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而进行的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三个环节,即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给药过程质量控制和用药结果质量控制。针对这些环节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一、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环节药品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临床用药质量的基础,供应给临床的药品必须是合格的。但质量标准的高低,导致同样成分的药品,不同品牌或厂家之间的疗效有差别,甚至有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药品供应质量的控制远不止是对药品合格与否的控制,它有着更广泛的内容。该环节主要有药品选择、药品采购、药品贮存和保管等内容。

1、药品选择质量控制:

制度:

(1)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

(2)新药引进审批与药品评价制度

(3)进院药品申请登记办法

(4)本院基本药物目录

(5)本院药品品种目录等。

评价指标:

(1)各年度进院新药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的比例

(2)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停用药品的比例

(3)本院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供应率。

2、药品采购质量控制:

制度:

(1)药品采购工作管理制度

(2)药品采购工作程序

(3)药品采购员岗位职责等。

评价指标:

(1)无非法渠道采购药品。

(2)未采购假药、劣药。

3、药品贮存、保管质量控制:

组织:

(1)药品质量监督小组,由药剂科主任担任组长,各药库、药房负责人为组员。(2)药品质量监督网,该网包括各药库、药房和病房。

制度:

(1)药库组长岗位职责

(2)药库工作人员职责

(3)药品库存管理操作规程

(4)药品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5)入库药品检验制度

(6)药库、药房保管交接制度

(7)药品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评价指标:

(1)药品按规定条件贮存的比例

(2)药品外包装完好率

(3)药品过期失效报损率

(4)药品盘存帐物相符率

(5)入库药品平均抽查率。

二、给药过程质量控制环节

1、医师处方和医嘱的质量控制:药师要参与查房,应用各种合理用药分析评价系统、咨询系统,为医师提供用药咨询和参考意见;抽查病历和处方,对各科室用药情况统计分析。

制度:

(1)处方书写制度与规范

(2)基本药物目录

(3)单病种药物治疗指导原则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5)医院药品使用定期调查制度

(6)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评价指标:

(1)处方合格率

(2)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3)药敏试验率

(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比例

(5)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

(6)每周临床药师参加会诊(查房)的次数

(7)合理用药率。

2、药品调配和发出质量控制:药学人员的职责首先是应对处方进行认真的审核,

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性问题的处方,应告知处方医师,提请修改或确认,并记录在处方调剂问题专用记录本上,以便今后追索,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的,应拒绝调配,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对于情况严重的,还要及时报告医务科(办);其次是依据正确合理的处方进行调配和发出,发现药品外观质量、包装有问题时,应暂停调配和发出,并即时报告,妥善处理后再调配和发出。因此在调配处方和发出药品时必须认真核对,确保调配和发出准确无误。

制度:

(1)药房工作制度

(2)药房工作人员各岗位职责

(3)差错登记和处理制度

(4)药房人员各岗位操作规程

评价指标:

(1)发出性差错的百分率

(2)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

(3)处方双签字执行情况。

3、护士实施给药方案和患者服药质量控制:除了在药品发出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外,还可通过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咨询电话,发放用药知识宣传册,撰写用药基本知识的文章,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来保证患者的服药质量。为保证护士实施给药方案的质量,药学人员有义务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并编辑药品使用、配制、存放等知识的资料,供护士学习、参考,

制度:

(1)病室药品管理制度

(2)给药前查对制度

(3)交接班制度

评价指标:

(1)护士给药差错率

(2)接受咨询日平均次数

(3)年发放用药知识宣传册数。

三、用药结果质量控制

1、体内药物监测质量控制:通过用药后的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监测来评价和预测疗效,提出调整给药方案的指导意见。

制度:

(1)治疗药物监测岗位职责

(2)各种治疗药物监测仪器操作程序

(3)治疗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操作程序

(4)治疗药物测定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评价指标:

(1)每周平均开展测定体内药物浓度的例数

(2)实验室质控优良率

2、安全性监测质量控制:主要监测的是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失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临床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信息,避免和预防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用药失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预防事件,导致的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用药失误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品标签与包装、药品名称、药品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

对用药失误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及时有效地将失误的损害程度降至最小。

制度: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岗位职责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3)用药失误报告制度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程序

(5)用药失误报告程序

(6)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失误应急处理预案等。

评价指标: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

(2)用药失误报告占用药失误的比例

(3)用药失误及药品不良反应处置成功率

3、用药经济性质量控制:药物经济学是卫生保健系统和社会的药物治疗成本的描述和分析,也称为评定药物治疗成本的科学。

评价指标:

(1)药品费用占整个医疗费用的比例

(2)住院病人日均药品费用

(3)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而进行的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三个环节,即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给药过程质量控制和用药结果质量控制。针对这些环节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规范,并建立相应

的评价指标,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一、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环节药品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临床用药质量的基础,供应给临床的药品必须是合格的。但质量标准有高低,这就导致同样成分的药品,不同品牌或厂家之间的疗效会有差别,甚至有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药品供应质量的控制远不止是对药品合格与否的控制,它有着更广泛的内容。该环节主要有药品选择、药品采购、药品贮存和保管等内容。

1、药品选择质量控制:

制度:

(1)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

(2)新药引进审批与药品评价制度

(3)进院药品申请登记办法

(4)本院基本药物目录

(5)本院药品品种目录等。

评价指标:

(1)各年度进院新药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的比例

(2)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停用药品的比例

(3)本院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供应率。

2、药品采购质量控制:

制度:

(1)药品采购工作管理制度

(2)药品采购工作程序

(3)药品采购员岗位职责等。

评价指标:

(1)无非法渠道采购药品。

(2)未采购假药、劣药。

3、药品贮存、保管质量控制:

组织:

(1)药品质量监督小组,由药剂科主任担任组长,各药库、药房负责人为组员。(2)药品质量监督网,该网包括各药库、药房和病房。

制度:

(1)药库组长岗位职责

(2)药库工作人员职责

(3)药品库存管理操作规程

(4)药品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5)入库药品检验制度

(6)药库、药房保管交接制度

(7)药品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评价指标:

(1)药品按规定条件贮存的比例

(2)药品外包装完好率

(3)药品过期失效报损率

(4)药品盘存帐物相符率

(5)入库药品平均抽查率。

二、给药过程质量控制环节

1、医师处方和医嘱的质量控制:药师要参与查房,应用各种合理用药分析评价系统、咨询系统,为医师提供用药咨询和参考意见;抽查病历和处方,对各科室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粤卫函〔2009〕461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医院,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省级质控中心和中心主任要按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专业质量考核,定期向我厅报告工作进展、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我厅将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质控中心及负责人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二、各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医院要重视此项工作,把质控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给予质控中心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兼)职人员。要加强承担质控中心任务相关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专家人才,为全省树立楷模和榜样。 三、各地级以上市可参照国家及省的规定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本地区专科水平的发展。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知识分享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 综合医院评审细 则对应的检查项目》 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 4.1.1.3 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 4.2.1.2 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3 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 疗)--- 4.2.2.1 ;4.2.2.2 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 4.2.2.3 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 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 件报告、处理;(加分项)------ 4.2.4.3 (针对科室) 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 3.6.1 ;3.9.3.1 二、住院质量管理 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 4.5.1.1 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 4.5.2.2 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 ------------ 4.5.3.2,4.5.3.1 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 4.5.6.1 ;4.5.6.2 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4 6、对住院超过30 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 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 4.5.7.5 三、手术医疗质量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执行情况 4.6.1.1 2、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讨论,制定手术计划。-------- 4.6.2 3、术前知情同意 4.6.3 4、重大手术审批、急诊手术管理、流程(及时、安全)------------ 4.6.4 5、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及时、完整-------- 4.6.6.1 6、离体组织必须病理检查-------- 4.6.6.2 7、合理术后医疗、护理、病情评估--------- 4.6.7.1 8、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 4.6.7.2 9、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重点监测指标,建立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 系。------- 4.6.8.3

