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员构成的一个整体称 D 数据库

系统

2、对于二维表的关键字来说,不一定存在的是 A 外部关键字

3、在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相容性(一致性)称为数据的( D 完整性

4、VFP“文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是用来关闭() C 当前活动窗口

5、日期型、逻辑型、备注型和通用性这四种字段的宽度是固定的,系统分别规定为(

)个字节 C 8、1、4、4

6、VFP中,若需要修改表中的数据,必须先执行()命令 D USE

7、打开一张表,表中有10条记录,分别用函数EOF()和BOF()测试,其中结果一

定是() B .F.和.F.

8、当执行命令:USE TEACHER ALIAS JS IN B 后,被打开表的别名是

() B JS

9、打开一个表后,执行下列命令:

GO 6

SKIP –5

GO 5

C 记录指针只向第五条记录

10、要从数据库中真正删除某些记录,应该D 先用DELETE,再用PACK

11、下列叙述中含有错误的是(b)

A一个数据库表只能设置一个主索引

B 唯一索引不允许索引表达式有重复值

C 候选索引既可以用于数据库表也可以用于自由表

D候选索引不允许索引表达式有重复值

12、设计数据库时,可使用纽带表来表示表之间的()C 永久关系

13、创建数据库后,系统自动生成三个文件的扩展名为()D .DBC .DCT .DCX

14、库表字段默认值是保存在()A 表文件中

15、要想控制用户在浏览窗口或者是表单中输入数据时采用一定的格式,应该设置(

) B 字段的输入掩码

16、表的长表名在命令中指定时,用()子句指定长表名 B NAME

17、“查询”文件的扩展名为()C QPR

18、查询文件中保存的是()A 查询的命令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B视图中的源数据表也称为“基表”

C视图设计器只比查询设计器多一个“更新条件”选择卡

D远程视图使用VFP的SQL语法从VFP视图或表中选择信息

20、函数TIME()的值的类型为()C 字符型

21.对于VFP中的自由表来说,不可以创建的索引类型是_____________A 主索引

22、以下类中,属于非可视类的是()C CUSTOM

23、有关类、对象、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在表设计器中,创建一个命令按钮后,就成为一个对象

B对象是类的实例

C类刻画了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并遵守相同规则的对象

D事件是一种预先定义好的特定动作,由用户或系统激活

24、能用在THIS和CAPTION 之间的操作符是() D (点号)

25、()是其它对象的集合 A 容器类

26、单击表但是的关闭按钮将会触发表单的()事件 B UNLODE

27、下列控件不可以直接添加到表单中的是()C 选项按钮

28、一定属于绝对引用的关键字是()C THISFORMSET

29、有连续的两个菜单项,名称分别为“保存”和“删除”,要用分隔线在这两个菜单项分组。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法是()

A在保存菜单项名称前面加上“\-”:保存\-

B在删除菜单项名称前面加上“\-”:删除\-

C在两个菜单项之间添加一个菜单项,并且在名称栏中输入“\-”

30、在下列VFP命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并执行命令DIR,则显示当前目录中所有的表文件的目录

B RENAME命令可以完成文件移动的功能

C 所有IF…ENDIF结构的程序段均可以写成IIF()函数形式

D ?命令和??命令的功能不同

二、填空题

1.执行下列一组命令:

CLOSE TABLES ALL

SELECT 0

USE XS ALIAS STU

则函数SELECT()的值是_1__,ALIASE()的值是__STU___(

再执行命令: USE JS IN 0

则函数USED(“XS”)的值是__.T.____, USED(“JS”)的值是___.T.___ ,

ALIAS()的值是__JS_________。

2.要实现对js表所有记录的工龄(gl)增加1,其UPDATE-SQL update js set gl=gl+1 3.写出删除js表中基本工资(gz)在400元以下所有记录的DELETE-SQL命令delete from js where gz<400

4.若要实现多字段排序,即先按班级(BJ,N,1)顺序排序,同班同学再按出生日期(CSRQ,D)顺序排序,同班且出生日期也相同的再按性别(XB,C,2)顺序排序,其索引表达式为__ str(BJ)+(ctod(CSRQ)+XB)

5.知教师表(js.dbf)中存在一条(XM)为“王一平”的记录,执行下列程序后,输出

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王一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LECT JS

LOCATE FOR XM=“王一平”

XM=3

?XM

6.XB为某表中的字符型字段,其宽度为2,则与XB=“男”.OR. XB=“女”等价的表达

式为________________(10) XB$”男女”

