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

(完整版)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
(完整版)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

各院校设题汇总

中科院

1995年博士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40分)

1.遥感地学评价标准。

2.LandsatTM数据特征。

3.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4.遥感信息处长合分析。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

1.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

2.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4.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199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

(任选四题,每题25分)

1.遥感地学分析及其意义

2.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

3.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

4.遥感信息增强方法

5.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

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

遥感概论

一、简答与名词解释:

1. 混合像元(98)

2. 高光谱(98)

3.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

4. 最大似然法(97)

5.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98)

6. 主成分分析(99)

7. TM的七个波段(97)

8. 高光谱遥感(99)

9. 遥感影象的特征(99)

二、论述

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98)

2. 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99)

3. 遥感地学评价基础。(97)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生入学考试RS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高光谱遥感

2.空间分辨率

3.大气纠正

4.色度空间

5.小波变换

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25分,共75分)

一、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

二、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及关键技术

三、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

四、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RS)

一、名词解释(20分)

五、波谱分辨率

2. 密度分割

3. 全球定位系统

4. 遥感制图

5. 监督分类

二简答(40分)

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

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

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

三问答(40分)

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

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中国院遥感所XX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

?地物反射波(光)谱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基尔霍夫定律

?瑞利散射

?大气窗口

?分辨率

?辐射亮度

?维恩位移定律

?高光谱

?小波分析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六、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12

分)

七、比较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12分)

八、利用雷达探测地物的机理及其优势。(12分)

九、光机扫描成像与CCD成像的比较。(12分)

十、晴空时大气对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的影响有何特点?(12分)

三、论述题(30分)

我国“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星”及“风云一号D星”携带的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 有10个通道,各通道波长如下表。请谈谈这些探测波段在陆地地表遥感中的用途。(30分)

2004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

遥感概论

一、答题(10分/题)

1、ETM影像的各波段特征

2、监督分类的过程

3、高光谱遥感及其特点

4、植被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5、干涉雷达遥感

二、论述题(25分/题)

1、遥感信息融合的方法及它们比较

2、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

3、遥感分辨率及其地学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硕考RS试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 (4*10=40分)

电磁辐射

黑体辐射

太阳辐射

地物光谱特性

中心投影

多光谱摄影

静止卫星判读标志

地面分辨率

非监督分类

二、问答题(60分)

1)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叫地物反射光谱?试述植被、水体、雪的反射光谱各有哪些特点?

3)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们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试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考试时间:1月18日上午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选择性辐射体

2.电磁波谱

3.漫反射

4.大气窗口

5.中心投影

6.真彩色合成

7.数字地形模型

8.静止卫星

9.瞬时视场角

10.亮度湿度

二、问答题:(共60分)

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共10分)

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共10分)

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共10分)

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共15分)5.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共15分)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考试时间:2月1日上午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波粒二象性

2.辐射亮度

3.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4.像点位移

5.合成孔径雷达

6.后向散射

7.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8.大气校正

9.植被指数

10.遥感信息模型

11.灰度波谱

12.独立变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2.推帚扫描(CCD)与光机扫描有何异同?

3.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三、论述题(其中2、3两题任选一题)(34分)

1.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6分)

2.遥感图象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18分)

3.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设计一个遥感应用的实例(包括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及结果)(18分)

北京大学2000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考试时间:1月24上午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共十二个题,可任选做十题)

1.热红外遥感

2.遥感平台

3.成象光谱仪

4.电磁波谱

5.近极轨卫星

6.光谱分辨率

7.色调

8.边缘检测

9.真实孔径雷达

10.纹理特征

11.辐射传输方程

12.数字影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微述遥感机理

2.什么是高分辨率遥感影象,简述高分辨率遥感影象的具体应用?

3.常用的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他们的应用?

三、论述题(30分)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如何运用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地物空间位置来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

北京大学1998年(遥感信息模型)

简述遥感信息模型的概念和理论(20)

试述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与方法(40)

举例说明遥感信息模型的应用(30)

试论遥感信息模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10)

北京大学1999年遥感信息科学(每题25分)

如何获取遥感数据(成像原理)?

如何获取遥感信息(解译原理)?

试述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阐述国内外遥感技术与遥感信息的发展方向。

你认为遥感信息科学应该包括那些内容?

北京大学2000年遥感信息科学(每题25分)

1.试述下列物体的波谱特性及其在目视判读中的应用。(可以以TM片为例)植被(阔叶与针叶)、水体、土壤、冰雪、岩石。

2.试述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及微波波段的遥感机理,并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3.大气对遥感数据(遥感图象)有什麽影响?如何纠正?