临床用药高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控制环节 临床用药质量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而进行的对临床用药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三个环节,即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给药过程质量控制和用药结果质量控制。针对这些环节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一、药品供应质量控制环节药品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临床用药质量的基础,供应给临床的药品必须是合格的。但质量标准的高低,导致同样成分的药品,不同品牌或厂家之间的疗效有差别,甚至有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药品供应质量的控制远不止是对药品合格与否的控制,它有着更广泛的内容。该环节主要有药品选择、药品采购、药品贮存和保管等内容。 1、药品选择质量控制: 制度: (1)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 (2)新药引进审批与药品评价制度 (3)进院药品申请登记办法 (4)本院基本药物目录 (5)本院药品品种目录等。 评价指标: (1)各年度进院新药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的比例 (2)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停用药品的比例 (3)本院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供应率。

2、药品采购质量控制: 制度: (1)药品采购工作管理制度 (2)药品采购工作程序 (3)药品采购员岗位职责等。 评价指标: (1)无非法渠道采购药品。 (2)未采购假药、劣药。 3、药品贮存、保管质量控制: 组织: (1)药品质量监督小组,由药剂科主任担任组长,各药库、药房负责人为组员。(2)药品质量监督网,该网包括各药库、药房和病房。 制度: (1)药库组长岗位职责 (2)药库工作人员职责 (3)药品库存管理操作规程 (4)药品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5)入库药品检验制度 (6)药库、药房保管交接制度 (7)药品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评价指标: (1)药品按规定条件贮存的比例 (2)药品外包装完好率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1.在医政科的领导下,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督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4.参与医院质量行政督导查房,组织医院医疗、后勤保障质量检查,监督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 5.定期深入临床、医技、后勤各部门、科室、班组检查环节质量,查阅门诊、住院病历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单书写和医疗仪器使用维护记录,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程序及工作记录等。 6.检查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规范医疗行为。 7.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投诉、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对存在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制订改进和控制措施,控制医疗风险。 8.检查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或措施,适时修改医院质量管理标准。 9.建立各个工作环节的快捷、有效、规范,建立系统的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与各部门有效沟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0.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 11.定期组织医院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医院人员能够贯彻执行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2.完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保管、整理、归档工作。 13.全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有文字记录,必要时形成文件。定期通报医疗、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情况,并按期上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具体管理内容1.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2.病历质量控制制度 3.质量控制分析评价制度 4.质量控制检查追踪制度 5.质量控制反馈督办制度 6.质量控制中心交流沟通制度 7.质量控制资料保管制度 8.病历管理制度 9.病历书写制度 10.后勤服务保障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医疗安全是全院职工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医疗规范,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能确保全院医疗安全。医疗安全依托着医疗质量的保证和不断提高,也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健康和患者生命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为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强化医疗管理,特拟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科学理论,紧密结合医院工作的性质、特点、宗旨,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放在医院管理首要位置,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的原则,督促医院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尽量满足病人就医的基本需求,以最大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规范各种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因个人(包括医患双方)不规范行为造成垢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为依法行医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依据。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机构的一切医疗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证可举。 (三)促使医院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督机制,量化医疗质量管理标准,