7.表达式STR(YEAR(DATE()+10))的值的数据类型为___字符型_______。

8.VFP系统中,打开项目文件的命令是________ modify project ___________。

9.在SELECT-SQL语句中,DISTINCT选项的功能是____避免重复记录____________。10.设a=’Yang□’、b=’zhou’, □表示一个空格,则a-b的值为__‘Yangzhou’11.执行下列命令后:

STUDNAME=’ZHANGSANFENG’

CHARVAR=’STUDNAME’

?SUBSTR((CHARVAR),1,4)

命令?输出的值为_.STUD _______

12.已知N=”1”,M=”2”,X12=”GOOD”,则表达式X&N&M的值为___GOOD

13.英文缩写“DBMS”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_______数据库管理系统

14.私有变量用_____private__________________语句定义。

15.类定义了对象特征以及对象外观和行为的模板,刻画了一组具有共同特性的对象。

类具有___继承性_____(19)_____、___封装性________、___多态性_______和抽象性等特点。对象是类的实例。

16.在定义数组时,使用DECLARE和___DIMENSION声明的数组属于“私有数组”,而使用PUBLIC命令声明的数组属于“全局数组”,使用LOCAL命令声明的数组属于“局部数组”。

17.对于数据绑定型控件,通过对____CONTROLSOURSE______属性的设置来绑定控件和数据源。

15.在某文本框中输入一字符串“FoxPro”,但显示在文本框的字符却是6个“*”字符,这是由于把文本框的______PASSWORDCHAR_______属性设置为“*”,此时,文本框的Value属性值是______’FOXPRO’__________。

19.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中有两张表:课程表(kc.dbf)和成绩表(cj.dbf)。表结构如下(图1):

(1) 基于kc表和cj表,创建查询,首先应添加数据环境,按kcdh)将两表建立

永久性关系。

(2)由(1)中知,已创建一张按kcdh查询的表单如下:下拉列表框的Rowsourcetype 属性为6-字段,Rowsource属性为kc.kcdh ,表格的recordsourcetype 属性为1-别名,表格的Recordsource属性为 cj 。

图1

三、语句填空题

商品数据库中有两张表:商品信息表(spxx.dbf)和销售情况表(xsqk.dbf),表结构分别如下,请按要求回答以下关于SQL语句的问题:

1)请用命令的方式来创建第一张表spxx.dbf(3分)

1.答案:Create Table spxx (spbh C(6), spmc C(20), jhj N(12,2),xsj N(12,2),

bz M)

2.查询出形成滞销的产品的编号和名称

3.top 3, sum(xsqk.xssl*spxx.xsj), inner join, spxx.spbh=xsqk.spbh ,

xsqk.xsrq={1999/9/1}

group by, order by 2;

3.DtoC(csrq,1)+spbh

2)该语句的功能是:SELECT spxx.spbh,spxx.spmc where spxx.spbh not in (select distinct xsqk.spbh from xsqk)(2分)

答案:

3)写出一条SQL语句,要求结果中显示1999年9月1日所销售的最畅销的三种商品

的名称、销售量和销售总额:(7分)

答案:select spxx.spmc, sum(xsqk.xssl) as 销售量, as 销售总额from spxx xsqk

where ;

1(或 spmc) 2

3)如果对xsqk.dbf表按销售日期升序排序,在销售日期相同的情况下,按商品编号

升序排序,则索引表达式为(2分)

四、编程题

1、仔细查看如下所示的表单,完善命令按钮组的的click事件的处理代码。

DO CASE

CASE THIS.Value=1

IF !BOF()

GO TOP

ELSE

THIS.BUTTONS(1).Enabled = .F.

ENDIF

THIS.BUTTONS(2).Enabled = .T. CASE THIS.Value=2

IF !BOF()

ELSE

THIS.BUTTONS(2).Enabled = .F.

ENDIF

THIS.BUTTONS(2).Enabled = .T. CASE THIS.Value=3

IF !EOF()

ELSE

THIS.BUTTONS(3).Enabled=.F.

ENDIF

THIS.BUTTONS(2).Enabled=.T.

CASE THIS.Value=

IF !EOF()

GO BOTTOM

ELSE

THIS.BUTTONS(4).Enabled=.F.

ENDIF

THIS.BUTTONS(3).Enabled=.T.

CASE THIS.Value=10

THISFORM.