4.试述21世纪遥感技术的发展动向。

北京大学博士入学考试2001年遥感信息科学

试述成像光谱仪成像特点及图象信息提取特征。

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举例说明遥感信息与GIS的关系。

你打算选择遥感的什么领域做你的博士论文?为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试题

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

2.亮度温度

3.地物波谱

4.视场

5.趋肤深度

6.综合孔径雷达

7.同步轨道

8.植被指数

9.图像增强

10.最大似然分类

问答题

1.应用陆地卫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来解释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2.试述陆地卫星TM的波段划分及各波段的应用

3.试述气象卫星NOAA-A VHRR的波段划分及各波段的应用

4.试述红外遥感中温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复习总结

中心投影:投影面是平面、投影中心S在有限远处的投影称作中心投影。摄影照相机就是中心投影。地面起伏引起投影误差;中心投影有两个问题:投影面P与地面E不平行;也引起投影误差。

正射投影:投影面平行于地面、投影线垂直于地面(S于无穷远处)的投影。

实际上的正射投影——二次投影,即将起伏地面正射投影于一个基准平面上,再进行中心投影,且投影面与基准面平行。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对电磁波散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波段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透过率很小或根本无法通过,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目前在遥感中使用的一些大气窗口为:

1.0.3~1.15μm:包括部分紫外光、全部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光。其中:

0.3~0.4μm:透过率约为70%

0.4~0.7μm:透过率大于95%

0.7~1.1μm:透过率约为80%

2.1.4~1.9μ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在60%~95%之间,其中1.55~1.75μm通过率较高3.2.0~2.5μ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为80%

4.3.5~5.0μm:中红外窗口,透过率为60%~70%

5.8.0~14.0μm:热红外窗口,透过率为80%

6.1.0~1.8 mm:微波窗口,透过率约为35~40%左右

7.2.0~ 5.0 mm:微波窗口,透过率在50~70%之间

8.8.0~1000 mm:微波窗口,透过率为100%

地物反射波(光)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基尔霍夫定律:一个物体的波谱发射率等于它的波谱吸收率,即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瑞利散射:由半径小于波长的1/10以下的微粒引起的散射叫瑞利散射(Reyleigh Scattering)

漫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

波粒二象性:电磁波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即所谓的波粒二象性。连续的波动性和不连续的粒子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依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为电磁波谱。

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而改变的特性称之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电磁辐射: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近代物理中,电磁波也称为电磁辐射。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满足:频率(f)×波长λ=光速(c)能量H=普朗克常数(h) *频率(f),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程辐射(Path radiance): 遥感传感器中接收到的入射光中,除了在视场内地表反射光和地面热辐射外,大气的散射与自身辐射的光也进入传感器,这部分的光能量称作程辐射。程辐射是背景噪声的主要来源。

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指象素能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光谱分辨率: 即遥感工作波段的宽窄。原则上希望其越窄越好。

辐射分辨率: 即遥感传感器将截获的光能量能够分出的等级。反映为图像的灰阶数,如64 灰阶、128 灰阶、256 灰阶等。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辐射传输方程:是指辐射源经大气层到达传感器的过程中电磁波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高光谱遥感:高分辨率遥感,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

成象光谱仪:通常的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即波谱取样点越多,愈接近联系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象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监督分类的思想是:首先根据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称为训练样本)的观测值确定判别函数中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非监督分类方法不必对影像地物获取先验知识,仅依靠影像上不同地物光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的目的,最后对已分出的各个类别的实际属性进行确认。

在没有类别先验只是的情况下将所有样本划分为若干个类别的方法称之为非监督分类,也称聚类(clustering)。

最大似然分类:是经常使用的监督分类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求出每个象素对于各类别的归属概率,把该象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

图像增强: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图像含有大量地物特征信息,在图像上这些地物特征信息以灰度形式表现出来,当地物特征间表现的灰度很小时,目视判读就无法辨认,而图像增强的方法可以突出显示这种微小灰度差的地物特征,图像增强的目的时为了改善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视觉效果,以提高目视判读能力,它也是计算机自动分类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图像增强的实质时增强感兴趣地物和周围地物图像间的反差。图像增强的方法分为光学增强和数字增强方法两种。

混合像元:遥感图像像元记录的是探测单元的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地面范围内的目标的辐射能量的总和。如果探测单元的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地面范围包含了多类不同性质的目标,则该像元记录的是多类不同性质的地面目标的辐射能量的总和,这样的像元称为混合像元。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和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称为遥感平台,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大气纠正:太阳光在到达地面目标之前,大气会对其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同样,来自目标地物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在叨叨传感器之前也会被吸收和散射。入射到传感器的电磁波能量除了地物本身的辐射以外还有大气引起的散射光,消除这些影响的处理过程称为大气校正。校正的方法有:利用辐射方程进行大气校正;利用地面实况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利用辅助数据进行大气校正。