实施医疗质量的全程控制。 (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将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与效益直接联系,督促医院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三、管理内容 医疗质量就是满足病人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总和,涉及医院的全员、全方位和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其内涵包括质量管理目标、组织、责任、制度、措施及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其它活动。 (一)基础质量 1、医疗机构硬件 医院的硬件是医疗质量实现的基本因素,包含医院基本服务设施、人民结构、设备配置等内容。参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评估。 2、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质理管理体系是医疗质量实现的决定因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包括质理管理组织、质量管理责任、质理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措施等内容。 3、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的服务质量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医疗质量实现的重要保障。评估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敬业精神、服务态度、服务效果及对病人权利的维护等。 (二)环节质量 1、诊疗环节质量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 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 (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 (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 (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 (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医教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门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适时以实例进行分析。学期中以学生见习为实践,使学生能真正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管理,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质控中心是指由卫生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机构。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定质控中心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级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考核和管理。 第四条卫生部成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根据需要,指定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逐步建立质控网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机构不同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设立不同专业的省级质控中心,原则上同一专业只设定一个省级质控中心。 第六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技术规范、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承担省级质控中心的工作: (一)三级甲等医院或有条件的专科医院; (二)所申请专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本省(区、市)内具有明显优势,学科带头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威望; (三)有完善的诊疗技术规范和质控标准、程序等相关规章制度;

(四)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必要的专(兼)职人员,有条件承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任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申请成为质控中心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二)本单位相关专业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三)本单位相关专业介绍; (四)质控中心负责人资质条件; (五)质控工作计划;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对拟同意成为质控中心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相应公示制度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方可作出同意的决定。 第十条省级质控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相关专业的质控程序、标准和计划; (二)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质控工作的实施; (三)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定期对外发布专业考核方案、质控指标和考核结果; (四)逐步组建本行政区域相关专业质控网络,指导各市(地)、县级质控机构开展工作; (五)建立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 (六)拟定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 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1.1 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2.1 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2.2 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2.2 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4(针对科室) 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1 二、住院质量管理 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5.1 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 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 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4.5.6 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 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5.7 三、手术医疗质量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执行情况4.6.1 2、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讨论,制定手术计划。----4.6.2 3、术前知情同意-----4.6.3 4、重大手术审批、急诊手术管理、流程(及时、安全)------4.6.4 5、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及时、完整4.6.6 6、离体组织必须病理检查4.6.6 7、合理术后医疗、护理、病情评估4.6.7 8、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4.6.7 9、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重点监测指标,建立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4.6.8 第二节医务处质控指标 一、院、科质控数据库能提取与以下内容相关的数据 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麻醉操作、急危重症管理、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不良事件)等4.2.7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协和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的质量与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导下,为加强对临床输血质量的管理,对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院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环节质量关键控制点: 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将输血科日常工作内容和流程与临床输血工作视为一体,确 定对临床输血的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2)主要关键控制点: a)血液质控(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外观、复核ABO血型、传递与保存符合要求; b)仪器质控:建立仪器“状态卡”和档案,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c)试剂质控:新购入试剂验收入库记录,批间效价测定包括标准血清效价和亲和力的测试; d)配发血质控:血标本接受、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复核、血液发放的核对; e)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1)室内质控: 每天对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抗A、B标准血清与ABO红细胞、抗D试剂、筛选细胞和凝胶卡、凝聚胺试剂)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外观有无溶血、有无颗粒和沉淀,凝胶卡孔内凝胶是否有倾斜或干裂,并测试其反应性。如果失控,则查找失控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室间质评: a)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b)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 控规则等) 3、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设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4、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受血者申请单和血样核对、交叉配血核对、发血核对、输血前床边核对等制度 5、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登记制度。 6、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决定下

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篇一: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一、逐步完善质量控制中心组织机构建设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审标准 (一)成立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二)协助各地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 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及《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构建全省医疗质量控制网络的通知》的要求,完善各地市州的儿科质控分中心的建设,全面有效开展儿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三)起草四川省儿科质控标准。 逐步完成对新生儿、小儿传染病、小儿消化、小儿呼吸、小