ENDCASE

THISFORM.Refres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答案 第九章

9.1 名词解释 (1)OODBS:是指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它既具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又能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2)ORDBS: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DBS称为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S)。 (3)平面关系模型:传统的关系模型称为“平面关系模型”,它要求关系模式具有第一范式(1NF)性质,关系具有规范化的结构。也就是规定属性值是不可分解的,即不允许属性值具有复合结构(元组或关系)。 (4)嵌套关系模型:是从平面关系模型发展而成的。它允许关系的属性值又可以是一个关系,而且可以出现多次嵌套。嵌套关系突破了1NF的定义框架,是“非1NF关系”。 (5)复合对象模型:在嵌套关系模型上进一步放宽要求。在关系定义上,集合与元组不再有交替出现的严格限制,此时的关系中,属性类型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结构类型(元组类型)或集体类型(即关系类型)。 (6)数据的泛化/细化:是对概念之间联系进行抽象的一种方法。当在较低层上的抽象表达了 与之联系的较高层上抽象的特殊情况时,就称较高层上抽象是较低层上抽象的"泛化",而较低层上抽象是较高层上抽象的"细化"。 (7)对象关系模型:在传统关系数据基础上,提供元组、数组、集合等更为丰富的数据类型及处理新数据类型操作的能力而形成的数据模型。(注:传统关系模型只支持字符、数值、字串,布尔值等等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处理功能) (8)类型级继承性:当继承性发生在类型级时,子类型继承了超类型的属性。也就是说,超类型所具有的属性,在子类上也具有。 (9)表级继承性:继承性也可发生在表级,(就是元组集合上发生继承),子表继承超表全部属性,超表中每个元组最多可以与子表中一个元组对应,而子表中的每个元组在超表中恰有一个元组对应,并在继承的属性值上具有相同的值。 (10)引用类型:数据类型可以嵌套定义,在嵌套引用时,不是引用对象本身,而是个用对象标识符(即指针),这种指针被称为引用类型。 (11)对象:客观世界中的实体经过抽象称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它是对一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 (12)类:是具有相同的变量名和类型、相同的消息和使用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13)单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某一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单重继承性。 (14)多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多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多重继承性。 (15)对象标识:在面向对象语言中,对象标识是一个指针一级的概念,在对象创建的瞬间,由系统赋给每个对象一个“标识”,即系统内的一个唯一的指针,在对象生存期内,这个标识不可改变。 (16)对象包含:不同类的对象之间存在的包含关系称为对象包含。包含是一种“一部分”(is part of)的联系。 (17)类继承层次图:表示类继承关系的图,由超类名、子类名和一组线条自上而下有序的表示。(18)类包含层次图:表示对象包含关系的图,由一些具有包含关系的对象和线条自上而下表示(下方的对象为其连线所指上方对象的一部分)。 (19)持久数据:是指创建这些数据的程序运行终止后数据依然存在于系统之中。数据库中的关系就是持久数据。 (20)持久对象:程序运行结束后,被保留下来的对象称为持久对象。 (21)持久指针:持久指针可看作是数据库中指向对象的指针。持久化指针不像内存中的指针,它在程序执行后及数据重组后仍保持有效。 (22)持久化C++系统: 基于C++的持久化扩充的OODBS。

关系数据库

1.数据库是以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独立于应用程序的、 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文件系统比较) (1)数据的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独立性 (4)可控冗余度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描述数据库结构DDL (2)数据操作:检索与查询更新(增、删、改)DML (3)控制和管理: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数据备份、恢复等DCL 4.1997年微软推出了Visual FoxPro 5.0 5.VFP的主要功能: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2)编程语言与设计工具 (3)软件集成工具 6.VFP的主要特点: (1)强大的查询与管理功能 (2)引入了数据库表的新概念 (3)扩大了对SQL语言的支持 (4)大量使用可视化的界面操作工具 (5)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6)通过OLE实现应用集成 (7)支持网络应用 7.VFP的辅助设计工具:向导、设计器、生成器 8.VFP项目管理器层次结构:全部、数据、文档、类、代码、其他 9.项目的建立(项目文件包括:.pjx项目管理信息文件.pjt备注文件) (1)操作法:文件→新建→项目→新建文件夹→给出名称→保存 (2)命令法: Create Project E:\张三\SMIS.pjx 10.数据库的建立 (1)操作法:文件→新建→数据库→新建→给出名称→保存 (2)命令法:Create Database e:\张三\学生.dbc 11.VFP中的数据表可分为数据库表和自由表两大类 12.表的打开与关闭: (1)打开:use〈文件名〉.dbf (2)关闭:use close all(关闭所有数据库和表)close (关闭所有表) 13.表浏览器的打开 (1)操作法:文件→打开→选表→确定→显示→浏览 (2)命令法:USE <表名> BROWSE 14.追加记录:append 15.删除记录:delete;pack:删除标记记录,不可恢复;zap:删除所有记录,保留表结构 16.恢复:recall 17.赋值:store〈表达式〉to〈内存变量〉eg:store 2*4 to n1,n2,n3