密度分割:在一张黑白遥感图像上,随地物的反射(或发射)电磁波强度的不同将有所不同的密度分布.如果在图像的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之间,人为地分成许多区间,并且将某一区间用同一种密度或同一种颜色表示,不同区间则用不同密度或不同颜色表示,我们称之为密度分割. 中心投影:地物任一点A 与空间固定点S 的连线被某一平面p 截获,其交点a 即称为A 在平面p 上的投影。注意:平面p 称为投影面,s 称为投影中心,AS 为投影线。

星下点:卫星与地心连线经过地球表面的点为星下点。

升交点与降交点:卫星轨道由北向南(下行)穿过赤道平面的星下点为降交点,反之由南向北(上行)穿过赤道平面的星下点为升交点。

注意:太阳同步轨道决定着降交点可以保持永远是白天某一地方时的固定时刻;而升交点为夜晚某一地方时的固定时刻。

近极地轨道:卫星星下点进入南北极圈内的卫星轨道为近极地轨道。

真彩色合成图像:真彩色图像上影像的颜色与地物颜色基本一致,利用数字技术合成真彩色图像时,是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物合成图像中的红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蓝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用地物基本相同的颜色表示地物,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便于目视识别。

假彩色合成图像:假彩色图像是指图像上影像的色调与实际地物色调不一致的图像。如彩色红外合成图像,他是在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的红色分量、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卫星运行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入射光的角度保持一定固定的角度

色调:颜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趋肤深度skin depth:是指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1/e倍时的深度(或降至37%的深度).趋夫深度提供了一种指示雷达信号随着物质穿透能力变换的方法.

遥感影像信息融合(fusion):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不同的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相分辨率,如果能将他们的优势综合起来,可以弥补单一图像上信息的不足,不仅扩大了各自信息的应用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遥感影像分析的精度。

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真实孔径雷达:以实际孔径天线进行工作的侧视雷达,称为真实孔径侧视雷达。要提高这种雷达的方位分辨率,只有加大天线孔径、缩短探测距离和工作波长。侧视雷达(Side Looking Radar)的天线不是安装在遥感平台的正下方,而是与遥感平台的运动方向形成角度,朝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安装,向侧下方发射微波,接受回波信号的。

植被指数:对于复杂的植被遥感,仅用个别波段和多个单波段数据分析对比来提取植被信息是相当局限的。因而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主要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和估算植被生物量。

维恩位移定律:给出了黑体的发射峰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指出随着黑体温度的增加、发射峰波长减小,两者呈反比关系λmax=A/T。

近极轨卫星:当卫星轨道面与地轴接近重合时,称为即轨卫星。

黑体辐射:能够全部吸收入射能量的物体叫作绝对黑体。绝对黑体必然是一个最有小的辐射体。

辐射亮度:

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求出像元数据对于各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把该像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似然度是指,当观测到像元数据x时,它是从分类类别k中得到的(后验)概率。

数字地形模型

静止卫星

瞬时视场角

亮度湿度

像点位移

灰度波谱

独立变量

边缘检测

纹理特征

色度空间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

遥感制图:

遥感影像的特征

主成分分析

小波变换

小波分析

亮度温度

多光谱摄影

高光谱

后向散射:

热红外遥感: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选择性辐射体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问答题: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与雷达遥感的异、同分析?

———工作光源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用自然光源,包括太阳、大地辐射

特点:波长短、太阳光能量大

优点:无噪声、稳定、直接反映植被光合作用、地表温度

缺点:受制于自然提供的条件,选择余地小

?雷达遥感用人造光源

特点:波长长、瞬间能量大、可调节

优点:利用镜面反射、散射可识别地物几何形状、有四种极化方式

缺点:噪声大、信息提取复杂

———成象机制

?相同点:1)基本上都是在垂直于航迹方向上条带扫描成象

(航空遥感一般用框幅式成象除外)

2)都可以数字成象

3)都是反映地物面状信息

?不同点:可见光-多光谱是以分割视场立体角成像,投影为中心或多中心投影;

雷达遥感是以严格区分电磁波回波的时序成像,投影为斜距投影,象元纵横尺寸受制于不同因素。

———遥感平台

?相同点:1)都使用航空、航天飞行器平台

2)卫星轨道参数设置两者基本相同

3)对平台姿态都有严格要求

?不同点: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对卫星轨道要求严格,通常必须太阳同步、近极地;