儿心脏病、小儿肾病、小儿血液病、小儿神经病、小儿内分泌、小儿遗传病、小儿免疫等11个专业疾病起草质控标准,制定完善儿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全省的大儿科团队;为0-18周岁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对全省儿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全面梳理全省儿科专业、学科发展及人才队伍、诊疗技术水平及能力现状;开展疾病谱调查,如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情况调查等,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完成20XX质控信息收集、汇总、分析、评价、反馈、指导纠偏相关举措或方法;省儿科质控中心专家将会同分中心专家到各地市州对全省各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指导儿科开展质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为医院等级评审及评价提供日常监控结果数据。 三、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1.举办专家组成员培训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20XX年,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拟召开不少于2次的省中心专家组会议,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规范化。 2.编制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目标,编写1本有关《新生儿疾病诊疗培训》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对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成员进行培训。借助国家及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省中心为平台为全省儿科科室规范化建设,适宜技术推广,新技术介绍等开展培训;为规范和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中心今年目标是加强及规范新生儿科的建设、管理、疾病诊疗等做专题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一)开展相关疾病信息上报。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户县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第三条本院所有参与医疗活动的人员均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负责。 第五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按照本方案对科室、部门、个人进行奖罚的权利。 第六条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第七条监控指标(见附表) 二、计划与措施 第八条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办、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

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其职责如下: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点

江阴双威广昊名豪城项目 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控制点 编制单位:上海祥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阴双威广昊名豪城项目部编制人: 审核人:

A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点 A.1土方开挖工程 1.【控制点】 (1)基底超挖。 (2)基底未保护。 (3)施工开挖顺序不合理。 (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无工作面。 (5)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地质情况,组织合理、经济的基坑围护方案。 2.【预防措施】 (1)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高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高。 (2)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应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3)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 A.2地下防水 1.【控制点】 (1)防水材料选择,确保选择防水材料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空鼓。 (3)渗漏。 2.【预防措施】 (1)多方案、多材料的比较,选择一种价格合理,最适合现场实际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 (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卷材铺贴时,要将空气排除彻底,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对阴阳角、管根等特殊部位,在防水施工前,应做增强处理,可根据具体部位采取有效措施。

(3)卷材末端的收头处理,必须用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 A.3回填土工程 1.【控制点】 (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的选择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的要求。 (2)回填土下沉。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4)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5)注意回填分层压实系数及分层厚度。 2.【预防措施】 (1)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上层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因素造成回填土下沉,施工中要认真执行规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时,应在夯压前对于土适当洒水湿润,对土太湿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A.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控制点】 (1)控制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中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要求。 (4)混凝土塔诺度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要求。 (5)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1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1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1.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定义 质量控制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间产品(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所完成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以及有关方面(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 1.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其次,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因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性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 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再次,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 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否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第四,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

云南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关于《云南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 暂行规定》的说明 医疗质量是医院全部工作所取得的医疗效果(高、低、优、劣)的集中表现,它是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核心。近年 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 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省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 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按照卫生 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 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卫生厅制定了《云南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 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医疗质量安全 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 首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医疗 质量管理的要求。2008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 属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天津蓟县妇 幼保健院严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 输血感染丙肝事件、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和山西煤 炭中心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云南省大理州人民

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等医疗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深刻。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面前的紧急任务。 第二,建设质量控制中心是规范操作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医疗水平也存在差异,全省各级医疗机 构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相同等级医院不同专科的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一个代表本专业高水准的规范化的监控体系、规范医疗服务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加强临床医疗质量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全省各医疗机构将统一执行一个规范化的医疗质量标准,以规范操作,提高 医疗质量控制水平。 第三,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对推进同级医疗 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规范 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 低患者就诊费用,强化患者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的重要基础,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二、起草过程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质量 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教学提纲