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第一节,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一概念: 1.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集,用外键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这样的数据模型,叫做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外延:就是关系或实例、或当前值。它与时间有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元组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引起的) 内涵:内涵是与时间独立的,它包括关系属性、以及域的一些定义和说明。还有数据的各种完整性约束。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包括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数据依赖),主键的设计和各种限制。 动态约束主要定义如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的影响。 通常我们称内涵为关系模式。 2. 关系模式:是对一个关系的描述,二维表的表头那一行称为关系模式,又称为表的框架或记录类型。 关系模式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和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仅仅是对数据特征的描述。 关系模式的一般形式为R ( U , D , DOM , F ) R 是关系名。 U 是全部属性的集合。 D 是属性域的集合。 DOM 是U 和D 之间的映射关系,关系运算的安全限制。 F 是属性间的各种约束关系,也称为数据依赖。

关系模式可以表示为: 关系模式(属性名1,属性名2 ,……,属性名n ) 示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 当且仅当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就称为关系模式R(U,F)上的一个关系,R是关系的型,r 是关系的值,每个值称为R 的一个关系。 关系数据库模式: 一个数据库是由多个关系构成的。 一个关系数据库对应多个不同的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模式是一个数据库中所有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它规定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 关系数据库模式可以表示为: S = { Ri < Ui , Di , DOM , Fi > | i = 1,2,…, n } 3. 关系子模式 关系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 4. 存储模式 存储模式及内模式。 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数据依赖。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2)范式。 (3)模式的设计方法。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式: (1)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泛关系模式:把现实问题的所有属性组成一个关系模式 泛关系:泛关系模式的实例称为泛关系。 泛关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a 数据冗余 b 更新异常, c 插入异常 d 删除异常。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练习题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 Q L练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单项选择题 1.SQL语言是▁▁▁▁▁的语言,易学习。 A.过程化 B非过程化 C.格式化 D导航式 B 2.SQL语言是▁▁▁▁▁语言。 A.层次数据库 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非数据库 3.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4.SQL语言的数据操纵语句包括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使用最频繁的语句是▁▁▁▁▁。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5.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 A.并、差、选择、投影、自然连接 B.并、差、交、选择、投影 C.并、差、选择、投影、乘积 D.并、差、交、选择、乘积 6 .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检索的语句是▁▁▁▁▁。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7.下列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是▁▁▁▁▁。 A.ALTER B.CREATE C.UPDATE D.INSERT 第8到第11题基于这样的三个表,即学生表S、课程表C和学生选课表SC,他们的结构如下: S(S#,SN,SEX,AGE,DEPT); C(C#,CN); SC(S#,C#,GRADE) 其中:S#为学号,SN为姓名,SEX为性别,AGE为年龄,DEPT为系别,C#为课程CN为课程名,GPADE为成绩。 8.检索所有比“王华”年龄大的学生姓名、年龄和性别。正确的SELECT语句是▁▁A▁▁。 A.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FROM S WHERE SN=“王华”) B.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SN=“王华” C.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WHERE SN=“王华”) D.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王华.AGE 9.检索选修课程“C2”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的学号。正确的SELECT语句是▁▁D▁▁。 A.SELECT S# FORM SC WHERE C#=“C2”AND GRADE>=(SELECT GRADE FORM SC WHERE C#=“C2”) B.SELECT S# FORM SC WHERE C#=“C2”AND GRADE IN(SELECT GRADE FORM SC WHERE C#=“C2”) C.SELECT S# FORM SC WHERE C#=“C2”AND GRADE NOT IN(SELECT GRADE FORM SC WHERE C#=“C2”) D.SELECT S# FORM SC WHERE C#=“C2”AND GRADE>=ALL(SELECT GRADE FORM SC WHERE C#=“C2”)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①A,插入操作异常是指②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 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 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2、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假设关系模式R(A,B)属于3NF,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R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R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R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4、关系模式的分解 A、唯一 B、不唯一. 5、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正确的答案是() A、W1(工号,姓名),W2(工种,定额); B、W1(工号,工种,定额),W2(工号,姓名); C、W1(工号,姓名,工种),W2(工种,定额); D、以上都不对. 6、设学生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平均成绩,专业),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A、姓名; B、学号,姓名; C、学号; D、学号,姓名,年龄. 7根据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R∈2NF,则R∈3NF B、若R∈1NF,则R不属于BCNF C、若R∈3NF,则R∈BCNF D、若R∈BCNF,则R∈3NF 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范式; B、模式设计; C、函数依赖; D、数据完整性. 9、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设称为规范化,规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关系规范化理论; B、关系运算理论;

