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故事记录:“越来越专业”的小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来越专业”的小医生

背景:

孩子们从刚入园开始就非常喜欢“小医生”这个角色,他们对小医院里投放的形象逼真的工具非常感兴趣,每次的角色游戏时间都会有很多孩子一拥而上。因此避免游戏中发生“争抢玩具”现象,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供孩子们摆弄。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都在摆弄阶段,与其他同伴的交流沟通也甚少,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医院里去的人逐渐减少,我试图通过组织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继续投入到小医生的游戏中,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孩子们之后的游戏中,我进一步观察孩子们对小药箱工具的使用,发现孩子们只对针筒和听诊器比较熟悉,偶尔会帮娃娃听听心跳和给他们打针,除了这些再无别的情节展开。然而有一天,班上一位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童老师和各位老师对这位孩子进行了急救措施,所有的孩子都看到了整个过程。在第二天的游戏中就出现了小医生为娃娃做急救措施的一幕。虽然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孩子们解释过该孩子怎么了,但从孩子们的游戏中能够反映出孩子们经历过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了相关的经验,进而能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和想象。从这天开始,小医院里“热闹”极了,每次都会来很多的娃娃来看病。

随着孩子们在小医院里工作的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老师又在小医院里投放了病历卡和一张桌子,减少了相同、数量又多的材料。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会呆在桌子旁给娃娃看病,但是对病历卡的使用并不了解,我们也没有强调非要使用病历卡……

近阶段,我们又开展了“小医生”的主题活动,通过学学、做做、看看,如活动“制作小药片”、“迪迪医生”、“小药箱”等让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常见的医药用品和小药箱里工具的用法等,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小医生”的角色游戏使孩子们的兴趣继续延续,并且孩子们的经验也在积累丰富,孩子们对许多工具和看病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

片段一:

小医院的柜子里摆放了各式整齐的药品、小药箱等材料,孩子们一直很热衷于摆弄小医院里的材料。这天也不例外,王圣铭一进班级就直奔小医院,将药箱从柜子里拿出来放在地上,打开药箱和六六拿着听诊器挂在脖子间,紧接着开始摆弄小药箱里的各种工具……这时娃娃家的妈妈晞晞抱着生病的娃娃来到医院门口:“医生,我家娃娃生病了。”两位医生正埋头研究着小药箱里的工具,随后反应道:“把娃娃放在这里吧。”说完,继续摆弄着针筒、药品、剪刀等工具。过了许久,妈妈晞晞又回到医院:“我家宝宝怎么样了?”王圣铭拿着针筒往娃娃身上扎了一针,答道:“好了。”,然后又转身和六六开始捣腾小药箱里的东西。

片段二

“不好了,医生,我家娃娃吃饭噎住了。”娃娃家的姑姑张皓晨带着娃娃来找医生,其他上班的小朋友听到娃娃出事了,纷纷跑来围观,小医院的医生王圣铭也马上跑出来,

说道:“快平放在地上。”娃娃家的妈妈说:“怎么办?”王圣铭用手指翻了翻娃娃的眼睛,说:“有点危险,现在要看看嘴巴里有什么东西?”一旁听到的小护士六六从药箱里拿出了一根细细长长的工具交给王圣铭,王圣铭用工具撬开娃娃的嘴巴,挖了几下,说道:“里面的食物挖出来了,现在要给他喝点水了。”娃娃家的妈妈马上跑到点心店买了一杯水……小医生王圣铭对小护士六六说:“再观察会就可以了。”说完,他把娃娃从地上抱起来,一路送回娃娃家,帮宝宝盖好被子,而小医院的护士六六则继续帮生病的娃娃吊盐水。

片段三

这天,小圆心妈妈和秦彬烜爸爸带着娃娃去医院里检查身体,王圣铭小医生拿着病历卡,询问宝宝的病情,然后帮宝宝开了一些感冒药,娃娃的妈妈和爸爸带着宝宝就回家了。过了不一会儿,小圆心妈妈和秦彬烜爸爸又带着娃娃去小医院看病,小医生王圣铭问道:“怎么又生病了?”妈妈小圆心说:“不知道,你检查一下。”王圣铭将娃娃放在桌子上,将病房的围栏拉上,对娃娃的爸爸和妈妈说:“你们两个不要呆在这,呆在旁边点。”然后开始抬起宝宝的脚,用手捏了捏,说:“宝宝尿湿了”,接着又帮娃娃按了按肚子,让小护士徐希珑给娃娃服用了一杯药水,在娃娃的肚子上涂上一些药水,然后对爸爸妈妈说:“吃点药就可以了。”于是,将娃娃抱给了他们,又给它配了点药。

分析:

这三个片段记录了同一个孩子在小医院里工作的情况。从中,能够发现这三个片段中,小医生王圣铭给娃娃看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甚至其他孩子也忍不住夸赞他的专业和称职。所以,我们值得肯定的是孩子在每次游戏中都有可能会给老师带来惊喜。究其孩子带来惊喜的背后及原因,始终和我们老师如何科学投放小班角色游戏材料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如何投放材料谈谈我的想法:

一、投放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避免游戏中“争抢玩具”的现象。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

二、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所以,材料投放之始,并不一定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可以等待幼儿的经验成熟,对医院有正面信息的了解然后再推进情节发展。

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在片段二中,小医生出现为娃娃进行急救措施的情节,在游戏结束后,我们将这一情节进行了分享交流,并请小医生王

圣铭谈谈自己处理的方式,这不仅使其他孩子对小医生的工作积累了相关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性。

四、投放材料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避免“喜新厌旧”的现象。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师也需及时地调整更新材料,为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如:在小医院里提供了桌子和病历卡、减少了同类材料的数量,我们根据幼儿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使游戏得到了较好开展。

五、投放材料重视材料角色的标示作用,避免“无序活动”的现象。小班幼儿的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要使材料体现间接指导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如:他们没有整理的规则意识,我们在材料投放中及时地添置相应的物品标示。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中出现的问题,也使我们看到,有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迎刃而解的,甚至有些问题还是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老师。怎样培养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需待以后继续研究。

2016年 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