雷达遥感可以不使用太阳同步、近极地,因为主动、侧视角可调节,不强调成象重复周期。

———几何误差来源

?共同误差来源:1)遥感平台姿态三个方位:俯仰、航向、滚翻

2)大气湍流折射偏差

3)地表起伏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特点:

1)天气作用因素影响大

2)地表起伏、遥感平台姿态作用因素影响小,其原因是直视正射

3)镜头屈光度不线性,造成成象误差

?雷达遥感特点:

1)天气作用因素影响小

2)地表起伏、遥感平台姿态作用因素影响大,其原因是斜视、变形复杂

3)成象机理本身造成:入射角不同、脉冲调制不稳定、解调数据处理误差等因素

雷达遥感几何误差校正较困难

———辐射误差来源

?共同误差

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误差

2)系统本身噪声误差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特点

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包括: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噪声,这种噪声在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中影响大,但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噪声也表达为一种信息

2)系统本身传感器上热噪声误差小,因为只是接收传感器

3)太阳阴影(投影)造成图像辐射误差,这种误差在一定场合还有用处?雷达遥感特点

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小

2) 系统本身噪音大,因为这个噪声是双程的、发射电磁波中就带有噪声。 3)因地形造成的叠掩、顶点位移、压缩、拉伸、雷达盲区造成对应象元亮度(灰度)不能完全反映地面单元的散射光能量。

———光谱误差

所谓光谱误差是指因工作光谱波段不稳定带来地物图像分类、判译的误差。

由于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光谱误差要求严格,因为可见光、红外光谱区域地物反射率变化梯度大,这种遥感光谱分辨率要求甚至为几个 nm。

雷达遥感光谱误差要求低,其原因是地物散射系数对工作波长反映不敏感。———功能特点的差异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长于观测获取生物性状、地物化学组成方面的信息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可以通过同一景影像的多波段对应象元灰度的差或比提取信息可见光-多光谱遥感接近人肉眼观察的地物,可以制作自然色、假彩色合成影像。

雷达遥感长于获取地物微几何起伏、物理状况信息,特别对金属地物十分敏感。

利用雷达电磁波的谐振效应可以获取某些几何特征相同的特殊群体地物,比如河滩地的鹅卵石、蝗虫群等。

雷达遥感影像可以制作伪彩色合成影像。

卫星及波段特征

LandsatTM数据特征。

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

应用陆地卫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来解释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试述陆地卫星TM的波段划分及各波段的应用

TM–1)0.45 ~ 0.52 兰色土地利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TM–2)0.52 ~ 0.60 绿色植被反射峰、判别植被长势、生

长阶段

TM–3)0.63 ~ 0.69 红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谷、判别植被

与其它地物

TM–4)0.76 ~ 0.90 近红外植被反射高峰与TM–3 共同判别植

被长势、生物量

TM–5) 1.55 ~ 1.75 短波红外作物类型、水分含量、土壤湿度

TM–6)10.4 ~ 12.5 热红外分辨率为60 m 地表温度、湿

度、夜间成象

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6分)

3.试述气象卫星NOAA-A VHRR的波段划分及各波段的应用

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

反射、辐射

什么叫地物反射光谱?试述植被、水体、雪、岩石的反射光谱各有哪些特点?

试述下列物体的波谱特性及其在目视判读中的应用。(可以以TM片为例):植被(阔叶与针叶)、水体、土壤、冰雪、岩石。

遥感图像处理、解译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遥感图象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关键技术

比较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

光机扫描成像与推帚扫描CCD成像的比较。

晴空时大气对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的影响有何特点?

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

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

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

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

常用的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他们的应用?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如何运用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地物空间位置来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

试述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及微波波段的遥感机理,并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大气对遥感数据(遥感图象)有什么影响?如何纠正?

试述成像光谱仪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及图象信息提取特征。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98)

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

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简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具体应用?

试述红外遥感中温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共10分)

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

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

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阐述国内外遥感技术与遥感信息的发展方向。

试述21世纪遥感技术的发展动向。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试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举例说明遥感信息与GIS的关系。

三、论述题(30分)

我国“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星”及“风云一号D星”携带的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 有10个通道,各通道波长如下表。请谈谈这些探测波段在陆地地表遥感中的用途。(30分)

表1:风云1-C、D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各个波段的波长范围

中科院遥感所考博 遥感图像处理2000-2004.

