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与代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与代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与代数

总复习

第1课时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94-9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总结法,复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学期数与代数知识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回忆,汇报自己的知识点: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认识小数。

2、指导学生整理重点,交流自己学会了什么?

同桌合作整理交流。

二、基本练习。

1、出示总复习第 1.2题。

教师倾听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表达,给予及时正确评价。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个小数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将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

2、出示总复习第 6.7题。

给学生时间充分交流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独立思考,按要求完成学习。

3、复习乘除法,结合第3题巩固对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运用。

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4、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第 4 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尝试练习,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5、自主练习,教材 95页第 9 题。

学生认真判断对错,然后改正错题,全班交流错题原因。

三、复习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 6题,交流: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按要求交流自己的算法。

2.组织学生复习第 7.8题。

个别板演,汇报自己的方法。

3.计算比赛,出示教材 94页练习题第 3.4题。

学生对立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完成。

四、复习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经常算错的题目,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同桌合作整理,全班交流,展开互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总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会的复习方法,本学期学习内容,全班互评。

六、作业设计:

完成总复习练习题第 2、5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混合运算和加与减

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计算

小数的认识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认识小数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述解决问题的想法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

数与代数一:基本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挣正整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5、数的整除 (1)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2)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

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6、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7、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注意: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8、能被某个数整除的数的特点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4)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注意: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6)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7)一个数的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的差是11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 9、质数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 863-(285+578) 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复习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知识点: 1.比多少: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谁有剩余,就说这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一种事物比这种事物少。 2.“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事物的顺序。 3. 数的读法:先读十位再读个位。(写成语文数字) 数的写法:先写十位再写个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写成数学数字) 4.数的组成: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5.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解决。 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解决。 6.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7.计算方法: (1)10以的数的加减法: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 (2)十加几:10加几等于十几。 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十几加(减)几:直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3)20以的进位加法: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 8.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四式

(2)“大括号、小问号”类型 二、巩固练习: (一) 几和第 几练习 题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一、我会算。 3+6= 4+4= 9-6= 5+2= 8-6= 10-5= 9+1= 4+5= 7+3= 7-7= 6+2+2= 2+3+4= 10-7-2= 9-5-2= 8-3-4= 8-4+6= 5+5-6= 1+8-4= 10-4+3= 9-7+6= ()+2=6 7+()=10 ()-2=5 ()-9=1 5+()=8 ()+3=9 ()+10=10 9-()=9 ()-6=4 (1) 3 8

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准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实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理解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复习专项-数与代数(含答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0

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专项测试卷 数与代数 一、填空题。(共20分) 1.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它们的差是( )。 2.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交换( )位置和不变,也可以用和减去( )等于另一个加数。 3.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越( ),分数值越大 4.750里面有( )个百和( )个十,( )里有58个百。 5.计算41+42时,可以这样想:1个41加个2个41是( )个4 1,就是( )。 6.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读作( ) 7.75的3倍是( ),比75多3倍的数是( )。 8.234与127的和是( ),它们的差是( ) 9. 小红1分钟可以打98个字,6分钟可以打( )个字。 10.一张白纸,小明用去8 2小英用去的和小明用去的一样多,现在还剩这张纸的( )。 ニ、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共5分) 1.用“差十减数=被减数”可以验算减法计算是否正确。 ( ) 2.一个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 3.一个三位数与9相乘,积肯定是四位数。 ( ) 4.把单位“1”分成8份,取其中1份就是8 1。( ) 10. 5.15×6和16×5的结果相同。( ) 三、选择题。(共5分) 1.明明有425元的压岁钱,小芳的压岁钱是明明的5倍,那么小芳比明明多( )

钱。 A.1700元 B.2125元 C.1600元 2.下面三道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400×6 B.310×8 C.596×4 3.160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2 B.3 C.4 4.一块饼干吃了3 2,还剩下这块饼干的( ) A.31 B.32 C.7 6 5.一根绳子长8米,它的2 1长是( ). A.4米 B.5米 C.6米 四、在○里填上“>"“<"或“=”。(共6分) 128× 9 811+81 1+8 4 137×9 500 112+118 114+11 4 34×21×8 187+523 700 97-94 99-9 6 56×10 60 785-584 2003 32+32 1+3 2 五、计算题。(共36分) 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共12分)共) 1293-219= 454+327= ★ 675-255=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六年级数学上数与代数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数与代数 复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六年级数学(上)《数与代数》复习试题 命题:刘新民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87的53是( ),( )的54是11 9。 2.( )的倒数是最小的合数,( )和它的倒数的和是2.。 3. 20㎏增加它的20%是( )㎏,( )㎏减少它的20%是20㎏。 4. =( )%=( )÷16=() 4=( ):( )(最简整数比)。 5. 六(1)班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其中有46名同学达标,4名同学没有达标,达标率是( )。 6. 把一根圆木锯成相等的6段,每段是这根圆木的( )。 7. a ×125%=b ×80%=c ×100%(a\b\c 均不为0),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8.和平超市“五一”促销,所有商品降价10%销售,促消活动结束后,又分别提价10%,则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 )%。 9. 涂一涂,算一算。 4个2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都是求几个 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 )(每题1分,共6分)