数据库题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业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3.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4.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 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 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7.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 A. 文件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命令的集合 D. 程序的集合 8.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 A. 命令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操作系统 9. 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 A. 文件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软件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 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是()。 A. 数据库集合 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C. 操作系统OS D. 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 11.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 A. 并发运行 B. 相互调用 C. OS调用DBMS D. DBMS调用OS 12. 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用

★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数据库 1.数据模型(Data Models):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2.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3.数据模型:按计算机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一般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 4.矩形:表示实体集;菱形:表示联系集;线:连接实体集与联系集或属性与实体集;椭圆:表示属性;下划线:主码属性。 5.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6.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邻接法:前序穿线树;链接法:用指针表示层次关系(子女-兄弟链接法,层次序列链接法)。(众) 7.网状模型存储结构:链接法:用指针表示层次关系(单链,双链,环链等)。(S_XH,C_KCH) 8.关系模型中,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9.SQL语言的REVOKE语句实现安全性数据控制功能。 10.数据仓库通常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底层的数据仓库服务器一般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前端分析工具中包括报表工具。 11.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提供强大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Linux提供对TCP/IP协议的完全支持。 12.Solaris是SUN公司的高性能Unix,Solaris运行在许多RISC工作站和服务器

上,Solaris支持多处理、多线程。 13.Unix系统的特色:交互的分时系统、以全局变量为中心的模块结构、可以分成内核和外壳。Unix系统中进程由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正文段和数据段。Unix系统中,输入/输出设备被看成是特殊文件。 14.属于企业级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有Oracle、DB2、Informix、Sybase 、SQL Server。 15.DBA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有很多职责:定义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和重构。 16.对于数据量大的网站,应选用的数据库是DB2。 17.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中,首先要做的是尽早执行选择运算。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习题

规范化理论习题1. 解释下列名词: 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全关键字、1NF、2NF、3NF、BCNF、多值依赖、4NF、连接依赖、5NF、最小函数依赖集、无损分解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 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 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含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传递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 Y(X不决定Y), A 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候 选关键字:设K 为关主关键字:若关系模式R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关键字 (Primary Key),有时也称作为主码。 全关键字:若关系模式R整个属性组都是码,称为全关键字(All Key)或全码。 1NF: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 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

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 的非主属性。) 。 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的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三范式,则称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 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多值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Z是U的子集,并且Z=U-X-Y, 用x,y,z分别代表属性集X,Y,Z的值,只要r是R的关系,r中存在元组(x,y1,z1)和(x,y2,z2)时,就也存在元组(x,y1,z2)和(x,y2,z1),那么称多值依赖(MultiValued Dependency MVD) X→→Y在关系模式R中成立。 4NF:第四范式。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D是R上的多值依赖集合。如果D中成立非平凡多值依赖X→→Y时, 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第四范式的模式。 连接依赖:关系模式R(U)中,U是全体属性集,X,Y,…,Z是U的子集,当且仅当R是由其在X,Y,…,Z上投影的自然连接组成时,称R满足对X,Y,…,Z的连接依赖。记为JD(X,Y,…,Z)。 5NF:关于模式R中,当且仅当R中每个连接依赖均为R的候选码所蕴涵时,称R属于5NF。

数据库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 课程,P 教师, S 学生,G 成绩,T 时间,R 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 D={C->P ,( S,C )->G , ( T , R)->C , (T , P)-> R,( T,S )->R} 关系模式W的一个关键字是( ) A (S ,C ) B ( T, R) C) (T ,P ) D) (T ,S ) 2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中各属性的 含义是:C课程,P教师,S学生。G成绩,T时间,R教室,根据主义有如下依据赖集:K={C→P,(S,C)→G,(T,R )→C,(T,P)→R,(T,S)→R} 关系模式W的规范化程序最高达到()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3规范化理论中分解()主要消除其中多余的数据相关性。A关系运算 B 内模式 C外模式 D 视图 4现有职工关系W(工号,姓名,工程,定额),其中每一个工号(职工可能有同名), 每个职工有一个工程,每个工程有一个定额,则关系W已达到() A 1NF B2NF C3NF D4NF 5现有职工关系W(工号,姓名,工程,定额),其中每一