2000年遥感图像处理 一、基础部分 1.简述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2.分别从空域和频域上解释图像增强原理,并说明它们的关系 3.写出图像退化模型,并简述各个量的意义及其求法 4.简述局部自适应几何纠正的原理及优点. 5.试述SSDA(序贯相似性检测)图像配准算法的原理 6.如何抑制斑点噪声?如何去除不均匀光照的影响? 二、综合部分(40) 在已学过(或从事过)的遥感图像处理内容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方向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包括:1.该方向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2.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主要存在的问题.3.可能的解决途径等)。 2001年遥感图像处理 一、 基础部分 1.如何利用傅立叶变换计算卷积(图示)? 2.如何判定并消除斑点噪声? 3.简述几何精纠正的步骤 4.如何利用直方图进行色调调整? 5.设一幅图像大小为N=64*64,有8个灰度级,其灰度概率分布如下表: k r k n k n /n o r =0 790 0.19 7/11=r 1023 0.25 7/22=r 850 0.21 7/33=r 656 0.16 7/44=r 329 0.08 7/55=r 245 0.06 7/66=r 122 0.03 7如何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6.假设薄云覆盖下地面景物的成象模型为: s(x,y)=L*r(x,y)* t(x,y) 其中, s(x,y)表示所成的象, r(x,y)表示地面景物的发射率,代表原始信号, t(x,y)表示云层的透射率,代表云层噪声,L 为太阳光强度。试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薄云覆盖下地面景物的恢复,简述恢复原理及过程。 二、综合部分:试分析为什么目前自动图像分类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并指出可能的突破点。 2002年遥感图像处理 一、考试内容包括 1.如何抑制斑点噪声? 2.说明什么情况下进行线形拉伸处理. 3.什么叫灰度共生矩阵? 4.计算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时,用到傅立叶变换的那些性质? 5.试述RS 图像的几何纠正过程. 二、考试内容包括 1.试述图像分类的方法及原理,并指出不同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2.假设薄云覆盖下地面景物的成象模型为: s(x,y)=L*r(x,y)* t(x,y)

样题-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样题 科目:《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二元树,当它为一棵________二元树时具有最小高 度,当它为一棵________时,具有最大高度。 2、设数组a[1..50,1..80]的基地址为2000,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若以行序 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_________;若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____________。 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已知的结点*p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 复杂度为________,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int*p(),(*q)();则p是________________,而q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ecfhg,中序序列为dbeahfcg,则该二叉树 的根为__________,左子树中有___________,右子树中有___________。 6、己知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用二分法查找90 时,需__________次查找成功,47时__________成功,查100时,需__________次才能确定不成功。 7、XML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是____________。利用它可以存储和发布各 种特征的地理信息,并控制地理信息在Web浏览器中的显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用来表示一个变量的地址或者表示另一变量的地址的变量是()。 A.函数; B.指针; C.数组; D.结构体; 2、在C语言中,若函数调用时实参是数组名,则传递给对应形参的是()。 A.数组空间的首地址;B.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值;C.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D.数组中所有的元素; 3、int a = 2,则执行完表达式a+=a+=a-=a*a;后,a的值是() A.-4;B.0;C.-8;D.16;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精确农业》结课论文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崔雪微 学号:20104075040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大庆 2013年11月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发展迅猛,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将针对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报告。农业是遥感应用中最 重要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20世纪20年代航空遥感刚一转入民用,便被用于农业土地调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将多光谱原理应用于遥感后,人们根据各种植物和土壤的光谱反射时特性,建立了丰富的地物波谱与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农业灾害预报与灾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和成功的应用。 农作物长势是作物生育状况总体评价的综合参数。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我国早期的农业遥感的重点也是 在估产。从“六五”计划开始,开展了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并在区域尺度上 开展估产试验。遥感技术具有客观、及时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地面信息,用于农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20多年,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七五”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北方十一省市小麦估产起步,经过“八五”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研究,到“九五”建立全国遥感估产系统,使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向实用化迈进。 1 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1.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