1. 4 1t==25%t ( ) 2. 一个数乘以真分数一定小于一个数除以真分数。 ( ) 3. 检验98台电视机,98台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8% ( ) 4.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顶角和一个底角度数的比是2:1 ( ) 5. 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假分数的倒数大。 ( ) 6. 甲数的31与乙数的3 1一定相等。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 把3:7中比的前项加6,要使比值大小比变,比的后项应加( )。 A. 3 B. 7 C. 14 D. 10 2. 同一段路,甲用8小时可以走完,乙用6小时可以走完,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比是( ) A. 8:6 B. 4:3 C. 61:8 1 D. 3:4 3. 一个班有45人,男生占53,女生有( )人。 A. 1 2 B. 18 C. 27 D. 40 4. 吉利粮油店卖出面粉的20%后还剩5t ,粮油店原来有面粉多少吨正确列式是( ) A. 5×20% B. 5×(1-20%) C. 5÷(1-20%) D. 5÷20% 5. 20增加它的51,再减少它的5 1,结果是( ) A. 20 B. 21 C. 19 D. 6. 一袋米重25㎏,用去 54㎏,还剩( )㎏。 A. 20 B. 5 121 C. 5 D. 7.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m2。 A. 240 B. 35 C. 1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测试题

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 数学园地 六、⑴数与代数 一、填空。 1、0.4=( )( ) =10( ) =( )35 =( )% 2、13628中的“6”表示( );70.6中的“6”表示( );611 中的“6”表示( ) 。 3、280004320读作( ),四舍五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 4、某班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小军23kg ,小强21kg ,小兵25kg ,小丽24kg ,小红22kg 。如果把他们的平均体重记为0,那么这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记为:小军 ,小强 ,小兵 ,小丽 ,小红 。 5、一个数由3个一,5个百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把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 6、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12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 7、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 8、a 的5倍与b 的差是( ),比x 少 15 的数是( )。 9、1.8公顷=( )平方米 5米60厘米=( )米 2.4时=( )时( )分 720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颗梨重150()一张床长2() 冰箱的容积是216()明明早上7()起床 11、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和甲数的比是()。甲数占乙数的 () () 。 12、找规律填空。 ⑴1 2, 3 4, 5 8, 7 16,(),(), ⑵ 1 ,4 ,9 ,16 ,25 ,(),(),64 ,81 二、判断对错。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2008年的上半年有181天。 ()4、3 10里面有3个0.1。 ()5、把60缩小到它的 1 100是0.06。 ()6、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1 5。 ()7、6人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12次。()8、右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25%。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专项部分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专项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组[生活中的数]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数一数,连一连。 三、涂一涂。 1.看数涂色。 4 1 8 6 7 8 10 9 4 5 3

2.根据要求涂上颜色。 把从右数第5头大象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给从左数前4只恐龙涂上颜色。 给从左数第8只小猫涂上颜色。 四、按顺序写数。 1. 2. 3. 五、动脑筋,你就能答对。 体育课上,老师按8个同学排成一队,从前面数,聪聪排在第5位,从后边数,聪聪排在第几? 第二组[比较 ] 3 1 9 - 3 1 7 9 3 1

一、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小猴吃蟠桃。 多 多 2、数珠子。 (1) (2) 多多 多多和同样多和同样多 3、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一间,够吗? 动物之家 够 不够 4、商店里一共有这些手套,我们每人一副,够吗? 够 不够 二、选一选。

1.比长短。(长的画“√”,短的画“△”) (1)(2) 2.比高矮。(高的画“√”,矮的画“△”) (1) (2) 3.在多的后面画“√”,在少的后面画“×”。 (1) (2) (3) 4.大的画,小的画△。 5.比一比,重的画,轻的画。。