个职工有一个工号(职工可能有同名),每个职工有一个工程,每个工程有一个定额,则关系W已达到() A1NF B2NF C3NF D4NF 6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属性都是() A、互不相关的 B、不可分解的 C、长度可变的 D、互相关联的 7、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再分割的,那 么关系R 一定属于() A、1NF B、2NF C、3NF D、BCNF 8、根所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要满足 1NF,下面“部门”关系中,因()属性而使它不满足1NF。 A、部门号 B、部门名 C、部门成员 D、 部门总经理 9、设有关系模式R(S,D,M)。其函数依赖集F={S->D, D->M},则关系R的规范化程序至多达到() A、1NF B、2NF C、3NF D、BCNF 10、下列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由X->Y,X->Z,有X->YZ B\由XY->Z,有 X->Z,Y->Z C、由X->Y,WY->Z,有xw->z D、由X->Y,Y->Z,有

浅谈对的理解对象—关系型数据库

浅谈对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解 姓名:杨小敏 学号:2010206190026

针对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解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1)关系型数据的发展以及在空间数据管理方面的优缺点(2)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及在空间数据管理方面的优缺点(3)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技术的融合在数据库发展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在我们GIS专业领域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像现在面向21世纪的应急应用系统的建设、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小到“数字城市”的建设,大到“数字地球”乃至“智慧地球”的建设,我们已经开始不满足数值和文字的信息处理,为了达到系统建设平台尤其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客户友好体验,大量的图形信息,音频信息已经深入到数据库的设计中,其中尤其是空间数据库管理备受瞩目。所以,面对信息爆炸的21世纪,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路已经不是传统的数据库能解决的,空间数据管理需要更强的数据库——对象关系型数据库。 为什么空间数据需要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才更有效?我想简单的说一下GIS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所以在存储空间数据的同时我们要考虑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2)非结构化特征:通用数据库或者是传统数据库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在面对空间图形信息的时候难以直接采用关系数据管理系统;(3)空间关系特征: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空间拓扑关系,这种拓扑结构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但是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维护增加了复杂性;(4)海量数据的特征:数据库在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时,一般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图幅,在垂直的方向上划分层在组织海量空间数据。 在空间数据的管理技术的发展中,从手工管理管理阶段到文件管理阶段再到数据库管理阶段,在三个数据管理阶段,对数据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空间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对空间数据管理的影响,第一是层次关系型数据库:只是数据库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空间数据的管理大多用文件方式管理,很显然不适合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所以淘汰;第二是网络关系型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间数据复杂管理的难题,但还是被日益崛起的关系型数据库所淘汰;第三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为了解决难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开始将空