中科院遥感所课程介绍

一.中科院遥感所博士专业选修课介绍 一、近年开设课程 1.高光谱遥感 40学时/2学分(张兵) 2.遥感物理 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3.微波遥感 40学时/2学分(李震) 4.地球系统科学 40学时/2学分(毕思文) 5.遥感图像处理 60学时/4学分(唐娉) 6.虚拟地理环境 30学时/2学分(龚建华) 7.网络空间信息技术 30学时/2学分(杨崇俊) 8.数字城市 30学时/2学分(池天河) 9.量子遥感 10学时/1学分(毕思文) 10.滑坡遥感 10学时/1学分(王治华) 11. 遥感应用方法论 60学时/3学分(吴炳方) 12. 海洋遥感 30学时/2学分(唐军武) 13. 热红外遥感 10学时/1学分(陈良富) 14. 定量遥感反演 15学时/1学分(薛勇) 15. 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马建文) 16. 遥感图像解译(刘亚岚、魏成阶) 二、年度授课情况 2006博士专业课(秋季) 1.遥感物理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2.热红外遥感 10学时/1学分(陈良富) 3. 高光谱遥感 20学时/2分(张兵) 4. 定量遥感反演 15学时/1学分(薛勇) 5、海洋遥感 30学时/2学分 07年博士专业课(春季)所开课程 1.遥感图像解译 12学时/1学分(刘亚岚、魏成阶) 2.“数字城市”理论、技术与方法30学时/2学分(池天河等)3、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 21学时/2学分(马建文)07年博士专业课(秋季)开设课程 1、遥感物理 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2、微波遥感 40学时/2学分(李震) 3、遥感应用方法论 40学时/2学分(吴炳方等) 08年博士专业课(春季)课程 1、遥感图像解译 12学时/1学分(刘亚岚、魏成阶) 2、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 21学时/2学分(马建文) 3、遥感图像处理 21学时/2学分(唐娉)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信息网格 3、空间数据挖掘 4、数据互操作性 5、空间索引 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8、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 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 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

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 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25分) 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20分)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数据建模的三个步骤: 2.空间分析的三种类型: 3.矢量对象按其维数分为五类:分别判断集中对象是人为、还是自然空间对象。 4.GIS的硬件的四个组成部分 5.地图投影按几何畸变分为三种类型:高斯投影为哪种投影。 6.数据库的类型 二、简答题 1.简述地理信息的组成部分。 2.元数据的概念和作用。 3.关于空间分析 三、论述题 1、为测定区域的水土分布情况,在区域内布设100个观测点,问如何布设?如何根据这100个观测值,分析区域的水土分布情况。(大意就是这样) 2、给出遥感数据的行程编码,你能将数据还原为原来的形式。并转换为二维的Morton码,然后求第5行第6列的Morton码是多少? 3、数据质量的各个要素和内容? 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GIS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4' X 5) 1、虚拟现实 2、空间信息网格 3、空间信息挖掘 4、数据互操作性 5、空间索引 二、填空(大概意思,不全,少4空,望补充!顺序不对)(每空2分,答错倒扣1分) 1、数据建模三步骤()()()

中科院遥感考博真题整理

2011年3月RS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成像光谱仪 通常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愈多,及波段取样点愈多,愈接近于连续波谱曲线,一次可以使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2、空间分辨率 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反映了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为分辨力或解像力;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①像元,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②线对数,对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常通过1mm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确定;③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场,单位为毫弧度,瞬时视场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3、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LAI)是指每单位地表面积的页面面积比例,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能量交换是十分有意义的。叶片的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和作用,产生植物干物质积累,并使叶面积增大,叶面积增大则光合作用更强,产生更多的干物质积累,则生物量扩大,同时,叶面积越大,植物群体的反射辐射越强。页面指数与植被生态生理、叶片生物化学性质、蒸散、冠层光截获、地表第一生产力等密切相关,使它成为研究生态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4、光谱分辨率 遥感信息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越好,如TM在0.45-12.5um有7个波段,记录了同一物体在7个不同波段的光谱响应特性的差异,而航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AVIRIS,在0.4-2.45有224个波段,可以捕捉到各种物质特征波长的微小差异。 5、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指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计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的数值,它用一种简单而有限的形式—仅用光谱信号,而不用其他辅助资料,也没有任何假设条件,来实现对植物状态信息的表达,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植被覆盖、生长活力及生物量等。在植被指数中,通常选用对绿色植物(叶绿素引起的)强吸收的可见光波段(0.6-0.7um)和对绿色植物(叶内组织引起的)高反射的近红外波段(0.7-1.1um)。 6、地物方向谱 地物方向谱主要用来描述地物对太阳辐射反射、散射能力的空间变化的波谱变化。 7、主动遥感 按遥感的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又称有源遥感,指从遥感平台上的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能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

(完整版)全国遥感测绘事业单位一览表(精编)

北京市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公司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公司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公司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海淀长地计算机公司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测设计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建设部遥感制图中心)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天津市海岸带公司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天津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测绘院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上安全监督局海测大队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河北省