6.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 三、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四、数一数,把缺少的画出来。 (1) (2) (3) ( 4 ) (5) 五、涂一涂。 4 7 8 9 6

(1)给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给最高的小朋友的衣服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哪杯果汁最多,把最多的果汁涂上黄色。 六、智力闯关。 第三组 [加与减(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测试卷 一、精彩填空。(每空1分,20分) 1、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 )要对齐,如果同一数位上的数相加( ),要向( )位进1;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 ),本位加( )再减。 2、一个加数是165,另一个加数比它多79,这两个加数的和是( )。 3、39×8大约是( )。 4、6+6+6+6+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5、90×6的积的末尾有( )个0;24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6、234的6倍是( );8个345是( )。 7、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小的一位数,结果是( )。 8、与59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这两个数的和是( ),差是( )。 9、打字员阿姨打字的速度为88个/分,23分钟大约打( )个字。 10、在1-6 5,1可以看成( )个( )。 二、合理判断。(每空1分,5分) 1、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最小的四位数。( ) 2、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 3、把一个圆分成6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这个圆的62。( ) 4、大于51而小于54的分数只有两个。( ) 5、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一定比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小。( )

三、精心选择。(每空1分,5分) 1、不计算,估算下面三道算式,积最大的是( )。 A.9×5 B.9×4 C.10×9 2、验算加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B.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C.和加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绳子总长( )。 A. 21 B. 4 1 C. 4、分子相等的两个数,( )那个数比较大。 A.分母大的大 B.分母小的 C.无法比较 5、比最小的三位数少46的数是( )。 A.64 B.54 C.44 四、巧思妙算。(共30分) 1、直接写结果。(每题0.5分,共5分) 200×6= 45÷9= 37÷6= 12×3= 57+85= 130-56= 8×90= 61+ 62= 43- 41= 1-8 5= 2、估算。(每题1分,5分) 103×6 9×38 489×6 701-399 92×6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每题2分,共16分) *387+264= 536-359= 703×7= 360×5= 383×5= *1000-268= 689×7= 906-218=

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 (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 (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 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 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

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15,尤其是( )-7=7,学生容易填成0。在○里填上“+”或“-” 9○6=15 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3、八单元(认识钟表) (1)了解自己一天的----,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及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与代数 测试题含答案

数与代数 一、我会认真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有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上是8,个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2.△÷□=9……8,除数最小是(),这时的被除数是()。3.一个平板电脑2989元,一台笔记本电脑3068元,买这两种商品大约要用()元。 4.4000千克=()吨7360千克=()吨()千克6千克=()克4千克5克=()克 5.用数字卡片3804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用两个6、两个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098×()<63()×5<444 3×()﹤22 582﹥() ×7 9×()﹤56 7.老师带着同学们去野营,每顶帐篷最多能住6人,69人至少要带()顶帐篷。 8.开元旦联欢会,同学们决定用气球装饰教室。

按照上面的顺序挂下去,第25个气球是()色的。 9.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要使22÷3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二、我会公正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 共9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一个一位数乘一个三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3.707×3的积大约是210。() 4.在算盘上表示8020,要拨10颗珠子。() 5.一个西瓜大约重100克。() 6.算式160-84÷4与(160-84)÷4的结果是一样的。() 7.有2件上衣,3条裤子,要配成一套衣服,有5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8.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6倍(两个乘数都不为0),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6倍。() 9.1吨棉花比1吨钢铁轻。()

数学三年级上册9.1 数与代数练习卷

数学三年级上册9.1 数与代数练习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填空题 1 . 4个1分米是(______)米,还差(______)个1分米是1米。 2 . 小刚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倒数第二天,小刚的生日是月日. 3 . 一套服装的上衣每件65元,裤子每条35元,第一实验小学订购了50套这样的服装,需要(________)元. 4 . 生活中的数学。 (1)火车在下午(______)时(______)分开车,下午(______)时(______)分停止检票。 (2)这张火车票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使用才有效。 (3)小明一家从家到火车站检票口要55分,他们最晚要在(______)时(______)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 5 . 同学们去游玩,每人带一份盒饭,每份盒饭要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荤菜有排骨和鱼,素菜有白菜、黄瓜和油菜,厨师共有(_______)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6 . 0乘以任何数得(____),0加任何数得(____)。 7 . 我一拃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厘米,讲台的宽有________拃,大约是________厘米.