主流关系数据库

1.主流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只是一个实现了SQL标准的数据库产品,并非SQL标准;Sybase: Sybase公司。微软的SQL数据库当初是和Sybase合作开发的,两者非常相似;Oracle 8i:符合SQL标准的数据库产品中最流行,属Oracle公司,但该产品价格昂贵;DB2 :属IBM公司,SQL标准由DB2数据库演化而来,DB2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商业化数据库产品。 2.MySQL是一个快速、多线程、多用户、网络化数据库服务器,由瑞典TcX公司负责开发和维护。 3.信息的特征:表征性,可传播性,可处理性,可用性、可增值性等 4.数据的特征:1)数据是客体属性的反映,这是数据的内容;2)数据是记录信息的符号,这是数据的形式。 5在计算机环境下,数据管理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6.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数据是分布的;数据是逻辑相关的;结点的自治性。 8.面向对象数据库 9.多媒体数据的主要特点:数据量大;结构复杂;时序性;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10.数据仓库 11.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有关人员。 12.三级模式的结构特征:即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3.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 14.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 15.外模式/模式映射: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常见试题及答案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常见试题及答案 1.关系规范化中的操作异常有哪些?它是由什么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答:关系规范化中的操作异常有插入异常、更新异常和删除异常,这些异常是由于关系中存在不好的函数依赖关系引起的。消除不良函数依赖的办法是进行模式分解,即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 2.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答:不包含非原子项属性的关系就是第一范式的关系;对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如果此关系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键,则此关系属于第二范式;对于第二范式的关系,如果所有的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则此关系就是第三范式的。 3.什么是部分依赖?什么是传递依赖?请举例说明。 答:部分依赖关系是指某个属性只由构成主键的部分列决定,而和另一些列无关。例如对关系:学生选课(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此关系的主键是(学号,课程号),而“姓名”列只由“学号”决定,与“课程号”无关,这就是部分依赖关系。 传递依赖指的是某个非主键属性是由另一个非主键属性决定的,而这个非主键属性再由主键决定。例如对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所在系,系主任),此关系的主键为(学号),而“系主任”由“所在系”决定,“所在系”又由“学号”决定,因此“系主任” 对“学号”是传递依赖关系。 4.第三范式的表是否一定不包含部分依赖关系? 答:是的。 5.对于主键只由一个属性组成的关系,如果它是第一范式关系,则它是否一定也是第二范式关系?答:是的。因为如果一个关系的主键只由一个属性组成,则此关系中一定不会存在部分依赖关系。 6.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管理(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设一名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名学生选修。一名学生有唯一的所在系,每门课程有唯一的课程名和学分。请指出此关系模式的候选键,判断此关系模式是第几范式的;若不是第三范式的,请将其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关系模式,并指出分解后的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答:候选键为:(学号,课程号),它也是此关系模式的主键。由于存在函数依赖: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 因此,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关系,因此它不是第二范式的表。分解如下: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主键为“学号”,已属于第三范式。 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主键为“课程号”,已属于第三范式。 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主键为(学号,课程号),已属于第三范式 7.设有关系模式: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班号,班主任,系主任),其语义为:一名学生只在一个系的一个班学习,一个系只有一名系主任,一个班只有一名班主任,一个系可以有多个班。请指出此关系模式的候选键,判断此关系模式是第几范式的;若不是第三范式的,请将其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关系模式,并指出分解后的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答案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选择题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D (6) B (7) C (8) B (9) B (10) C (11) D (12) A (13) D (14) D (15) B (16) B (17) D (20) C (21) C (23) A (26) B (27) B (28) B (29) B (30) B (31) D (33) B B D 一、选择题: 1. 为了设计出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必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 关系规范化理论 B. 关系代数理论C.数理逻辑 D. 关系运算理论 2.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个属性都是()。 A. 长度不变的 B. 不可分解的 C.互相关联的 D. 互不相关的 3.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A→D,B→C ,E→A },该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是()。 A.AB B. BE C.CD D. DE 4. 设学生关系S(SNO,SNAME,SSEX,SAGE,SDPART)的主键为SNO,学生选课关系SC(SNO,CNO,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 则关系R(SNO,CNO,SSEX,SAGE,SDPART,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其满足()。 A. 1NF B.2NF C. 3NF D. BCNF 5.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P,(S,C)→G,(T,R)→C,(T,P)→R,(T,S)→R },关系模式W的一个关键字是()。 A. (S,C) B. (T,R) C. (T,P) D. (T,S) 6. 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 A. 可能是1NF B. 必定是1NF C. 必定是3NF D. 必定是BCNF 7. 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8. 消除了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9. 如果A->B ,那么属性A和属性B的联系是()。 A. 一对多 B. 多对一C.多对多 D. 以上都不是 10. 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而主关键字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1. 候选关键字的属性可以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2. 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 不可再分 B. 可以再分 C. 命名在关系模式上可以不唯一 D. 以上都不是 13.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P,(S,C)→G,(T,R)→C,(T,P)→R,(T,S)→R },若将关系模式W分解为三个关系

数据库复习题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一章 1.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A )。 A.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 B.数据共享性 C.数据的结构化 D.数据独立性 2.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B ] A.嵌入式语言 B.三级模式结构 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3.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 A] A.指针 B.关键码 C.DD D.索引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 A、DB和DBMS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A )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6.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存储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内模式的改变。为使数据库的模 式保持不变,从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须改变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这样,使数据库具有(C )。 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物理独立性 D、操作独立性 7.在关系数据库中,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而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这是 A 。 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的位置独立性D.数据的语义独立性 8.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 是 D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概念)模式 9.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能相互区别的事物为(A )。 A、实体 B、实体集 C、字段 D、记录 10.实体是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 D 。 A.文件 B.数据库 C.字段 D.记录 11.DBMS是(C)。 A、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对象关系模型数据库解析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bject Oriented Data Base System,简称OODBS)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对于OO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以关系数据库和SQL为基础的扩展关系模型;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研究持久的程序设计语言,支持OO模型;建立新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支持OO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实际可行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设计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或通信)上,从而完成所需要的计算。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就是相互联系(或通信)的对象集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封装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支持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以下简称OO模型)。即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持久的、可共享的对象库的存储和管理者;而一个对象库是由一个OO模型所定义的对象的集合体。 一个OO模型是用面向对象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间限制、联系等的模型。一系列面向对象核心概念构成了OO模型的基础。概括起来,OO模型的核心概念有如下一些: (1)对象(Object)与对象标识OID(Object IDentifier) 现实世界的任一实体都被统一地模型化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称为对象标识(OID)。 (2)封装(Encapsulation) 每一个对象是其状态与行为的封装,其中状态是该对象一系列属性(Attribute)值的集合,而行为是在对象状态上操作的集合,操作也称为方法(Method)。 (3)类(C1ass) 共享同样属性和方法集的所有对象构成了一个对象类(简称类),一个对象是某一类的一个实例(instance)。 (4)类层次(结构) 在一个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式中,可以定义一个类(如C1)的子类(如C2),类Cl 称为类C2的超类(或父类)。子类(如C2)还可以再定义子类(如C3)。这样,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式的一组类形成一个有限的层次结构,称为类层次。 (5)消息(Message) 由于对象是封装的,对象与外部的通信一般只能通过显式的消息传递,即消息从外部传送给对象,存取和调用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在内部执行所要求的操作,操作的结果仍以消息的形式返回。 OODB语言用于描述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式,说明并操纵类定义与对象实例。OODB语言主要包括对象定义语言(ODL)和对象操纵语言(OML),对象操纵语言中一个重要子集是对象查询语言(OQL)。OODB语言一般应具备下述功能: (1)类的定义与操纵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可以操纵类,包括定义、生成、存取、修改与撤销类。其中类的定义包括定义类的属性、操作特征、继承性与约束等。 (2)操作/方法的定义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可用于对象操作/方法的定义与实现。在操作实现中,语言的命令