河北省第三测绘院 河北省建设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测绘院 石家庄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冶金工业部第一地质勘查局测绘大队 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地矿部河北地勘局测绘院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华北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石化集团勘察设计院 核工业第四勘察院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 河北省制图院 保定地质图制印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测绘工程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测绘中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秦皇岛市测绘大队 山西省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队 山西省工程测绘院 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图集编篡委员会编辑部 西山煤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XXXX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XXXX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辐射出射度 2.信噪比 3.极化雷达 4.数字地形模型 5.叶面积指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一个光子的能量频率为3.75*1014赫兹(Hz),则该光子的能量为 焦耳,其对应的波长为微米,波数为厘米-1。(已知普朗克常数为6.626*10-34焦耳秒,光速为3*108米/秒) 2. 已知标准漫反射板在某一波长的反射率为50%,在相同的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分别测量目标和反射板在相同波长处的辐射亮度,得到观测仪器的读数分别为800和2500,则在该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目标的双向反射率因子BRF为,双向反射率BRDF为。 3.在地球大气层顶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为1380瓦/米2,地球大气层顶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1.5*1011米,则太阳的总辐射功率为:瓦。 4. 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和。 5.请列出2个你熟悉的植被指数和。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大气散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 ) (a) 大气粒子的成分; (b) 大气粒子的大小; (c) 大气粒子的含量; (d) 波长; (e)观测仪器。 2.属于遥感传感器的包括: () (a) TM; (b) NOAA; (c) SIR-C; (d) MODIS; (e) SPOT; (f) AVHRR 3.下面关于植被光谱特征的描述是正确的包括:() (a) 0.45微米和0.67微米波段为叶绿素吸收谷; (b) 0.54微米为胡萝卜素的吸收谷; (c) 0.74-1.3微米波段为木质素的吸收谷; (d) 1.4微米,1.9微米,2.7微米波段为水吸收谷。 4.热红外遥感的大气窗口主要包括:() (a)0.4-0.7微米;(b)1-2微米;(c)3-5微米;(d)6-7微米;(e)8-14微米;(f) 15-17微米。 5.颜色的属性包括:() (a)明度;(b)波长;(c)色调;(d)饱和度;(e)频率。 6.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 () (a)空间属性;(b)相位属性;(c)专题属性;(d)偏振属性;(e)时间属性。 7.土地覆盖分类中的主要问题有:() (a)同物异谱;(b)同物同谱;(c)同谱异物;(d)异谱异物。 8.海洋水色遥感包括以下方面的应用:() (a) 通过叶绿素吸收波段测定浮游生物分布; (b) 利用海水浑浊度遥感海洋悬浮沉积物含量; (c) 通过遥感黄色物质含量测定海水盐度 (d) 通过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研究海洋生物过程和海洋生态系统; (e) 通过海洋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反演海面温度。

遥感领域两院院士和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

遥感领域两院院士和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遥感领域两院院士和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 陈述彭,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方向:GIS及遥感应用 被誉为中国的“遥感之父”。中国遥感和GIS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积极推动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70年代致力于开拓遥感应用,组织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航空遥感实验.80年代负责研制中国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筹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 著有《地学的探索》文集6卷(1990-2003),《石坚文存》(1999);合著《遥感地学分析》(1985,199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二种教材,主编《地球系统科学》及《遥感大词典》(1990)二种工具书;主编《地学信息图谱》(2001);主编《地球信息科学》(1997一)及《遥感信息》(1986一)两种期刊.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科技部原部长,原中科院遥感所所长 研究方向:资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卫星数字图处理研究方面,发展了边界决策、训练样地分析、图分类、图斑综合、生物量估测等的理论和技术,研制成功中国最早的遥感卫星数字图处理系统;发展了遥感综合调查和 系列制图的理论和方法,领导编制了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 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在分类系统、制图比例尺、技术流程、专题图种类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领导的"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课题在空间遥感应用规模、技术难度和时间要求上均取得突破. 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遥感技术与应用 早年从事气候学、太阳辐射和地物遥感波谱特征研究.在中国首先提出关于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问题,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主持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系统的研制,"七五"攻关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空机载遥感实用 系统".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研究,在岩石矿物识别、信息提取和蚀变带制图方面取得突破.根据植被光谱特征研究发 展的高光谱导数模型和光谱角度相似性匹配模型等为高光 谱遥感这一科技前沿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遥感信息处理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科院遥感所招生信息

2009年硕士招生目录 2008-07-18 二OO九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代码:081002 招生人数:9人。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免推生比例:50%。 复试考试科目: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代码:070503 招生人数:37人。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免推生比例:50%。 复试考试科目: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参考书目 1、政治,英语,数学(一),数学(二)采用全国硕士生入学理工科统考试卷。 2、“遥感概论”参考科学出版社赵英时著《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参考《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科