8 . 实验小学每年7月10日进入暑假,9月1日正式开学,暑假一共放了(______)天。 9 . 这是一个超市的营业时间牌。这个超市晚上(______)时(______)分停止营业;超市全天的营业时间是 (______)时。 10 . 1米= 分米= 厘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850分米= 米 600平方米= 平方分米8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1 . 小丽星期五午休后的时间表如下: 第五节课13:00~13:40 第六节课13:50~14:30 大扫除14:40~15:00 做作业(____)~(____) 游泳课(____)~(____) (1)根据小丽的话将时间补充完整。 (2)下图这两个时刻小丽在干什么?填在()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一 知识点一:整数 1、整数的范围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自然数的意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也是最小的一位数。 “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0”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点等。“0”是最小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两种意义: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就叫基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就叫序数。 (2)正数 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读作:正八。“+”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 负数的定义像-1、-5、-13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一”叫负号。 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一”号,例如:-15读作:负十五。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 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整数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计数单位整数、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写出的数,其中一(个)、十、百…….是整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如9357中的“5”在右起第二位,即“5”所在的数位是十位。 位数指一个数是由几个数字组成,是含有数位个数,如1234占有四个数位,就是四位数。 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指满十进一,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位百,十个百进为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专项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6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 );十位上的数是5,个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读作( ),它和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 2.个位上的数是8的两位数有( )个。 3.找规律,填一填。 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6-( )=60 ( )-20=74

30+70=( )+80 6.买个蛋糕58元,至少要付( )张,营业员要找回( )元。7.在?里填上“>”“或“=”。 73-5?72-4 8角9分?89角 92分?8角9分 8.50连续减7:50,43,( ),( ),(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1、2、3三个数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①13②23③12 2.下列算式中( )的得数是40多。 ①72-3 ②24+9 ③38+4

3.台灯的价格是( )元。 ①89 ②90 ③82 4.下面各数中,最接近60的数是( )。 ①50 ②56 ③65 5.今年爸爸34岁,小兰8岁,5年后爸爸和小兰相差( )岁。 ①26 ②31 ③21 三、购物。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4-5=52+6=5+59=74-6=40+9=50-3=50+27=61-40=36-(20+10)=24+(15+9)= 30-(15-8)=

2.看图列式计算。 五、动手操作。 1.找规律,填一填。 2.填空。 10只纸鹤穿成1串,可以穿成( )串,还剩( )只。

六、解决问题。 1.猜一猜哪件物品最贵。 2.如下图,有9只兔,8只羊,11只鸡。 (1)灰兔有3只,黑兔有3只,其余的是白兔,白兔有多少只? (2)白鸡有4只,其余的是黑鸡,黑鸡有多少只?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期末专项测试卷.docx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期末专项测试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一块饼干吃了,还剩下这块饼干的() A.B.C. 2.一根绳子长 8米,它的长是() . A. 4 米B. 5 米C. 6 米 3.同学们去春游,二年级同学去了85 人,三年级去的人数比二年级的 2 倍还多 l2 人。三年级同学去了多少人?下面正确的算式是()。 A.85×2B.85×2﹣ 12C.85×2+12 4.根据△×◇=100,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2)×(◇÷ 2)= 100B.◇×△÷ 5=100÷5 C.◇÷ 5×△= 100×5D.△× 2×◇× 2= 100 5.公园里有 21 棵樟树,是银杏树棵数的 3 倍,银杏树有()棵。 A. 63B. 18C. 7 二、填空题 6 .小明每天要在长125 米的泳池里游两个来回,他每天要游(___________)米。 7 . 478与132的差是(_______),和是(________)。 8 .下表是乐乐自制的一份成绩单,成绩单上的一些数据没有填写完整,他的语文是(______ )分,英语是

(______)分。 科目文数学英合 成□7分94 分9□分286 分 9 .一个乘数是124,另一个乘数是6,是 ________。 10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中的阴影部分,并比它的大小.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里填上“>”“<”或“=”。 480+270○560+ 27060 千米○ 9000 米○1 205×5○240×4 3 ○ 300 分○ 12 .把一盒彩笔平均分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的彩笔数占数的________,作 ________. 13 .小算“ 433-38=55”。如果你是老,你判断的果是(_____)。(填“ ”或“不”)理由:(________________ )。 14 .把一条子折后再折,每段是条子的(_____)。 15 .由4个千和9个十成的数是(___________),作( _________________)。 16 .====1 三、判断题 17 .把一个苹果切成 3 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______)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