后关系型数据库

后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和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演变与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两维表结构的数据库,已经无法保存大量的多媒体非结构化复杂数据,以及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关系型数据库亟待突破。 信息技术平台的选择常常是建立或重新建立应用系统时的关键问题,而数据库正是其中需要做出选择的关键平台。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曾处于技术主流而独领风骚,但是这种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采用两维数据模型,而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约束和限制。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以及新技术发展。 关系型数据库的局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处理不仅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大,而且在质量上也要求越来越高,数据库所管理的数据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给数据库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数据库管理的对象已不再仅限于

文本数据等简单的数据类型,而需要描述和保存大量多媒体非结构化的复杂数据,以及数据间的关系。 此外,随着热门网站访问数量的激增,对数据库本身的存储机制、大量并发用户的使用需求、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些都不是传统关系数据库中,使用二维表简单结构就可以满足的。 关系型数据库依据的是把数据表示为简单的两维模型,即表示为行与列的记录来进行存储处理。显然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只是一种适合于对简单数据存储处理的技术,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数据模型上的限制 关系数据库所采用的两维表数据模型,不能有效地处理在大多数事务处理应用中,典型存在的多维数据。其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在复杂方式下,相互作用表的数量激增,而且还不能很好地提供模拟现实数据关系的模型。 关系数据库由于其所用数据模型较多,还可能造成存储空间的海量增加和大量浪费,并且会导致系统的响应性能不断下降。而且,在现实数据中,有许多类型是关系数据库不能较好地处理的。

数据库习题终稿(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A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与行的次序无关 D. 与列的次序无关 2. 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 A ) A. 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 B. 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防火墙 C. 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防火墙 D. 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数据转储 3. 数据的( B )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数据的()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 A. 安全性、完整性 B. 完整性、安全性 C. 保密性、安全性 D. 安全性、保密性 4. SQL语言的GRANT(授权)和REVOKE(收回权限)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C )。 A.完整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一致性 5. 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C )。 A. 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 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 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其值能够惟一标识关系中一个元组 D. 以上都不是 6. 当关系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D ) A.左外联接 B.右外联接 C.外部并 D.外联接 7 DBMS是(D ) A.数据库 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应用软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 8 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9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有(A ) A.1个B.2个C.三个D.任意多个 10 常见的数据模型是(A) A.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B.概念模型、实体模型、关系模型 对象模型、外部模型、内部模型 D.逻辑模型、概念模型、关系模型 11 DB、DBMS和DBS三者间的关系是(B ) A.DB包括DBMS和DBS 包括DB和DBMS 包括DBS和DB 与DB和DBMS无关 12 要保证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B) 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第7章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复习题

第7章关系规范化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①,插入操作异常是指②。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答案:①A ②D 2.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称为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关系规范化理论B.关系运算理论 C.关系代数理论D.数理逻辑 答案:A 3.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属性都是。 A.互不相关的B.不可分解的 C.长度可变的D.互相关联的 答案:B 4.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删除和数据冗余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答案:A 5.规范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的缺陷。 A.数据的不一致性B.结构不合理 C.冗余度大D.数据丢失 答案:C 6.当关系模式R(A,B)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答案:B 7. 关系模式1NF是指_________。 A. 不存在传递依赖现象 B. 不存在部分依赖现象 C.不存在非主属性 D. 不存在组合属性 答案:D 8. 关系模式中2NF是指_______。 A.满足1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关键字的传递依赖现象 B.满足1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关键字部分依赖现象 C.满足1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 D.满足1NF且不存在组合属性 答案:B 9. 关系模式中3NF是指___________。 A.满足2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关键字的传递依赖现象 B.满足2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关键字部分依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