学出版社。 4、“自然地理学”参考科学出版社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教材。 5、“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参考书目为《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2000年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2002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6、“信号与系统”试卷内容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包括在输入输出描 述方式和状态描述方式下,以及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一整套概念、理论和方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DFT,FFT和数字滤波器)。参考书目《信号与系统:理论、方法和应用》,徐守时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3年版;《数字信号处理》3-5章,王世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7、“计算机软件基础”试卷内容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参考书目《数 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译原理和技术》陈意云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数字信号处理”参考《数字信号处理》丁美玉,高西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试卷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试卷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11-17 新浪ViVi Yahoo书签和讯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 https://www.360docs.net/doc/f15261801.html, Google书签搜狐网摘365Key网摘天极网摘我摘POCO网摘博采网摘天天收藏igooi网摘收藏到QQ书签 考研故事考研经验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资讯 中国科学遥感应用究所 XXXX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卷(3页) 科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判断题答在试卷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5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信息网格 3、空间数据挖掘 4、数据互操作性 5、空间索引 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 )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7、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 ()和() 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20分) 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三题,每题10分,30分) 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 五、论述题(两题,45分) 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25分) 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

我国遥感领域的科研院所及国家机关、发展现状以及最新趋势--期中文献综述

我国遥感领域的科研院所及国家机关、发展现状以 及最新趋势文献综述 朱培雄 1249075 摘要: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中国遥感事业起始于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随着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化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遥感技术作为人类快速大范围获取对地观测信息的唯一手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我国的遥感领域的研究也不断进步,从科学研究、政策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本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遥感领域的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家机关,介绍了我国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遥感领域的最新趋势做出归纳和展望。 关键词:遥感技术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发展趋势 Research Institute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Trend in the Field of Remote Sensing In China Peixiong Zhu 1249075 Abstract: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 aerial photography,which is a new technique developed in the early 1960s.Chinese remote sensing career began in the 1950 s to form a professional flight team for carrying out aerial and application.With the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e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only means as human’s fast large range for earth observation information ,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And remote sensing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get great progress in research, it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in policy,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key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field of remote sensing in China and the state organs, introduces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remote sensing in China to make a summary and outlook. Key Words:remote sensing;government departments;development; trend 1 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就是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目标区域或现象,而是通过某种装置或设备来获取有关光热以及无线电波等电磁能量的数据,借助这些数据来探测地物的各种特性,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信息的一门科学和[1]技术遥感技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研究地表信息的能力由陆地推向太空,极大地拓宽人类的研究视野,使得人类能够宏观、及时、准确、综合进行对地观测和监测。 1.1遥感技术及特点 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1.1.1信息源: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就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1.1.2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装备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探测过程。信息获取所采用的遥感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其中遥感平台是用来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常用的有气球、飞机和人造

2017年中科院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本《遥感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用等。要求考生对遥感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典型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以及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方法,并具有应用遥感技术综合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 2、遥感系统的组成 3、遥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 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2、太阳辐射、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三)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1、遥感平台、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 2、常用遥感图像(TM、ETM+、OLI、SPOT、CBERS、HJ-1、MODIS、RADARSAT 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各波段的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等 3、遥感图像的特征(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 (四)遥感信息提取 1、遥感图像的基础知识 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3、遥感图像的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

(五)遥感的应用 1、理解遥感应用的基本原理 2、了解遥感在资源调查、环境与灾害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2、3S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考试要求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熟练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 了解遥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 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地物反射率、反射波谱及反照率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基本特征,理解环境因素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了解遥感平台;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图像特征; 了解目前常用的国内外遥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各波段的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等;熟练掌握遥感图像的特征。 (四)遥感信息提取 熟练掌握遥感图像的基础知识;理解遥感探测对象在空间、光谱及时相方面的基本特征;了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理解遥感图像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 掌握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过程及主要方法。 (五)遥感的应用 理解遥感应用的基本原理,了解遥感在土地、土壤、植被、水体、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应用。 三.考试形式 (一)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试卷总分150分,试题结构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科院遥感所(空天院)-考博-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 副本

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 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地理数 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 以及处理应用问题。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 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 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 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功能和空间分析。查询、统计和计算是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 最基本的分析功能。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模型分析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空间分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空间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和空间模拟分析。 5)可视化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显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其表达形式既可以 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集成在报告、表格、照片、地图等图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输出功能。 地理国情监测: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对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定量化的动态监测,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统计数据。 2018 云GIS:云计算与GIS的结合,是将云计算的各种特征用于支撑地理空间信息的各要素,包括建模、存储、处理等等,从而改变用户传统的GIS应用方法和建设模式,以一种更加友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