医院医院医疗质量 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保证和持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医疗 安全,制定本标准与措施: (一) 手术系列科室 (一)标准 1、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2、病人住院诊断准确率、治愈率符合医疗规定标准,并合理用药(住院药品费用≤35%)。 3、住院时间符合有关规定时限,如平均住院日≤14天,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等。 4、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5、病历质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6、甲级病历≥95%,无丙级病历。 7、消毒灭菌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措施 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 2、积极行术前检查,选择最佳、最快,最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3、严格执行医院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时限3天内,疑难危重病员及时会诊讨论,报告相 关部门和院领导。 4、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 将病情诊断、特殊贵重仪器检查、特殊治疗、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详细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并 让其同意、签字; 5、按标准书写病历,及时、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科主任最后审查签字;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 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二) 非手术系列科室 (一)、标准: 1、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2、住院病人确诊时限、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好转率、无效及死亡率均应符合医疗规定标 准; 3、尽力缩短诊治时间,做到诊治及时; 4、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5%以上;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既包括生产技术,又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保证稳定不变的工艺条件,得到分散度极小的均一产品质量。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要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参数的在线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对工艺效果的模拟优化来实现,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控制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当前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为成形与改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各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出版了有关的刊物和专著。以热处理生产的智能控制为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近二十年来在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国家机械工业局北京机电研究所已建立的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当前开展的材料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模拟技术的研究开发亦获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增设了热处理智能化技术委员会,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潘建生教授担任首任主席。 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建立,为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金属学会(ASM)、英国的沃尔夫逊热处理中心(Wolfson Heat Treatment Center)以及原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都相继建立了材料与热处理数据库,做到了可以根据机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选材,或已知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预见最后的组织和性能。随后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发出用计算机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技术,开展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参数数模控制技术研究,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应用。目前国际知名厂家的许多连续式和周期式热处理生产线都采取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或微处理机的单控或群控,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炉气碳势、氮势以及其浓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都能实现按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我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汽车行业的一些大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当前,在热处理界已开创了一个广泛利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控制的新时代。 2.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中温度、时间和炉气成分是最基本的控制参数。在温度控制方面,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可控硅控温技术,结合PID仪表可使热过程温度控制在相当精确范围。对于大型零件和大装炉量的热处理和锻造加热过程,在整炉工件的真空加热中目前已采用专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等实现按工艺要求规定温度变化规律(加热速度、保温台阶、保温时间、随炉冷速、气冷冷速等)施行加热和冷却,并可在工艺过程的自始至终实现时温度的跟踪。在炉气控制方面,从传感器角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露点法——红外仪——氧探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吸热式气氛、氮基合成气氛和滴注式气氛中渗碳,利用氧探头作传感器,在严格控制炉温和炉气良好笔循环的前提下可以使炉气碳势(钢表面含碳量)达到±0.05~0.02%的精度。利用微处理机对温度、炉气碳势、强渗与扩散时间的精确控制,现在国内外都可以实现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渗层碳浓度梯度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质量的在线控制。 对于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是直生式可近期气氛渗碳时的碳势精确控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与管理.doc

吴卫计发〔2017〕9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与 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市级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各医疗质控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质控行为,提高质控水平,促进我市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根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宁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吴忠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吴忠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吴卫计发〔2016〕365号)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建立完善质控网络体系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要全面分析辖区医疗质量管理现状,明确医疗质量控制重点,科学制订质控中心设置规划,按照县(市、区)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设置质控中心,成立相关质控组织,牵头负责辖区质控中心的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各级质控中心的职责

质控中心是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组织,是政府医疗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是依靠专家进行内部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重要参谋助手。各级质控中心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吴忠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全面履行职责,负责吴忠市设有本专业的医疗机构质控工作。要认真落实质控中心主任负责制,质控中心主任对本中心日常管理、质控实施和质控效果承担主要责任,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质控工作。 三、优化调整质控工作的重点 各质控中心要认真梳理自身职责,切实提高履职意识,将工作重心转向诊疗标准规范制定、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质量考核上,全面提高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2017年市级质控中心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诊疗标准规范体系。本专业及其所属科室已建有国家或自治区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制定吴忠市的医疗质量控制手册(细则)和标准;尚无国家或自治区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逐步完成我市诊疗操作规范或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制订工作。二是加强质量控制与考核。临床类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2个病种进行临床质量控制,要从本专业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费用相对稳定、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至少选取2种制订临床路径,并至少选取2个临床路径(包括国家、自治区和吴忠市制订的临床路径)进行临床试点和推广工作。院感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本专业3个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考核。质控中心对每家质控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