年 D.10—15年 14.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经典著作是( C )下3-330 A.《论学究气》 B.《愚人颂》 C.《巨人传》 D.《散文集》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非国教派教师创办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是( A )下4-344 A.“学园” B.“文法学校” C.“公学” D.“所罗门宫” 16.美国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 D )下4-376 A.哈佛大学 B.耶鲁大学 C.哥伦比亚大学 D.霍普金斯大学 17.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 D )下5-383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母育学校》 D.《大教学论》 18.英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阶段进入幼儿学校的年龄是( C )下6-445 A.3—5岁 B.4—6岁 C.5—7岁 D.6—8岁

(0286)《外国教育史》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286)《外国教育史》复习大纲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80分钟 70分的卷面成绩+20分的平时作业+10分的考勤。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主的题型。 第一章古希腊教育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古希腊文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具体内容。 (二)掌握古希腊教育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 (三)掌握雅典与斯巴达教育不同的产生原因及具体内容。 二、思考题: (一)试比较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二)试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 (三)试分析雅典教育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二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演进。 (二)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的教育思想。 二、思考题: (一)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二)试评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第三章古罗马教育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古罗马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掌握古罗马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及与古希腊教育的联系。 (三)掌握古罗马教育思想。 二、思考题 (一)简述古罗马各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试述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古罗马教育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三)试评西塞罗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四)试评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经院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二)了解阿拉伯教育的产生和成就及拜占廷帝国教育特征。 (三)掌握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变化规律及深层原因。 二、思考题: (一)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二)试述阿拉伯教育迅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贡献。 (三)简述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四)试述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教育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人文主义、新教教育及唯实论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对教育的影响。 (二)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教育的巨变及巨大历史意义。 (三)掌握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二、思考题: (一)阐述文艺复兴对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作用及意义。 (二)试述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三)比较三种教育力量给近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第六章夸美纽斯与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二)掌握夸美纽斯教育改革思想及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实质内容。 二、思考题: (一)试分析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特色及其当时对世界教育的影响。 (二)试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第斯多惠、乌申斯基、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第斯多惠、乌申斯基、斯宾塞的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掌握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内容。 二、思考题 (一)试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特点。 (二)略论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 (三)试述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特点。 (四)试析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中外教育史-试题训练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训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墨子教育目的主张培养( B ) A.君子 B.贤士 C.大丈夫D.鸿儒 2.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 B ) A.急就篇B.苍颉篇 C.爰历篇D.博学篇 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A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唐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以前,四川没有官办学校。汉景帝末,任文翁为蜀郡守。文翁在成都设置学官,创建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又称“玉堂”。经文翁倡导,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而文翁兴学,又开创了西汉一代的官学制度。] 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A ) A.法家的政策B.儒家的政策 C.道家的政策D.墨家的政策 5.“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B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6.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B ) A.国民教育第一 B.干部教育第一 C.儿童教育第一 D.社会教育第一 7.《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 C ) A.黄炎培B.陶行知 C.蔡元培D.邰爽秋 8.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A ) A.蔡元培B.张謇 C.黄炎培D.陶行知 9.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D )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 D.张之洞10.容闳率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始于哪一年?( B ) A.1862年B.1872年 C.1898年D.1900年 l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B ) A.龚自珍B.魏源 C.冯桂芬D.张之洞 12.我国近代学制中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C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3.例举两所抗日时期干部学校( B ) A.苏维埃大学、中央农业学校 B.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 C.红色医务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 D.红军学校、劳动小学 14.京师同文馆创设于( A ) A.1862年B.1863年 C.1864年D.1865年 15.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创办人是( B ) A.张之洞B.盛宣怀 C.康有为D.梁启超 [ “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清末民初,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 16.《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一文的作者是( D ) A.杜威 B.科南特 C.布拉梅尔德D.巴格莱 17.法国著名的“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于( C ) A.1927年B.1937年 C.1947年D.1957年

【自考真题】最新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记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私学的兴起,发端于 A.商代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国学 B.乡学 C.党庠 D.州序 3、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大儒 B.鸿儒 C.君子儒 D.雅儒

4、先秦时期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理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南朝宋文帝时,开设的专科学校是 A.律学 B.画学 C.书学 D.医学 6、为保证门阀世族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所新创立的学校是 A. 国子学 B.四门学 C.太学 D.鸿都门学 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天命论 B.“致良知”说 C.三纲五常 D.中庸思想 8、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9、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梁漱溟 B.陶行知 C.晏阳初 D.陈鹤琴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延安大学C.鲁迅艺术学校 B.抗日军政大学D.陕北公学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________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_________。 2、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_______》。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_______的形式。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 、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 。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_ 。 9、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 年。 10、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________ 题。 11、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________ 主义的倾向。 12、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________ 。 13、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________ 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4、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____ (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15、教育与社会,教育与___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大题提纲 1、我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基础及其条件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出现 (3)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组成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2、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评断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准: (1)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 (2)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宫殿庙宇等行使政治文化职能); (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城市经济中心职能); (4)要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给水、排水、城墙、壕沟);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包括列国王城平面图) 1、城市数量激增,规模扩大,形制多不规整。 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丰富多样。城廓分工明确,城是政治中心,廓是 经济中心。 3、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管子》) 4、列国都城一般由大小城组合,并有多种组合方式 齐临淄——小城在大城一角 鲁国曲阜——内外两重 燕大都——大小城并联 赵邯郸——大小城相隔一定距离 4、宋代都城东京规划特点 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5、汉代长安城建设及其规划要点。 修建过程: 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 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 章宫。 规划要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